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回答

金櫻子
2023-07-19 11:49:51
根據(jù)你的這個主要就是沒有網(wǎng)球肘的話,一般都是可以通過中藥來進行治療的,這個一般都是可以治療好的,具體情況的話,因為每個人的體質效果都是不一樣的,所以一般最好到醫(yī)院進一步的這個檢查,根據(jù)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的。
最新回答共有4條回答
-
根河-李**
回復
-
根河-李**
回復網(wǎng)球肘是一種運動員很容易出現(xiàn)的病癥,需要小心護理并且需要及時治療,以免對身體健康造成進一步的傷害,那么網(wǎng)球肘中醫(yī)治療方法有哪些?網(wǎng)球肘中藥治療怎么治?中藥治療方法還是有很多的,下面就來詳細了解網(wǎng)球肘的中醫(yī)治療方法吧。
1、中藥熏洗治療
第一步
中藥成分:皂角刺、當歸、伸筋草、劉寄奴、川芎、延胡索、蘇木、紅花、乳香、沒藥各30g
制法:將上述藥材加水煎成750ml,趁熱再加入750ml老陳醋,共1500ml藥液。先熏到能耐受溫度時再將患肘關節(jié)處浸泡藥液中,約30分鐘即可,每日2次,3日再用藥一劑。每次熏洗完畢,
第二步
中藥成分:鬼祟不、沒藥、赤芍、續(xù)斷各9g
制法:將上藥研成細末,加入凡士林調勻成膏狀,外敷痛處,用紗布固定。
注意:在治療期間盡量少活動肘關節(jié),以免影響療效。
2、刮痧治療
第一步:用刮痧板的圓角點按尺澤穴、少海穴,然后自肘關節(jié)向腕關節(jié)刮痧(手陽明大腸經(jīng)至手少陽三焦經(jīng)),重點加強曲池、手三里、外關穴的刮拭。
第二步:用刮痧板的圓角點按大椎穴。
第三步:用刮痧板的圓角點按合谷穴
第四步:用刮痧板的圓角點按阿是穴
功效:刮痧點按上訴穴位,可以舒筋、活絡、止痛、行氣活血、消瘀散結、溫經(jīng)散寒,對于治療網(wǎng)球肘有一定的療效。
3、中藥治療
(1)活血止痛湯
配方:當歸尾、赤芍、川芎、蘇木、陳皮、桃仁、烏藥、木通各10g,續(xù)斷12g,沒藥,乳香各9g,甘草6g
制法:將上述藥材水煎服用
功效:此配方可以活血祛瘀,揉筋止痛,對于治療血瘀型網(wǎng)球肘有一定的療效。
4、中藥外敷治療
(1)消痛散
配方:生麻黃100g,生半夏100g,生天南星100g,白芥子100g,生草烏60g,生川烏60g,白芷60g,細辛60g,紅花60g,血竭40g,吳茱萸80g,冰片70g
制法:將上藥研成細末,用蜂蜜作為基質,將其攪拌成糊狀,置瓶中備用。用時按患處面積大小,攤在布上,敷貼于患處,用繃帶包扎固定,2-3日更滑1次,3次為一個療程
功效:此配方可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于治療網(wǎng)球肘有一定的療效。
(2)中醫(yī)拔罐治療
取穴:曲池、手三里、阿是穴
操作方法:患者肘關節(jié)平放,用小號罐抽氣法拔罐,留罐15分鐘,每日1次,7次為一個療程。
功效:曲池可以轉化脾土之熱,燥化大腸經(jīng)濕熱;手三里可以通經(jīng)活絡,清熱明目,調理腸胃。三穴位配合對于治療網(wǎng)球肘有一定的療效。
