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曰:月水循環(huán),纖疴不作而有子。若兼潮熱腹痛,重則加之咳嗽,汗嘔,或瀉,有潮汗,則血愈消耗。有咳嘔則氣往上行,瀉則津偏于后,痛則積結(jié)于中,是以必先去病,而后可以滋血調(diào)經(jīng)。就中潮熱疼痛,尤為婦女常病。蓋血滯積入骨髓,便為骨蒸。血滯積瘀于中,與日生新血相搏,則為疼痛,血枯不能滋養(yǎng)百骸,則蒸熱于外。血枯胞絡火盛,或挾痰氣食積,寒冷外邪,則為疼痛。
●《濟陰綱目》目錄
膠艾湯簡介
目錄1拼音2概述3《金匱要略》方之膠艾湯 3.1組成3.2功用主治3.3方解3.4臨床運用3.5歌訣3.6摘錄 4《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之膠艾湯 4.1處方4.2炮制4.3功能主治4.4膠艾湯的用法用量4.5摘錄 5《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七方之膠艾湯 5.1處方5.2制法5.3功能主治5.4膠艾湯的用法用量5.5摘錄 6《竹林女科》卷一方之膠艾湯 6.1處方6.2功能主治6.3膠艾湯的用法用量6.4摘錄 7《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一方之膠艾湯 7.1處方7.2功能主治7.3膠艾湯的用法用量7.4摘錄 8《胎產(chǎn)救急方》引《楊氏產(chǎn)乳方》(見《醫(yī)方類聚》卷二二四)之膠艾湯 8.1膠艾湯的別名8.2處方8.3制法8.4功能主治8.5膠艾湯的用法用量8.6摘錄 9《外臺》卷三十三引《小品》方之膠艾湯 9.1處方9.2功能主治9.3膠艾湯的用法用量9.4各家論述9.5摘錄 10《理傷續(xù)斷方》之膠艾湯 10.1方名10.2組成10.3主治10.4膠艾湯的用法用量10.5摘錄 11《靈驗良方匯編》卷上方之膠艾湯 11.1方名11.2組成11.3主治11.4摘錄 12《普濟方》卷三三七引《指南方》之膠艾湯 12.1方名12.2膠艾湯的別名12.3組成12.4主治12.5膠艾湯的用法用量12.6加減12.7制備方法12.8附注12.9摘錄 13《千金翼》卷二十方之膠艾湯 13.1方名13.2膠艾湯的別名13.3組成13.4主治13.5膠艾湯的用法用量13.6附注13.7摘錄 14《三因》卷十七方之膠艾湯 14.1方名14.2組成14.3功效14.4主治14.5膠艾湯的用法用量14.6加減14.7制備方法14.8各家論述14.9摘錄 15參考資料附:1古籍中的膠艾湯 1拼音 jiāo ài tāng
2概述 膠艾湯同名方劑約有十二首,其中《金匱要略》記載者為常用方,其組成為熟地黃12g、艾葉9g、當歸9g、甘草6g、芍藥12g、川芎6g、阿膠(烊化)9g,具有補血止血,調(diào)經(jīng)安胎之功效。主治婦人沖任虛損證。本方為治療婦人沖任虛損出血的常用方劑?,F(xiàn)代常用于功能性子宮出血、先兆流產(chǎn)、不全流產(chǎn)、產(chǎn)后子宮恢復不全等屬于沖任虛損者。
3《金匱要略》方之膠艾湯
3.1組成
熟地黃12g、艾葉9g、當歸9g、甘草6g、芍藥12g、川芎6g、阿膠(烊化)9g[1]
3.2功用主治
《金匱要略》方之膠艾湯具有補血止血,調(diào)經(jīng)安胎之功效。主治婦人沖任虛損證。癥見月經(jīng)過多,日久不盡,或妊娠下血,或半產(chǎn)后下血不絕,舌淡,脈細。[1]
3.3方解
本方主治因沖任虛損所致的出血證,治宜補血止血、調(diào)經(jīng)安胎為治法。阿膠益陰、艾葉補陽,2藥為止血、調(diào)經(jīng)、安胎要藥,共為君藥。四物湯(干地黃、當歸、芍藥、川芎)補血調(diào)經(jīng)共為臣佐藥。甘草調(diào)和諸藥為使藥,配阿膠善于止血,配白芍能止痛。諸藥合用,以補血止血為主,兼調(diào)經(jīng)安胎。[1]
3.4臨床運用
[1]
1.本方為治療婦人沖任虛損出血的常用方劑。凡臨床上出現(xiàn)以月經(jīng)過多、日久不盡,或妊娠出血,或流產(chǎn)后下血不絕等為主要表現(xiàn)者,即可使用本方加減治療。
