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問于歧伯曰:余聞針道于夫子,眾多畢悉矣!夫子之道,應若失而據,未有堅然者也。夫子之問學熟乎,將審察于物而生之乎?
歧伯對曰:圣人之為道者,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必有明法,以起度數,法式檢押,乃后可傳焉!故匠人不能釋尺寸而意短長、廢繩墨而起平水也。工人不能置規(guī)而為圓、去矩而為方,知用此者,固自然之物,易用之教,逆順之也。
黃帝曰:愿聞自然奈何?
歧伯曰:臨深決水,不用功力而水可竭也;循堀決衛(wèi),而經可通也;此言氣之滑澀、血之清濁,行之逆順也。
黃帝曰:日愿聞人之黑白、肥瘦、小長、各有數乎?
歧伯曰:年質壯大,血氣充盈,膚革堅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此肥人也;廣肩腋、項肉、厚皮而黑色、唇臨臨然,其血黑以濁,其氣澀以遲,其為人也貪而取與;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之數也。
黃帝曰:刺瘦人奈何?
歧伯曰: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唇,輕言,其血清,氣滑,易脫于氣,易損于血;刺此者,淺而疾之。
黃帝曰:刺常人奈何?
歧伯曰:視其白黑,各為調之,其端正敦厚者,其血氣和調;刺此者,無失常數也。
黃帝曰:刺壯土真骨者,奈何?
歧伯曰:刺壯士真骨、堅肉、緩節(jié)、監(jiān)監(jiān)然,此人重則氣澀、血濁,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數;勁則氣滑、血清,刺此者,淺而疾之。
黃帝曰:刺嬰兒奈何?歧伯曰:嬰兒者,其肉脆、血少、氣弱;刺此者,以毫針淺刺而疾發(fā)針,日再可也。
黃帝曰:脈行之逆順奈
黃帝曰:臨深決水,奈何?
歧伯曰:血清、氣濁,疾寫之,則氣竭焉!
黃帝曰:循掘決沖,奈何?
歧伯曰:血濁、氣澀,疾寫之,則經可通也。
黃帝曰:脈行之逆順,奈何?
歧伯曰:手之三陰,從藏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
黃帝曰:少陰之脈獨下行,何也?
歧伯曰:不然。夫沖脈者,五藏六府之海也;五藏六府皆稟焉!其上者,出于頏顙,滲諸陽,灌諸精;其下者,注少陰之大絡,出于氣街,循陰股內廉,入腘中,伏行骭骨內,下至內踝之后屬而別。其下者并行少陰之經,滲三陰;其前者,伏行出跗屬,下循跗,入大指間,滲諸絡而溫肌肉。故別絡結則跗上不動,不動則厥,厥則寒矣!
黃帝曰:何以明之?歧伯曰:五官導之,切而驗之,其非必動,然后乃可明逆順之行也。
黃帝曰:窘乎哉!圣人之為道也,明于日月,微于毫厘,其非夫子,孰能道之也。
黃帝內經指出養(yǎng)生五步曲:排通調補固。
排
指清理不能及時排泄而積聚留在體內的有毒物質,如氣積、血積、食積、皮積等。調理原理就是用清瀉祛濕的辦法疏通洗滌臟腑血脈,清理食槽內的“垃圾堆”效應,達到預防、治療疾病的目前。
通
人的衰老從經絡不通開始:“萬病之源源于血,百病之由由于氣。經絡通百病消,血液清顏如玉?!敝嗅t(yī)上講:氣不足則血不暢,血不暢則水不流,水不流則毒不排。
調
就是和調,是《黃帝內經》指出的養(yǎng)生原則,基本原理是通過調理機體各個臟腑的機能,使之排毒通暢,陰平陽秘,氣血調和。五臟功能均調理正常后,有利于化解、中和、轉化體內外來、內生的多種毒素,避免多種疾病發(fā)生,達到健康圣體、美麗容顏、延年益壽的效果。
補
是補虛養(yǎng)正、補益扶正的根本。女人的根本是“血”,血的消耗導致血虛;男人的根本是“精”,陽精若足千年壽,精氣不足導致腎虛;“血”“精”的根本是“氣”,氣是虧耗導致氣虛。通過補血、補精、補氣使人體先天的精氣與后天的水谷精微之氣得到充分的結合與補充,以達到“虛則補之,損則亦之”的補、養(yǎng)效果。
固
即固本培元,就是鞏固根本,培養(yǎng)元神,根據《黃帝內經》,通過排、通、調、補、固的共同作用打通人體的排毒管道、提高人體的免疫力,使人體呈現一個高度和諧統(tǒng)一的狀態(tài),從而達到健康長壽的完美境界。
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乃問于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
一方面“情志”是統(tǒng)一的,“志”是內在的基礎,本神曰:“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解精微論曰:“夫水之精為志”,皆是強調“志”是內在氣機運化。
“情”是外在的表現,二者在一般情況下是統(tǒng)一的;另一方面,細糾起來二者還是有區(qū)別的,即情是情,志是志,所謂“見景生情,逢場作戲”,情與志有時也是不一致的。
《靈樞》:
《靈樞》最早稱《針經》。第一篇《九針十二原》就有“先立《針經》”之語,相當于自我介紹。后來又稱為《九卷》,晉皇甫謐復又稱之為《針經》,再后又有《九虛》、《九靈》、《黃帝針經》等名。
《靈樞》一名,始見于王冰《素問》序及王冰的《素問》注語中。王冰在注《素問》時,曾兩次引用“經脈為里,支而橫者為絡,絡之別者為孫絡”這句話,在《三部九候論》中引用時稱“《靈樞》曰”。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book/9156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黃帝內經-靈樞第48章,禁服在線閱讀
下一篇: 黃帝內經-靈樞第47章,本藏在線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