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使人疲憊,讓人痛苦。
但你對待問題的方式,卻會有不同人生體驗。
“逃避”,并不是人們天生懶惰,而是人們在面對痛苦時,自我保護的一種措施。
誠然,連最低等的草履蟲也會從高濃度的鹽水中逃走,游向含鹽量更低的水域。
逃避,本來就是生物趨利避害的本能。
但痛苦不會憑空消失。逃避問題一旦成癮,人會很容易養(yǎng)成第一時間選擇逃避,而不是思考如何解決問題的習慣。
“你不能解決問題,你就成為了問題?!?/p>
將今天的問題積壓到明天,總有不得不面對的時候。
把面前的阻礙背在身上,總有累垮的一天。
與其逃避問題,不如帶著問題前進,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在莊子的《達生》篇中,有一個佝僂丈人承蜩的故事。
有一天,孔子要到楚國去,他走出樹林,看見一個駝背老人正在用粘桿粘蟬,動作輕巧地就像在地上撿東西一樣。
孔子說:“先生的技術真是巧??!這其中有竅門嗎?”
駝背老人告訴孔子:
“我有我的辦法。雖然粘桿很長,在桿頭上的黏丸也不好掌握平衡,蟬也爬的很高,我卻可以勤加練習。
經(jīng)過五、六個月的練習,我可以在竿頭累加兩個黏丸而不會墜落,失手的情況就會變少;
當我練到能在桿頭累加三個黏丸而不掉落,那么十次黏蜩很難再有一次失誤;
當我練到了能累加五個丸子而不掉落的時候,黏蜩就會像在地上撿東西一樣容易。
黏蜩的時候,我會站穩(wěn)身形,就像臨近地面的斷木,我舉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樹枝;
雖然天地很大,眼前的景物很多,但我一心只注意蟬的翅膀。絕不因紛繁的萬物而改變對蟬翼的注意,為什么不能成功呢!”
強者在面對問題的時候,正如老者黏蜩一樣,心里在分析問題,手上在解決問題。
生活中的強者,不是那些傳說中曾經(jīng)歷風雨的人,也不是那些躲在一邊苦苦等待風雨過去的人。
真正的強者,是那些在風雨中起舞,不錯過烏云之后彩虹驚現(xiàn)的人。
人一生中,無法預測會遇到怎樣的問題,也沒人保證自己一帆風順。
與其痛苦,不如學會修煉自己。
你無法改變外在問題,但可以改變自己內(nèi)心的變化。
其實,人生所遇問題,就是一個修行的過程。
遇事逃避,雖然逃避了問題,但并沒有逃避痛苦;
遇事面對,可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讓自己越來越強;
遇事思維改變,很多問題便會自然消失。
余生,愿你我都擁有遇事扛事,坦然面對問題的能力,擁有內(nèi)心安寧的心境。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uzibaijia/13902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婚姻里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