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shí) >> 中醫(yī)書籍

      本草綱目草部(43)在線閱讀_作者:李時(shí)珍

      中藥大全 2023-09-21 21:34:01

      《本草綱目》草部(43)


      羊躑躅釋名黃躑躅
      、黃杜鵑、羊不食草
      、鬧羊花、驚羊花,老虎花
      、玉枝
      。氣味(花)辛
      、溫
      、有大毒。主治風(fēng)痰注痛
      。用羊躑躅花
      、天南星,一起生搗作餅,蒸四
      、五遍
      ,以衡布袋收存。用時(shí)取焙為末
      ,加蒸餅和成丸子
      ,如梧子大。每服三丸
      ,溫酒送下
      。腰腳骨痛,空心服
      ;手臂痛
      ,飯反服。風(fēng)濕痹痛(手足身體收攝不遂
      ,肢節(jié)疼痛
      ,言語蹇澀)。用凌晨躑躅花
      ,酒攔后蒸過
      ,曬干,研為末
      。每服五分
      ,以牛乳一合、酒二合調(diào)服
      。附方圖片

      點(diǎn)擊
      放大
      王瓜釋名土瓜
      、鉤、老鴉瓜
      、馬瓞瓜
      、赤雹子、野甜瓜
      、師姑草
      、公公須。氣味(根)苦
      、寒
      、無毒。(子)酸
      、苦
      、平、無毒
      。主治小兒發(fā)黃
      。用王瓜根生搗汁
      ,每服三合。服三次即可見效
      。黃疸變黑
      。用王瓜根搗汁,清晨溫服一小升
      ,午刻黃水從小便排出
      。如未排出,可再次服藥
      。小便不通
      。用王瓜根搗汁,稍加水
      ,以竹筒海外僑胞藥入尿道
      。大便不通。用上方吹入肛門內(nèi)
      。乳汁不下
      。用王瓜根為末,每服一錢
      ,酒送下
      。一天服二次。乳汁不下
      。用王瓜根為末
      ,每服一錢,酒送下
      。一天服二次
      。月經(jīng)不利(小腹脹痛、帶下或一月兩次月經(jīng))
      。用王瓜根
      、芍藥、桂枝 蟲各三兩
      ,共研為末
      ,每服一匙酒送。一天服三次
      。此方名“土瓜根散”
      。反胃吐食。用王瓜燒存性
      ,取一錢加棗肉
      、平胃散二錢,酒送下
      。筋骨痛
      。用王瓜子炒開口
      ,研為末。每服一錢
      ,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大腸下血
      。用王瓜一兩(燒存性)、地黃二兩
      、黃連半兩
      ,黃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
      ,如梧子大
      。米湯沖服三十丸。附方圖片

      點(diǎn)擊
      放大
      芫花釋名杜芫
      、赤芫
      、去水、毒魚
      、頭痛花
      、兒草、敗華
      。根名黃大戟
      、蜀桑。氣味(花
      、根)辛
      、溫、有小毒
      。主治突發(fā)咳嗽
      。用芫花一升,加水三升煮汁一升
      ,以棗十四枚
      ,放入汁中煮干,一天吃五枚
      ,必愈
      。咳嗽有痰
      。用芫花一兩(炒)
      ,加水一升,煮開四次
      ,去渣
      ,再加入白糖半斤
      。每服約一個(gè)棗子大的量。忌食酸咸物
      。干嘔脅痛(傷寒有時(shí)頭痛
      ,心下痞滿,痛引兩脅
      ,干嘔短氣
      ,汗出而不惡寒)。用芫花(熬過)
      、甘遂
      、大戟,等分為末
      。以大棗十枚
      、水一升半,煮成八合后
      ,去渣納藥
      。體壯者服一錢,弱者半錢
      ,清晨服下
      。能下瀉則病除,否則次晨再服藥
      。此方名“十棗湯”
      。 水腫。用上方(十棗湯)加大黃
      、甘草五物各一兩
      ,大棗十枚,同煮
      ,如法服
      。另方:藥中再加硭硝一兩。久瘧
      ,腹脅堅(jiān)痛
      。用芫花(炒)二兩,朱砂五錢
      ,共研為末
      ,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十丸
      ,棗湯送下。水盅脹滿
      。用芫花
      、枳殼等分
      ,先以醋把芫花煮爛,再加可枳殼煮爛
      ,一起搗勻做丸子
      ,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
      ,白湯送下
      。子宮結(jié)塊,月經(jīng)不通
      。用芫花根三兩,銼細(xì)
      ,炒黃
      ,研為末。每服一錢
      ,桃仁煎湯調(diào)下
      。瀉下惡物即愈。牙痛難忍
      ,諸藥不效
      。用芫花末擦牙令熱。痛定后
      , 以溫水漱口
      。癰腫初起。用芫花末和膠涂搽
      。痔瘡
      。用芫根一把,搗爛
      ,慢火煎成膏
      ,將絲線于膏內(nèi)度過,以線系痔
      ,當(dāng)有微痛的感覺
      。等痔瘡干落后,即以紙捻蘸膏納入肛門中
      ,可以便痔瘡斷根
      。另方:只搗汁浸線一夜即用,不必熬膏
      。附方圖片

