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回答

望月砂
2023-07-16 18:15:26
針灸治療肩周炎的方法主要是氛圍針刺療法或者針刺穴位之上,再加上電蒸汽來刺激穴位,從而得到更好的消腫止痛或者疏經(jīng)通絡的作用,另外,最常用的是艾灸或者是艾灸,艾灸通??梢曰颊咦约涸诩依锼?/p>
最新回答共有5條回答
-
逍遙子
回復
-
就是那個人
回復肩周炎的物理治療方法
物理治療包括電療、紅外線照射、熱療等方法,所有做過理療的病人都知道,在做理療時會舒服一點,不做后又會和從前一樣。
肩周炎的推拿針灸治療方法
和物理治療目的基本相同。就是以緩解病人的臨床癥狀為主,而非根治手段。
肩周炎的封閉療方法
俗稱“打封閉針”,就是直接把藥物注射到椎管內(nèi)或神經(jīng)根周圍,局部麻醉以達到止痛效果。封閉藥效過后癥狀馬上又恢復。
肩周炎的手術治療方法
由于適應癥要求非常嚴格,臨床上適合做手術的人群不足5%,加上費用高,創(chuàng)傷大,恢復期長,易復發(fā)等特點,所以根本無法全面推廣。
肩周炎的中醫(yī)治療方法
中醫(yī)治療,究其根源,辨證施治,中藥膏立&正&藏*藥&貼,在繼承經(jīng)典的基礎上經(jīng)反復論證又結合數(shù)百例臨床使用的觀察結果而得來,該藥遵循祖國中醫(yī)學精華之一的“內(nèi)病外治法”之理念,只需要采用外敷即可。此“外治法”避免了手術的高創(chuàng)傷,高費用、高復發(fā)、痛苦大且恢復、易感染的缺陷,又無內(nèi)服藥物易影響肝腎等臟腑功能之弊端,實為中醫(yī)治療肩周炎之典范。
除了用正確的適合自己的方法加以治療外,日常的防護工作也是很重要的。
1、加強體育鍛煉是預防和治療肩周炎的有效方法,但貴在堅持。如果不堅持鍛煉,不堅持做康復治療,則肩關節(jié)的功能難以恢復正常。
2、營養(yǎng)不良可導致體質(zhì)虛弱,而體質(zhì)虛弱又常導致肩周炎。如果營養(yǎng)補充得比較充分,加上適當鍛煉,肩周炎??刹凰幎?br>
3、受涼常是肩周炎的誘發(fā)因素,因此,為了預防肩周炎,中老年人應重視保暖防寒,勿使肩部受涼。一旦著涼也要及時治療,切忌拖延不治。
4、加強肩關節(jié)肌肉的鍛煉可以預防和延緩肩周炎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據(jù)調(diào)查,肩關節(jié)肌肉發(fā)達,力量大的人群中,肩周炎發(fā)作的幾率下降了很多,所以,肩關節(jié)周圍韌帶,肌肉的鍛煉強大,對于肩周炎的治療恢復有著重要的意義。
-
江蘇-吳**
回復肩周炎是臨床常見病也是針灸的優(yōu)勢病種,往往是下針立效,不乏有一兩次治愈者。肩周炎中醫(yī)名“五十肩”“肩凝”等,多發(fā)于五十歲左右女性。中醫(yī)講和風、寒、濕等邪有關和自身正氣不足也有關系。
自己在臨床中治療了很多肩周炎患者,效果很好,故作此整理。自己的臨床思路和治療方法也在不斷變化和改善,方法如下:
一、局部針刺。剛開始實習的時候自己會的方法很少,能想到的是局部取穴和帶教老師的方法差不多。一般是肩鰅、肩髎、肩前、肩后、曲池、合谷等針刺,有時加電針治療。當時見針灸科治療肩周炎也就是這種方法,如法炮制。不過有時見老師治療后常在腿上扎一針然后讓病人活動肩部,我對這種方法比較感興趣,后面做詳細解說。但局部取穴法一般治療時間稍長,有時得十天半月。
二、遠端取穴。
(一)對側足三里下一寸周圍找壓痛點針灸,對側陽陵泉針刺然后讓活動患肩效果很好。第一次接觸遠端取穴法是跟帶教仝老師時發(fā)現(xiàn)的,那時只知道是在足三里附近扎的針后來看書多了才知道是附近找的壓痛,靈活取穴。后來運用是在畢業(yè)跟楊老師工作后,有一次來了個學生右肩活動痛,楊老師讓我扎遠端的董氏奇穴,我記得不牢扎了個足三里附近和梁丘穴讓活動肩部結果兩分鐘后不痛了,讓我感受到了遠端取穴的神奇效果。此二穴結合是對肌肉(脾胃——足三里)和筋(肝膽——陽陵泉)的治療。
(二)對側條口透承山,這是治療肩周炎的經(jīng)典治療法。后看髙樹中老師的書才知道胃經(jīng)上遠端的穴位大都能治療肩周炎,故可以靈活取用。
