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回答

柳華
2023-07-31 07:00:07
對身體出現(xiàn)的疲勞惡心癥狀,中醫(yī)可以選擇一些緩和脾胃,緩解疲勞的藥物來進行治療,比如可以使用人參歸脾丸,平胃散兩個藥物同時服用進行治療,對于惡心比較嚴重的也可以在在方子中加有藿香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解惡心的功效。
最新回答共有5條回答
-
xuzhujun728
回復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情糾結纏綿,臨床易于誤診為、更年期、內分泌失調、神經官能癥等。當前,西醫(yī)對此主要有藥物治療、替代療法、認知行為療法和漸進性療法,雖對某些癥狀有一定緩解作用,但整體效果尚不確切,需要進一步臨床評估。
相對而言,在目前尚不清楚確切病因及發(fā)病機制的情況下,可通過學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原則來加以調控,其效果往往。臨床上治療這類的手段非常豐富,諸如針灸、中藥、 *** 及中藥膳食營養(yǎng)等,有助于,調和陰陽,臟腑,調補氣血,調動人體潛在的自穩(wěn)調節(jié)功能,達到、減輕疼痛、調整睡眠、改善認知等目的。
中藥療法
可納入中醫(yī)“虛勞”、“郁病”等范疇,中藥方劑中的、補中益氣湯、等均是很好的對證成方。中醫(yī)認為,七情致病往往直接傷及內臟。可用于腰膝酸軟、頭暈耳鳴、手足心熱、遺精盜汗等腎陰虛型患者,是的經典方。而補中益氣湯合加減,既能疏肝理氣,又能健補脾胃,可用于四肢疲乏、精神疲憊、煩躁易怒、食欲不振的肝郁脾虛之證。
針刺
根據(jù)患者的全身癥狀、舌質、舌苔、脈象等,可對合征予以辨證分型,以為針灸配穴提供依據(jù)。如屬精神萎靡、頭暈耳鳴、健忘、注意力不集中、腰膝酸軟、四肢欠溫、夜尿偏多的腎虛心怯型患者,針刺百會、印堂、氣海、關元、內關、神門;屬面色潮紅、烘熱盜汗、心悸心慌、心煩易怒、神倦喜臥而不得眠、口舌生瘡、頭目眩暈、腰足酸軟、小便色深、大便偏干、舌紅少津、脈細數(shù)的陰虛陽亢型者,針刺肝俞、腎俞、太沖、三陰交;屬面色少華心悸怔忡、健忘多夢、脅肋疼痛、婦女月經不調、舌淡苔薄、脈細弦或細澀的肝郁血虛型者,針刺太沖、行間、期門血海、陽陵泉;屬全身倦怠、四肢困乏、頭重如裹、口淡口黏、納谷無味、胃脘痞悶、便溏、寐不安寧、苔白滑、脈濡滑的脾虛濕困型者,針刺夾脊穴、腎俞、脾俞、肝俞、中脘、關元、氣海、。
在以上配穴處方的基礎上配合電針,每日一次,每次;或沿背部足太陽膀胱經脈走行拔火罐;或在針刺后用多功能艾灸儀做隔物灸;或通過中藥熏蒸儀直接將活血行氣、化濕蠲痹的藥液以蒸汽形式透入皮膚等。
推拿療法
對合征病人,臨床上亦可用 *** 頭部經穴,如百會、四神聰、神庭、風池等。同時,可選取身體背部督脈及膀胱經腧穴推拿,如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胃俞、腎俞、命門、腰陽關。頭部推拿可清利頭目,鎮(zhèn)靜安神;背部屬陽,是臟腑經氣輸注的部位,推拿可調補全身陽氣,調整失衡的臟腑功能;配合其他部位的推拿,能使全身經脈充養(yǎng)、氣血調和,則、失眠、疼痛、乏力諸癥自消。
