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全腹腫大四個月之久
,曾赴醫(yī)院婦科、內(nèi)科及x光透視詳細診查
,確定:無懷胎
、無肝
、腎病變。醫(yī)院查無病因
,故請中醫(yī)診治
。余觸之溶溶大腹
,實感異常,詢其無痛感
,脈象略弦
。如此全腹腫大竟無病證
?余思時許,是淤血
?積氣
?蟲疾
?最后細思辨為肝脾不和,水濕內(nèi)停,試與當歸芍藥散湯劑
,茯苓倍量一劉。豈知藥后小便增多
,腹腫大減,醫(yī)患均為之贊
。再擬當歸芍藥散湯加茯苓皮12克
,木香9克
、生姜9克,令服三劑
,腫脹消解
,全腹柔軟而告愈
。
當歸芍藥散具有調(diào)養(yǎng)氣血、和血利濕之功
。臨證?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诖遂`活運用,曾治療多類如上述病機之難癥
,此不贅述
。
芍藥當歸散2----治療卵巢囊腫
對病因病機的探討
卵巢囊腫是婦科常見的疾病,癥狀輕微
,發(fā)病隱蔽,往往在婦科檢查時發(fā)現(xiàn)?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F(xiàn)代醫(yī)學對卵巢囊腫的發(fā)病原因尚不明確。臨床上常將卵巢囊腫多歸于中醫(yī)“癥瘕”
、“腸覃”等范疇
,分為氣滯血瘀
、痰濕瘀結(jié)
、濕熱阻滯
、腎虛血瘀四型。王三虎認為卵巢囊腫以血水互結(jié)為主要病機
。本病多見于生育期婦女,得之于經(jīng)
、孕、產(chǎn)期的衛(wèi)生保健意識淡薄
,缺乏惜身護身的良好習慣,易致濕濁之邪乘虛而入
,影響血運。王三虎指出
,其實早在《靈樞·百病始生》中就已認識到
,“汁沫與血相搏
,則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積成矣”,“凝血蘊里而不散
,津液澀滲
,著而不去
,而積皆成矣”。
選方用藥經(jīng)驗
對卵巢囊腫的治療
,當代醫(yī)家多以破瘀散結(jié)
、理氣化痰為法
,以溫經(jīng)湯、桂枝茯苓丸
、少腹逐瘀湯等為主方
。王三虎指出
,此三方均適用于子宮肌瘤及婦科惡性腫瘤,但溫經(jīng)湯常用于寒熱交結(jié)的惡性腫瘤
;桂枝茯苓丸多用在寒熱并見的子宮肌瘤
;少腹逐瘀湯則治療瘀血癥狀明顯的子宮肌瘤,而卵巢囊腫的病人多為血水互結(jié)
,選用當歸芍藥散更適合病情。
當歸芍藥散出自《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癥并治》:“婦人腹中諸疾痛
,當歸芍藥散主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庇糜谥委煁D女血水不利之多種腹痛證。當歸芍藥散中
,當歸、白芍
、川芎活血
,白術(shù)
、茯苓、澤瀉利水
,相輔相成
,能有效扭轉(zhuǎn)血不利則為水
、水不利則血不和的病理狀態(tài)。在以此方主的基礎上
,王三虎常加澤蘭
、益母草
、水紅花子等活血利水之品或隨證伍以皂角刺、穿山甲
、貓爪草等軟堅散結(jié)之藥
。對于舌體胖大、濕邪較重者加用瞿麥
、車前草、馬鞭草利水祛濕
;舌暗淡
、遇寒不適
、寒濕癥狀明顯者則加臺烏藥、吳茱萸
、小茴香等溫陽散寒;舌苔黃膩
、大便秘結(jié)、小便黃
、濕熱顯著者加用黃柏、梔子
、薏苡仁等清熱利濕
;連翹
、蒲公英、白芷
、敗醬草
、拳參清熱利濕消腫散結(jié)
;脅痛腹脹者加用柴胡、香附
