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傷寒論》里,有一個名方,小青龍湯,可以治療肺中濕冷的癥狀,主治外感風寒,內停水飲。
《傷寒論》第40條:“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干嘔,或咳,或噎,或喘,小青龍湯主之?!?/p>
第41條:“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fā)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龍湯主之?!?/p>
小青龍湯以青龍為名,很容易理解其方義,青龍是古人所說的東方木神,主發(fā)育萬物,能發(fā)散,并能治水,這就是說,青龍負責萬物的生長發(fā)育,龍入江海,必翻波逐浪。
類比到病證上來說呢,病人遇寒就咳嗽、咳痰,就喘息,就是體內表寒不通了,有水飲了。
用小青龍湯,就如同給他的體內放一條龍進去,龍興則云升,以發(fā)散表邪,云升則雨降,病人體內的水氣就像江河一樣流入大海了。
正如明代醫(yī)家許宏在《金鏡內臺方議》中所說:“謂之曰小青龍者,以其能發(fā)越風寒,分利水氣,越超乎天地之間也?!?/p>
這也包括大青龍湯,這兩個方子都有發(fā)汗逐飲之功,猶如青龍在天興云治水,表有寒而里有熱,寒熱俱重的要用大青龍湯;表有寒而里有飲的應用小青龍湯。
小青龍湯的結構,首先,是治感冒的方。
原方:麻黃10-15g,芍藥10-15g,細辛3-6g,干姜10-15g,甘草10-15g,桂枝10-15g,五味子3-6g,半夏10-15g。
方中麻黃、桂枝配伍辛溫泄衛(wèi),發(fā)汗解表力強;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白芍、炙甘草酸甘護營,五味子收肺氣定喘,三藥一防肺氣耗散,二緩麻黃、桂枝、干姜、細辛之剛猛。
諸藥共奏解表散寒、溫肺化飲、止咳平喘之功效,當肺里面又濕又冷有寒邪在咳嗽的時候,我們就用小青龍湯。
從肺的生理特性而言,肺為嬌臟,不耐寒熱燥濕,解剖形態(tài)上連氣道,與喉、鼻相通,又覆蓋五臟六腑,位置最高,故外邪侵襲肌體,最易犯肺而致病。
其中,外感風寒是引起咳嗽的重要因素,另外,由于人體津液輸布和排泄發(fā)生障礙,停留于體內,可形成痰飲。
古人云:肺為貯痰之器。痰飲貯于肺,影響肺之宣發(fā)肅降,可發(fā)為咳嗽。
故素有痰飲之人,又外感風寒后,外寒容易引動內飲,寒飲犯肺,發(fā)為咳嗽,治以發(fā)散風寒、溫肺化飲、止咳平喘,臨床常用小青龍湯加減治療,臨床癥見惡寒發(fā)熱、無汗、身痛、咳嗽痰稀、氣逆喘嗽、舌苔白滑等。
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由于常年咳喘,導致肺氣虛弱。肺氣虛,則無法輸布水液,于是水濕凝聚,成為痰飲。
這個痰飲沒事的時候,就潛伏在患者體內,不顯山不露水,等到患者不慎外感風寒了,那好了,這水飲之邪就被逗引起來了。
所以說,這個小青龍湯也是老慢支在不小心感寒以后,水寒相搏,出現(xiàn)咳喘痰嗽不已、難以平臥、無法自持時的救急之方。
只要應用及時,它往往能建立功勛。
現(xiàn)在的甲流,濕邪是致病的其中一個因素。
濕性重濁粘滯,前期易協(xié)風、寒之邪作祟,使機體出現(xiàn)“周身酸楚、咳嗽咯痰、胃腸不適”等癥狀,后期濕邪極易入里郁而化熱,濕毒入血,蒙蔽清竅。
現(xiàn)在人缺乏運動,喜冷食、冷飲,熬夜,肥胖,造成中焦、上焦寒的很多,一發(fā)病就咳嗽,咳白痰,舌苔白膩的,再加上有惡寒發(fā)熱的,都可以用小青龍湯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uzibaijia/13851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最適合屬猴男的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