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6 21:21:37
頸椎病已經越來越多的困擾著現(xiàn)在都市白領,頸椎病主要表現(xiàn)為雙肩酸脹
,頭暈頭痛
,受涼后頸椎病疼痛癥狀加重,現(xiàn)在用中藥治療疾病似乎現(xiàn)在很流行
,那么
,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下頸椎病的治療中藥吧。
頸椎病的治療中藥
外傷型
藥方:姜黃10g
,甘草10g
,羌活15g,海桐皮12g
,當歸15g,赤芍12g
,白術12g
,伸筋草15g,桂枝10g
,川芎12g
。
傷后感風寒可用麻桂溫經湯
。
藥方赤芍12g,麻黃10g
,桂枝12g
,紅花6g
,白芷15g
,細辛3g,桃仁12g
,甘草10g
。
用法:水煎服。
治療原則:行氣活血
,舒筋止痛
。
風寒濕痹、經絡受阻型
藥方:獨活15g
,羌活10g,蒿本10g
,防風15g
,甘草10g,川芎12g
,蔓荊子10g
。
兩手麻木者可用人參益氣湯。
藥方:黃芪20g
,炙甘草10g
,升麻10g,柴胡20g
,生甘草10g,白芍12g
,人參5g
,五味子15g。
用法:水煎服
。
治療原則:祛風除濕
、溫經活絡。
肝腎虧虛
、氣血不足型
藥方:獨活15g
,桑寄生15g,秦艽10g
,防風15g
,細辛3g,當歸15g
,白芍12g
,川芎15g,地黃15g
,黨參20g
,杜仲12g,牛膝15g
,茯苓12g
,炙甘草10g,桂枝15g
。
四肢癱軟嚴重可用加物四味湯。
藥方:當歸15g
,熟地12g
,白芍10g,川芎12g
,五味子10g
,麥冬12g,黃連15g
,黨參20g
,黃柏10g,知母10g
,杜仲12g,蒼術12g
,牛膝15g,黃芪20g
。
用法:水煎服
。
治療原則:滋補肝腎,益氣養(yǎng)血
。
頸椎病的飲食方式
頸椎病患者需對癥進食:由于頸椎病是椎體增生
、骨質退化疏松等引起的,所以頸椎病患者應以富含鈣
、蛋白質
、維生素B族
、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飲食為主
。其中鈣是骨的主要成分
,以牛奶、魚
、豬尾骨
、黃豆、黑豆等含量為多
。蛋白質也是形成韌帶
、骨骼、肌肉所不可缺少的營養(yǎng)素
。
維生素B
、E則可緩解疼痛
。解除疲勞
。專家提醒您,如頸椎病屬濕熱阻滯經絡者
,應多吃些葛根
、苦瓜、絲瓜等清熱解肌通絡的果菜;如屬寒濕阻滯經絡者
,應多吃些狗肉
、羊肉等溫經散寒之食物;如屬血虛氣滯者,應多進食公雞
、鯉魚
、黑豆等食物
。頸椎病肝腎不足,長服枸杞,菊花平肝明目
,芝麻、桂圓
、滋陰補腎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傊?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對癥進食,就能有利于頸椎病患者的康復
。
頸椎病飲食宜清淡
、易消化
、忌油膩厚味之品
。因為過咸的食品能傷及腎臟,而腎虛也是導致腰腿痛的一個重要因素。
頸椎病的其他治療方法
1
、口服藥物治療:主要用于緩解疼痛
、局部消炎、放松肌肉治療
,對于頸椎不穩(wěn)等繼發(fā)的局部軟組織勞損等療效較明確
,但不能從根本上治療頸椎病。對于伴有四肢無力或麻木的患者來說
,還可以使用神經營養(yǎng)藥物輔助康復
,促進受壓神經的恢復
。
2
、牽引法:通過牽引力和反牽引力之間的相互平衡,使頭頸部相對固定于生理曲線狀態(tài)