三、董氏奇穴。腎關穴(陰陵泉穴下1.5寸),此穴治療肩周炎肩不能上舉效果很好。此穴為治療腎虛的要穴,為什么治療肩周炎呢我想大概和所在脾經(jīng)(主肌肉四肢)有關吧!至于為什么遠端和董氏奇穴都讓活動患肩和“動氣針法”有關,動氣讓針感傳達患部,效果很好。
四、超微針刀(刃針)。針具相同,操作取患部,找點針刺不留針。對嚴重影響活動粘連的肩周炎效果很好,多一次活動幅度就有很大提高。針刺不要求多,取阿是穴最好少而精,針刺就淺不就深。
五、小六合。震、坤、艮等,根據(jù)靈感靈活取穴,不必拘泥。多能立刻起效,不效和針刺方向、部位、深度等有關。應多用長經(jīng)驗。
六、膏貼。針灸治療一般搭配傳統(tǒng)膏貼效果更好,臨床上選擇三川歸筋骨貼等國家認證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效果最佳,單獨使用也可
小六合,右肩周炎,針灸一次活動幅度大增 按語:現(xiàn)在我常根據(jù)情況綜合運用,這些年只有一例患者當天見效過兩天又粘連,考慮和她肩部過于寒有關,應該配合三川歸膏貼。當然有時配合上局部刮痧拔罐效果更好,但我少用,上面的方法是心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分享出來。如有不效者,應從針刺部位、方向、深度、膏貼貼敷穴位等考慮。
-
艾江
回復肩周炎,是一種好發(fā)于40-60歲中老年人群的慢性肩部疾病,多見于女性,患者通常會感覺到肩部逐漸開始疼痛,一般在晚上嚴重,疼痛會逐漸加重,并且會引起肩關節(jié)活動功能受限,且逐漸加重,一段時間后,疼痛以及相應癥狀減輕直至消失。
艾灸相關穴位可疏通氣血、祛除濕邪,減少疼痛,從而治療該病。
一、一般施灸:
灸肩髃穴:
【功效】疏導陽氣上行,通經(jīng)活絡。
【施灸方法】宜采用溫和灸法。施灸時,手執(zhí)艾條懸停于肩髃穴位置,距離皮膚1. 5~3厘米,患者感覺溫熱不燙即可。
【定位取穴】該穴位于肩峰端下緣,當肩峰與肱骨大結節(jié)之間,三角肌上部中央。臂外展或平舉時,肩部出現(xiàn)兩個凹陷,前面一個凹窩中即為本穴。
【施灸時間】每日灸1~2次,每次灸10~20分鐘。
二、辨癥施灸:
癥狀1:上臂痛。
1、加灸臂臑穴
【功效】通經(jīng)活絡,疏散風熱。
【施灸方法】宜采用溫和灸法。施灸時,手執(zhí)艾條懸停于臂臑穴位置,距離皮膚1. 5~3厘米,患者感覺溫熱不燙即可。
【定位取穴】該穴位于臂外側,三角肌止點處,當曲池穴與肩髃穴連線上,曲池穴上7寸。
【施灸時間】每日灸1~2次,每次灸10~15分鐘。
2、加灸曲池穴
【定位取穴】該穴位于肘橫紋外側端,屈肘時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取穴時,仰掌屈肘成45 ,肘關節(jié)橈側,肘橫紋頭為取穴部位。
【功效】清熱去火。
【施灸方法】宜采用溫和灸。施灸時,手執(zhí)艾條懸停于曲池穴位置,距離皮膚1. 5~3厘米,患者感覺溫熱不燙即可。
3、加灸肩貞穴
【定位取穴】該穴位于肩關節(jié)后下方,臂內(nèi)收時,腋后紋頭上1寸(指寸)。取穴時,正坐垂肩位,在肩關節(jié)后下方,當上臂內(nèi)收時,當腋后紋頭直上1寸處取穴。
【施灸時間】每日灸1~2次,每次灸10~20分鐘。
【功效】散熱,通經(jīng)絡。
【施灸方法】宜采用溫和灸。施灸時,患者俯臥位,施灸者手執(zhí)艾條懸停于肩貞穴位置,距離皮膚1. 5~3厘米,患者感覺溫熱不燙即可。
【施灸時間】每日灸1~2次,每次灸10~20分鐘左右,灸至皮膚產(chǎn)生紅暈為止。
癥狀2:肩胛痛。
加灸 天宗穴
【定位取穴】 肩胛岡中點與肩胛骨下角連線上1/3與下2/3交點凹陷中,在岡下窩中央岡下肌中;
【功效】生發(fā)陽氣。
【施灸方法】宜采用溫和灸。施灸時,患者俯臥位,施灸者手執(zhí)艾條懸停于天宗穴位置,距離皮膚1. 5~3厘米,患者感覺溫熱不燙即可。
【施灸時間】每日灸1~2次,每次灸10~20分鐘左右,灸至皮膚產(chǎn)生紅暈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