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回答

半楓荷
2023-07-27 18:06:13
根據(jù)描述的情況,患者身體上熱下寒這種情況患者可以服用一些對癥的藥物,可以選擇交泰南柴胡桂枝干姜湯或者引火湯這些中藥對于病情是有幫助的患者,服用藥物期間一定要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及煙酒,不熬夜保證充足睡眠,飲食一定要清淡。
最新回答共有5條回答
-
就是那個人
回復(fù)口腔潰瘍,相信很多人都會犯 ,疼起來很折磨人,這時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上火了,那我喝點瀉火的藥就好了,可好了沒幾天,這股子火就又開始卷土而來,那再來吃一段時間,但上火之癥依舊反復(fù),還給身體越吃越寒,四肢開始冰涼,甚至還會出現(xiàn)腹瀉 的癥狀,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實啊你的火并非實火,而是虛火,那什么是實火,什么是虛火呢?
實火則是因為體內(nèi)的陽氣,陽氣偏盛所致,這時,吃清熱的藥材,可以把體內(nèi)多余的邪陽之氣給清瀉出去,上火的癥狀就會得到改善,這就是中醫(yī)上常說的“實則瀉之”,虛火則是因為體內(nèi)的陰氣偏衰所致,陰衰的話那陽氣就是充足的,陰陽本有著相互制約的作用,陰虛則無法制約陽氣,這時身體的陽氣就會往外溢出去,如果在這時服用瀉火藥的時候,不僅陰虛之癥沒有改善,陽氣最后還會消散不少,這時身體就會變得越來越寒,所以虛火則生以滋陰為主, 中醫(yī)上稱之為,“虛則補之”,這時應(yīng)該收斂外陰之陽氣,而不是一味地吃一些瀉火的藥。
這麥門冬是一味辛苦的藥材,性質(zhì)微寒,入肺、胃、心經(jīng),可以起到滋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的作用, 對于一些陰虛有熱,溫病熱邪、津傷口渴的人群有著不錯的改善。人參大家沒吃過也都聽說過,是一味益氣健脾的良藥,人體的津液是否充足要看氣血旺不旺盛,人參可以益氣生津止渴,還可助麥冬滋陰。
中醫(yī)上講,心主火,腎主水,心火可以溫煦腎水,達到一個水火既濟,陰陽平衡的狀態(tài),如果中焦淤堵,水火則無法相交,從而就會出現(xiàn)上焦熱,下焦寒的狀態(tài)。這里用半夏入藥則可以打通中焦的瘀阻,使得心火下行來溫煦腎水,腎水可以上行制約心火,兩者可以相互交結(jié),相互濟濟,陰陽得以平衡。
烏梅是一味酸澀的藥材,性質(zhì)平和,善于生津止渴,對于一些虛熱煩渴之癥有著不錯的改善,中醫(yī)認(rèn)為,酸能收斂,所以烏梅還可兼收斂外溢陽氣之功。
最后加入大棗和甘草,這兩味藥材搭配在一起,可以調(diào)和諸藥,使得藥性緩和,保護脾胃。如果你不知道自己體內(nèi)的火是實火還是虛火的話,你可以伸出你的舌頭看一下,實火的人舌質(zhì)比較紅,舌苔厚膩,而虛火的人的舌頭則舌紅少苔,或者無苔,如果你身邊有此類人群可以收藏起來,找中醫(yī)加以辨證。
-
就是那個人
回復(fù)上火下寒中焦不通,吃什么中成藥好?
