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無病也不虛的人,根本不需使用藥物,他們的養(yǎng)生以非藥物為主。
中醫(yī)強調進補的原則是“虛則補之”。不是虛癥患者是不能吃補藥的。而虛癥又分陰虛、陽虛、氣虛、血虛等,對癥服藥才能補益身體。
不分虛實諸癥,亂用補藥,只能越補越糟。中藥滋補大忌就是不辨體質隨意進補,盲目跟風。
現在很多人越來越過分地依賴醫(yī)生和藥物,我覺得這是一個誤區(qū)。老百姓說人是吃五谷雜糧長大,可不是吃藥長大的。五谷雜糧是養(yǎng)人的,沒有說誰生下不吃東西,就吃藥,只吃營養(yǎng)素就能長大的,這樣是不行的。
我們再看看我們的孩子,只要一感冒,一發(fā)燒,到醫(yī)院肯定就給打點滴,好像不打點滴,這個病就好不了。我們要知道,是藥就有三分毒,藥是不能亂吃的,醫(yī)也是不能亂投的。
中醫(yī)有種說法,叫“有病不治為中工?!贬t(yī)生的水平有高有低,10個病人治好八九個是上工,治好五六個是中工,治好兩三個是下工。如果有病不治,好的幾率占一半,就相當于中工的水平。這是告誡患者有了病不要亂投醫(yī)。
過去中國人的生活比較差,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都不去找醫(yī)生,一得病,小病就扛著,大病就等著,實在不行了,再找大夫?,F在隨著我們國家越來越富強,大家生活過得越來越好,所以大家對健康問題的認識,也就越來越重視了。我說這既是一件好事,也不是一件好事。
我們有句話,叫做是藥三分毒。這個毒有兩種含義,西醫(yī)講這個藥有毒性,那個藥有毒性,是從分析的角度講,吃了這個藥以后,它對哪些臟腑,哪些組織會造成損害。
西藥的作用很明顯,它的化學成分告訴你就是什么,都是批量生產的化學藥物,藥物的成分很明確,下面的副作用也很明確,說明書中告訴你非常清楚。如果要想使用西藥,一定要嚴格地在西醫(yī)大夫的指導下去使用。
中藥的“毒”,是指有偏性的東西。
我們中醫(yī)在臨床上使用的所有藥物,都具有很強的偏性。
中醫(yī)講藥食同源,因為“物得天地之偏氣”,凡是偏性比較大,用來糾正人體偏性的,都可以做藥物,如麻黃、人參、附子、大黃等。
相對來說平性的就叫食物,比如小麥、稻米,雖然也有不同,但總體是平性的。而食物中的生姜、大棗、川椒、桂皮也都是藥物。
中藥同樣有副作用,吃的食物或藥物本來是糾正身體的不平衡,但如果吃這些反倒使身體產生不平衡的話,就是“毒”了。
應該弄明白中醫(yī)在怎么治病,如果一味地跟著西醫(yī)的思維走,中藥在你手中就是毒藥。
比如說,人參好不好?好!但是看給誰用。人參之所以叫藥,不叫食,就是因為它的藥是偏性的。
總的來講,人參有很強的補氣作用,可以補虛養(yǎng)氣,但如果給年輕人吃,他本來身體里面火力就很旺,吃了人參肯定就流鼻血,你說它是藥,還是毒?用在需要人的身上就是藥,用在不需要人的身上就是毒。在這個問題上,大家一定慎重。
事實上,虛弱的體質并不會因為“進補”而好轉。合理藥補,先問脾胃。由于脾胃被藥塞滿后,運化就會出問題而虛不受補。中醫(yī)常說,脾胃為后天之本。人體功能的興衰都與脾胃密切相關。
無論食補、藥補,人體都必須經過脾胃吸收才能利用。胃口不好,將導致體虛還不能進補的惡性循環(huán)。有人形容健康人體狀態(tài)就像走得很準的鐘表,沒有必要人為地干預它的運行,切不可做那些“無病吃藥,花錢買病”的傻事。
“不要整天想著吃魚翅、燕窩去補,還不如先出去跑10圈,讓氣血流動起來,經脈都通暢了,吃窩窩頭都補。這才是正確的‘補’的原則。”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uzibaijia/13887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曾國藩:永遠不能說出口的六句話
下一篇: 你幾號出生就是哪首唐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