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回答

祝由師
2023-07-18 01:42:58
患有頸椎性疾病的話,單純通過按摩手指是無法進行緩解的,建議可以通過腕骨穴風府穴來進行治療,平時應多注意休息,避免進行長時間的站立或者是久坐,以防造成本身的頸椎負擔加大。
最新回答共有5條回答
-
姜齊
回復頸椎病的發(fā)生往往與坐姿不當有關,很多長久坐在電腦面前,或者低頭玩手機的人,更容易招致頸椎病。面對頸椎病給我們帶來的困擾,我們該怎么辦呢?如何養(yǎng)護頸椎?如何緩解頸椎病帶來的不適?
中醫(yī)教你通過5個穴位按摩緩解頸椎疼痛
1、拿捏頸肌
做法:將左(右)手上舉置于頸后,拇指放置于同側(cè)頸外側(cè),其余四指放在頸肌對側(cè),雙手用力對合,將頸肌向上提起后放松,沿風池穴向下拿捏至大椎穴20~30次。
功效:解痙止痛,調(diào)和氣血。
2、按揉風池穴
做法:兩手拇指分別按在同側(cè)風池穴(頸后兩側(cè)凹陷處),其余手指放在頭的兩側(cè),由輕到重按揉20~30次。
功效:疏風散寒,開竅鎮(zhèn)痛。
3、對按頭部
做法:雙手拇指分別放在額部兩側(cè)的太陽穴處,其余四指微分開,放在兩側(cè)頭部,雙手同時用力做對按揉動20~30次。
功效:清腦明目,振奮精神。
4、按摩百會穴
做法:將中指或食指按于頭頂正中的百會穴,用力由輕到重按揉20~30次。
功效:健腦寧神,益氣固脫。
5、按揉缺盆穴
做法:以左(右)手四指置于對側(cè)耳下翳風穴(耳垂后方,耳后的凹陷處)處,沿胸鎖乳突肌方向,按揉到缺盆穴(鎖骨上緣中點凹陷處)10~20次,注意動作不宜太快和過重,兩側(cè)交替進行。
功效:通經(jīng)活絡,解痙止痛。
頸椎病現(xiàn)在越來越年輕化,平時應時刻保持良好坐姿,以避免頸椎病變,另外除了按摩穴位之外,也可以適當?shù)淖鲱^頸活動操,當然有條件的朋友還有適量的補充氨糖軟骨素,這樣可以保護頸椎纖維環(huán)軟骨,減少頸椎病及其他關節(jié)疾病的發(fā)生率。
-
寧吉兒
回復頸椎按摩步驟
頸椎按摩步驟,頸椎病主要存在于年老人群,但是隨著人們工作壓力的增大和不良生活習慣的出現(xiàn),越來越 多的年輕人也開始出現(xiàn)了頸椎病等問題。以下分享頸椎按摩步驟,希望能幫助到你
頸椎按摩步驟11、揉捏風池穴
取穴定位: 位于頸后兩側(cè)枕骨下方,發(fā)際兩邊大筋外側(cè)的凹陷處。
按摩方法: 被按摩者取坐位,按摩者站在被按摩者身后,一只手扶住被按摩者的前額,另一只手用拇指和食指分別置于被按摩者的風池穴處,揉捏半分鐘左右,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主治: 此穴具有平肝息風,祛風解毒,通利官竅的作用。多用于治療頸椎病所致的頭暈、頭脹痛、頸項強痛不適、頸椎活動受限、頸椎怕風怕冷等。
2、按揉秉風穴
取穴定位: 在肩胛骨岡上窩中央,天宗穴直上,舉臂有凹陷處。
按摩方法: 取坐位,用對側(cè)食、中、無名三指按揉秉風穴2分鐘,以肩背有酸脹、上肢發(fā)軟無力為度。
功效主治: 此穴具有散風活絡的作用,多用于治療頸椎病、落枕、頸部肌肉酸痛、頸部僵硬、肩胛疼痛、上肢酸麻等。
3、按揉天牖(yǒu)穴
取穴定位 :在乳突后下方,胸鎖乳突肌后緣,約平下頜角處。
按摩方法: 取坐位,用拇指螺紋面按揉3分鐘,可兩側(cè)同時進行,手法用力適中,以局部有明顯酸脹或酸痛感為佳。
功效主治: 此穴具有清頭明目、通經(jīng)活絡的作用。多用于治療頸椎病所致的頭痛、頭暈,以及頸肩背部痙攣強直。
4、按揉肩井穴
取穴定位: 在后頸根部第7頸椎與肩峰之間的中點處。
按摩方法: 被按摩者取坐位,按摩者站于身后,用雙手拇指按壓肩井穴約1分鐘,然后按揉約2分鐘,以局部感到酸脹為佳。
功效主治: 此穴具有祛風清熱、活絡消腫的作用。多用于治療頸椎病頭項強痛、頸椎活動受限、頸項肌痙攣,肩背部酸痛、肩周炎、肩膀疼痛、不能伸舉等。
5、按揉外關穴
取穴定位: 在手臂的外側(cè)中間,腕關節(jié)橫紋上約3橫指寬處。