5、中醫(yī)艾灸治療
曲池:使用艾條溫和灸15分鐘。
肘_穴:使用艾條溫和灸15分鐘。
手三里:使用艾條溫和灸15分鐘。
肘部痛點:使用艾條溫和灸15分鐘。
功效:曲池可以轉化脾土之熱,燥化大腸經(jīng)濕熱;手三里可以通經(jīng)活絡,肘_穴可以通經(jīng)散瘀止痛,此療法對于治療網(wǎng)球肘有一定的療效。
6、中醫(yī)按摩治療
(1)點揉曲池穴、合谷穴
方法:用健側手的拇指指端按壓住患側上肢的曲池穴、合谷穴,以感到酸脹為佳,然后按順時針方向點揉兩穴,每穴各約1分鐘。
治療作用:曲池穴、合谷穴均是全身強力清熱止痛的要穴,經(jīng)常點揉,除了可以緩解局部及全身疼痛外,還有強身健體的作用。
(2)點揉手三里穴
方法:用健側手的拇指指端按壓住患側上肢的手三里穴,以感到酸脹為佳,然后按順時針方向點揉約1分鐘。
治療作用:手三里穴是治療網(wǎng)球肘最有效的穴位之一。此外,手三里穴同足三里穴類似,也有很好的補養(yǎng)氣血作用,只是功能稍弱一些。
-
逍遙子
回復中醫(yī)在調理運動傷害,包括高爾夫球肘或網(wǎng)球肘時,其實與其它疾病一樣,必需掌握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治療的原則,在中醫(yī)治療疼痛的觀念認為「不通則痛」,疼痛是氣滯血瘀最突出的一個癥狀,血瘀所致疼痛與氣滯的疼痛性質上有所不同,其特點常隨瘀血所在之處而表現(xiàn)出固定部位。
中醫(yī)治療疼痛的觀念認為「不通則痛」,慢性疼痛可以采用藥洗、蒸氣熱敷、推拿理筋手法。血瘀所致疼痛,中醫(yī)以內服「活血化瘀」中藥最多,甚至配合針灸或外敷膏藥、拔罐放血,使血管擴張、加速血液循環(huán),把局部因循環(huán)不佳的病理產(chǎn)物(瘀血、 痰飲)快速化解吸收,恢復血液的暢通性,以達到止痛目的。
臨床常用「活血化瘀」處方,如血府逐瘀湯、少腹逐瘀湯、身痛逐瘀湯、傷科復原活血湯等;中藥有桃 仁、紅花、赤芍、澤蘭、郁金、延胡索、牛膝等為常用藥,可以使血管持續(xù)擴張,促進新陳代謝,所以對止痛有很不錯療效,尤其是坐骨神經(jīng)痛、骨刺、腰背痛、頭痛、五十肩、跌打損傷甚至女性生理疼痛。
此外,中醫(yī)師陳潮宗表示,若是屬于慢性疼痛可以采用藥洗、蒸氣熱敷、推拿理筋手法、青草膏外敷、針灸、電針等,以減少肌肉疼痛。
*藥洗處方: *
艾葉5錢、紅花1錢、當歸尾2錢、川芎2錢、海桐皮2錢一同放入水中熬煮,水量不拘,趁熱時用毛巾或取蒸氣薰蒸患部。
青草膏處方:
如意金黃散(天南星2錢半、甘草2錢半、陳皮2半錢、厚樸2錢半、蒼術5錢、大黃1兩5錢、白芷1兩5錢、黃柏1兩5錢、姜黃1兩5錢、天花2兩1錢)共研成粉末備用,使用前加酒、蜂蜜調成黏稠軟膏狀,用薄棉布或厚紙涂抹藥膏厚度約0.3公分左右貼于患部,每隔6 至10小時換1次,消腫、消炎效果較佳。
手部不當?shù)腻e誤使用,極易引起手肘部位的酸痛與肌肉疲勞發(fā)炎等癥狀,若不幸造成運動傷害,除了尋求醫(yī)師治療之外,還必須遵循醫(yī)師的指示耐心的復健及護理,隨時在生活中做好預防保健的工作,才能早日擺脫疼痛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