拼音注音 : Cāo Sū
別名 : 大葉糙蘇、山蘇子[內蒙古]、續(xù)斷[寧夏]、山芝麻
來源 : 唇形科糙蘇屬植物糙蘇Phlomis umbrosa Turcz.,以地上全草或根入藥。夏秋采割地上全草;秋季挖取根部,去凈泥土和雜質,曬干 性味 : 辛,溫 功能主治 : 祛風活絡 用法用量 : 2~4錢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Cāo Sū 別名 : 山蘇子(《內蒙古中草藥》) 出處 : 《內蒙古中草藥》 來源 : 為唇形科植物糙蘇的根或全草 生境分布 : 生于山地林中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 化學成分 : 本品含黃酮甙類、氨基酸、甾體類、揮發(fā)油、糖類。及鞣質等,種子含油20.34%。 性味 : 澀,平 功能主治 : 清熱消腫。治瘡癰腫毒 復方 : 治無名腫毒:糙蘇三棧 臨床應用 : 治療感冒用糙蘇全草制成醇浸膏片內服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Cāo Sū 別名 : 山蘇子,續(xù)斷,山芝麻 英文名 : Herb of Shady Jerusalemsage 出處 : 出自《內蒙古中草藥》 來源 :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糙蘇的根及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hlomis umbrosa Turcz.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4200m的疏林下,林緣,草叢,路旁草坡上。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陜西、甘肅、山東、灌輸、安徽、河南、湖北、廣東、四川及貴州。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高50-150cm。根較長,紅褐色,較肥大,常數(shù)個集生。莖直立,四棱形,疏被向下的短硬毛 性狀 : 性狀鑒別 根粗 化學成分 : 全草含山梔甙甲酯(shanzhiside methylester)[1] 鑒別 : 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粉末5g 性味 : 味辛;性平 功能主治 : 祛風化痰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 復方 : 治無名腫毒:糙蘇三錢 臨床應用 : 治療感冒。用糙蘇全草制成醇浸膏片內服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988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中藥大辭典》:糙蘇
《中華本草》:糙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