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時期名醫(yī)張子和在《儒門事親》中記載有這樣一故事,有一婦女自幼得了風癇病,并日漸加重。嚴重時每天要犯十幾次。有一年遇上了荒年,只好到地里挖野草充饑。她在田野中見有一種好象大蔥的草,就采回蒸熟飽吃了一頓。到后半夜忽然感覺腹中難受不安,吐出許多粘稠如膠樣的痰涎,接連幾天,吐出的東西大約有一二斗。同時渾身出汗如水洗,非常困倦,自認為難以活命了。誰知三天后,不僅身體漸覺輕健,多年所患之病也好了。她拿所吃的“蔥”去問別人,別人告訴她說這叫“憨蔥”,就是藥書上的“藜蘆”。
俗話說:“怪病多生于痰”。這則故事中的病歷,雖屬一次不自覺的偶然巧合,但從中可以看出中藥藜蘆對于治療痰飲所致的怪病是有一定奇效的。
~~~~~~~~~~~~~~~~~~~~~~~~~~~~~~~~~~~
藜蘆(查看圖譜)
為雙子葉植物藥百合科植物黑藜蘆的根及根莖。
【性味歸經(jīng)】苦辛,寒,有毒。歸肝、肺、胃經(jīng)。
【功效】涌吐風痰、清熱解毒、殺蟲。
【應用】用于中風痰墮,喉痹不通癲癇等癥,油調外用治疥癬,禿瘡。
【用法用量】0.3-0.9克;外用鮮根適量,搗爛或曬干研粉患
【注意】體虛氣弱及孕婦忌服。
麻黃細辛附子湯 《傷寒論》
組成:麻黃、附子、細辛
功效:助陽解表
主治:素體陽虛;暴啞。
麻黃附子甘草湯 《傷寒論》
組成:麻黃、附子、甘草
功效:助陽解表
主治:少陰陽虛,外感風寒。
小承氣湯 《傷寒論》
組成:大黃、厚樸、枳實
功效:輕下熱結
主治:陽明腑實輕證。
調胃承氣湯 《傷寒論》
組成:大黃、芒硝、甘草;
功效:緩下熱結;
主治:陽明病胃腸燥熱證。
大陷胸湯 《傷寒論》
組成:大黃、芒硝、甘遂;
功效:泄熱逐水;
主治:水熱互結之結胸證。
四逆湯 《傷寒論》
組成:附子、干姜、甘草;
功效:回陽救逆;
主治:心腎陽衰寒厥證
通脈四逆湯 《傷寒論》
組成:附子、干姜、甘草;(即四逆湯倍干姜)
功效:破陰回陽,通達內外
主治:少陰病,陰盛格陽證
白通湯 《傷寒論》
組成:附子、蔥白、干姜;
功效:破陰回陽,宣通上下;
主治:少陰病陰盛戴陽證
桃花湯 《傷寒論》
組成:赤石脂、干姜、粳米
功效:溫中澀腸止?。?br>
主治:虛寒血痢證
茵陳蒿湯 《傷寒論》
組成:大黃、梔子、茵陳;
功效:清熱,利濕,退黃;
主治:濕熱黃疸
梔子柏皮湯 《傷寒論》
組成:梔子、黃柏、甘草;
功效:清熱利濕;
主治:黃疸之熱重于濕證
小陷胸湯 《傷寒論》
組成:半夏、黃連、瓜蔞;
功效:清熱化痰,寬胸散結;
主治:痰熱互結之結胸證
瓜蒂散 《傷寒論》
組成:瓜地、赤小豆、香豉;
功效:涌吐痰涎宿食;
主治:痰涎宿食壅塞胸脘證
芍藥甘草附子湯 《傷寒論》
組成:芍藥、甘草、附子;
功效:陰陽雙補
梔子甘草豉湯 《傷寒論》
組成:梔子、香豉、甘草;
功效:清熱散結,兼以益氣
梔子生姜豉湯 《傷寒論》
組成:梔子、香豉、生姜;
功效:清熱散結,和胃止嘔
梔子厚樸湯 《傷寒論》
組成:梔子、厚樸、枳實;
功效:清熱除煩,寬中消滿
三物小白散 《傷寒論》
組成:桔梗、巴豆、貝母;
功效:溫寒逐水,滌痰散結
大黃黃連瀉心湯 《傷寒論》
