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燕歸來
來源:了凡四訓(xùn)(ID:lfsx188)
過往不念,未來不迎,當下不負,如此安好。
《增廣賢文》里說:心有所想,目有所見。
當一個人心中越想要什么,他的目光就會不自覺對其追隨。
念頭愈重,渴求越強,想要的念頭就越明顯。
酒與色,過重的欲望
孔子說:欲太過,必有禍。
貪酒與貪色,都是人性中欲望的代表。
人不可能沒有欲望,但是過重的欲望只會成為人性的枷鎖,對人生造成拖累。
真正成熟的人,懂得控制欲望,節(jié)制內(nèi)心。
《易經(jīng)》說:夫少者,多之所貴也。
凡事以少為貴,少取才能多得。
人生在世,想要活得好,就得欲望少。
在柳宗元筆下,有一種小蟲,名為:蝜蝂(fù bǎn)。
蝜蝂喜歡背東西,所過之處,但凡看見的東西,都想要背到身上。
蝜蝂常常因為身上的重量過沉而被動停下腳步,甚至還有些因為背負過量而活活累死。
柳宗元用蝜蝂比擬大多數(shù)人,他們心里想要的事物,與他自身的能力無法匹配。就只能縱容內(nèi)心的欲望不斷瘋長。
當欲望的藤蔓再也無法受到控制,最后被“纏死”就是放縱欲望的本人。
人這一生,生命有涯,但欲望無窮。
人心只有一顆,不能只被欲念填滿。
《孟子》有言:“養(yǎng)心莫過于寡欲?!?/p>
內(nèi)心的豐盈,不能只靠外界的刺激來填補。
智慧的人生,要從心中凈化,獲得心靈的從容。
名與利,過高的期許
乾隆下江南時,在鎮(zhèn)江金山寺看百舸爭流。于是他便問和尚,你可知每天來往有多少船只?
老和尚沉思片刻后,笑答:只看到兩只船,一只為名,一只為利。
正應(yīng)那句: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人這一生,有兩件無法拋。就是這萬江之中,換作“名與利”的兩只船。
《易經(jīng)》中寫道: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
天地日月,斗轉(zhuǎn)星移。但凡事物,都明白一個道理:過滿則虧,過盈則溢。
所以,太陽會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月亮會有陰晴圓缺。人也應(yīng)該懂得“過度為災(zāi)”的道理。
人愛名利,如鳥類愛惜羽毛。禽鳥過分雕琢自己的羽毛,只會造成徒有其表的表象。
當我們對待名與利有高的期許時,最后能夠得到的也不過杯水車薪。
過分執(zhí)拗其中,只會被名利遮蔽雙眼,扭曲了名利觀,輕則毀了自己,重則誤國誤民。
對名對利,智者說,“乍看驚富貴,凝視即云煙”。
唯有對名與利,保持著純粹的態(tài)度。才不會被它們所累,作繭自縛。
喜與怒,過度的情緒
《易經(jīng)》六十四卦,有幾個卦如并蒂蓮一般存在。
如:乾和坤、否與泰、坎和離。
它們看起來是兩個毫無關(guān)聯(lián)的極端,但只要二者相匯到一處,就是一個合理的循環(huán)。
日升月落,四季循環(huán),看似無端,一切都在尋常中。但只有少數(shù)人懂得這個道理,多數(shù)人都容易陷進某個極端中,撞了南墻也不回頭。
人最容易陷入的極端就是:情緒陷阱。
范進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他苦讀詩書多年,但一直名落孫山。老大不小,還被村中小童欺負。
一朝中舉后,范進從大悲走向大喜,在極度的歡喜中,猝然離世。留下一對孤兒寡母,又陷入喪夫喪父的無盡悲傷中。
范進的人生,就是一個情緒化的循環(huán)。當我們陷入情緒的泥沼中,就無法分辨什么才是正確的方向與抉擇。
《易經(jīng)》中說:大喜易失言,大怒易失利,大驚易失態(tài),大哀易失顏。
任何一種情緒,一旦過度,就是災(zāi)難。
所以,適時地調(diào)整心態(tài),調(diào)節(jié)情緒,是每個成年人應(yīng)學的必修課。
曾國藩說:過往不念,未來不迎,當下不負,如此安好。
也愿每一個閱過此文的人,能夠修煉出“庭前花開不受擾,天邊云卷不煩憂”的人生境界。在這紛紛擾擾的紅塵中,做一個逍遙自在,隨遇而安的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uzibaijia/13907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住宅風水做到五點家宅興旺日進斗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