2.加減法:若兼有氣虛者加人參、黃芪、升麻;若兼虛寒者加肉桂、炮姜。
3.本方現(xiàn)代常用于功能性子宮出血、先兆流產(chǎn)、不全流產(chǎn)、產(chǎn)后子宮恢復不全等屬于沖任虛損者。
3.5歌訣
膠艾湯中四物先,更加炙草一同煎;暖宮養(yǎng)血血行緩,胎漏崩中自可痊。[1]
3.6摘錄
《金匱要略》
4《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之膠艾湯
4.1處方
阿膠(碎.炒燥)、川芎、甘草(炙),各二兩;當歸、艾葉(微炒),各三兩;白芍藥、熟干地黃,各四兩。
4.2炮制
上為粗末。
4.3功能主治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之膠艾湯主治勞傷血氣,沖任虛損,月水過多,淋瀝漏下,連日不斷,臍腹疼痛,及妊娠將攝失宜,胎動不安,腹痛下墜?;騽趥j,胞阻漏血,腰痛悶亂,或因損動,胎上搶心,奔沖短氣,及因產(chǎn)乳,沖任氣虛,不能約制,經(jīng)血淋瀝不斷,延引日月,漸成羸瘦。
4.4膠艾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三錢,水一盞,酒六分,煎至八分,濾去渣,稍熱服,空心,食前,日三服。
甚者連夜并服。
4.5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5《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七方之膠艾湯
5.1處方
熟地黃 艾葉(炒)當歸 甘草(炙)芍藥 川芎 阿膠(炙)黃耆各30克
5.2制法
上銼為散。
5.3功能主治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七方之膠艾湯治妊娠不問月數(shù)深淺,因頓仆胎動不安,腰腹痛。
5.4膠艾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
胸中逆冷,加生姜5片,大棗3枚。
5.5摘錄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七
6《竹林女科》卷一方之膠艾湯
6.1處方
阿膠1錢,白芍1錢,熟地黃1錢,艾葉3錢,川芎8分,大棗3枚。
6.2功能主治
《竹林女科》卷一方之膠艾湯主治婦人經(jīng)來幾點而止,過56日或10日又來幾點,1月之內(nèi)常行23次,面色青黃。
6.3膠艾湯的用法用量
水煎,空心服12劑,次服紫金丸
6.4摘錄
《竹林女科》卷一
7《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一方之膠艾湯
7.1處方
阿膠、艾絨、川芎、甘草、當歸、白芍、熟地、赤石脂、地榆、菖蒲(一用蒲黃)、小薊(一用蘇木)。
7.2功能主治
《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一方之膠艾湯主治婦人沖任虛損,崩傷淋瀝,赤白帶下。
7.3膠艾湯的用法用量
水1鐘,酒半鐘,煎服。
7.4摘錄
《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一
8《胎產(chǎn)救急方》引《楊氏產(chǎn)乳方》(見《醫(yī)方類聚》卷二二四)之膠艾湯
8.1膠艾湯的別名
地黃湯、膠艾芎歸湯
8.2處方
川當歸2兩,熟地黃2兩,艾葉2兩,阿膠(炒)3兩,川芎3兩(1方無地黃有甘草;1方加人參、白茯苓)。
8.3制法
上銼。
8.4功能主治
《胎產(chǎn)救急方》引《楊氏產(chǎn)乳方之膠艾湯主治婦人妊娠頓仆傷胎,腰腹疼痛,或胎上搶心,或下血不止,或短氣欲死。
8.5膠艾湯的用法用量
地黃湯(《圣濟總錄》卷一五八)、膠艾芎歸湯(《濟陰綱目》卷八)。
一方腹痛甚者,加杜仲、地骨皮。
8.6摘錄
《胎產(chǎn)救急方》引《楊氏產(chǎn)乳方》(見《醫(yī)方類聚》卷二二四)
9《外臺》卷三十三引《小品》方之膠艾湯
9.1處方
阿膠2兩(炙),艾葉2兩。
