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谷師
?點上方綠標(biāo)可收聽國學(xué)文化主播朗讀音頻
有一副對聯(lián)這樣寫道:
享清福不在為官,只要囊有錢,倉有粟,腹有詩書,便是山中宰相;祈大年無須服藥,但愿身無病,心無憂,門無債主,就是地上神仙。人生在世,最大的福氣,不是身在高位,更不是家財萬貫,而是不被外物困,不被瑣事惱。少管,少說,少想,就是福。
一天,他的兒子又闖了禍,氣急敗壞之下,他就拿鞭子狠狠地抽打兒子。這時,鄰居老翁剛好路過,見他在教訓(xùn)兒子,也從家里找來木棒幫他一起打。這位父親見狀便停下來,責(zé)問老翁:“你憑什么打我兒子呢?”老翁回答道:“你不是在打兒子嗎,我打也是順著你的意啊?!?/section>父親聽罷十分不滿:“打他是我的事,與你何干?你這樣做不荒唐嗎?”一味地管人閑事,不僅無法排憂解難,可能還會失了分寸,丟了臉面。人生在世,當(dāng)有尺有界,家事也好,瑣事也罷,都是他人的分內(nèi)之事。生活是自己的,不是別人的,推己及人,別人的生活也無需我們介入。有句話說的好:“你之所以不會幸福,就是因為閑事管得太多了。”生活最好的狀態(tài),應(yīng)該是過好自己,少管別人。有時間去管別人,去做出力不討好的事,不如多花心思充實自己,走好眼下的路。人生苦短,放過自己,也成全別人,如此,才能在塵世喧囂中活得氣定神閑。俗話說:“飽經(jīng)世事慵開口,看破人情但點頭?!?/strong>一日,同僚們邀請他外出游玩,胡兆龍不愿去,就留在了翰林院看書。恰巧順治皇帝來了翰林院,看到胡兆龍在看書,也不忍心打擾,一直站在他身后。胡兆龍偶然轉(zhuǎn)頭才看到了皇上,驚訝不已,轉(zhuǎn)身便拜,皇上便問他:“為何這翰林院中只有你一人呢?”胡兆龍回答道:“別人都交差回家了,我比較笨,總是落在他們后面,就只能多看一會書了。”皇帝聽完大笑道:“我知道他們在干什么,都在外面下棋喝酒呢。”閑談不論他人是非,能管住自己的嘴,就是為自己積福。有句話說的好:“說人是非者,必是是非之人?!?/strong>其實這世間的是非對錯,皆在人心,有時只是角度不同,立場不同。談人是非者,高高在上,顛倒黑白,看誰都不順眼,不過是自己的格局太小,修為不足。佛說:要原諒別人的過失,少評判他人的是非,因為我們都是由業(yè)力而來的眾生。誠然,不論他人是非,不記他人的過失,也是在解脫自己混沌的內(nèi)心,渡人渡己,都是我們的修行。人活著,事,別看清,人,別看透,少說,少錯,才能少災(zāi)禍。
別人隨口的一句話,能讓你反復(fù)琢磨,亂想一天;白日里的一次爭執(zhí),能讓你輾轉(zhuǎn)反側(cè),夜不能寐;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感覺心累,惶恐不安,是因為我們想得太多。小和尚請教一位老和尚:“這世上,什么東西最難控制呢?”老和尚最終說道:“我們最難控制的,就是我們的內(nèi)心啊,錢財也好名利也罷,只是引誘我們滋生雜念的外物罷了。”的確,人心最易生出欲望和雜念,一旦你控制不住自己的心,明知想不通還不放過自己,就只能被外物掌控。一位哲人說:“災(zāi)難不僅來自外界,也來自我們的內(nèi)心。”有些事強撐著,只會讓自己走進無盡的黑暗,有些事不去想,自己走出來了,也就看到了彼岸。與其裹挾自己的內(nèi)心,不如像莊子所言一般“虛室生白”,不去計較、忘卻雜念、專心當(dāng)下。環(huán)境其實并未改變,只是我們的心解脫了。人這輩子,心越簡單,思慮越少,才越能享受人世間的至味清歡。一個人的福氣,來自一張不管人閑事、不評人是非的嘴,也來自一顆簡單快樂的心。不關(guān)己事勿插手,是尊重,也是彼此的成全;黑白于心不辨是非,是修為,也是內(nèi)心的安然;人生下半場,愿你謹(jǐn)守口業(yè),常享清福,過得無憂無慮,活得瀟灑自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uzibaijia/13938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莊子:人唯孤獨方能出眾
下一篇:
凡事有因果無須怨天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