按摩方法 :前臂半屈,用一手的拇指尖按于另一手的外關穴,其食指或中指則按著內(nèi)關穴,向內(nèi)對按2~3次,以酸脹感為度。
功效主治: 此穴具有清熱解表、通經(jīng)活絡的作用。多用于治療頸椎病、落枕、偏頭痛、肋間神經(jīng)痛、上肢關節(jié)痛、肘部疼痛等。
頸椎按摩步驟21、自我捏揉頸部,肩部,手臂的方法。
注意,捏的時候,大拇指略微張開,其余四個指頭并攏,每次捏3到5分鐘,如果患處出現(xiàn)酸脹感是最好的。
2、自我按揉肩井穴
風池穴,肩井穴位于肩峰外側(cè),靠近肩部中點處,風池穴位于頭部后方,枕骨凹陷處,可以反復按揉2到3分鐘,手法可以逐漸由輕到重。
3、自我擠壓后頸法
可以將兩手五指交叉,放在后頸的位置,進行反復擠壓,擠壓的時候盡量活動頸部,幅度可以大一些,動作要緩慢一些。
4、自我拍打肩臂法
可以兩手握空心拳,從側(cè)間到臂部,再到前臂,從上往下,從下往上,反復拍打2到3分鐘。
5、搖晃頸部法
頭部可以按照順時針或者逆時針的方向進行晃動,也可以向前,向后做運動,這樣可以有效的'放松頸部肌肉。
頸椎按摩步驟31、推法
手法: 用指、掌、肘部等著力,在一定的部位上進行單方向的直線運動,稱為推法。操作時指、掌、肘等要緊貼體表,緩慢運動,力量均勻、滲透。
作 用 :具有消積導滯、解痙鎮(zhèn)痛、消瘀散結(jié)、通經(jīng)理筋的功能,可提高肌肉興奮性,促進血液循環(huán)。
2、拿法
手法: 用大拇指和食、中兩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作相對用力,在一定部位和穴位上進行一緊一松的捏提,稱為拿法。力量應由輕而重,連續(xù)而有節(jié)奏,緩和而連貫,接觸點在指腹而不應在指尖,腕部放松。
作用: 拿法刺激較強,常配合其他手法用于頸項、肩部和四肢等部位,具有祛風散寒、舒筋通絡、緩解痙攣、消除肌肉酸脹和精神疲勞的作用,在頸椎按摩中應用較多。
3、捏法
手法: 用大拇指和食、中兩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對用力擠壓肌膚,稱捏法,用力要求均勻而有節(jié)律。
作用 :具有舒筋通絡、行氣活血、調(diào)理脾胃的功能,常用于頭面、腰背、胸脅及四肢部位。
4、按法
手法: 用指、掌、肘等按壓體表,稱按法。力量應由輕而重,穩(wěn)而持續(xù),垂直向下,不可使用暴力。著力點應固定不移。
作用: 按法是一種較強刺激的手法,有鎮(zhèn)靜止痛、開通閉塞、放松肌肉的作用。指按法適用于全身各部穴位;掌按法常用于腰背及下肢部;肘按法壓力最大,多用于腰背、臀部和大腿部。
5、點法
手法 :用指端、屈曲之指間關節(jié)或肘尖,集中力點,作用于施術部位或穴位上,稱點法。操作時要求部位準確,力量深透。
作用 :具有開通閉塞、活血止痛、解除痙攣、調(diào)整臟腑功能的作用,適用于全身各部位及穴位。
6、擦法
手法: 以手掌或大魚際、小魚際附著在一定部位,進行直線往返摩擦,稱擦法。運動的幅度較大,緊貼皮膚,力量應較小,運動均勻,頻率每分鐘100次左右。
作用 :本法可提高局部溫度,擴張血管,加速血液和淋巴循環(huán),具有溫經(jīng)通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的作用。
7、摩法
手法: 以指、掌等附著于一定部位上,作旋轉(zhuǎn)運動,稱摩法。肘關節(jié)應自然屈曲,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動作緩和,保持一定節(jié)律。
作用: 本法刺激輕柔和緩,配以潤滑性質(zhì)的按摩劑,可很好地改善頸椎病患者皮膚狀況。
-
杭州-毛**
回復現(xiàn)在頸椎病已經(jīng)成為一種職業(yè)病,好發(fā)于長時間伏案工作以及不良姿勢的人身上,患者可出現(xiàn)頸肩膀疼痛、頭痛頭暈、四肢麻木以及肌肉萎縮等。目前為止,還沒有特效方法能徹底根治頸椎病,不妨按摩特效穴位來減輕頸椎病癥狀。
按摩哪些穴位能輔助治療頸椎病?