,從而使頸椎曲線不正的現(xiàn)象逐漸改變
,但其療效有限,僅適于輕癥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且在急性期禁止做牽引
,防止局部炎癥
、水腫加重。
3
、理療:理療法是物理療法的簡稱
。就是應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種物理因子
,如聲
、光、電
、熱
、磁等作用于人體,以達到治療和預防疾病的目的
。但其作用也較微弱
,不能從根本上治療。且經常理療易對皮膚產生燙傷
。
猜你喜歡:
1. 頸椎病的民間秘方
2. 如何快速治療頸椎病
3. 常見頸椎病及發(fā)癥
4. 比較有效的頸椎病的自我治療方法
5. 快速治療頸椎病的方法
-
2023-07-16 21:21:37
中藥泡澡一定要了解中藥泡澡的注意事項。
中藥泡澡注意事項
1
、中藥泡澡要對癥下藥
中藥浴必須請中醫(yī)師針對病情對證下藥
,并按照醫(yī)囑制作藥湯
,切勿盲目自行擇藥
。
2、泡浴前必須先淋浴潔身,以保持藥池的衛(wèi)生
浴后應立即用溫清水沖洗干凈
,拭干皮膚
,及時穿衣服。一般而言
,熱水藥?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9℃~45℃)適用于風濕性關節(jié)炎、風濕性肌痛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各種骨傷后遺癥
、肥胖及銀屑病等;神經過度興奮
、失眠、一般疼痛
、消化不良等的藥浴溫度
,以相當于或稍低于體溫為宜;25℃~33℃適用于急性扭挫傷。藥浴時
,室溫不20℃
,局部藥浴時,應注意全身保暖
,夏季應避風
,預防感冒
。
3
、泡澡的位置有講究
初浴時,水位宜在心臟以下
,約3~5分鐘身體適應后
,再慢慢泡至肩位;洗浴時間不可太長,尤其是全身熱水浴
。由于汗出過多
,體液丟失量大;皮膚血管充分擴張,體表血液量增多
,造成頭部缺血而發(fā)生眩暈或暈厥
。如一旦發(fā)生暈厥,應及時扶出浴盆
,平臥在休息室床上,同時給病人喝些白開水或糖水
,補充體液與能量
。或用冷水洗腳,使下肢血管收縮
,頭部供血充足
。
4、泡澡的時間要選好
飯前
、飯后半小內不宜進行全身藥浴
。飯前藥浴,由于腸胃空虛
,洗浴時出汗過多
,易造成虛脫。飯后立即藥浴
,可造成胃腸或內臟血液減少,血液趨向體表
,不利消化
,可引起胃腸不適,甚至惡心嘔吐
。臨睡前不宜進行全身熱水藥浴
,以免興奮后影響睡眠。
5
、這些人謹慎泡澡
嚴重心衰
、嚴重肺功能不全、心肌梗死
、冠心病
、主動脈瘤、動脈硬化
、高血壓患者、有出血傾向者以及老年人
、兒童慎用水溫39℃以上的藥浴
,而應以接近體溫之藥液沐浴,并有家人或醫(yī)護人員陪護
,且沐浴時間不宜過長
。妊娠或經期不宜泡藥浴,尤其不宜盆浴及坐浴
。
6
、泡澡后要適當飲水
全身泡熱藥浴易發(fā)生暈厥,故浴后要慢慢地從浴盆中起身;泡藥浴時出現(xiàn)輕度胸悶
、口干等不適
,可適當飲水或飲料;若有嚴重不適,應立即停止藥浴
。
-
2023-07-16 20:20:27
(一)風寒濕痹
[辨證要點]由于病人長期伏案低頭工作或感受風寒濕邪而致,發(fā)病較急
,頸部酸痛沉重
,肩臂疼痛、麻木
、酸脹
,畏風怕寒,得溫則舒
,舌質淡
,苔白,脈象浮緊
。
[治法]祛風通絡
,散寒除濕
。
[方藥]防風加葛根湯加減:防風10g
,麻黃3g,川芎10g
,當歸10g
,秦艽10g,肉桂3g
,片姜黃10g