-
平淡之
回復【處方1】
組成:干豆豉125克,味噲60克,蘿卜60克,小芋頭5個,豆腐2塊,蔥、肉蓯蓉各9克,小魚干少許。
制作與用法:用約6杯的水弱火煎肉蓯蓉約1小時,煎至4杯水時離火濾渣,汁中加入少許小魚干。將豆豉、味噲壓碎,蘿卜切片,小芋頭切塊。先將藥汁放入鍋內,隨將豆豉和味噲入鍋,攪溶,蓋鍋煮開;再將蘿卜、小芋頭放入蓋鍋繼續(xù)煮,開時,將豆腐切成小塊加入并調味,再煮至豆腐浮上來時離火,加作料食用。
功效:消除疲勞、延年益壽、增強男子性功能并可促使女子懷孕。
主治:易疲勞、生理功能下降。
【處方2】
組成:干面條,魚湯或雞湯,柚子,姜絲,蔥胡椒,地骨皮0.6克。
制作與用法:將地骨皮用紗布包好。魚湯或雞湯作者面水。先加醬油、鹽、酒等,再將柚子擠汁入湯內,并將地骨皮紗袋放入,用小火煮沸,待藥汁滲入湯內(即上料煮熟),放蔥花、胡椒等即可食用。
功效:振奮精神、消除疲勞、強精壯體。
主治:疲勞、精神不振。
【處方3】
組成:竹筍125克,菟絲子9克,白粉、醬油、白米各適量。
制作與用法:白米煮飯。用約2杯水弱火煎菟絲子1小時,待煎成一半時過濾留汁。竹筍切碎,與菟絲子汁一同下鍋,加水、醬油,待竹筍煮熟即可。每人用1/5量拌飯食用。
功效:安眠強體、促進食欲、消除疲勞。
主治:疲勞、食欲和睡眠欠佳。
【處方4】
組成:百合,糖,肉。
制作與用法:百合和糖水、肉湯共煮食用。
功效:消除疲勞。
主治:疲勞、體虛。
【處方5】
組成:香蕉,胡蘿卜300克,蘋果400克,雞蛋1只,牛奶,蜂蜜。
制作與用法:香蕉一條去皮、切成2~3段,胡蘿卜300克、蘋果400克切成細片。上料入榨汁機內,加蛋黃1個、牛奶100毫升及適量冷開水制汁,用蜂蜜調味食用。
主治:肩酸、疲勞。
【處方6】
組成:香蕉,胡蘿卜300克,橘類200克,蘋果400克,牛奶100毫升,蜂蜜。
制作與用法:香蕉2/3條去皮切段,胡蘿卜300克,橘子200克,蘋果400克切碎。上料加牛奶100毫升及冷開水適量入榨汁機內制汁,用蜂蜜調味食用。
主治:肩酸、疲勞。
【處方7】
組成:香蕉2/3條,胡蘿卜300克,梨子400克,蘋果300克,蜂蜜。
制作與用法:香蕉2/3條去皮、切段,胡蘿卜300克,梨子400克,蘋果300克切碎。上料及酌量的水入榨汁機內制汁,用蜂蜜和砂糖調味食用。
主治:肩酸、疲勞。
【處方8】
組成:香蕉2/3條,橘子200克,梨子500克,蘋果400克,砂糖。
制作與用法:香蕉2/3條去皮切段,橘子200克、梨500克、蘋果400克切細。上料及適量冷開水入榨汁機制汁,用砂糖適量調味食用。
主治:肩酸、疲勞。
【處方9】
組成:蘋果醋或檸檬汁5毫升,蜂蜜10毫升。
制作與用法:蘋果醋或檸檬汁5毫升,蜂蜜10毫升同調入半杯冷開水中,夏日還可加冰食用。
主治:肩酸、疲勞。
【處方10】
組成:蜂皇漿0.6克,芹菜,蜂蜜。
制作與用法:取蜂皇漿0.6克放入杯中,用少許蜂蜜將其溶開。將芹菜榨汁半杯。將溶開的蜂蜜倒入芹菜汁內,攪勻飲用。
主治:肩酸、疲勞。
【處方11】
組成:蜂皇漿0.6克,牛奶24毫升,威士忌酒、蜂蜜各少許。
制作與用法:蜂皇漿0.6克、牛奶24毫升、威士忌酒少許、蜂蜜少許一同調和,然后冷開水稀釋飲用。
主治:肩酸、疲勞。
【處方12】
組成:魚肉170克,芹菜3~4棵,洋蔥2個,奶油,麥粉,咖喱粉、胡椒、柏子仁各12.5克。
