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9 21:21:07
頸椎在結構上又相對比較薄弱,四周缺乏其他骨性保護
,易受外力直接打擊
,尤其是下頸椎及其周圍軟組織容易發(fā)生勞損性病變。下面我和大家一起學習艾灸治頸椎病方法
。 艾灸治頸椎病方法
01、灸合谷穴
【取穴方法】在拇指第一個關節(jié)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
,拇指屈曲按下
,指尖所指處就是合谷穴。
【施灸方法】溫和灸
。手執(zhí)點燃的艾條
,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
,以感到施灸處溫熱
、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次灸10~20分鐘
,一般每周灸3~4次
。
【功效】鎮(zhèn)靜安神,通絡活血
,調氣鎮(zhèn)痛
。
02
、灸后溪穴
【取穴方法】握拳
,在小指指頭彎曲處的外側,有一條明顯的橫紋
,在此橫紋的盡頭
,左右各一
。
【施灸方法】取坐位
,手執(zhí)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
,距皮膚1.5~3厘米
,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
,每次灸5~10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功效】疏經(jīng)利竅
,寧神
。 頸椎病的病因及臨床
1、風寒濕痹
、經(jīng)絡受阻型:由于風
、寒、濕三種外邪侵襲機體
,流注經(jīng)絡,致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起肢體
、關節(jié)疼痛
、酸麻、重著及屈伸不利等
,包括了大部分的根性頸椎病和脊髓型頸椎病的癥狀
、體征。
2
、肝腎虧虛
、氣血不足型:久病體弱,肝血不足
,腎精虧損
,經(jīng)脈失去濡養(yǎng),以致肢體筋膜弛緩
,手足痿軟無力,不能隨意運動
,包括了椎動脈型、根型和脊髓型的大部分癥狀
。
3
、痰濕凝阻、經(jīng)絡瘀滯型:由于痰濕凝阻引起的證候相當廣泛
,上逆頭部多見眩暈,阻于四肢者多見四肢麻木
,風痰可引起嘔吐
、頭暈、突然跌倒
、四肢麻木
,寒痰可引起骨痹刺痛、四肢不舉
、厥冷等
,包括了椎動脈型
、交感型頸椎病的許多癥狀。
4
、外傷型:由于閃
、挫所致的筋絡、筋膜
、肌肉等軟組織受傷(包括急
、慢性損傷)以及關節(jié)錯位造成的癥狀,即所謂?骨錯縫
、筋出槽?的癥狀,出現(xiàn)肩
、背
、、肢體痛等以疼痛為主的表現(xiàn)
。 頸椎病患者怎么睡比較好
一
、俯臥位
由于身體趴著,頭部偏向一側
,這顯然對頸部的平衡狀態(tài)及生理曲度極為不利
,又影響呼吸。所以
, 俯睡是不健康不科學的睡姿
,必須糾正。
二
、側臥位
1
、右側臥位睡姿
心臟位于左邊,確實給心臟的壓力較小
,有利血液流通和胃中的食物消化
,但是據(jù)說也容易造成胃反酸和皮膚下垂
。
2
、左側臥位睡姿
雖然有利于胃內容物排入下消化道
,助于消化
,但是,左側臥位壓迫心臟和胃部
,很容易讓人睡眠不穩(wěn)定
。
在選擇側臥位時,應經(jīng)常改變側臥的左右方向
。由于長期取一側臥位
,會使脊柱受力失衡
,而不利于頸椎病的治療和康復。
所以
,對于頸椎病的患者而言
,側臥并不是最好的睡姿,那什么樣的睡姿較有利于頸椎的健康?下面再來看看仰臥位
。
三
、仰臥位
-
2023-06-29 20:20:57
在日常生活中
,如果病人手臂出現(xiàn)拉傷
,想要快速恢復,首先病人要給予手臂制動
,抬高患肢
,不能對手臂進行盲目的按摩、揉搓
,以免加重皮下出血
,加重損傷程度。另外
,可以對手臂部位
,進行外敷活血化瘀的膏藥,還可以配合局部的針刺
、艾灸
,微波儀治療或者理療儀烤電等物理療法。如果病人血壓不高
,還可以進行口服跌打損傷藥
,以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使軟組織損傷盡快恢復
。另外,還可以拍攝手臂的核磁共振片或者是超聲檢查
,可以明確手臂拉傷的程度
,根據(jù)具體損傷程度,再考慮采用相應的治療辦法
。出現(xiàn)手臂拉傷后
,最好是及時到醫(yī)院去,經(jīng)過醫(yī)生的明確診斷
,采取正確治療
,才能使手臂拉傷快速的恢復。
。
?
1
、用冰塊敷在手臂受傷部位
使用毛巾包住冰塊或者冰袋來敷在手臂扭傷的部位
,通過低溫的刺激,使受傷部位的毛細血管收縮
,以此緩解受傷人員的疼痛感
,消除受傷部位的腫脹。冰敷時間大約在半小時左右
,冰敷期間要避免手臂反復的屈伸活動
,以免導致扭傷部位出現(xiàn)反復的牽拉,加重受傷部位的腫脹疼痛程度
,不利于韌帶肌腱的恢復。
2
、對扭傷部位進行適量壓迫
使用毛巾
、繃帶等物品對胳膊進行適量力度的包扎,達到對患處壓迫的目的
,這樣可以推動手臂部位的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加速
,可以減輕發(fā)脹疼痛的程度,也可以推動負傷組織的修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