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回答

百薇
2023-08-01 02:17:19
濕氣重吃什么藥主要是與患者的病情決定濕氣分為兩種,一種是寒濕,一種是濕熱,如果是寒濕患者可以選擇參苓白術散人參健脾丸等藥物治療,如果是濕熱患者,可以選擇清熱祛濕顆粒,甘露消毒丹等藥物對癥處理改善癥狀,具體用藥以面診醫(yī)生辨證指導為準
最新回答共有5條回答
-
xuzhujun728
回復濕邪是現(xiàn)代人健康的克星,是絕大多數(shù)疑難雜癥和慢性病的源頭或幫兇。只要濕邪少了,一切所謂的現(xiàn)代病都會遠離我們,一切惡心、慢性的疾病也會失去存在的倚仗。
平時也可用中藥調理,德浦濕清草茶調理,內部調理,祛走“濕”氣。
1、喝薏米紅小豆粥(用豆?jié){機做):
薏米,在中藥里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
赤小豆,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養(yǎng)血,古籍里記載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說經常吃赤小豆還有減肥的作用。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現(xiàn)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jié),運動量少,脾虛濕盛。既要去濕,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屬。將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同時不給脾胃造成多大負擔。夏天正好是暑氣連天的時候,內濕外也濕,用這兩味藥正好能起到一個養(yǎng)血、祛濕的作用。
關于薏米和赤小豆的“消腫”作用,也很有意思。我們千萬不要以為腫就是水腫。周圍十個里面起碼有五六個身體發(fā)福,這也是腫,叫做體態(tài)臃腫。在中醫(yī)看來,肥胖也好,水腫也好,都意味著體內有濕,水液不能隨氣血流動,滯留在體細胞之間,使人體迅速膨脹起來。水腫如此,肥胖也是如此,只不過是程度有深淺而已。去濕性極強的藥物或食物能祛除這些滯留在人體的水液,也就能消腫。所以,治療水腫必用赤小豆,而實踐證明,薏米赤小豆粥具有良好的減肥功效,既能減肥,又不傷身體。
-
常州-薛**
回復若患者脾胃濕熱,可以用些健脾化濕的藥物。容易腹瀉的人,飯后分清化濁的力量差,因為是脾虛有濕,可用參苓白術散。若患者頭面部容易起疹子,皮膚有濕熱,這說明濕在肺胃,可以清肺胃的藥物,如濕毒清膠囊,搭配連翹解毒、銀翹解毒、當歸苦參。
若濕氣在大腸,濕熱下注會出現(xiàn)痔瘡、血便,這時可用地榆槐角丸。若患者濕氣在下肢,出現(xiàn)下肢單純的水腫,可用五苓散、豬苓湯等,進行針對性化濕,若患者的下肢皮膚瘙癢并伴有局部的皮疹,可用清熱燥濕的藥物,如四妙丸、二妙丸配合濕毒清來解決下焦的濕熱。
濕熱重了吃麥冬很有效,藥店里都買得到.很便宜.可熬粥可泡到菊花茶里,也可象吃糖一樣每天吃一把.
吃藥傷胃、傷肝、傷腎,食療最好。可以吃薏米紅豆粥,多吃熬冬瓜,不要喝牛奶、豆?jié){,盡量不吃厚味膏粱、海鮮。
-
杭州-毛**
回復問題一:身上濕氣重吃什么藥1.處方藥:濕熱片、復方金錢草顆粒、泌淋清膠囊
2.非處方藥:清熱祛濕顆粒、龍膽瀉肝丸
問題二:體內濕氣太重吃什么藥能把濕氣排出來建議食療,吃藥一般會有副作用,可吃紅豆薏仁粉,堅持一段時間。
問題三:體內濕氣重的表現(xiàn)和吃什么藥問題分析:?這個一般可以吃一些利濕的藥。比如參苓白術散這些就可以達到治療的效果了。