、絲瓜絡
、降香
、路路通疏肝理氣通絡
;血瘀明顯者加用三棱、莪術(shù)
、桃仁
、紅花
、水蛭等活血化瘀
;疼痛者加元胡
、川楝子活血止痛
。
典型病例
韋女士,23歲
,柳州市人,2009年11月12日初診
,自訴半月前B超提示左附件區(qū)混合性包塊51mm×44mm×32mm,要求中醫(yī)治療
。大便干燥,兩日一次
,小便黃
,眠可
,舌紅苔黃脈數(shù)。辨證為血水互結(jié)
,濕熱下注
。方選當歸芍藥散合四妙散加減
,當歸12g
,白芍12g,川芎12g
,澤瀉12g,白術(shù)12g
,茯苓30g,蒼術(shù)10g
,黃柏12g,薏苡仁30g
,牛膝12g,瞿麥12g
,蒲公英30g
,連翹15g
,敗醬草30g
,白芷10g,香附12g
,,澤蘭12g
,皂角刺10g
,穿山甲2g
。7服
,每日一服
,水煎服
。2009年11月19日復診,大小便已正常
,舌脈同前
,上方加絲瓜絡10g
,降香10g,炙黃芪3g
,貓爪草10g
,拳參12g
。20服,每日一服
,水煎服
。2009年12月10日
,第3診,復查B超左附件包塊消失
。
王三虎教授是廣西中醫(yī)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
、柳州市中醫(yī)腫瘤研究所所長
,熟讀經(jīng)典
,擅用經(jīng)方,對腫瘤類疾病有豐富的治療經(jīng)驗和理論探索
。筆者作為王三虎教授的學生,隨其臨證受益頗多?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F(xiàn)將王三虎治療卵巢囊腫的經(jīng)驗介紹如下。
腸覃(tan) 中國古代病名
。出《靈樞·水脹》。指婦女下腹部有塊狀物
,而月經(jīng)又能按時來潮的病證。多因七情內(nèi)傷
,肝氣郁結(jié),氣滯血瘀
,積滯成塊所致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鹅`樞·水脹》:"腸覃者
,寒氣客于腸外,與衛(wèi)氣相搏
,氣不得榮,因有所系
,癖而內(nèi)著,惡氣乃起
,息肉乃生。其始生也
,大如雞卵,稍以益大
,至其成
,如懷子之狀
,久則離歲
,按之則堅
,推之則移,月事以時下
,此其候也
。"治宜攻堅散寒
,行氣活血
。方用桂枝茯苓丸
,或香棱丸(《濟生方》:公丁香
、木香
、三棱
、莪術(shù)
、青皮
、川楝子
、小茴香
、枳殼,朱砂為丸)
。亦可采用手術(shù)治療
。
張子琳老中醫(yī)經(jīng)驗方3
仲景之方當歸芍藥散
,治婦人妊娠腹中疞xu痛,疞痛者
,急痛也
,方中血分藥與氣分藥各占一半,不寒不熱 溫平和顧
,養(yǎng)血和血,健脾滲shen濕
,治正氣不足,水氣勝土
,氣血不調(diào)而腹痛者,該方平穩(wěn)
,以緩制急
,王道之發(fā)法也
。
老同事張某之妻
,懷三子時,腹中絞痛難忍
,中醫(yī)多方治療無效
,一日
,張某來我處
,閑聊時談及妻病
,建議他試試當歸芍藥散治之
,
一周后
,張某親自來告我,說服藥3劑
,腹痛若失
,原方為:
白芍6 澤瀉4.5 茯苓12 白術(shù)12 當歸9 川芎9 水煎服
。
但本方不可久煎,自開鍋開算起
,10-15分鐘即可
。
桂枝茯苓丸與當歸芍藥散1
桂枝茯苓丸與當歸芍藥散
,均是《金匱要略》治婦人妊娠雜病的方劑。
桂枝茯苓丸由桂枝、茯苓
、丹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