制作與用法:用兩杯水弱火煎柏子仁至水成半量,用布濾去渣。魚肉切片,用約兩湯匙醬油拌漬。洋蔥切好,芹菜切3厘米長。鍋內放兩大湯匙奶油,以小火熬熱,然后放兩大湯匙面粉炒黃(但不焦),再放1大湯匙咖喱粉同炒2~3分鐘,放水約1杯及柏子仁汁,用鍋鏟將面粉和咖喱粉調開,再放入切好的洋蔥和芹菜。另用一鍋放奶油熬熱,把醬油漬著的魚片放在面粉里滾一下,再將另一鍋的煮湯菜一齊倒入,加醬油、鹽、胡椒等調料蓋鍋煮5~7分鐘即可食用。
主治:疲勞、精力不足。
【處方13】
組成:牛肉約500克,枸杞子18克,奶油3大匙,胡蘿卜2條,洋芋2個,洋蔥2個,嫩豌豆莢少許,番茄汁1杯,鹽、胡椒粉、太白粉各適量。
制作與用法:枸杞子洗凈。牛肉切成3.3厘米大小方塊,加入以上作料拌勻。奶油滾熟后將牛肉放入炒變色,再將一半洋蔥放入共炒,再放入番茄汁、枸杞及水碗煮2小時,于煮燉中將胡蘿卜及洋芋切塊加入共煮,最后加入豆莢、另一半洋蔥及少許鹽,煮約20分鐘起鍋,加入太白粉勾芡即可。每人食1/5量。
功效:增強精力、消除疲勞。
主治:疲勞、精力不足。
【處方14】
組成:海螺5個,白果仁15個,芹菜少許,湯1碗(任意一種湯),防風9克。
制作與用法:防風在水里泡約15分鐘取出、擠干、切碎。將海螺肉取出洗凈切片(不要去內臟)。白果仁稍煮;芹菜切成1厘米長。海螺殼洗凈,將防風放入殼內最下層,其次放海螺肉,再放白果仁和芹菜,最后將調了味的湯灌入,然后將海螺殼放在火上烤,至海螺殼內的容物沸騰即可食用。
功效:消疲勞、止頭痛。
主治:疲勞、精力不足。
【處方15】
組成:蛤蜊125克,魚丸60克,墨魚2只,粉條1束,凍豆腐2塊,味噲125克,芹菜少許,雞湯3~4碗,蔥、丁香(干的)各3克。
制作與用法:蛤蜊洗凈,魚丸切片,墨魚洗凈,在開水中過一下后切成小片,粉條泡軟,芹菜和蔥切3厘米長,凍豆腐切片。取上料一半入火鍋內,放雞湯2碗,然后用兩杯酒將味噲溶開放一部分入鍋內,接著將丁香一半入鍋內,然后用大火烹煮,待蛤蜊肉、凍豆腐及芹菜煮出水分時,再將另一半味噲調味。
功效:消除疲勞、抗各器官的衰弱、刺激全身活力增強。
主治:疲勞、全身各系統(tǒng)功能降低。
【處方16】
組成:雞1只,薏苡仁12.5克,竹筍,冬菇,藕及蔬菜,酒、鹽、蔥、姜,胡椒酌量。
制作與用法:薏苡仁帶皮碾碎,雞洗凈切塊。上料共置于鍋中加水(淹沒雞)以大火煮,沸時去上面的泡沫,再以慢火燉約2小時之后加竹筍、冬菇、藕及蔬菜。另將酒、鹽、蔥、姜、胡椒烹調,調味食用。
功效:加強精力、消除疲勞,治關節(jié)痛,利尿。
主治:疲勞,關節(jié)疼痛、排尿不暢。
【處方17】
組成:牛肉300克,胡蘿卜2條,馬鈴薯5個,洋蔥1個,蔬菜1種,番茄汁半杯,紅花6克,奶油、面粉、鹽、胡椒各適量。
制作與用法:鍋內放5碗水,牛肉切成兩大塊,和紅花一同下鍋小火煮,40~50分鐘后將胡蘿卜切塊放入,胡蘿卜煮軟時再放馬鈴薯和洋蔥煮。另一鍋放2大匙奶油,熬熱后改小火,將面粉3大匙下鍋與奶油同炒,至變色時,將番茄汁倒入攪勻。
馬鈴薯煮軟時,將兩大塊牛肉取出,接著將番茄汁與奶油面粉合成的糊狀物倒入湯內攪溶,將取出的大塊牛肉切成小塊再放入鍋內加醬油、鹽調味,蓋鍋煮開,加入蔬菜再略煮片刻即可食用。
功效:消除疲勞,強健身體。
主治:疲勞,體弱。
-
周口-李**
回復(1)益氣湯加味