意見建議:祛濕首選的食物是,菜500克、狗肚魚500克、生姜2~3片。狗肚魚宰凈,去頭、內臟,然后切為兩段,用少許魚露腌5~6分鐘;大芥菜洗凈,切段狀。在鐵鑊內加入清水1500毫升(約6碗水量),并投入適量食鹽和生油,武火煮沸后,加入大芥菜,滾?后,再加入狗肚魚,滾熟后便可??旖莺唵?,可供3~4人用,亦湯亦菜。砂仁陳皮鯽魚湯健脾祛濕砂仁6克、陳皮1/4個、鯽魚300~400克、芫荽4棵、生姜3片。砂仁打碎;陳皮浸泡去瓤;芫荽洗凈;鯽魚宰凈,去鱗、腸雜,置油鍋慢火煎至兩邊微黃。一起與生姜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個小時,調入適量芫荽及食鹽和生油便可。鮮土茯苓煲豬[月展]湯祛濕困、利筋骨、健脾益胃鮮土茯苓(菜市場有售)200克、豬[月展]肉500克、生姜1~2片。鮮土茯苓洗凈,切片狀;豬[月展]肉洗凈,整塊不必刀切。然后與生姜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為文火煲約2個半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可。
問題四:感覺體內濕氣很重,吃什么藥好呢濕氣重最好用食療,最方便有效的是紅豆薏米湯?;蛘叱科鹑瑢θ褚灿泻艽蟮膸椭?,如果真的是濕氣重的話,這兩個方都特別靈。
另外就中藥來看,白術,茯苓也不錯。
問題五:身體濕氣重吃什么藥才能好你好,根據(jù)你所說情況,可以喝點薏米粥,鍛煉身體,充足睡眠,不吃辛辣 *** 的食物。
問題六:體內濕氣重,吃什么藥物好武國忠老中醫(yī)推薦的薏米紅豆粥,對一些體內有濕邪但還沒形成疾病的朋友使用起來有著很好的效果
主癥:體內有濕,舌膩,大便不成形,或身重體酸無力,或關節(jié)不利,或口淡乏味而膩,或腹脹頭痛,或體胖痰多,或手、足、面部易生癬、痘的。
主方:薏米、紅豆等分,加水熬粥,取其湯作茶飲,余者為粥,食用。
兼癥加減:神色晦暗,精神不足,甚至心悸、貪睡,心中空虛,加桂圓。
煩躁失眠,或者臉上起紅疹、痘痘,加百合、蓮子。
胃中寒痛,食欲不佳,怕冷,加生姜
腎虛,加黑豆。
腳氣,加黃豆。
咳嗽,加梨。
食欲不振,身體羸瘦,加山藥。
泄瀉,腹痛,糖尿病,加南瓜
體虛、早泄、遺精、夜尿過多,加芡實
孕婦,減薏米,加其他。
產婦,減薏米,加大棗、紅糖等。望能幫助到你。
問題七:濕氣重吃什么藥最佳吃薏仁吧這個是可以消除身體濕氣的,薏仁既屬食材類又屬于藥材類吃這個等于食療,每天用薏仁加大米熬粥喝里面也可以加上一點枸杞養(yǎng)生,也可以用薏仁熬水喝效果都不錯的,既可以除濕又可以養(yǎng)生。
-
逍遙子
回復體內有濕氣對日常生活會造成一定影響,可以選擇中成藥來緩解濕氣的侵擾。體內濕氣若不及時祛除,會影響身體健康。下面就讓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治療濕熱重的中成藥吧,希望大家喜歡。
去濕氣吃的中成藥
1、參苓白術丸
【成分】人參、白術、茯苓、山藥、蓮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大棗。
【功能主治】補脾胃,益肺氣。用于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咳嗽,肢倦乏力。益氣健脾,滲濕止瀉
2、附子理中丸
【成分】:附子(制)、黨參、白術(炒)、干姜、甘草。
【功能主治】溫中健脾。用于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手足不溫等病癥。
3、健脾丸
【成分】黨參、白術(炒)、陳皮、枳實(炒)、山楂(炒)、麥芽(炒)。
【方解】方中用黨參、白術補益脾胃以資運化;山楂、麥芽消食化滯;陳皮、枳實理氣和胃。諸藥合用,補脾益胃,理氣運滯,對于脾虛食積證極為適用。
【功能主治】健脾開胃。用于脾胃虛弱,脘腹脹滿,食少便溏。
4、木香順氣丸
【成分】:木香、枳殼(制)、陳皮、香附(醋制)、檳榔、蒼術(炒)、砂仁、厚樸(制)、甘草、青皮(炒)。