1、秉風穴
首先端正坐好,用對側(cè)的食指、無名指和中指按摩秉風穴2分鐘,讓肩膀部位有酸脹和上肢發(fā)軟無力為宜??蛇_到散風活絡效果,能輔助治療落枕和頸椎病,而且能減輕頸部僵硬、上肢酸麻以及肩胛疼痛等癥狀。
2、風池穴
風池穴在頸后兩側(cè)枕骨下方,需尋求他人幫助來按摩,每次按摩半分鐘,讓局部有酸脹感為宜??蛇_到祛風解毒和平肝瀉火效果,可緩解頸椎病所引起的頸肩膀不適、頭暈腦脹以及頸椎活動受限等癥狀。
3、肩井穴
用雙手大拇指緊緊按壓肩井穴一分鐘,然后再按揉二分鐘,讓局部有酸脹感為度??蛇_到活絡消腫和祛風清熱效果,能緩解頸椎病引起的頸椎活動受限,肩背部酸痛,肩膀疼痛以及肩周炎等。
4、曲池穴
用大拇指以逆時針和順時針的方向分別曲池穴按揉二分鐘,讓局部有酸脹感為度。能達到降逆活洛和清熱和營效果,輔助治療頸椎病所引起的頭痛頭暈、頸椎疼痛以及手臂麻木等。
5、外關穴
使用中指或食指對內(nèi)關穴按3-5分鐘,以有酸脹感為度。能達到通經(jīng)活絡和清熱解表功效,可輔助治療頸椎病、肋間神經(jīng)痛以及偏頭痛等,同時也能緩解上肢關節(jié)疼痛以及落枕。
6、合谷穴
用大拇指指腹掐揉合谷穴30次,兩個手要交替掐。能達到鎮(zhèn)靜止痛和清熱解表功效,而且能通經(jīng)活絡,緩解頸椎病、手臂麻木疼痛和腕關節(jié)疼痛等,同時也能減輕落枕以及腰扭傷。
7、天牖穴
首先端正坐好,全身心放松,用大拇指螺紋面對天牖穴按揉三分鐘。此穴位具有通經(jīng)活絡和清頭明目功效,能緩解頸椎病所引起的頭痛頭暈,同時也能減輕頸肩背部痙攣強直。
溫馨提示
頸椎病患者除了對以上7個穴位按摩外,也要做好日常生活中調(diào)理,不能長時間低頭和伏案工作。夏季待在空調(diào)房中時,需做好頸部保暖,避免讓空調(diào)和風扇直吹。
-
李雲(yún)松
回復手臂上有一條經(jīng)絡線—小腸經(jīng)。小腸經(jīng)上一共有38個穴位。最容易淤堵的穴位是后溪穴、天宗穴、肩貞穴,這三個穴位疏通了,頸椎病、肩周炎和落枕帶來的頸部不適感也可以輕而易舉搞定。
我們先來說第一個穴位:后溪穴
后溪穴與督脈相通,經(jīng)常刺激可升陽氣,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頸椎病嚴重患者,按揉此穴1-3分鐘可明顯減輕頸椎不適感與痛感。
此穴位置比較好找。我們緊握雙拳,可以看到此穴位于第五手掌與手指關節(jié)后,緊握雙拳的同時,用另一只食指點揉即可達到按摩的效果。
第二個穴位是:天宗穴
肩頸不適的人,該穴位處會有強烈的痛感。有時候,中醫(yī)推拿按摩師推拿按摩的時候,患者常常難以忍受。此時一定要堅持做推拿按摩,堅持舒筋活絡多日,氣血通暢后再按摩時痛感會消失,肩頸不適感也會隨之緩解。
天宗穴位于人體后背部,所以一般需要按摩者輔助按摩。被按摩的患者可以平趴在床上,上身放松,術者可用手掌根部按揉肩胛骨下窩中央。
此外,由于現(xiàn)代人多喜食用寒涼食品,因此小腸經(jīng)容易積寒濕,繼而引發(fā)腸胃問題。此種情況患者,可在天宗穴處拔罐。拔罐顏色黑紫者可進行多次拔罐,直至顏色消退為止。
第三個穴位是:肩貞穴
肩貞穴是治療肩部疼痛及降血壓的重要穴位
肩貞穴是小腸經(jīng)的常見堵塞點,隨時探查可以知曉經(jīng)絡的暢通情況。此處持續(xù)不通,逐漸影響局部的氣血布散,久而久之則引發(fā)頸肩痛,因此肩貞穴是治療肩部疼痛的首選穴位,而且根據(jù)日本已故針灸大師澤田健的經(jīng)驗,此穴有降血壓的作用,澤田大師常以肩貞穴為主穴治療高血壓。
探查肩貞穴也需由他人幫助,用對側(cè)的手操作,即左手置于右肩、右手置于左肩,其余四指置于肩關節(jié)上,用拇指點按腋后皺襞上1寸處就是肩貞穴,多數(shù)人此處有結(jié)節(jié),此時忍住疼痛堅持按揉5分鐘,3-5日后結(jié)節(jié)就會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