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五證 方七首
血弱氣盡
得病六七日
,脈遲浮弱,惡風寒傷寒四五日
傷寒中風
,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也。凡柴胡湯證而下之,柴胡證不罷,復與柴胡湯解者,必蒸蒸而振,卻發(fā)熱汗出而解。傷寒五六日,中風柴胡(八兩) 黃芩 人參 甘草(炙) 生姜(各三兩
,切) 半夏(半升,洗) 大棗(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
,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溫服一升,日三。若胸中煩不嘔者,去半夏人參,加栝蔞實一枚傷寒五六日
上七味
上,以前七味
傷寒八九日
上一十二味
,以水八升,煮取四升,納大黃,切如棋子大傷寒六七日
柴胡(四兩) 黃芩 人參 生姜(切) 桂枝 芍藥(各一兩半) 半夏(二合半
,洗) 甘草(一兩,炙) 大棗(六枚,擘)上九味
,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本云∶人參湯作如桂枝法,加柴胡黃芩;復如柴胡法,今用人參,作半劑。傷寒五六日
,其人已發(fā)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jié),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而煩,此為未解,柴胡桂枝干姜湯主之。方∶柴胡(八兩) 桂枝(三兩) 干姜(二兩) 栝蔞根(四兩) 黃芩(三兩) 牡蠣(二兩,熬)上七味
,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更煎,溫服一升,日二服,初服微煩,汗出愈太陽病,過經(jīng)十余日,反再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證續(xù)在,先與小柴胡湯;嘔止傷寒十余日
傷寒發(fā)熱
上七味
,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黃芩10g
【性味】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