上焦指心肺、中焦指脾胃、下焦多指腎。
上火下寒的情況現(xiàn)在也不少見。
下半身冰涼、怕冷,小便尿頻、尿急,嘴巴又長潰瘍,心煩不寧。
這就是很明顯的上熱下寒了。
這種情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看問題要抓住根本。
像上熱下寒,開始肯定不是因為上熱導(dǎo)致,最先開始的是下寒,然后出現(xiàn)上熱。
對于正常人,心屬火,腎屬水,腎中的水經(jīng)常上濟于心,使心火不至于過旺;心火也會下移,溫煦腎臟,助力腎陽發(fā)揮溫煦的作用。
當(dāng)因房事過度或者年齡體虛等原因會導(dǎo)致腎臟的虧虛。腎水不再往上滋養(yǎng)心臟了。腎、心二臟離心離德,不再相互補充了,心火也不往下了,就會出現(xiàn)上熱下寒的情況。
這邊的腎虛多指腎陽虛,因為腎水要往上滋養(yǎng)心臟需要腎陽的蒸騰氣化。而且如果是腎陰虛的話,也會出現(xiàn)腎水無法上滋心臟的情況,但陰虛會產(chǎn)生虛火,一般不會出現(xiàn)下寒的表現(xiàn)。
所以上熱下寒是心腎不交中心火旺、腎陽虛的表現(xiàn)。
至于中焦不通是脾胃的運化功能不好,表現(xiàn)為吃飯沒胃口,吃進去不消化,消化了不吸收,拉出來還有菜等癥狀。
而且脾腎的陽虛經(jīng)常是連在一起的,脾是后天之本,腎是先天之本;先天滋養(yǎng)后天,后天補充先天;先天腎陽都虧虛了,后天脾陽也不會好到哪里去。
所以上熱下寒并伴有中焦不通的證型多是心腎不交合并脾腎陽虛。
我們大概理順了證型,那吃什么中成藥呢?心火旺,我們就需要滋陰清熱,瀉心火;腎陽虛,我們就需要補腎陽;脾陽虛我們就需要溫陽健脾。
心腎不交有一個很簡單的方子,叫交泰丸。由黃連、肉桂兩味藥組成。黃連是用來清心火的,肉桂是用來溫腎陽的。兩個一合就起到溝通心腎的作用了。
如果自己配就更好點。
上熱比較明顯就黃連多加一點;下寒比較明顯就肉桂多加一點。
至于脾陽虛,我之前的文章有講到這個問題,可以用理中丸溫補中焦。
考慮到還有腎陽虛,可以脾腎雙補,用附子理中丸。
這樣就得出了題主的問題了,上火下寒中焦不通吃交泰丸和附子理中丸。
上火下寒中焦不通,吃什么中成藥好?
上熱下寒體質(zhì)可以說是現(xiàn)代人群的高發(fā),因為壓力大,愛思慮,同時久坐也是一大原因,導(dǎo)致i我們中焦堵塞,就會出現(xiàn)上熱下寒癥狀或者上實下虛。氣血不斷地向上走,維持思路,下面就顯得相對不足,所以沒勁,乏力,不愛走路,但是也經(jīng)常頭暈,失眠,愛上火。
正常的人體得“上涼,下暖,溫中央”,而現(xiàn)代人多數(shù)是“上熱,下寒,堵中央”。那么對于這類體質(zhì)我們可以吃什么中成藥呢?
其實中成藥只是一個手段之一,我們可以結(jié)合中藥和運動一起進行,效果就會更加顯著。
(1)交泰丸陰陽失乖,水火不濟,人病失眠,可用交泰丸,方劑中僅黃連肉桂兩味藥,但是可以治療陰陽失乖,水火不濟,失眠多夢證。黃連苦寒,入少陰心經(jīng),能夠降心火;肉桂辛熱,可以入少陰腎經(jīng),暖水臟,溫腎水,寒熱并用,如何可得水火既濟。
(2)跪坐運動
晚飯后拿個拖鞋墊著膝蓋,保持跪姿,同時可以跪著走一走,可以在比較軟的地方走動,能夠引血下行(最好是帶著護膝做一做)。因為腳本身離心臟較遠,供血相對不足,跪走能夠很快將引血下行,足部的氣血能夠充足一些,尤其是手腳冰涼的女性,還有調(diào)理上熱下寒局面的功效,還能緩解失眠的問題。
關(guān)注我!帶您正確 養(yǎng)生 ,改善脾虛問題!分享養(yǎng)脾干貨!一般來說,上焦郁熱極容易導(dǎo)致下寒;這是因為人體內(nèi)的陰陽是處在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tài),如果在上的陽氣被郁而不能下達,則必然導(dǎo)致下焦的陽氣不足而生內(nèi)寒。所以用附子瀉心湯,專煎附子以溫下寒,另漬三黃以清上熱,這樣一來,寒熱之藥異其氣而生熟之品異其性,藥雖同行而功則各奏,使陰陽調(diào)和,水火交濟,則諸證自愈。
