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脈左浮弦數(shù),痰多,脘中不爽,煩則火升眩暈,靜坐神識稍安,議少陽陽明同治法。痰火
羚羊角 連翹 香豆豉 廣皮白 半夏曲 黑山梔
寸口脈左為心肝腎,浮為風(fēng),弦數(shù)為肝火。痰多,脘中不爽,是中上二焦為痰濕所困。煩則火升眩暈,靜坐神識稍安,這是陽明中氣不足,煩勞則中氣虛而陰火升也。清少陽之火,化陽明之痰。
羚羊角,連翹,豆豉辛寒解表透熱。梔子清少陽曲曲之火。陳皮半夏,降肺胃之氣逆而化痰,肺胃氣降則中氣右旋,膽火亦降。
某 痰火風(fēng)在上,舌干頭眩。
天麻 鉤藤 菊花 橘紅 半夏曲 茯苓 山梔 花粉
痰風(fēng)火在上,是陽挾肝風(fēng),化痰上擾。舌干是上熱,頭眩是風(fēng)痰。
天麻鉤藤菊花,平肝熄風(fēng)而清上,花粉化痰而潤燥,山梔子清少陽屈曲之火。陳皮,半夏,茯苓,化痰降逆,肺胃氣降則中氣右旋,膽火降而少陽之火亦降。
某 酒客中虛,痰暈。
二陳加術(shù)白蒺藜鉤藤天麻
酒客痰熱素盛,酒動肝風(fēng),風(fēng)痰上擾,則為眩暈。
二陳湯燥濕化痰,白蒺藜天麻鉤藤平肝熄風(fēng),清熱明目。本案仿半夏白術(shù)天麻湯意。
江五十 脈弦動,眩暈痰多,胸痹窒塞,此清陽少旋,內(nèi)風(fēng)日沸,當(dāng)春地氣上升,最慮風(fēng)痱。內(nèi)風(fēng)挾痰
明天麻 白蒺藜 桂枝木 半夏 橘紅 茯苓 苡仁 炙草
脈弦動,是肝風(fēng)欲動也。眩暈痰多,胸痹窒塞,是中陽不足而痰濁壅滯也。脾宜左升而清氣在上,胃宜右降而火交于下。清氣不升則風(fēng)陽濁痰上擾。當(dāng)春氣上升時,肝膽風(fēng)陽亦隨之上升,故最慮風(fēng)痱。
天麻白蒺藜平肝而息風(fēng),桂枝升脾胃之清陽且桂最善平肝。且桂枝與化痰藥中,可通陽化氣而增強化痰效果。薏苡仁善清上焦氣閉而治療胸悶窒塞。二陳湯化痰而降濁。
又 頭額悶脹,痰多作眩,外臺茯苓飲加羚羊角桂枝竹瀝姜汁法丸。
頭額脹悶,痰多作眩,仍是陽明胃氣不降,而痰濁循經(jīng)上擾。外臺茯苓飲由茯苓,人參,白術(shù),生姜,枳實,橘皮。組成,以健脾降逆化痰為主,加羚羊角清已經(jīng)乘竅入絡(luò)的肝陽所化之火,桂枝降逆氣而平肝化痰,竹瀝姜汁,化痰而和胃。
桂枝能降逆,能平肝,是其特殊功能,見張錫純桂枝解:
桂枝 味辛微甘,性溫。力善宣通,能升大氣(即胸之宗氣),降逆氣(如沖氣肝氣上沖之類),散邪氣(如外感風(fēng)寒之類)。仲景苓桂術(shù)甘湯用之治短氣,是取其能升也;桂枝加桂湯用之治奔豚,是取其能降也;麻黃、桂枝、大小青龍諸湯用之治外感,是取其能散也。而《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論牡桂(即桂枝),開端先言其主咳逆上氣,似又以能降逆氣為桂枝之特長,諸家本草鮮有言其能降逆氣者,是用桂枝而棄其所長也。
小青龍湯原桂枝、麻黃并用,至喘者去麻黃加杏仁而不去桂枝,誠以《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原謂桂枝主吐吸(吐吸即喘),去桂枝則不能定喘矣。乃醫(yī)者皆知麻黃瀉肺定喘,而鮮知桂枝降氣定喘,是不讀《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之過也。桂枝善抑肝木之盛使不橫恣,又善理肝木之郁使之條達也。為其味甘,故又善和脾胃,能使脾氣之陷者上升,胃氣之逆者下降,脾胃調(diào)和則留飲自除,積食自化。其宣通之力,又能導(dǎo)引三焦下通膀胱以利小便(小便因熱不利者禁用,然亦有用涼藥利小便而少加之作向?qū)д?,惟上焦有熱及恒患血證者忌用。
目錄1拼音2注解附:1古籍中的金匱要略心典 1拼音 jīn kuì yào luè xīn diǎn
2注解
《金匱要略心典》為金匱著作。三卷。簡稱《金匱心典》,清·尤怡纂注。書成于1729年。尤氏研究仲景學(xué)說多年,頗有心得,纂注時力求得《金匱》之妙諦,發(fā)仲景之心聲,故名“心典”。作者刪去原書的最后三篇,闡述仲景原文的精義。文筆簡煉,條理清晰、注釋能與臨床相契合,對原文中難以解釋的深奧文義,寧可缺略,不強予衍釋。并改正原文傳寫之誤,刪略后人增添的內(nèi)容,可稱《金匱要略》注本中較好的一種。本書有多種刊本,上海中醫(yī)學(xué)院基礎(chǔ)理論教研組曾對此書進行校注,現(xiàn)存十余種清刻本,1975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金匱要略心典》全文在線閱讀:zhongyiguji.21tcm/199/jinyaoluexindian/index.s
古籍中的金匱要略心典 《金匱要略心典》:[卷上]臟腑經(jīng)絡(luò)先后病脈證第一 。則無形之邪。豈攻法所能去哉。豬苓湯方(見后消渴證中)《金匱要略心典》清尤怡公元16441911年...
《金匱要略心典》:[卷上]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證治第三 千金方陽毒用升麻湯。無鱉甲有桂。陰毒用甘草湯。無雄黃?!督饏T要略心典》清尤怡公元16441911年...
《金匱要略心典》:[卷上]中風(fēng)歷節(jié)病脈證并治第五 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惡風(fēng)加附子一枚。炮?!督饏T要略心典》清尤怡公元16441911年...
《金匱要略心典》:[卷上]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 則搗堅之銳師也。比而觀之。審而行之。庶幾各當(dāng)而無誤矣?!督饏T要略心典》清尤怡公元16441911年...
《金匱要略心典》:[卷中]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book/948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