【功能主治】行氣化濕,健脾和胃。主治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嘔吐惡心,噯氣納呆。
5、歸脾丸
【成分】 黨參、白術(炒)、炙黃芪、炙甘草、茯苓、遠志(制)、酸棗仁(炒)、龍眼肉、當歸、木香、大棗(去核)。
【功能主治】益氣健脾,養(yǎng)血安神。用于心脾兩虛,氣短心悸,失眠多夢,頭昏頭暈,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去濕湯藥劑
1、去濕湯,功效:濕毒。材料:火炭母30g、木棉花15g、桑葉15g、杭菊15g、布渣葉15g、荷葉15g、云苓15g、芡實15g、扁豆15g、苡仁30g、丹皮15g、甘草5g。做法:以水煎服,連服五劑。
2、茵陳茶,功效:解毒清熱,濕熱,濕毒。對熱毒性毒瘡,皮膚紅斑 熱毒,濕重之腸胃熱毒,肛門熱毒等,均有功效。材料:菌陳(一兩),土銀花(一兩),夏枯草(一兩),大生地(一兩),土茯苓(一兩), 綠豆(二兩), 水(12碗)。做法:將所有材料加水一起煎至4碗。
3、若以濕毒為主,有肝區(qū)隱痛,上腹部悶脹,食欲下降,口淡,大便稀溏,舌苔白厚或膩等表現(xiàn),主要目的是去濕解毒護肝??捎靡吧`芝10克,白術 10克,豬瘦肉50克,煲湯飲用。或用生薏仁100克,淮山藥20克,炒扁豆20克,鮮雞腳100~150克,煲湯飲用。
去濕中藥
1、茯苓
茯苓,曾被慈禧太后當作養(yǎng)生益壽的要藥,不但自己常食用,還將茯苓制成茯苓餅,賞賜給大臣。茯苓味甘淡,性平,人心、脾、肝、腎經,具有健脾和胃、補腦健身、利水滲濕、寧心安神等功效,被譽為中藥? 八珍? 之 一。茯苓特點是補而不峻,利而不猛。藥性平和,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是脾虛濕盛者必不可缺的健脾祛濕中藥。
2、薺菜
薺菜帶根全草入藥,其幼嫩葉是人們喜愛的一種野菜,早在公元前300年就有采食薺菜記載。薺菜味甘、淡,性微寒。有補虛健脾、涼血止血、清熱利水等功效。宜于濕熱胃痛、血熱吐血、濕熱泄瀉、便血等癥。
3、砂仁
砂仁,除了是一種健脾祛濕中藥,還是生活中運用廣泛的一種香料。砂仁昧辛,性溫,歸脾、胃、腎經。能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該品辛散溫通,氣味芬芳,其化濕醒脾,行氣溫中之效均佳,古人視其為醒脾調胃的、要藥。故凡濕阻或氣滯所致之脘腹脹痛等脾胃不和諸癥可以常用,尤其是寒濕氣滯者最為適宜。該品善能溫中暖胃以達止嘔止瀉之功,但重在溫脾。
治療濕熱重的中成藥
人參健脾丸
組成:由人參、白術、甘草、山藥、蓮子、白扁豆、木香、草豆蔻、陳皮、青皮、六神曲;谷芽、山楂、芡實、薏苡仁、當歸、枳殼等藥物組成。
功能:健脾養(yǎng)胃,消補兼施。口服每次6-12 克,每日2次。
附子理中丸
組成:含附子、黨參、白術、干姜、甘草等中藥。
功能:口服每次6? 9克,每日3次。孕婦慎用。
龍膽瀉肝丸
成份:龍膽、柴胡、黃芩、梔子(炒)、澤瀉、木通、車前子(鹽炒)、當歸(酒炒)、地黃、炙甘草。
功能:清肝膽,利濕熱。用于肝膽濕熱,頭暈目赤,耳鳴耳聾,脅痛口苦,尿赤,濕熱帶下。
加味香連丸
主要功效:清熱祛濕,化滯止痛。
適用病癥:大腸濕熱所致的痢疾,癥見大便膿血、腹痛下墜、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3次。
藥性分析:方中黃連,清熱燥濕,止瀉痢,為君藥。黃芩、黃柏加強黃連清熱燥濕之功,共為臣藥。白芍、當歸和血止痛;延胡索理氣止痛;厚樸、枳殼、檳榔、木香行氣和中,行滯止痛;吳茱萸溫中燥濕止瀉,也制苦寒之品,為佐藥。甘草健脾和中,調和藥性,為使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祛濕,化滯止痛之功。
治療濕熱重的中成藥 濕熱吃什么中成藥 濕熱重如何調理
濕熱重的飲食調理方法