附子瀉心湯由大黃黃連瀉心湯加炮附子而成,《傷寒論》中用來治療“心下痞,而復(fù)惡寒,汗出者”,其病機特點是火熱邪氣內(nèi)盛而人體真陽又虛,從表面看來,這是一種不相協(xié)調(diào)的矛盾對立,陽盛則熱,陽虛則寒,為什么陽虛能與熱邪同存于一體之中?如果從上下火陰陽既濟系統(tǒng)來看,中焦氣機不能斡旋于上下,固然能產(chǎn)生上熱下寒的格局。但是,如果從陽氣與邪火的關(guān)系上來理解附子瀉心湯證,似乎更能觸及病變的本質(zhì)?!端貑?陰陽應(yīng)象大論》說:“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壯火散氣,少火生氣”。這段話為我們理解邪氣與陽氣的關(guān)系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少火”(即生命活動之火)是周身陽氣產(chǎn)生的根源,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活動的基本保證,所以說“少火生氣”。而“壯火”(即“邪火”)則是“少火”的克星,它不但能“食氣”,而且能“散氣”。在邪火內(nèi)盛的病理情況下,如果它不斷地蠶食人體的“少火”,就能逐漸導(dǎo)致陽氣虛衰。陽愈衰則火愈盛,火愈盛則陽愈衰,形成了一個不良的循環(huán)體,而在這個循環(huán)體中,邪火旺盛是最為關(guān)鍵的因素。所以,如果要打破這個循環(huán)體,恢復(fù)人體的陽氣,單用扶陽的方法顯然是達不到目的的,只有在消除邪火的同時,采用溫補陽氣的方法,雙管齊下,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也就是說,只有在“壯火之氣衰”的前提下,才能使“少火之氣壯”,這也正是附子瀉心湯一方面用三黃清熱瀉火,另一方面用附子溫補真陽的治療主導(dǎo)思想。用這種觀點來認(rèn)識附子瀉心湯證的病機形成原理以及附子瀉心湯的組方原則,對于在臨床上更好地把握本方的運用無疑是有益的。
生活道公益 健康 認(rèn)為,上火下寒一般是指腎陽虛衰,溫煦失職,不能溫暖腰膝,見腰膝酸冷,疼痛,腎居下焦,腎陽失于溫煦,見畏冷肢寒,下肢尤甚。冬天的主氣為寒,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陽氣本可以制陰,但陰寒偏盛,則陽氣不僅不足以驅(qū)除寒邪,反為陰寒所侮,故云「陰盛則寒」,「陰盛則陽病」。
上面胃脘部原來古中醫(yī)書籍說是心下熱結(jié),主要是脾胃之氣不和,升降之機乖戾,使氣痞于心下所致。因此,除了上火下寒之外,還可能會有胃氣不降的惡心嘔吐、噫氣和脾氣不升的大便下利等證。
中醫(yī)上一般都是用瀉心湯類主治的。一般用半夏瀉心湯,用黃芩、黃連清除濕熱,用干姜溫陽,人參、大棗、甘草補氣溫中。有的下焦寒重的,用附子瀉心湯治療。瀉心湯系列好多方子的。
這個最好是去中醫(yī)院辯證后使用。
-
寧吉兒
回復(fù)上火下寒型,是最難遇也最難治的一種人,用人參、黃芪一起治,人參治寒,黃芪治火。 一定忌口,盡量不吃海鮮,海鮮號稱“陰中之陽”,這種上火下寒的體質(zhì)最忌。
中醫(yī)藥方:上火下寒,治宜上火 ,溫下寒,方選附子瀉心湯,大黃6 黃連9 黃苓6用開水沖,附子10水500ML開后煎半小時,攪勻后分二次服用。 但最好別瞎吃任何藥或者食物。
一般熱癥也要分是頭火、肺熱、胃火、腸燥、腎熱 一般寒癥也要分是肺寒、胃寒、腎寒 不同的藥物或食物療效不同,比如:姜糖水治療胃寒,治療寒涼引起的痛經(jīng),但治不了腎寒引起的四肢冰涼,紫菜能治療腸燥便秘、,但胃寒人不能吃。琵琶止咳露只能之肺熱咳嗽,肺寒咳嗽越喝病越重。 不過說回來還是內(nèi)分泌失調(diào)引起來的,所以,你要先找到病根再去治療。
-
就是那個人
回復(fù)上熱下寒是一個什么概念呢?
