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回答

白斂
2023-07-18 14:48:08
風熱犯肺是指外感風熱或風寒瘀久化熱,導致肺氣宣降失常,可以口服一些中成藥,比如普地蘭消炎口服液,清開靈顆粒,復方雙花片,蓮花清瘟顆粒,板藍根等等。
最新回答共有5條回答
-
常州-薛**
回復(1)羅漢果燉豬肺
[原料]豬肺250克,羅漢果10個。
[操作]選用成熟的羅漢果,切成薄片;將豬肺切成小塊,擠出泡沫,洗凈;將豬肺、羅漢果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水,置于火上,旺火燒開,改用小火燉煮,煮至肺熟,即可食用。
[功效]疏風清熱,宣肺化痰。
(2)枇杷飲
[原料]枇杷10克,鮮蘆根10克。
[操作]枇杷葉去毛,洗凈烘干,鮮蘆根切片,一同入鍋加水適量,用武火煮沸,文火熬煮20~30分鐘即成。溫熱頓服。本方對風熱咳嗽,兼有胃氣上逆惡心嘔吐者,尤為適宜。
[功效]疏風清熱,宣肺化痰。
(3)蘿卜冰糖汁
[原料]白蘿卜取汁100~200毫升,冰糖適量。
[操作]白蘿卜取汁100~200毫升,加冰糖適量隔水燉化,睡前1次飲完,連用3~5次。
[功效]疏風清熱,宣肺化痰。
-
姜齊
回復風熱感冒為病名。指感受風熱之邪所致的表證?!吨T病源候論?風熱候》:?風熱病者,風熱之氣,先從皮毛入于肺也。肺為五臟上蓋,候身之皮毛,若膚腠虛,則風熱之氣,先傷皮毛,乃入肺也。其狀使人惡風寒戰(zhàn),目欲脫,涕唾出。?下面由我給大家整理了風熱感冒中藥方劑相關知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風熱感冒中藥方劑
風熱涼散方
【處方】防風、荊芥、蘇薄荷、霜桑葉、淡竹葉、連翹、生山梔、廣橘紅、枳殼、桔梗、炙草、蓮須、蔥白頭。
【功能主治】風溫之輕者。
【用法用量】
凡羌、獨、柴、前、芎、芷、升、葛,隨證可加。
【注意】獨不得用桂枝。
【摘錄】《不謝方》
風熱散
【處方】川芎 白芷 石膏(煅)荊芥穗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散風清熱。主治風熱頭痛。
【用法用量】每服3克,白開水送下。
【摘錄】《仙拈集》卷二
感冒湯1號
【處方】桑葉9g,桑枝30g,葦根30g,菊花9g,淡豆豉15g,山梔9g,連翹15g,金銀花15g,忍冬藤24g,蔓荊子9g,薄荷6g,甘草3g。
【功能主治】辛涼解表。主風熱型感冒。發(fā)熱,汗出,頭脹痛,周身骨節(jié)酸痛,鼻塞,流濁涕,口咽干,小便黃熱,舌苔白或薄黃,脈浮數(shù)。
【用法用量】上為1劑,若病重者,可1日服2劑。分頭煎、二煎,每隔4小時服1次。
【摘錄】《臨證醫(yī)案醫(yī)方》
風熱感冒吃什么?
1、荸薺
適宜風熱感冒之人咳嗽痰黃,咽喉腫痛,口干作渴者食用。它有清熱、化痰、止渴的效果,或生食,或煮食,或榨汁飲用均可。若與海蜇皮一同煎水喝,其化痰止咳作用更好。
2、綠豆
綠豆本身就是一味中藥,它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如果你是患有外感風熱的、痛舯丹毒以及暑熱內侵等熱性疾病的患者,在服用中藥的時候不妨可以服用綠豆,具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哦。要避免綠豆吃得過于寒涼,不一定要喝綠豆湯,可以選擇另一種吃法,也就是吃綠豆粥。
3、苦瓜
苦瓜味苦、無毒、性寒,入心、肝、脾、肺經。有清熱祛暑、清熱解毒、解勞清心、益氣解乏、益腎利尿的作用。如果感覺自己暑熱煩渴,身上長痱子等情況都可以嘗試在夏季餐單中加入苦瓜。
4、豆腐
感冒時選擇高品質的蛋白質能增加身體修復能力。高品質的蛋白質包括豆腐。豆腐營養(yǎng)豐富,有?植物肉?之稱。豆腐味甘微寒,能補脾益胃,清熱潤燥,利小便,解熱毒。豆腐可以單獨成菜,也可以作主料、輔料;煲湯、煎炸、清燉無一不可。
5、冬瓜
中醫(yī)認為冬瓜性涼,味甘淡,入肺、大腸、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暑、降暑解火的功效,是風熱感冒患者的良好食物。煲冬瓜湯時,最好把冬瓜皮洗凈,連皮帶籽入鍋煮湯,利尿效果更好。
6、蓮藕