[主治]脘腹不適,或綿綿作痛,悠悠不休,或作或止,喜溫喜按,面色蒼白,腹脹食少,泛吐清水,大便溏薄,四肢不溫,神倦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濡弱。
[處方]黨參10克,茯苓20克,炒白術10克,扁豆10克,蓮米10克,淮山藥15克,炙黃芪15克,升麻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15日1個療程。
(2)補脾湯
[主治]久病,面黃肌瘦,頭發(fā)稀少。
[處方]潞參4.5克,白術4.5克(土炒),云苓3克,白芍3克(炒),川芎15克(炒),歸身3克(土炒),蔻米1.5克(研),陳皮1.5克,炙耆3克,炙草1.5克,扁豆3克(炒)。
[用法]加生姜1片,大棗1枚,水煎服,每日早晚各1劑。
(3)溫脾散
[主治]脾氣不和,食少無力。
[處方]人參15克(去蘆頭),白術15克,訶黎勒皮22克,木香15克,黃耆15克(銼),白茯苓15克,藿香15克,陳橘皮15克(湯浸,去白、瓤,焙),桔梗15克(去蘆頭),甘草7.5克(炙微赤,銼)。
[用法]上藥搗粗羅為散。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少許、大棗1枚,煎至75毫升,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4)養(yǎng)元粉
[主治]脾胃虛弱,健脾養(yǎng)元。
[處方]糯米700克,山藥90克,茯苓(去皮)60克,芡實90克,蓮子肉90克,川椒15克,苡仁90克。
[用法]共為細末??勺眉影滋菧厮{服,每日早、中、晚各服2匙。如酌加廣皮、半夏、白術、人參、山楂肉尤妙。
(5)助胃膏
[主治]胃氣虛弱,乳食不進,腹脅脹滿,腸鳴泄瀉,大便色青,或時夜啼,胎寒腹痛,采取補脾健胃,溫中理氣。
[處方]白豆蔻仁、肉豆蔻(煨)、丁香、人參、木香各30克,白茯苓(去皮)、官桂(去粗皮)、白術藿香葉、縮砂仁、甘草(炙)各60克,橘紅(去白)、山藥各120克。
[用法]上為細末,煉蜜和成膏。每日早、晚各服如芡實大1丸,用米飲化下。
(6)調中正胃散
[主治]脾胃虛寒,吐逆煩悶,神困力乏,飲食不美,虛弱思睡,睡不安穩(wěn),采取健脾溫中。
[處方]藿香葉、白術、人參、白茯苓、甘草(炙)、陳皮(去白)、山藥、白扁豆(炒)、半夏曲、川白姜(炮)各等分。
[用法]上藥為末。每服3克,水150毫升,生姜2小片,大棗半個,煎二、三沸服。
(7)益氣養(yǎng)營湯
[主治]氣血損傷,四肢頸項等處患腫,不問軟硬、赤白、痛否,日脯發(fā)熱,或潰而不斂者。
[處方]人參、茯苓、陳皮、貝母、香附、當歸(酒拌)、川芎、黃耆(鹽水拌炒)、熟地黃(酒拌、芍藥(炒)各1.5克,甘草(炙)、桔梗(炒)、柴胡各0.9克,白術(炒)3克。
[用法]加生姜,水煎服,每日1劑。胸痞,人參、熟地黃各減0.9克;口干,加五味子、麥門冬;往來寒熱,加軟柴胡、地骨皮;膿清,加人參、黃耆;膿多,加川芎、當歸;膿不止,加人參、黃耆、當歸;肌肉遲生,加白蘞、官桂。
(8)溫膈散
[主治]胸中有寒,氣逆嘔吐。
[處方]人參7.5克(去蘆頭),訶黎勒15克(煨,用皮),丁香7.5克,草豆蔻7.5克(去皮),甘草7.5克(炙微赤,銼),陳橘皮7.5克(湯浸,去白、瓤,焙)