      點(diǎn)擊
      放大
      莽草釋名芒草
      、鼠莽。氣味(葉)辛
      、溫
      、有毒
      。主治賊風(fēng)腫痹(風(fēng)入五臟,恍惚)
      。用莽草一斤
      ,烏頭、附子
      、躑躅各二兩
      ,切細(xì),以水和醋泡一夜
      。取出
      ,和豬油一斤同煎,去渣
      ,手蘸藥汁摩病處幾百次
      ,可愈。此法亦治癬疥雜瘡
      。耳鼻疾
      ,可以棉裹藥汁塞。此方名“莽草膏”
      。小兒風(fēng)闡(抽筋
      、翻眼,重者一天發(fā)病數(shù)十次)
      。用莽草
      、舅丸各一雞蛋黃大,和豬油一斤同煎
      ,去渣
      ,手蘸藥汁摩病處幾百次,可愈
      。此法亦治癬疥雜瘡
      。耳鼻有疾,可以棉裹藥汁塞住
      。此方名“莽草膏”
      。頭風(fēng)久痛。作莽草煎湯洗頭
      。勿令藥汁入目
      。瘰疬結(jié)核。用莽草一兩
      ,研為末加雞蛋白調(diào)勻
      ,涂布上幟瘡。一天換藥二次。乳腫不消
      。用莽草
      、小豆,等分為末
      ,加苦酒和勻
      ,敷患處。6
      、風(fēng)蟲牙痛及喉痹
      。用莽草葉煎湯。熱時(shí)含口中
      ,過一會(huì)吐去
      ,很有效。附方圖片

      點(diǎn)擊
      放大
      茵芋釋名芫草
      、卑共
      。氣味(莖、葉)苦
      、溫、有毒
      。主治手足枯痹拘攣
      。用茵芋、附子
      、天雄
      、烏頭、秦艽
      、女萎
      、防風(fēng)、防己
      、石南葉
      、躑躅花、細(xì)辛
      、桂心各一兩
      ,切細(xì),裝薄布袋中
      ,以酒一斗浸漬
      。幾日后,取酒飲服
      。每服一合
      ,一天兩次。手足只感微痹即止
      。此方名“茵芋酒”
      。腳氣?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L(fēng)氣積滯而成,發(fā)時(shí)甚疼)
      。用茵芋葉(炒)
      、薏苡仁各半兩,郁李仁一兩
      ,牽牛子三兩(生
      ,研末),共研為末
      ,加煉蜜做成丸子
      ,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
      ,五更時(shí)以姜
      、棗煎湯送下。以瀉為驗(yàn)
      。未瀉再服
      。此方名“茵芋丸”。附方圖片

      點(diǎn)擊
      放大

      道醫(yī)學(xué)

      本草綱目?介部?石決明原文及翻譯,本草綱目?介部?石決明原文及翻譯

      本草綱目·介部·石決明原文及翻譯

      介部·石決明

      作者:李時(shí)珍

      釋名

      九孔螺

      。殼名千里光

      氣味

      (殼)咸、平

      、無毒

      主治

      畏光。用石決明

      、黃菊花
      、甘草各一錢,水煎
      ,冷后服

      痘后目翳。用石決明火煅過

      ,研為末
      ,加谷精草等分,共研細(xì)
      ,可烤豬肝蘸吃

      肝虛目翳(氣虛、血虛

      、肝虛
      ,眼睛充血,夜如雞啄,生出浮翳)
      。用石決明(燒成灰)
      、木賊(焙),等分為末
      。每取二錢
      ,與姜、棗同用水煎
      ,連渣服下
      。每天服三次。

      青盲

      、雀目
      。用石決明一兩(燒存性)、加蒼術(shù)三兩(去皮)
      ,共研為末
      。每取三錢,放入切開的豬肝中
      ,扎定
      ,加水煎熟,乘熱熏目
      ,待轉(zhuǎn)溫后
      ,食肝飲汁。

      小便淋癥

      。用石決明去粗皮
      ,研為末
      ,水飛過
      。每服二錢,熟水送下
      。一天服二次
      。如淋中有軟硬物,即加朽木末五分