組成:大黃、黃連、黃芩;(以麻沸湯漬之)
功效:清熱除痞
梔子柏皮湯 《傷寒論》
組成:梔子、黃柏、甘草;
功效:清解里熱,兼以祛濕
豬膚湯 《傷寒論》
組成:豬膚、白蜜、白米粉;
功效:滋腎、潤肺、補脾,除煩利咽
苦酒湯 《傷寒論》(苦酒即米醋)
組成:半夏、雞子、苦酒;
功效:化痰斂潰,消腫止痛
半夏散及湯 《傷寒論》
組成:半夏、桂枝、甘草;
功效:散寒通陽,化痰開結
枳實梔子鼓湯 《傷寒論》
組成:枳實、梔子、香豉;
功效:清熱除煩、寬中下氣
甘麥大棗湯 《金匱要略》
組成:甘草、小麥、大棗;
功效:養(yǎng)心安神,和中緩急;
主治:臟躁癥
瓜蔞薤白白酒湯 《金匱要略》
組成:瓜蔞、薤白、白酒;
功效:通陽散結,行氣祛痰;
主治:胸陽不振,痰氣互結之胸痹輕證
大半夏湯 《金匱要略》
組成:半夏、人參、白蜜;
功效:和胃降逆,益氣潤燥;
主治:胃反證
大黃附子湯 《金匱要略》
組成:大黃、附子、細辛;
功效:溫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積里實證
瀉心湯 《金匱要略》
組成:大黃、黃連、黃芩;
功效:瀉火消痞;
主治:邪熱壅滯心下,氣機痞塞證
下淤血湯 《金匱要略》
組成:大黃、桃仁、蟄蟲
功效:泄熱逐瘀
主治:瘀血化熱,瘀熱內結
滑石代赭湯 《金匱要略》
組成:百合、滑石、代赭石;
功效:清心潤肺,利濕除熱
蜀漆散 《金匱要略》
組成:蜀漆、云母、龍骨;
功效:祛痰截虐
瓜蔞薤白白酒湯 《金匱要略》
組成:瓜蔞實、薤白、白酒;
功效:宣痹通陽,豁痰利氣;
主治:胸痹
茯苓杏仁甘草湯 《金匱要略》
組成:茯苓、杏仁、甘草;
功效:宣肺利氣化飲
橘枳姜湯 《金匱要略》
組成:橘皮、枳實、生姜;
功效:溫胃理氣散結
桂枝生姜枳實湯 《金匱要略》
組成:桂枝、生姜、枳實;
功效:通陽化飲,下氣降逆
厚樸三物湯 《金匱要略》
組成:厚樸、大黃、枳實;
功效:行氣除滿
大黃附子湯 《金匱要略》
組成:大黃、附子、細辛;
功效:溫經(jīng)散寒止痛
當歸生姜羊肉湯 《金匱要略》
組成:當歸、生姜、羊肉;
功效:養(yǎng)血散寒止痛。
主治:血虛內寒之寒疝
旋覆花湯 《金匱要略》
組成:旋覆花、蔥、新絳;
功效:行氣活血,通陽散結
厚樸大黃湯 《金匱要略》
組成:厚樸、大黃、枳實;
功效:滌飲泄熱,行氣開郁
小半夏加茯苓湯 《金匱要略》
組成:半夏、生姜、茯苓;
功效:祛飲降逆,宣陽制水
滑石白魚散 《金匱要略》
組成:滑石、亂發(fā)、白魚;
功效:化瘀行血,清熱利尿。
主治:血淋
茯苓戎鹽湯 《金匱要略》
組成:茯苓、白術、戎鹽;
功效:補益脾腎,滲濕利水;
主治:勞淋
麻黃附子湯 《金匱要略》
組成:麻黃、附子、甘草;
功效:溫經(jīng)助陽,發(fā)汗散寒
柏葉湯 《金匱要略》
組成:柏葉、干姜、艾葉;
功效:溫中止血;
主治:虛寒吐血
豬苓散 《金匱要略》
組成:豬苓、茯苓、白術;
功效:健脾祛飲
薏苡附子敗醬散 《金匱要略》
組成:薏苡仁、附子、敗醬草;
功效:清熱解毒排膿;
主治:腸癰之膿已成
干姜人參半夏丸 《金匱要略》
組成:干姜、人參、半夏;
功效:溫中散寒,化飲降逆
當歸貝母苦參丸 《金匱要略》