蔬菜:多吃一些芳香的蔬菜如香菜、荊芥、藿香等,但這些菜也偏濕,不能吃得太多,可把這些菜當配菜來吃,以清除濕氣。還有黃豆芽、綠豆芽、冬瓜、木瓜、山藥,這些菜可以作為主菜來吃,有利濕作用。
茶:偏于溫性的艾葉、佩蘭,可以除濕,偏于涼性的竹葉、荷葉可以清熱,每天泡茶喝,幫助清除體內的濕熱。
作料:生姜、大茴香、桂皮等香料,具有祛寒、除濕、發(fā)汗等功效,每天做飯時適當放一點有溫中祛濕的作用。
粥:濕熱的季節(jié)粥也是很好的選擇,茯苓、白術、小米、大米各適量,每天煮粥喝,健脾祛濕養(yǎng)胃。
湯:冬瓜、赤小豆、排骨各適量煲湯,清熱利濕。
小孩或長期脾胃虛弱的人,如不想吃飯、渾身沒勁或者飯后感覺胃滿滿的、腹脹、拉肚子等脾虛濕盛的人,可以用炒山藥和炒雞內金,按1:1的比例混合打成粉,每天一勺沖著喝,緩解癥狀。
文中我為大家推薦了4款治療濕熱重的中成藥,但是在這里我也要提醒大家,濕熱分為很多種,想要用中成藥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那么一定要先咨詢醫(yī)師,這樣才能對癥下藥。
體內濕氣重多吃16種祛濕食物
1、綠豆
是最常用的清熱、解毒食品,還有降脂、保肝的作用,是濕熱體質者的天然良藥。
2、紅豆
是利水、消腫、清熱佳品,尤其適合夏季食用,能散熱燥濕、補心健脾、養(yǎng)肝益腎。
3、扁豆
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濕等功效,適用于暑濕吐瀉,脾虛嘔吐、食少便溏、泄瀉水腫、赤白帶下等病癥。
4、薏仁
是緩和的清熱祛濕之品,中醫(yī)常用其來治療脾虛腹瀉、肌肉酸重、關節(jié)疼痛、水腫、腳氣等病癥。
5、黃瓜
能清熱解毒、生津止渴,并且富含多種維生素、纖維,是難得的排毒食品。黃瓜還能促進新陳代謝、美白皮膚、抑制脂肪形成。
6、苦瓜
具有清涼解渴、清熱解毒、清心明目、益氣解乏、益腎利尿的作用。苦瓜中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含有清脂、減肥的特效成分,可以加速排毒。據(jù)研究發(fā)現(xiàn),它還具有良好的降血糖、抗病毒和防癌功效。
7、冬瓜
有利水消痰、清熱解毒的功效。濕熱體質者若有水腫、脹滿、痰多、暑熱煩悶、消渴、濕疹、癤腫等均可食用,并可解酒。
8、玉米
具有調中開胃、降濁利尿等功效,適用于尿路結石或慢性腎炎水腫、高血壓、食欲不振等癥。
9、洋蔥
具有和胃下氣、化濕祛痰、解毒殺蟲等功效,適用于胸悶脘痞、咳嗽痰多、小便不利等病癥。
10、水芹
有清熱利水的功效,適用于小便淋痛、小便出血、帶下等病證。
11、鯽魚
有健脾利濕的功效,適用于脾虛食少、虛弱乏力、消渴引飲、浮腫、小便不利等病癥。
12、馬齒莧
具有清熱祛濕、散血消腫等功效,適用于急性腸炎、痢疾、尿血、小便熱淋、黃疸、牙齦炎等病癥。
13、芹菜
可清肝熱、養(yǎng)血。此外,芹菜還有清胃熱、通血脈、健齒潤喉、明目醒腦、潤肺止咳的效果。因此,體內熱盛、食欲不佳、疲倦無力的濕熱體質者可常食用。
14、芥藍
有利水化痰、解毒祛風、消暑解熱、解勞乏、清心明目等功效,能潤腸祛熱氣、下虛火、止牙齦出血,對腸胃熱重、熬夜失眠、虛火上升、牙齦腫脹出血等也有輔助治療效果。
15、茅根
甘寒,歸肺、胃、膀胱經。有涼血止血、清熱利尿、清肺胃熱的功效??梢杂糜谖钢袩岵贿m、惡心、肺熱咳喘、心中煩躁、口苦、口渴、牙齦出血等,其清熱利濕解毒作用較緩和,除濕熱體質之人外,也適合普通人群在夏季桑拿天食用。
16、荷葉
有清暑利濕、升發(fā)清陽、涼血止血等功效。現(xiàn)代研究表明,荷葉也有降血脂作用,所以很多減肥、降脂、祛痘產品中都含有荷葉。
猜你喜歡:
1. 身體濕氣重吃什么調理
2. 去痰濕最好最快的方法
3. 脾胃濕熱吃什么中成藥
4. 中醫(yī)去濕氣方法
5. 吃什么水果去濕氣
6. 人有濕氣吃什么食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