      文言文翻譯

      漢書原文及翻譯

      弟子歸全文解釋_弟子規(guī)全文帶拼音

      宋史·劉溫叟傳原文及翻譯

      獨(dú)醒雜志之《斗牛圖》原文及翻譯

      家藏宋箋原文及翻譯

      宋史·龐籍傳原文及翻譯

      史記《陳丞相世家》原文及翻譯孫臏原文和翻譯

      陸賈傳原文及翻譯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原文及翻譯

      刺客列傳·專諸刺王僚原文及翻譯

      高祖本紀(jì)原文及翻譯

      太史公自序原文及翻譯

      《本草綱目》李時(shí)珍

      本草綱目》(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是明朝偉大的醫(yī)藥學(xué)家李時(shí)珍為修改古代醫(yī)書的錯(cuò)誤而編,(1518-1593年本草綱目原書插圖)以畢生精力

      ,親歷實(shí)踐,廣收博采
      ,實(shí)地考察
      ,對(duì)本草學(xué)進(jìn)行了全面的整理總結(jié),歷時(shí)29年編成
      ,30余年心血的結(jié)晶
      。全書52 卷,全書共有190多萬字,記載了1892種藥物(新增374種)
      ,分成60類
      。其中374種是李時(shí)珍新增加的藥物。收藥1892種
      ,繪圖1100多幅
      ,并附有11096多個(gè)藥方。是集我國16世紀(jì)以前藥學(xué)成就之大成
      ,在訓(xùn)詁
      、語言文字、歷史
      、地理
      、植物、動(dòng)物
      、礦物
      、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本書十七世紀(jì)末即傳播
      ,先后多種文字的譯本
      ,對(duì)世界自然科學(xué)也有舉世公認(rèn)的卓越貢獻(xiàn)。它是幾千年來祖國藥物學(xué)的總結(jié)
      。這本藥典
      ,不論從它嚴(yán)密的科學(xué)分類,或是從它包含藥物的數(shù)目之多和流暢生動(dòng)的文筆來看
      ,都遠(yuǎn)遠(yuǎn)超過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book/9239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
      ,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qǐng)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qǐng)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
      ,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道醫(yī)中醫(yī)養(yǎng)生學(xué)第十六章第五節(jié) 老年保健在線閱讀
      《中醫(yī)養(yǎng)生學(xué)》第十六章第五節(jié) 老年保健人體于60歲以后進(jìn)入老年期。一
      、生理和心理特點(diǎn)《素問·病機(jī)氣宜保命集》說:老年人“精耗血衰
      ,血?dú)饽?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形體傷憊……百骸疏漏,風(fēng)邪易乘”
      金匱要略在線: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之空青
      味甘寒
      。主眚盲
      ,耳聾。明目
      ,利九竅
      ,通血脈
      ,養(yǎng)精神
      。久服,輕身延年不老
      。能化銅鐵鉛錫作金
      。生山谷。吳普曰:空青
      ,神農(nóng)甘
      ,一經(jīng)酸
      ,久服,有神仙玉女來時(shí)
      ,使人志高(御覽)
      。名醫(yī)曰:生益州及越巂山有銅處,銅精熏則生空青
      自我調(diào)養(yǎng)巧治病類風(fēng)濕在線閱讀
      《自我調(diào)養(yǎng)巧治病》類風(fēng)濕本病指一種慢性的具有對(duì)稱性多關(guān)節(jié)炎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醫(yī)屬于“痹證”范圍,認(rèn)為由于年老體虛
      ,氣血不足
      ,外邪乘虛侵入,致筋脈失養(yǎng)所致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四小腸腑方風(fēng)眩第四
      屬性:(論一首
      、方九首
      、灸法一首、食禁一首)前卷既有頭面風(fēng)方
      ,風(fēng)眩不當(dāng)分出
      ,蓋以此是徐嗣伯方,不可以余方相雜
      ,故此特立風(fēng)眩方條
      ,專出徐氏方焉
      。徐嗣伯曰∶余少承家業(yè),頗習(xí)經(jīng)方名醫(yī)要治
      ,備聞之矣
      千金翼方卷第十五·補(bǔ)益,五臟氣虛第五
      《千金翼方》卷第十五·補(bǔ)益 五臟氣虛第五方九首五補(bǔ)湯主五臟內(nèi)虛竭,短氣咳逆?zhèn)麚p
      ,郁郁不足
      ,下氣復(fù)通津液方∶麥門冬(去心) 小麥(各一升) 粳米(三合) 地骨皮 薤白(各一斤) 人參 五味子上一十味, 咀
      ,以水一斗二升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三·瘡癰上,候癰疽色法第三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三·瘡癰上 候癰疽色法第三論曰∶夫癰疽初發(fā)如微,人多不以為急
      ,此實(shí)奇患
      ,唯宜速治之,治之不速
      ,病成難救
      ,以此致禍能不痛哉。且述所懷以悟后賢
      ,謹(jǐn)按黃父癰疽論
      道醫(yī)中醫(yī)傷科按摩學(xué)編寫說明
      中醫(yī)書籍熱門文章 10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