組成:當歸、貝母、苦參;
功效:養(yǎng)血開郁,清熱除濕
主治:妊娠血虛熱郁小便難
下瘀血湯 《金匱要略》
組成:大黃、桃仁、蟄蟲;
功效:破血逐瘀
主治:瘀血內結之產(chǎn)后腹痛
大黃甘遂湯 《金匱要略》
組成:大黃、甘遂、阿膠
功效:破血逐水
主治:水血并結血室
三物黃芩湯 《千金要方》
組成:黃芩、苦參、干地黃;
功效:清熱燥濕,滋養(yǎng)陰液。
主治:產(chǎn)后四肢煩熱之濕熱陰虛證者
生脈散 《醫(yī)學啟源》
組成:人參、麥冬、五味子;
功效:益氣生津,斂陰止汗;
主治:溫熱、暑熱耗氣傷陰證;久咳傷肺,氣陰兩虛證
玉屏風散 《醫(yī)方類聚》
組成:防風、白術、黃芪;
功效:益氣固表止汗;
主治:表虛自汗
縮泉丸 《魏氏家藏方》
組成:天臺烏藥、益智仁、茴香;
功效:溫腎祛寒,縮尿止遺;
主治:膀胱虛寒證
磁朱丸 又名“神曲丸”《備急千金要方》
組成:神曲、朱砂、磁石;
功效:益陰明目,重鎮(zhèn)安神;
主治:心腎不交諸癥
三圣散 《儒門事親》
組成:防風、瓜蒂、藜蘆;
功效:涌吐風痰;
主治:中風閉證
控涎丹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組成:甘遂、紫大戟、白芥子;
功效:祛痰逐飲;
主治:痰伏胸膈證
戊己丸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黃連、吳茱萸、白芍;
功效:疏肝理脾,清熱和胃;
主治:肝脾不和證
香連丸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黃連、吳茱萸、木香;
功效:清熱化濕,行氣化滯;
主治:濕熱痢疾
瀉白散 《小兒藥證直訣》
組成:地骨皮、桑白皮、甘草;(入粳米同煮)
功效:清瀉肺熱,止咳平喘;
主治:肺熱喘咳證
香薷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香薷、白扁豆、厚樸;
功效:祛暑解表,化濕和中;
主治:陰暑
碧玉散 《傷寒直格》
組成:滑石、甘草、青黛;
功效:清解暑熱;
主治:暑濕證兼有肝膽郁熱者
雞蘇散 《傷寒直格》
組成:滑石、甘草、薄荷;
功效:疏風解暑;
主治:暑濕證兼微惡風寒者
益元散 《傷寒直格》
組成:滑石、甘草、辰砂;(以燈心湯調服)
功效:清心解暑,兼能安神;
主治:暑濕證兼心悸怔忡,失眠多夢者
金鈴子散 《太平圣惠方》
組成:川楝子、延胡索;
功效:疏肝泄熱,活血止痛;
主治:肝郁化火證
良附丸 《良方集腋》
組成:高良姜、香附子、生姜;
功效:行氣疏肝,祛寒止痛;
主治:肝胃氣滯寒凝證
三妙丸 《醫(yī)學正傳》
組成:黃柏、蒼術、川牛膝;
功效:清熱燥濕;
主治:濕熱下注之痿痹
三子養(yǎng)親湯 《雜病廣要》
組成:紫蘇子、白芥子、萊菔子;
功效:溫肺化痰,降氣消食;
主治:痰壅氣逆食滯證
枳術丸 《內外傷辨惑淪》
組成:枳實、白術、荷葉;
功效:健脾消痞;
主治:脾虛氣滯,飲食停聚
牽正散 《楊氏家藏方》
組成:白附子、白僵蠶、全蝎;
功效:祛風化痰,通絡止痙;
主治:風中頭面經(jīng)絡
