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那種多思多慮、惶恐不安的生活并不是外界給我們的,而是自己見識淺薄造成的。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p>
山中的浮云能夠遮住登山人的雙眼,而我們生活中又有多少“遮望眼”的“浮云”?
“多見者識廣,博覽者心宏”。歐陽修也說,“強學(xué)博覽,足以通古今”。
要改變這種狀況,沖破這些“浮云”,需要的是充實自己,開闊眼界。而讀書,便是“登高”“望遠”的捷徑之一。
“讀經(jīng)長學(xué)問,讀史長見識”,讀前人的優(yōu)秀書籍,借鑒前人的智慧經(jīng)驗,遇到事情自然心開意解,自然知道如何應(yīng)對處理。
書讀多了,其心胸和思想會相對其他人開闊得多,志存高遠,胸襟曠達,才不會為私心雜念所困、功名利祿所累。
定位決定地位,心境跨越艱險。
蘇東坡說,“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強學(xué)博覽”的人身上總會充滿自信和豁達,即使遭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也不會心煩意亂,浮躁緊張,不知所措;更不會在順境的時候得意忘形。
所見所聞成就一生,無知無覺葬送一生。
威德不足以服眾就會容易發(fā)怒。
有人用發(fā)怒來樹立威望,這其實會事與愿違。發(fā)怒暴露的是德行的不足。
威望從德行中來,道德的力量可以攝服一切大眾。
而真正有學(xué)問、有道德的人表現(xiàn)出的,必定是謙虛恭敬和平易近人。
《菜根譚》有一段話:遇欺詐之人,以誠心感動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氣熏蒸之;遇傾邪私曲之人,以名義氣節(jié)激勵之。
天下無不入我陶冶中矣。
遇到狡詐不誠實的人,用真誠的態(tài)度去感動他;遇到粗暴乖戾的人,用平和的態(tài)度去感染他;遇到行為不正自私自利的人,用道義名節(jié)去激勵他。
那么天下就沒有人不受我的感化了。
“心頭無事一床寬。”
心若計較,處處都有怨言;心若放寬,時時都是祥和。心有多大,世界才會有多大。
心寬一寸,路寬一丈;心寬似海,風(fēng)平浪靜。笑看花開,寧靜喜悅;靜賞花落,隨緣自在。
“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強?!惫湃税咽匦趴醋魇亲鋈朔浅V匾钠沸兄?。
《荀子?不茍》中有言:“誠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p>
如果沒有信用,什么事也做不好。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關(guān)鍵是要講信用。講究言必行,信必果。
誠信屬于道德范疇,沒有重量,也無標價,卻可以使一個人輕如鴻毛或身敗名裂,也可以使一個人重如泰山或名垂千古。
“信不足則多言”,即為信用不足的人,講話不易讓人信服,通常就會費盡口舌去講更多的話。
《易經(jīng)》言,“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
話多有時候從側(cè)面表現(xiàn)出了一個人信用的缺失,它就像是一張信用卡,早晚總要還回去。
信不足,則口多言,然言多必失,夸夸其談?wù)咛?,口吐蓮花者淺。
為人之要則,當(dāng)抬頭時觀云,低首時看路,于學(xué)中思,善養(yǎng)浩然之氣、謙卑之性,方能大寫人生。不多說話,不亂說話,不說謊話。
“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p>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其實,掌握大道之理的人,不需多做辯駁,時間會證明他們的正確。
他們只需默默耕耘,等待收獲成果的一天,驚艷眾人。層次相同的人,無需爭辯;層次不同的人,何需爭辯?
人生多不在言,而在行。
古人說:巧言令色,鮮矣仁。
花言巧語,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這種人的仁心相對就少了。況且,很多道理不是說辯論就能辯清楚的。
越是沒有道理的人越善于辯解,本身無理之人,沒有底線原則,多巧言令色,其實只不過是遮掩自己空虛的實質(zhì)。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uzibaijia/13868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一條經(jīng)絡(luò)可讓你面如桃花不信試試
下一篇: 人有不足事有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