9.2功能主治
《外臺》卷三十三引《小品》方之膠艾湯功在安胎。主妊娠胎動不安,腰腹疼痛,下血甚多。忽然下血。
9.3膠艾湯的用法用量
以水5升,煮取2升半,分3服。
9.4各家論述
《醫(yī)林纂要》:阿膠澄清下部穢濁而大滋血氣,不獨能養(yǎng)陰而已;艾葉大暖下部而補虛去寒,且能和血。
9.5摘錄
《外臺》卷三十三引《小品》
10《理傷續(xù)斷方》之膠艾湯
10.1方名
膠艾湯
10.2組成
干地黃3錢,阿膠1錢,川芎1錢,艾葉1錢。
10.3主治
《理傷續(xù)斷方》之膠艾湯主治婦人經(jīng)脈不通。
10.4膠艾湯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2錢,水1大盞,酒半盞,煎至8分,不拘時候溫服。后服鱉甲散。
10.5摘錄
《理傷續(xù)斷方》
11《靈驗良方匯編》卷上方之膠艾湯
11.1方名
膠艾湯
11.2組成
當歸5錢,芍藥(炒)1錢,地榆(炒)1錢,熟地8錢,川芎2錢,阿膠(炒)3錢,艾葉5分,甘草4分。
11.3主治
《靈驗良方匯編》卷上方之膠艾湯主治孕婦胎動不安兼漏血。
11.4摘錄
《靈驗良方匯編》卷上
12《普濟方》卷三三七引《指南方》之膠艾湯
12.1方名
膠艾湯
12.2膠艾湯的別名
膠艾芎歸湯、膠艾當歸散
12.3組成
阿膠2兩,川芎2兩,甘草(炙)2兩,艾葉3兩,當歸3兩。
12.4主治
《普濟方》卷三三七引《指南方》之膠艾湯主治妊娠胞阻。胎動下血在89月內(nèi),及半產(chǎn)后因續(xù)下血不絕。
12.5膠艾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5錢,水2盞,煎至1盞,去滓,溫服。
12.6加減
冷痛,加干姜2兩。
12.7制備方法
上為粗末。
12.8附注
膠艾芎歸湯(《醫(yī)學入門》)卷八)、膠艾當歸散(《醫(yī)學正印》卷下)。
12.9摘錄
《普濟方》卷三三七引《指南方》
13《千金翼》卷二十方之膠艾湯
13.1方名
膠艾湯
13.2膠艾湯的別名
大膠艾湯
13.3組成
阿膠(炙)3兩,艾葉(熬)3兩,芍藥3兩,干地黃3兩,當歸2兩,干姜2兩,芎藭2兩,甘草(炙)2兩。
13.4主治
《千金翼》卷二十方之膠艾湯主治男子絕傷,或從高墮下,傷損五臟,微者唾血,甚者吐血及金瘡傷經(jīng)內(nèi)絕;婦人產(chǎn)后及崩中傷下血多,虛喘欲死,腹痛下血不止。
13.5膠艾湯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去滓,納膠令烊,分再服;羸人3服。
13.6附注
大膠艾湯(《普濟方》卷三一二)。
13.7摘錄
《千金翼》卷二十
14《三因》卷十七方之膠艾湯
14.1方名
膠艾湯
14.2組成
熟地黃1兩,艾葉(炒)1兩,當歸1兩,甘草(炙)1兩,芍藥1兩,川芎1兩,阿膠(炙)1兩,黃耆1兩。
14.3功效
《三因》卷十七方之膠艾湯功在安胎。
14.4主治
《三因》卷十七方之膠艾湯主治妊娠頓仆,胎動不安,腰腹痛,或有所下,或胎奔上刺心,短氣。陰虛不足以濟火,氣虛不足以固血,點滴下血。
14.5膠艾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4錢,水1盞半,煎7分,去滓,食前溫服。
14.6加減
胸中逆冷,加生姜5片,大棗3枚。
14.7制備方法
上銼散。
14.8各家論述
《醫(yī)方考》:阿膠、熟地、當歸、川芎,益血藥也;黃耆、甘草、艾葉,固氣藥也。血以養(yǎng)之,氣以固之,止漏安胎之道畢矣。
14.9摘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book/9483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古中醫(yī)濟陰綱目:濟陰綱目之論經(jīng)不調(diào)由···
下一篇:
金匱要略在線: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之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