,羌活10g,威靈仙10g
,白芷10g
,葛根10g,茯苓10g
,生薏苡仁12g
,芍藥10g,甘草6g
,生姜6g,大棗6g
。
方中以防風
、麻黃祛風散寒;川芎
、當歸
、秦艽
、肉桂、片姜黃活血通絡
;羌活
、威靈仙、白芷
、葛根散風解肌止痛
;茯苓、生薏苡仁健脾滲濕
;芍藥、甘草緩急止痛
;生姜
、大棗和中調營。
(二)氣虛血瘀
[辨證要點]頭暈
,頭脹痛或跳痛
,轉動頭部即發(fā)生眩暈,甚至發(fā)生暈厥
、跌倒
,以中老年為多發(fā),舌質暗淡
,苔白
,脈細弱或細弦。
[治法]益氣活血
。
[方藥]補中益氣湯合通竅活血湯加減:人參6g
,白術12g
,黃芪12g
,當歸12g,川芎9g
,赤芍9g
,紅花9g,桃仁9g
,麝香100mg
,生蔥10g,柴胡6g
,升麻3g
,蔓荊子9g,甘草9g
,生姜9g
,大棗9g
。
方中以人參
、白術、黃芪益氣
;當歸
、川芎、赤芍
、紅花、桃仁活血通絡
;麝香
、生蔥通竅;柴胡
、升麻
、蔓荊子具升提之力;甘草
、生姜
、大棗和中
。
(三)腎精不足
[辨證要點]頭暈
,耳鳴,疲倦乏力
,健忘
,頭空痛,視物模糊
,聽力下降
,轉頭時加重。偏于陰虛者
,五心煩熱
,舌質紅,脈弦細數(shù)
;偏于陽虛者
,四肢不溫,形寒怯冷
,舌淡,脈沉細無力
。
[治法]偏陰虛者治以補腎滋陰
,偏陽虛者治以溫腎助陽
。
[方藥]補腎滋陰宜左歸丸為主方:熟地15g,山藥10g
,構杞子15g
,山萸肉15g,菟絲子15g
,鹿角膠10g
,龜板膠10g。
方中熟地
、山萸肉
、菟絲子、龜板膠補益腎陰
;鹿角膠可填精補髓
。五心煩熱可加知母
、黃柏
、丹皮、菊花
、地骨皮滋陰清熱
。
溫腎助陽宜右歸丸:熟地15g,山藥10g
,構杞子15g
,山萸肉15g,絲子15g
,鹿角膠10g
,杜仲15g,肉桂10g
,當歸15g
,炮附子8g。
方中熟地
、山萸肉
、杜仲
、構杞子
、山藥、菟絲子補腎
,附子
、肉桂、鹿角膠益火助陽,當歸補血
。形寒肢冷用附子
、肉桂,辛溫剛燥
,不宜久服
,可改用仙靈脾、巴戟天等溫潤之品
。兩方用于治療頸性眩暈多配合活血化瘀藥物
,如當歸、川芎
、丹參、葛根等
。
(四)痰濁中阻
[辨證要點]眩暈
,頭痛,困重如蒙
,胸悶惡心
,食少多寐
,身體肥胖
,苔白膩,脈濡滑
。
[治法]燥濕祛痰
,健脾和胃。
[方藥]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陳皮12g
,法半夏12g
,茯苓12g,炙甘草9g
,白術9g
,天麻9g,蔥白9g
,郁金9g,石菖蒲9g
。
本方用二陳湯燥濕祛痰
,白術健脾,天麻熄風而治眩暈
,加蔥白
、郁金、菖蒲以通陽開竅
。
(五)肝腎虧損
[辨證要點]發(fā)病緩慢
,肢體沉重
,肌肉萎縮,運動無力
,持物及走路不穩(wěn)
,甚至癱瘓,二便失禁
,舌紅少苔
,脈細數(shù)。
[治法]補益肝腎
。
[方藥]虎潛丸加減:狗骨10g,牛膝10g
,鎖陽10g
,陳皮10g,白芍12g
,黃柏20g
,知母10g,熟地12g
,龜板20g
。
方中狗骨與牛膝合用可壯筋骨;鎖陽溫腎益精
;白芍養(yǎng)血柔肝
;黃柏、知母
、熟地
、龜板滋陰清熱;陳皮理氣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勺眉勇菇悄z10g溫腎補陽,炙黃芪20g
、黨參12g、當歸12g
、雞血藤30g補氣養(yǎng)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