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學(xué)生活·蓁蓁
心安茅屋穩(wěn),性定菜根香。
晚唐詩人杜荀鶴曾有詩云:“百年身后一丘土,貧富高低掙幾分。”
人這一生,總是為名利低頭,為錢財折腰,以為擁有的越多,才越富足。
到了一定年齡才發(fā)現(xiàn),富貴榮華換不來健康,換不來自在,反而讓自己被物欲的枷鎖所困,變得心力交瘁。
人生真正的富足,其實不在生活的貴賤,而在靈魂的飽滿。
低配生活,給心靈減負
唐代文學(xué)家柳宗元曾寫過一篇寓言《蝜蝂[fù bǎn]傳》。
“蝜蝂”是一種小蟲,它們在爬行的途中,喜歡將遇到的東西,抓來背在背上,哪怕不堪重負,也不愿意丟棄。
不僅如此,它還會背著沉甸甸的東西,往高處攀爬,直到用盡最后一絲氣力,連帶著“包袱”一起跌落,丟了性命。
回想我們的一生,其實真正需要的東西并不多。
背負得多了,超出了承載的范圍,反而會成為身心的負累。
《增廣賢文》里說:“廣廈千間,夜眠僅需六尺;家財萬貫,日食不過三餐?!?/strong>
一間房,足以遮風(fēng)避雨;一簞食,足以溫暖身心;一張床,足以安放靈魂。
就如一代文豪魯迅,雖收入不菲,生活卻十分簡樸。
經(jīng)常穿著帶補丁的衣服,即使在寒冷的冬天,腿上也只有一條十多年前的舊單褲。
他的母親見了,心疼不已,特意做了一條新棉褲,可魯迅執(zhí)意不要。
母親沒辦法,委托好友去游說,可魯迅卻說:
“我不僅不穿新棉褲,我的棉被也是多年未換的老棉花,我的鋪板也從來不愿意換成藤繃或者棕繃。生活太奢華了,就會被生活所累?!?/p>
在魯迅的房中,永遠只有書桌、木箱和床,再無多的擺設(shè),他的錢,絕大部分都用來買書了。
老子曾說:“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strong>
人活于世,懂得掩上欲望的大門,便不會被得失所困。
若是貪多求全,就會成為欲望的奴隸。
沒有時,想盡辦法擁有,擁有后,又想得到更多,如此循環(huán),身心會變得疲憊不堪。
然而,智慧的人,早已看淡俗世浮華,明白簡裝上陣,才能行穩(wěn)致遠。
他們低配生活,向內(nèi)思考,向下扎根,豐富著自己的靈魂。
高配靈魂,為生活擺渡
哲學(xué)家周國平曾說:“人生在世,總會遭受不同程度的苦難?!?/strong>
有的人在苦難中沉淪,有的人在苦難中依然淡定如初。
有位作家,四十多歲時蒙冤,被關(guān)進陰暗潮濕的防空洞,每天吃著餿掉的饅頭,和爬滿蒼蠅的咸菜。
其他的獄友,受不了這非人的折磨,想草草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
他卻拿著用來交代“罪行”的紙筆,偷偷寫下了六十五萬字的手稿。
還在紙上畫出黑白琴鍵,在靈魂深處彈奏貝多芬的樂曲。
他曾在獄中筆記中寫道:“浩劫中多的是死殉者,而我選擇的是‘生殉’——在絕望中求永生?!?/p>
他便是木心,那位寫出“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的文壇隱士。
命運的刁難,在他身上似乎不見蹤影,他用富饒的靈魂,于苦中作樂,在難中重生。
北宋文學(xué)家蘇軾曾在一場風(fēng)雨之后,寫下千古名句:“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strong>
人生的風(fēng)雨,不會遺漏任何一個人,也許昨日還是一馬平川,今日就落得舉步維艱。
可生活的苦難,只會嚇退內(nèi)心貧瘠的人。
他們將對外物的追求,來填補內(nèi)心的匱乏,將人生的安全感,寄托在地位、權(quán)力和財富之上。
一旦千金散盡,人去樓空,剩下的便只有哀嘆和抱怨。
而靈魂得到富養(yǎng)的人,內(nèi)心是堅韌飽滿的,當(dāng)人生的風(fēng)雨襲來,他們能夠迎難而上,撐篙自渡。
真正的富足,是內(nèi)心的安寧
《明心寶鑒》中說:“心安茅屋穩(wěn),性定菜根香?!?/strong>
茅屋雖破,心安也穩(wěn);菜根雖苦,心沉亦香。
真正的富足,錦衣玉食給不了,唯有內(nèi)心的安寧,才最讓人踏實。
明代才子鄭瑄,曾是應(yīng)天巡撫,因為得罪了權(quán)臣劉瑾,而被罷官。
他居住在深山之中,荒涼又凄苦,卻從無怨言,每天認真灑掃,悉心耕種。
他曾在筆記《昨非庵日纂》中寫到:“四月有新筍、新茶、新莞豆、新含桃,綠蔭一片,黃鳥數(shù)聲,乍晴乍雨,不暖不寒?!?/p>
雖身居陋室,但眼前所見皆是美景;雖命運多舛,但內(nèi)心深處無比安寧。
一個內(nèi)心富足的人,即使日子過得再寒酸,也不會怨天尤人,而是懂得善待自己,善待生活,享受知足的快樂。
清代文學(xué)家沈復(fù)和妻子陳蕓,因遭受家庭變故,日子突然變得捉襟見肘。
可陳蕓沒有因此消沉,她還找來六只白瓷碟,將它們制成梅花樣的食盒,將小菜置于盒中,讓寡淡的一日三餐,有了顏色。
收藏家馬未都曾說:“人活著有三重追求,第一重趨利,第二重趨名,第三重趨靜?!?/p>
靜,乃是內(nèi)心的沉靜與安寧。
人生越往后走,越會明白,生活質(zhì)樸,內(nèi)心安寧,才是生命最好的狀態(tài)。
不會因生活的窘迫而怨天怨地,不會因一時的失意而垂頭喪氣。
而是無論高低貴賤,無論逆境順境,都能珍惜當(dāng)下,過好人生。
▽
國學(xué)大師南懷瑾曾說:“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strong>
生而為人,在世間辛勞了大半輩子,莫不是為自己,為子女掙一份功名,謀一份家業(yè)。
待你見過世事沉浮,歷經(jīng)人情冷暖,回頭再看時,會忍不住感嘆,這世間最自在的日子,竟是回歸柴米油鹽、一蔬一飯的恬淡。
人生長路,總有艱辛,但真正的風(fēng)平浪靜,其實在你我的心里。
半生已過,愿我們都能給生活做減法,為靈魂做加法,不憂不懼,自在隨心!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uzibaijia/13920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別以為是色情其實都是哲理(深度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