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回答

槐米
2023-07-18 09:23:39
肌炎癥也是成為炎癥性疾病,也是屬于彌漫性結締組織病的一種。是屬于豐科風濕科常見的一種疾病,一般患者出現(xiàn)系炎癥,是人體骨骼的肌肉出現(xiàn)一些炎癥,患者最明顯的癥狀會出現(xiàn)疼痛以肌酶高,建議患者發(fā)現(xiàn)病情及時治療,以免影響病情加重,患者治療期間一定要謹記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煙忌酒,不要熬夜,保證充足睡眠,飲食一定要清淡。
最新回答共有2條回答
-
逍遙子
回復(1)實驗室檢查 可有嗜酸粒細胞升高,血沉增快及球蛋白增高,但均無特異性。 ①血清肌酶:肌酶是多發(fā)性肌炎和皮肌炎的主要診斷依據(jù)之—。包括肌酸激酶(CK)、乳酸脫氫酶(LDH)、醛縮酶(ALD)、丙氨酸轉氨酶(ALT)、天冬氨酸轉氨酶(AST)和碳酸酐酶Ⅲ等。可作為診斷疾病、估計病情和判斷療效的依據(jù)。其中肌酸激酶最為敏感,而乳酸脫氫酶恢復較慢。 ②自身抗體:約20%—30%的本病病人抗核抗體陽性,常見的熒光染色型別是斑點型,即核質(zhì)型,還可見均質(zhì)型、核仁型和著絲點型。 抗Jo—1抗體:在多發(fā)性肌炎病人中,陽性率為30%— 40%,而皮肌炎病人中小于5%。該抗體有高度的肌炎特異性,非肌炎病人無此抗體此該抗體與間質(zhì)性肺疾患密切相關。 抗Mi—2抗體:為抗核抗體,是皮肌炎的特異性抗體,約 20%的成人病人此抗體陽性。 抗PM—Scl抗體:系抗核仁抗體,該抗體主要存在于肌炎和系統(tǒng)性硬皮病兩種疾病重疊的病人中。 其他抗體:如PM—1抗體、抗PL—7抗體、抗PL-12抗體等屬于抗細胞胞漿抗體,在少數(shù)病人中也可見到;另外,多發(fā)性肌炎、皮肌炎病人也可有抗SSA抗體、抗SSB抗體。 在眾多自身抗體中,JO—1抗體有高度特異性,且與肺間質(zhì)疾患相關,因此臨床意義最大。 (2)肌電圖 90%的多發(fā)性肌炎和皮肌炎在肌電圖顯示肌源性損傷的改變,可作為診斷及隨診其活動性之用。 (3)肌肉和皮膚活檢 是本病的診斷手段之一。通常以肌電圖顯示異常的肌群作為取材部位。 (4)磁共振成像 這是一個用以診斷肌炎新的非創(chuàng)傷性的檢查手段??捎糜谥笇Ъ∪饣顧z部位,系列檢查還可以隨診肌炎的活動性和療效反應。因檢查價格昂貴,應用受到限制。 178.如何診斷多發(fā)性肌炎和皮肌炎當病人有肌無力和肌痛等癥狀就醫(yī)時,醫(yī)生必須進行仔細的體格檢查,并了解肌無力及皮疹的性質(zhì),作必要的實驗室及輔助檢查。 從1975年至今,一直沿用以下的標準來診斷多發(fā)性肌炎和皮肌炎: (1)對稱性、進行性的近端肌無力。 (2)肌活檢有肌肉壞死、再生、炎癥等改變,伴或不伴有肌膜周的肌萎縮。 (3)血清肌酶(肌酸激酶和醛縮酶)升高。 (4)肌電圖有下述肌源性損害:①低幅、短時限、多相波的運動單位電位;②纖顫、正銳波和插入活動增加;③自發(fā)性高頻率放電。 (5)皮膚改變,包括高雪征,向陽性,紫色皮疹,腰、肘、內(nèi)踝、臉、頸、上部軀干有皮疹。 凡具有(1)—(4)者,可確診為多發(fā)性肌炎,同時伴有(5)者,司診斷為平皮肌炎。 多發(fā)性肌炎和皮肌炎的診斷一旦成立,并非萬事大吉,還應注意尋找是否并發(fā)腫瘤,是否合并有其他結締組織病,病情的程度如何,有無內(nèi)臟器官損害,有無并發(fā)感染等等,以利于進行合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