[用法]上藥搗粗羅為散。每服3克,以水100毫升,煎至50毫升,去滓,不計時候溫服,更量大小,加減服之。
-
寧吉兒
回復隨著現(xiàn)代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身體都處于亞 健康 狀態(tài),焦慮、失眠、疲乏、勞累,已經成為家常便飯,正常情況下,我們在經過一定時間的休息后,精力自然就會恢復,但是很多人不管怎么休息,總是處于困倦狀態(tài),這是怎么回事呢?很可能是慢性疲勞綜合征。#山西省中醫(yī)院超能團# #膏方# #慢性疲勞綜合征#
慢性疲勞綜合征是指 健康 人不明原因地出現(xiàn)嚴重的全身倦怠感,伴有低熱、頭痛、肌肉痛、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或精神過于緊張、思慮過度、心理壓力大卻得不到合理休息,以致極度疲勞而引起的一類疾病。會對人造成生理以及心理上的多種危害,會使人感到疲憊乏力,體力不足,還會損傷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等,增加患病幾率。
造成慢性疲勞綜合征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勞累過度、不良情緒、飲食失調、過度減肥、暴飲暴食、生活不規(guī)律,甚至是一些疾病原因,如用藥不當、術后氣血虧虛、調護不當,或飲食失宜,不良情緒刺激等,均可導致慢性疲勞綜合征。
中醫(yī)認為,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若脾胃受損,則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出現(xiàn)倦怠乏力等病癥。
對于此癥,中醫(yī)多以益氣健脾,調理氣機為主進行治療。山西省中醫(yī)院精心研制的補腎健脾膏,專用于慢性疲勞綜合征等人群,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補腎健脾膏,是山西省中醫(yī)院腎病科專家劉光珍的經驗方。劉光珍為中西醫(yī)結合腎病專家,擅長治療各種急、慢性腎炎,急、慢性腎功能衰竭,過敏性紫癜性腎炎,狼瘡性腎炎,糖尿病腎病等腎臟疾病。
處方組成: 黃芪、黨參、炒白術、當歸、升麻、柴胡、淫羊藿、菟絲子、益智仁、炒三仙、陳皮、知母、枸杞子、甘草。
功能主治: 益氣,健脾,補腎。
適用人群: 用于慢性疲勞綜合征等人群。
材料: 雞肉450g,板栗400g,紅蔥頭4個,大蒜半個,八角2個,姜5片,生抽2勺,蠔油1勺,老抽1勺,黃酒1勺,冰糖1小把
做法: 雞肉洗凈備用,板栗剝開,放入紅蔥頭和大蒜,小火煎至大蒜金黃表面微皺,然后撈出備用。雞肉放入鍋里,放入八角和姜片,中火煸炒2分鐘,然后放入2勺生抽,1勺蠔油,1勺黃酒,1勺老抽,1小把冰糖翻炒均勻。放入板栗、大蒜和紅蔥頭翻炒,最后放入開水中火煮15分鐘左右。
功效: 益腎、養(yǎng)胃、強筋、滋陰、養(yǎng)血
最后提醒各位朋友,使用膏方必須遵循醫(yī)囑,在醫(yī)生了解您的病史、對體質狀態(tài)進行判斷后,用綜合的辦法才能開出適合您冬季進補的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