增液湯 《溫病條辨》
組成:玄參、麥冬、生地;
功效:增液潤燥;
主治:陽明溫病,津虧便秘證
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序》
大醫(yī)精誠。--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大醫(yī)精誠》
古人醫(yī)在心,心正藥自真。--明夢龍《警世通言》
人的健全,不但靠飲食,尤靠運動。--蔡元培《運動的需要》
治急性病要有膽有識,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岳美中
久立傷骨,久坐傷血,久視傷神,久行傷筋,久臥傷氣。--朱丹溪《格致余論》
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與自己的生命開玩笑。--陶行知
人類所能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拿健康來換取其他身外之物!--叔本華
健康的開始在于知道自己的疾病,在于愿意服醫(yī)生開給他的處方。--塞萬提斯
長壽之道在于我有快樂的性格。--阿巴斯?哈薩
疾病是逸樂所應得的利息。--培根
酩酊是暫時性的自殺。--羅素
生命在于運動。--盧梭
身體是你終身必須攜帶的行李。行李超重越多,旅程越短。--A.H.G
疾病有成千上萬種,但健康只有一種。--白爾尼
有這么三位醫(yī)生:第一位叫節(jié)食,第二位叫安靜,第三位叫愉快。--毫厄爾
健康是人生第一財富。--愛默生
預防勝于治療。--狄更斯
健康是這樣一個東西,它使你感到現(xiàn)在是一年中最好的時光。--亞當斯
目錄1拼音2處方3制法4功能主治5雞糞白散的用法用量6摘錄附:1古籍中的雞糞白散 1拼音 jī fèn bái sǎn
2處方雞糞白1兩(炒令黃)。
3制法上為細散。
4功能主治小兒56歲石淋,莖中有沙石子不可出者;遺尿。
5雞糞白散的用法用量以水1大盞,露1宿。每用此水1合,調散半錢服之,1日34次。當下沙石。
6摘錄《圣惠》卷九十二
古籍中的雞糞白散 《幼幼新書》:[卷第三十]石淋第十四 》治小兒五、七歲石淋,莖中有砂石不可出者,宜服雞糞白散方上用雞糞白一兩,炒令黃,搗、細羅為散。以水一...
《太平圣惠方》:[卷第九十二]治小兒石淋諸方 小治小兒五六歲石淋。莖中有沙石子不可出者。宜服雞糞白散方。雞糞白(一兩炒令黃)上件藥。搗細羅為散。。...
《金匱要略心典》:[卷下]趺蹶手指臂腫轉筋狐疝蛔蟲病脈證治第十九 直。皆屬于風也。轉筋入腹者。脾土虛而肝木乘之也。雞為木畜。其屎反利脾氣。故取治是病。且以類相求。則...
《藥征續(xù)編》:[卷下]雞屎白 雞屎白散。上一方?!端幷骼m(xù)編》...
《醫(yī)宗金鑒》:[卷三跌蹶手指臂腫轉筋陰狐疝蛔蟲病脈證并治第十九]藜蘆甘草湯方(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book/9096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