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回答

金櫻子
2023-07-16 18:08:47
刮痧是中醫(yī)傳統(tǒng)的療法,主要可以起到通經(jīng)活絡的作用,刮痧出現(xiàn)皮膚不同,顏色,深色一般,表示體內(nèi)有熱證,如果是鮮紅色,代表陽虛火旺,黑色預示體內(nèi)有寒癥,紫色往往是得了濕疹,淡青色有紫塊,說明理由氣虛血瘀等癥狀。
最新回答共有5條回答
-
匿名用戶
回復可以刮痧治感冒。下面就是介紹刮痧治感冒的方法。
風寒感冒
癥狀:以惡寒重、發(fā)熱輕、頭痛、無汗、流清涕、痰稀白、口不渴、舌苔薄白為主要癥狀。
治法:項叢刮、項三帶、肩胛環(huán)、膻中刮、風池、大椎、足三里
運板技巧:
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適量刮痧油,首刮項三帶,以瀉法刮之,因為肩部肌肉豐富,用力宜重,肩井處可加拔罐;大椎處也需要加強大,用力要輕柔,不可用力過重,以出痧為度。
再刮項叢刮,以平補平瀉手法刮拭,風池穴需要加強。
接著刮肩胛環(huán)重點肺俞、肩胛部。
然后膻中刮,手法要輕柔;最后刮拭足三里,刮拭面盡量拉長。
熱感冒
癥狀:以惡寒輕、發(fā)熱重、頭痛、有汗、流濁涕、痰黃稠、口渴、舌苔薄黃為主要癥狀。
治法:項叢刮、項三帶、肩胛環(huán)、風池、風府、大椎、合谷、曲池、尺澤、外關、足三里
運板技巧:
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適量刮痧油,先刮項叢刮,以平補平瀉手法刮拭,風池穴和風府穴需要加強。
再刮項三帶,以瀉法刮之,因為肩部肌肉豐富,用力宜重,肩井處可加拔罐;大椎處也需要加強大,用力要輕柔,不可用力過重,以出痧為度。
然后刮肩胛環(huán),以縱五帶為重點刮拭,第一帶督脈宜輕刮之,余用瀉法,在肺俞、肩胛骨內(nèi)側緣加強。
最后刮拭上肢曲池、尺澤、外關、合谷,結束時刮足三里。
四肢部穴位要求刮拭面盡量拉長,可于合谷,足三里處行點、按、揉復合性手法,以加強療效。
暑濕感冒
癥狀:多見于夏季,感受當令暑邪,暑多夾濕,暑濕并重,以發(fā)熱、汗出熱不解、鼻塞、流濁涕、頭昏、頭痛、頭脹、身重倦怠、心煩口渴、胸悶欲嘔、尿短赤、舌苔黃膩為主要癥狀。
治法:肩胛環(huán)、膻中刮、三脘刮、尺澤、合谷、中脘、足三里、支溝、膻中
運板技巧:
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適量刮痧油,先刮肩胛環(huán),以縱五帶為重點刮拭,第一帶督脈宜輕刮之,余用瀉法。
再刮膻中刮,手法要輕柔。
然后刮三脘刮的中脘,
接著是上肢內(nèi)側的尺澤,上肢外側支溝和合谷,最后刮拭足三里。
四肢部穴位要求刮拭面盡量拉長,可于合谷,足三里處行點、按、揉復合性手法,以加強療效。
體溫超過39℃有高熱
特種刮痧配穴:項三帶、肩胛環(huán)、肘窩刮、曲池、合谷、委中三帶
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適量刮痧油,先刮項三帶,以大椎,肩井為重點出痧后配合拔罐,可加速退熱。
然后刮肩胛環(huán),肩胛環(huán)具有解表清熱,宣陽和陰,清肺止咳,補虛益損,鎮(zhèn)靜安神之功。肩胛環(huán)以縱五帶為重點刮拭,第一帶督脈宜輕刮之,余用瀉法,視痧痕配以拔罐。
肘窩刮,以瀉法刮之,令其出痧。
委中三帶以瀉法刮之,令其出痧酌情拔罐,其退熱效果迅速。
最后刮曲池,合谷穴,刮拭面盡量拉長。
刮痧注意事項
操作要點
(1)充分暴露刮拭部位,在皮膚上均勻涂上刮痧油等介質;
(2)手握刮拭板,先以輕、慢手法為主,待患者適應后,手法逐漸加重、加快,以患者能耐受為度。宜單向、循經(jīng)絡刮拭,遇痛點、穴位時重點刮拭,以出痧為度。
(3)刮痧后囑患者飲用溫開水,以助機體排毒驅邪。
注意事項
(1)刮痧后1~2天局部出現(xiàn)輕微疼痛、癢感等屬正常現(xiàn)象;出痧后30分鐘忌洗涼水澡;夏季出痧部位忌風扇或空調(diào)直吹;冬季應注意保暖。
(2)刮痧療法具有嚴格的方向、時間、手法、強度和適應證、禁忌證等要求,如操作不當易出現(xiàn)不適反應,甚至病情加重,故應嚴格遵循操作規(guī)范或遵醫(yī)囑,不應自行在家中隨意操作。