蓮藕生用性寒,有清熱涼血作用,可用來治療熱性病癥;蓮藕味甘多液、對熱病口渴、衄血、咯血、下血者尤為有益。食用蓮藕要挑選外皮呈黃褐色、肉肥厚而白的。如果發(fā)黑,有異味,則不宜食用。
7、絲瓜
絲瓜可以算是夏日里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好幫手?。中醫(yī)認為絲瓜性寒、味甘,入肝、胃經,具有消暑利腸、清熱解暑、去風化痰、涼血解毒的功效。除此之外,如出現(xiàn)痰喘咳嗽、乳汁不通、熱病煩渴等也不妨試試食用絲瓜來輔助治療。
8、蘿卜
蘿卜中所含的蘿卜素對預防、治療感冒有獨特作用。且蘿卜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等功效,對風熱感冒引起的咳嗽痰患者最為合適。
9、菊花
白菊花具有散風熱、清肝明目、解毒之功效,可用于防治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等癥。其所含的黃酮類物質有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的作用,故對高血壓病人更為適宜。
10、梨
梨性涼,味甘,可以生津、清熱化痰。對風熱感冒、發(fā)熱口干、咳嗽出痰等癥狀都具有明顯的緩解作用。風熱感冒患者,可以用生梨一個,洗凈連皮切塊,加冰糖燉水口服,會有很好的療效。
-
太原`趙**
回復1.中醫(yī)治則
疏風清熱,肅肺化痰,止咳平喘。
2.中藥治療
(1)內服藥桑菊飲加味:桑葉、菊花、連翹、薄荷、桔梗、杏仁、蘆根、甘草、前胡、牛蒡子。上藥微煎,取汁300毫升,分2次溫服,每日1~2劑。
若肺熱內盛加黃芩、知母;咽痛、聲嘎配射干、赤芍、掛金燈;咳其痰多加杏仁、桑皮、冬瓜子、批把葉:胸痛,呼吸不利加瓜萎皮、郁金;熱傷肺津,咽燥口干,舌質紅,酌加南沙參、天花粉;夏令夾暑加滑石、甘草、鮮荷葉;若痰中帶血,或鼻燥衄血,加丹皮、茅根、旱蓮草、側柏葉;肺熱盛而無表證者,去薄荷、桔梗,加黃芩、梔子;如身熱較著,微惡風,汗泄不暢,加銀花、豆豉、竹葉;喘逆上氣,息粗,鼻煽,伴見身熱、惡風,可加麻黃、生石膏、黃芩、栗白皮;如發(fā)熱惡寒,咽喉紅腫疼痛,眼瞼浮腫,繼則四肢及全身皆腫,且來勢迅速等風水泛濫之證,加麻黃、生石膏、澤瀉、茯苓。
(2)外敷藥①芭蕉根、食鹽,共搗爛,外敷中庭、鳩尾、巨闕三穴,藥干后再換,直至體溫恢復正常。適用于感冒高熱。②大蔥白、薄荷葉、黃酒,將大蔥放碗內,加入溫開水半茶杯搗汁,再將黃酒惋開,沖薄荷葉1~2分鐘,倒出黃酒(薄荷葉不用),連同蔥汁和勻。取毛巾蘸汁,擦兩太陽、兩肘窩、兩手心、兩腘窩、兩腳心、尾閭骨兩旁及前后胸肋骨間,擦時用力均勻,輕重適度。③淡豆豉、連翹、薄荷各等量混合粉碎過篩,先取藥末,加入蔥白適量,搗融如膏,敷貼風池、大椎二穴,覆以紗布,膠布固定,再取藥末15克,填入神闕穴內,然后以冷水滴藥上,周圍以布或面煳圈住,以防滴水外溢,待藥氣入腹即愈。④大黃、芒硝、井泥,調貼太陽穴,治外感高熱、太陽頭痛。
(3)飲食療法①桑葉菊花飲桑葉、菊花、甘草各10克、混合后用滾水沖泡,代茶頻服。②銀花薄荷飲銀花30克、薄荷10克、鮮蘆根60克。先將銀花、蘆根加水500毫升,煎15分鐘,后下薄荷煮沸3分鐘,濾出加適量白糖,溫服。每天3~4次。高熱煩渴者最適宜。③杭菊糖茶杭菊花30克,放茶壺內開水浸泡,加白糖適量,代茶頻飲。宜風熱感冒初起、頭痛發(fā)熱患者。④蜜糖銀花露銀花30克,加水500毫升,煎汁去渣,冷卻后加白蜂蜜30克,調勻,分3~4次服完。宜風熱咳嗽咽痛。⑤桑杏飲桑葉10克、杏仁、沙參各5克、川貝3克、梨皮15克、冰糖10克,煎水代荼,此方常用于急性支氣管炎及病后余熱未清、干咳無痰等癥。
-
就是那個人
回復[治法]疏散風熱,清肺解表。
[常方]銀翹散加減。
[處方]銀花12克,連翹12克,桔梗9克,薄荷3克,荊芥6克,公英12克,竹葉9克,炙桑皮9克,甘草5克,蘆根15克,桑葉12克,菊花9克,木通3克,黃芩9克,膽草6克。
[方義]銀花、連翹辛涼解表,清熱解毒,薄荷、荊芥辛散透邪,牛蒡子、桔梗、甘草解毒利咽,蘆根、竹葉清熱利尿、生津止渴。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加減]內熱盛,痰黃者,加黃芩、魚腥草,以清肺泄熱;口渴咽干者,加沙參、天花粉,以清熱生津;咽痛甚者,加射干、掛金燈,以清熱利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