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談一談丹道中的呼吸法門,大家可以在網(wǎng)上查閱查閱,就是這個呼吸法門,多達百種千種,我也是詫異,人這種生物真的是很厲害,腦中回念之間沒準就產(chǎn)生一種呼吸的法門。
那句條條大路通羅馬的諺語說得是對,但是我們別忘了一點,兩點之間只有直線最短,如果你饒了一大圈子那就是費時費力,我們生命有限,哪有那么多的時間去浪費,等肉身這個舟破了,還怎么去渡苦海。
《道德經(jīng)》中云,萬物負陰而抱陽,氣沖以為和。我想點明一下,這句話中的炁并非我們呼吸的那個氣,兩者完全不同,我們這個呼吸的法門就是為了得道這個炁,炁生于虛無,而不是生于我們口鼻之間。
對于初學者,首先我們要明白我們?yōu)槭裁匆莆者@個呼吸的法門,告訴你我們是為了靜,為了降心為不為,呂祖不是說了嗎,養(yǎng)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我們的研究這個呼吸的法門就是為了降心,有些人問我,我怎么就是無法靜心,一閉眼所有的事情就全來了,這個沒有辦法,初學者很難靜心,所以才發(fā)明這個呼吸的法門。
廢話不多說,想要靜心消除雜念的話先要閉眼,聽到閉眼這兩個字有人可能心里偷笑,這個還用強調,誰不到閉眼,我告訴你,就是有很多人不閉眼的,告訴你微睜啊之類的,你說那些有幾十年功力之人還行。
對于初學者,老老實實地閉上你的眼睛,老子都告訴你閉其兌,塞其門,就是告訴你把人身體上帶孔的地方都給我閉上,鼻子閉不了,好吧,等你真的入定的時候發(fā)現(xiàn)就是鼻子的呼吸影響你。
初學者盡量做到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這樣很快地會達到入靜的效果,為什么要這么做?
好處大得很,眼觀鼻,眼是肝之竅,肝藏魂,魂為性,眼鼻則魂定,鼻為肺之竅,魄藏與肺,眼觀鼻,額外的好處就是魂管著你的魄,兩者定下來,心性之類的就都定了下來,儒家云: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為中正,就這樣慢慢地中正之氣就出來了。
人身有八識,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識、阿賴耶識,我在這里為什么提一下這個呢,我們靜心而坐的目的就是為了消除前七識,最終達到第八識,但達到第八識并不是終點,那只是一切的開始,消除前六識的時候,正常的呼吸就可以做到,但是在消除第七識之時,這個呼吸的法門就顯得格外的重要。
我們的呼吸會達到綿綿若存,似有非有的那種狀態(tài),有的時候甚至有短時間的呼吸停止,當然這個不是憋氣,到了忘我的境地,你呼吸沒呼吸自己都不知道,不過這種時間不長。
我講了這么多,提醒一下,我們千萬不要存在一個誤區(qū),我們坐下的時候一心一意的想著這個呼吸之法,絞盡心思地向著如何把呼吸控制到,如果是這樣,那我告訴你,你就大錯特錯了,我們這個呼吸的法門是為了靜心,把自己的心性降下去,這才是目的。
而不是什么呼吸,不能本末倒置,呼吸法門只是針對初學者,有了一定的功力之后,可以隨心所欲地控制心了一后,什么呼吸法門,都是浮云,到那時完全是心帶著呼吸走,達到一個自動的效果。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uzibaijia/13695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道家丹道修煉指迷:入世、出世與煉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