(3)有出血傾向、皮膚高度過敏、極度虛弱、嚴重心衰的患者均應禁刮或慎刮。刮痧療法并非所有人都適用,一般血小板減少,肝腎功能不全,有出血傾向者及皮膚有炎癥者不適合此療法。
刮痧不傳之秘:各種瘀滯病癥開鎖法
有人問刮痧療法。小說幾句,雖是民間療法,有時卻能解決大問題。刮痧療法暗含集推拿點穴之長,及藥物外用浸透法,雖是簡簡單單的刮弄幾下,卻如同給疾病開鎖,打開各種瘀滯病癥。
肩胸鎖:心肺病必見此處有紫黑點或瘀皰成串
膝關鎖:肝膽病膝關乃指內(nèi)外側,肝膽病日久其氣血必瘀積在此處
三陰鎖:三陰乃指三陰交,絕骨處,此處必須刮出瘀點疾病才見好轉.腎脾病解開三把鎖,臟腑才安寧。
-
xuzhujun728
回復刮痧療法可用于治療風熱感冒、風寒感冒和暑濕感冒,根據(jù)證型的不同,刮痧選取的部位和操作方法也有所不同。
1.風熱感冒:主要選取背部督脈(后發(fā)際經(jīng)大椎穴至命門)循行線、頸部兩側自風池至肩峰端的足少陽膽經(jīng)循行線、背部足太陽膀胱經(jīng)第1側線(大杼至腎俞)、前臂手少陽三焦經(jīng)循行線和外關。操作時,按照頸部督脈、頸肩部自風池至肩峰端的膽經(jīng)循行線、背腰部督脈、背部膀胱經(jīng)第1側線的順序,以瀉刮法進行操作,以出痧為度;對背部刮拭處進行叩擊;角推前臂三焦經(jīng),角揉外關,手法宜輕,皮膚微紅即可。
2.風寒感冒:主要選取背部督脈(后發(fā)際經(jīng)大椎穴至命門)、頸部兩側自風池至肩峰端的膽經(jīng)循行線、背部足太陽膀胱經(jīng)第1側線(大杼至腎俞)、肺俞和前臂手太陰肺經(jīng)循行。操作時,按照頸部督脈、背部督脈、頸肩部自風池至肩峰端的膽經(jīng)循行線、背部膀胱經(jīng)第1側線的順序,以瀉刮法進行操作,以上背部出痧為度;角揉肺俞,對背部刮拭處進行叩擊;用瀉法刮拭上肢肺經(jīng),皮膚微紅即可。
3.暑濕感冒:主要選取背部督脈(后發(fā)際經(jīng)大椎穴至命門)循行線、背部足太陽膀胱經(jīng)第1側線(大杼至腎俞)、小腿部足太陰脾經(jīng)循行線和陰陵泉。操作時,按照頸督部脈、背部督脈、腰部督脈、背部足太陽膀胱經(jīng)第1側線的順序,以瀉刮法進行操作,以出痧為度,并對背部刮拭部位實行拍法;瀉刮小腿部足太陰脾經(jīng),角揉陰陵泉,手法宜輕,皮膚微紅即可。
刮痧出痧后30分鐘以內(nèi)忌洗涼水澡,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處進行再次刮試出痧。再次刮痧時間需間隔3-6天,以皮膚上痧退為標準。刮痧出痧后最好飲一杯溫開水(最好為淡糖鹽水),并休息15-20分鐘。刮痧治療時應注意室內(nèi)保暖,尤其是在冬季應避寒冷與風口。夏季刮痧時,應回避風扇直接吹刮試部位。
-
平淡之
回復聽說在感冒發(fā)燒的時候去刮個痧就可以很好的緩解感冒,這刮痧真的對緩解感冒有用嗎?為什么刮完痧之后身體會變紅?
刮痧對感冒有用嗎
感冒刮痧是有用的。 感冒多是在身體正氣不足的情況下,外感風寒、風熱、風燥等邪氣,侵襲人體機表、腠理,導致肺衛(wèi)失和出現(xiàn)的一系列臨床綜合癥。可表現(xiàn)為發(fā)熱、無汗、鼻塞、流鼻涕、頭疼、周身疼痛、咽干、咽痛、輕度咳嗽等癥狀。 刮痧可以宣肺和胃,幫助機體抵御外邪、祛濕除寒、防止感冒,對風寒感冒的人更適合。刮痧可以疏通經(jīng)絡,感冒的時候身體會出現(xiàn)各種疼痛現(xiàn)象,刮痧能有效地疏通經(jīng)絡,緩解感冒癥狀。對外感風熱還能夠解表清熱、降低體溫、清泄風熱。
刮痧為什么會變紅
刮痧具有活血化瘀等作用,變紅一般是排出濕氣的正常皮膚表現(xiàn),濕氣通常與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如熬夜、過度疲勞等。
刮痧是從上往下還是從下往上
一般來說刮痧是從上往下刮的,因為人的血液流動方向是從上往下的,所以刮痧就是順著血液流動的方向刮的,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疏通血管的作用,促進血液循環(huán),幫助血液能夠流動到全身,然后就能帶出體內(nèi)的一些毒素,實現(xiàn)排毒的效果,所以現(xiàn)在很多人會通過刮痧來排毒。?