腎陽虛,陰寒盛于下,火不歸元而虛陽上浮,簡單地說,就是人體內(nèi)腎陽氣不足,導(dǎo)致陰氣下行,陰不制陽,虛火藏不住上浮于面,于是開始出現(xiàn)咽喉紅腫疼痛、生瘡長痘的現(xiàn)象,但同時又會表現(xiàn)出很多體寒癥狀,諸如舌體胖大、大魚際發(fā)青、下肢冰涼等。
《本草新編》言:
“人身有二火,一君火,一相火。君火藏于心,相火藏于腎。若君火旺,則相火下安于腎,君火衰,則相火上居于心。
君火之衰,非心故,仍腎之故也。腎氣交于心,則君火旺,腎氣離于心,則君火衰?!?br>
心腎為一體,覺得這個解釋再好不過了。腎是燈油,心是燈焰。如果燈油沒了,燈焰的光還會明亮嗎?如果燈焰很暗,是不是想要“索取”下部的能量,來讓自己的光更明亮?這就是“君火旺,則相火下安于腎,君火衰,則相火上居于心”的意思。
下焦熱,而上焦自寒,下焦寒,而上焦自熱。欲使上焦之熱變?yōu)榍鍥?,必?dāng)使下焦之寒重為溫暖。
“下焦寒,而上焦自熱”的體質(zhì)現(xiàn)實生活中特別多,許多人反復(fù)發(fā)作性的口腔潰瘍、舌瘡、失眠、慢性咽炎......腰以下卻冰涼,比常人怕冷,飲食耐溫不耐寒,吃溫的東西舒服,吃涼的東西就難受。嚴(yán)重的甚至熱飲不敢喝,涼飲也不行。因為一吃熱的就上火,一吃寒的就傷下陽。
男的很可能會夜尿多,是腎陽虛的表現(xiàn),氣化功能不行;女的則宮寒,來月經(jīng)的時候,經(jīng)色紫暗夾血塊、痛經(jīng),小腹局部有冷的感覺,冬天被子里睡覺的時候腳還是冷的。
還真不能肯定,就看舌苔。如果舌尖發(fā)紅,舌根發(fā)白,那基本就是上熱下寒了。舌紅自然是有熱的表現(xiàn),但舌根處會有明顯的白膩苔,這就提醒我們要注意(脾)腎有寒,有時舌還會有齒痕。
一味肉桂,大補腎陽,引火下行
在諸多中藥里面,有這樣一味可以補火助陽的良藥,它的味道辛香濃烈,略帶一絲余甘,而其藥性屬于大熱之性,因此其有很好的補火助陽之效,這味中藥材就是肉桂。
肉桂在生活中還算是很常見的一種中藥材,因為具有濃郁的辛香之氣,所以生活中很多人會將其用作香辛料,在廚房中還是很常用的。肉桂不管是在鹵肉鹵菜的時候加一點,或者燉肉湯的時候稍微加一點,都可以起到很好的去腥提味的效果。然而,肉桂最大的作用莫過于在中醫(yī)里面的藥用價值了。
因肉桂特殊的熱性,而且味道甘辛,藥效溫?zé)岢志?,所以古人認(rèn)為肉桂可以大補命門之火。用現(xiàn)代的話來說,就是肉桂可以大補腎陽,可以起到很好的補火助陽的作用,用肉桂大溫其命門,則腎之陰寒自散。
我把肉桂比作補腎藥中的君子。藥效明顯,卻又溫厚,補得很穩(wěn),讓人吃得踏實。謙謙君子,溫潤如玉,正是它的寫照。
肉桂補腎陽,能溫通全身經(jīng)脈,祛除寒氣,讓人全身溫暖,卻又不易上虛火。
這是因為肉桂有引火歸元的作用,可以將虛浮上揚的陽氣重新引入腎經(jīng),并能將其它藥材的藥性也一并引入腎經(jīng)。所以,在治療一些久病體虛、氣血不足、陽氣虛損等方面的疾病的時候,在方劑中稍加一些肉桂,可以引諸藥入腎,更好的發(fā)揮藥效。
正如《本草求真》所云:“肉桂氣味純陽,辛甘大熱,直透肝腎血分,大補命門相火,益陽治陰。蓋因氣味甘辛,其色紫赤,有鼓舞氣血之能,性體純陽,有招導(dǎo)引誘之力。此體氣輕揚,既能峻補命門,復(fù)能竄上達表,以通營衛(wèi)。但精虧血少,肝旺火起者,切忌?!?br>
又《湯液本草》云:“肉桂入足少陰腎,太陰經(jīng)血分,補命門之不足,益火消陰?!?br>
看到這種表面上火很旺的人,有多少個敢用肉桂的?事實上要確實是下焦虛寒導(dǎo)致的虛火,用肉桂當(dāng)奏效。這就是“引火歸元”的意思。下焦溫,火自歸也。
不過,肉桂的藥用價值雖然很高,但是其藥性過于強烈,一般不宜多用。
用法:研末沖服,每次1~2g。
當(dāng)然,具體的用量如果能在專業(yè)的中醫(yī)師辨證之后對癥下藥則再好不過了。中藥里面沒有一成不變的用法,也正是如此,中醫(yī)藥才能從容地面對復(fù)雜多變的諸多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