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想象豐富,上窮碧落下黃泉,無所不至。莊子,行為灑脫,言語流暢,逍遙至極,又浪漫至極。后人評價《莊子》其書:“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文學(xué)的哲學(xué),哲學(xué)的文學(xué)”。
領(lǐng)悟莊子智慧的人,往往為之手舞足蹈,贊嘆不已,而又受用不盡。
今日,我們一起來讀讀《莊子》中的八句話,領(lǐng)悟生命的大智慧。
1. 先學(xué)會愛自己,才能去愛別人
莊子有云:“夫道不欲雜,雜則多,多則擾,擾則憂,憂而不救。古之至人,先存諸己而后存諸人?!?/p>
事情一多就雜,一雜就亂,亂了就容易招禍,直至無可救藥。所以古代的圣人,都是自己先站得住,然后再去扶持別人。
一個人首先要把自己安頓好了,才能去照顧別人,如果自身難保,又如何有能力去幫扶別人呢?
古人說修齊治平,先修身,再齊家,然后才能治國平天下。自己家宅不寧,又如何去匡正天下呢?凡事都要有個基礎(chǔ)。君子務(wù)本,愛人從自愛開始。
2.人貴自知,方得富貴
莊子有云:“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dāng)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螳螂用力去擋車,但是卻擋不住,它不知道自己擋不住,這主要是因為它過分高估自己了。
人貴有自知之明。一分本事一分錢,自己到底有多大的能力,自己心里要清楚。當(dāng)下的境遇是自己的能力使然?還是同行的吹捧?還是平臺的高度?
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吹阶约旱拈L處短處,明白自己的優(yōu)勢和劣勢,這樣才不會誤判形式,遭遇人生的滑鐵盧??裢源蟛豢扇?,妄自菲薄也不能有。不能高估自己,也不要低估自己。了解自己,認識自己,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
3.看人不順眼,是自己境界不夠
莊子有云:“不譴是非,與世俗處?!?/p>
不要總是爭論是非,要學(xué)會和世俗和諧共處。
南懷瑾在《論語別裁》里有這么一句話:人號稱萬物之靈,是人自己在吹,也許在豬、牛、狗、馬看起來,人是萬物中最壞的了,“專吃我們豬、牛、狗、馬”。
世間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立場,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看起來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易地而處,可能看起來并不那么順眼。一個人看不慣的事情越多,說明這個人格局越小。不同的立場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東西,真正成熟的人往往都懂得換位思考,懂得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人生在世,難免有看不慣的人和事,放寬心,一笑而過。
4. 事不可為,順其自然
莊子有云:“自事其心者,哀樂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p>
內(nèi)心修養(yǎng)很高的人,不管什么境遇都不會改變自己的心境;如果事情無法挽回,他們總能安于天命,這是德性修養(yǎng)的極點。
人力有時盡,有時候,人生總會遭遇難以掌控、無可奈何的事情。這時候,不要求全責(zé)備。盡人事,聽天命。只要自己問心無愧,就應(yīng)該坦然接受。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人生本就是起起落落。要學(xué)會改變心境,隨遇而安。
5. 內(nèi)心清明,方能不迷失
莊子有云:“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于耳,心止于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p>
人的耳朵可以聽,眼睛可以看,心可以去想,但是這些都是有限的,只有用虛空的心境才能把握對大道的觀照。
心齋是心的齋戒,不要被欲望牽引,不要被浮華迷惑,這樣內(nèi)心才能清明澄澈,不至于走彎路。
心靈是一間屋子,只有把里面的雜物清理之后,才能放下更多東西。五色目盲,五音耳聾。太多的欲望只能讓自己迷失。
諸葛亮曾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保持簡單淡泊,內(nèi)心安寧快樂,才能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6.利用外物,不被物役
莊子有云:“物物而不物于物,則胡可得而累邪?!?/p>
利用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這樣怎會受到牽累呢!
“物”本來就是用來“物”的,人要主導(dǎo)、駕馭、使用“物”,而不是被“物”所“累”、所“役”。如果“物于物”,“物”反而成了負擔(dān)、累贅,人也就成了“物”的“奴”。心為物役,是一件可悲的事。
功名利祿也是“物”,驕奢淫逸、弄權(quán)貪贓則是“物于物”的一種病癥。古今中外,物噬主、錢吃人、人為物役的事例不勝枚舉,被名韁利鎖捆綁、被欲望蒙著眼睛、被權(quán)力牽著鼻子、被“孔方兄”抽打著推磨的人何其多也,被所謂的“功勞簿”絆倒、被享樂主義吞噬、被奢靡之風(fēng)吹翻的悲劇也頻頻上演。
興亡更替、沉浮載覆的經(jīng)驗教訓(xùn)一再告訴我們:不物于物,方能常樂。
7. 得而不喜,失而不憂。
莊子有云:“知時無止,察乎盈虛,故得而不喜,失而不憂,知分之無常也?!?/p>
知道時序是無終止的,洞察事物盈虛的道理。所以得而不自喜,失而不自悲,因為知道得失是無常的。
人要有平常心,自心如水,自性清凈,以平常心看世事紛紜,看人生得失。
人都希望十全十美。其實,“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萬事如意、一帆風(fēng)順、一路平安是一種良好的祝愿,只有懷著一顆平常心、抱著一種平常心態(tài),才是人活世間的至高境界。不如人意,就是人生。天下事沒有一個“必然”的,所謂我希望要做到怎樣怎樣,而事實往往未必。
中國人有兩句名言說:“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比松氖虑?,十件事常常有八九件都是不如意。而碰到不如意的事情,還無法向人訴苦,對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兒女都無法講,這都是人生體驗。
又有兩句說:“十有九輸天下事,百無一可意中人?!边@也代表個人,十件事九件都失意,一百個人當(dāng)中,還找不到一個真正的知己。
人生天地間,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要保持平常心態(tài),看淡得失。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但求半稱心。人生天地間,心態(tài)要寬松、從容、大度、豁達,坦然地面對人生,淡泊地看待榮辱得失。
8.警惕防范,兩面三刀
莊子說:“好面譽人者,亦好背而毀之。”
喜好當(dāng)面阿諛奉承的人,也必然喜好背地詆毀別人。
生活中常常遇到一種人,每次見面永遠都擺出一副笑臉迎人的樣子,當(dāng)面可以把你夸上天。這種人要格外注意,因為在你背后捅刀子的人很可能就是他。
俗話說“明里一盆火,暗里一把刀”,他們當(dāng)著人的面總是撿著最優(yōu)美動聽的話說,讓聽者飄飄欲仙;可是一轉(zhuǎn)身就會是另一副嘴臉。
兩面三刀、左右逢源的人可以在短時間里如魚得水,渾水摸魚,但是“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這種人終究會被唾棄,讓人“敬而遠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uzibaijia/13907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傳統(tǒng)文化|魁星點斗獨占鰲頭魁斗星君之···
下一篇: 生活和生命需要厚道(深度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