刮痧出現(xiàn)疙瘩怎么回事
一般采用刮痧可以起到通經(jīng)活絡、祛除外邪的作用。刮痧時會感覺到身上有很多的疙瘩醫(yī)學上稱結節(jié),這就是疾病所在。一般需要把疙瘩刮開以后疾病才算祛除,經(jīng)絡才算通了。
-
姜齊
回復應該很多人都聽說過刮痧,刮痧是中醫(yī)中很常見的一種治病手法,一般用刮痧治療風濕會比較多,其實刮痧還能治療其他的疾病,有人說風寒感冒可以用刮痧來治療,其實很多人都不怎么相信,那風寒感冒刮痧有用嗎?風寒感冒能刮痧嗎?
1、風寒感冒刮痧有用嗎
對輕度和初期風寒感冒患者有用。
因為此時風寒剛剛進入皮膚,通過刮痧可以發(fā)汗,調(diào)整人體陰陽,提高人體免疫能力,起到開竅醒腦祛濕化濁、行氣活血的作用。刮完痧后再喝一杯熱茶,整個人會更加舒暢。刮痧是從推拿、拔罐、放血、針灸等治療方法變化而來,跟這四種方法一樣,需要明確診斷、辯證醫(yī)治。
2、風寒感冒刮痧的好處
風寒感冒是因為風寒之邪入侵人體經(jīng)脈而導致了流鼻涕、咳嗽等一系列癥狀,通過在刮痧能使汗孔發(fā)汗排毒,使人體氣血經(jīng)脈順暢,從而達到治療風寒感冒的目的。刮痧也不是越痛就越有效果,也不是刮得皮膚顏色越深越好,皮膚出現(xiàn)微紅或是紫紅色時就可以了。
3、風寒感冒怎么刮痧
材料:牛角梳子背脊或是刮痧板,紗布,、白酒,生姜、蔥白各20克,植物油(潤滑劑)。
操作方法:坐著或者俯臥,刮痧的部位提前抹上植物油,將生姜、蔥白搗爛,以紗布包裹,蘸點白酒擦拭太陽穴和前額,然后刮背部背脊兩側,直至皮膚泛紅為宜,最后推刮_窩、肘窩。刮痧板與皮膚成90度角,單方向刮痧,力道慢慢加重,,每處3-5分鐘即可。
功效:使汗孔張開發(fā)汗,祛除風寒,如果伴有惡心的癥狀,可以再刮胸部、腹部,以略微出汗為宜。
4、刮痧注意事項
1、有些部位自己是不好處理的,可以讓親人或是朋友幫忙。
2、刮痧器不能太厚們也不能太薄,太厚刮不到痧,太薄容易傷及皮膚。
3、患有腎功能衰竭、心力衰竭、血小板減少等嚴重疾病或是大病初愈者不能刮痧。
4、孕婦的腰骶,腹部不能刮痧;皮膚有損傷、饑餓或飽食狀態(tài)下的人不能刮痧。
5、刮痧后注意保暖,防止二次感染風寒。
6、刮痧對嚴重的風寒感冒只有輔助效果,病情嚴重者宜就醫(yī)治療。
5、刮痧常用刮法
(1)直接刮法
直接刮法也就是直接用刮痧工具接觸患者的皮膚(刮痧前一般需要涂抹一層刮痧油,如果是使用的砭石刮痧板則可以省略),在特定的體表位置進行反復刮拭直到刮除痧痕的一種療法。
(2)間接刮法
間接刮法也就是在進行刮痧的時候,刮痧工具不直接接觸皮膚,中間或隔以輕紗或隔以薄步。這種方法既能達到刮痧的功效還能保護皮膚。對于兒童出現(xiàn)高熱的時候,用這種方法進行刮痧治療可是再好不過的了。
(3)挑痧法
挑痧法需要針刺放淤血,與一般的拿刮痧板進行不同。挑痧法的難度系數(shù)較高,它需要施針者能夠在一手捏起皮肉之后一手準確地在皮下有青筋的地方施針,然后再輕快地刺入并向外挑,每個部位最好能夠重復3次,擠出淤血才有效。
(4)放痧法
放痧法與挑痧法有相似之處,但是放痧法的針刺力度要大,對皮膚的刺激性更加強烈,對于身患重癥采用急救是不錯的方法。因為放痧法治療力度較大,身體較為虛弱、低血壓、孕婦都不宜采用這種方法。
(5)挾痧法
挾痧法也是不需要用到刮痧板的一種刮痧法,只需要進行刮痧的人五指屈曲,將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節(jié)用力作用在被刮被部位上,用力揪起被刮部位肌肉,然后在用力松開,如果身體痧重這種方法重復幾次就會出現(xiàn)痧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