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歷七月二十三,為天樞上相諸葛武侯仙師圣誕!
諸葛武侯,諱名亮,字孔明,號臥龍,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在世時被封為武鄉(xiāng)侯,逝世后追謚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道教尊為天樞上相真君、諸葛仙師。
諸葛武侯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fā)明家。
諸葛仙師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后,諸葛仙師就在襄陽隆中隱居。后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輔佐劉備建立蜀漢。蜀漢建立后,諸葛仙師被封為丞相、武鄉(xiāng)侯,對內(nèi)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對外聯(lián)吳抗魏,為實現(xiàn)興復漢室的政治理想,數(shù)次北伐,但因各種不同因素而失敗,最后于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陜西寶雞岐山境內(nèi))。劉禪追謚其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仙師。
諸葛仙師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fā)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并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fā)。諸葛仙師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天
樞
上
相
寶
誥
志心皈命禮。
南陽蘊秀,西蜀標勛。才兼管樂,智越瑜懿。出將入相驅(qū)兵將,追奔逐電;和吳拒魏運謨謀,布霧呼風。感三顧之恩三分鼎祚,報六尺之孤六出祁山。七縱七擒,無思不服;八門八陣,有膽皆驚。兩表千言,丹心映日。秋風五丈,浩氣凌空。緯武經(jīng)文,至忠至孝。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九天玉輔,司命益算,保劫昌運,天樞上相真君。
通過“天樞上相誥”可以看出,諸葛仙師是“九天玉輔,司命益算,保劫昌運,天樞上相真君”,也就是說,諸葛仙師是九天玉輔,在道教主管司命益算,保劫昌運。志心稱念天樞上相真君,不可思議功德。
南陽蘊秀西蜀標勛,才兼管樂智越瑜懿
東漢末年至三國,儒道互補,相互促進,共同推動了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進步。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自述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在《三國志·蜀書》中,也有諸葛早孤,建安三年,棲身南陽,躬耕隴畝,“中原無處不兵戈,獨自崗頭抱膝歌??梢姡T葛亮曾出山曾在南陽隱居。
諸葛亮精通音律,喜歡操琴吟唱?!度龂尽ぶT葛亮傳》記載:“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迸P龍吟,真是千古絕唱,《中興書目》記載:“《琴經(jīng)》一卷,諸葛亮撰述制琴之始及七弦之音,十三徽取象之意。”謝希夷《琴論》也記有:“諸葛亮作《梁父吟》?!薄遁浀刂尽酚涊d:“定軍山武侯廟內(nèi)有石琴一,拂之,聲甚清越,相傳武侯所遺。”
從以上記載,就足以看出諸葛亮在音樂方面有著很全面的修養(yǎng)和很高的藝術成就。他既長于聲樂,會吟唱;又長于器樂,善操琴;同時他還進行樂曲和歌詞的創(chuàng)作,而且還會制作樂器,制七弦琴和石琴。不僅如此,他還寫有一部音樂理論專著《琴經(jīng)》。
三顧以三分鼎祚,六尺而六出祁山
在《前出師表》中有,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劉備曾親自前往拜訪,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史稱“三顧茅廬”。與諸葛亮相見后,劉備便叫其他人避開,問“現(xiàn)今漢室衰敗,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權。想以大義重振天下,但智慧、謀略短小、不夠,所以時常失敗,直至今日。不過志向仍未平抑,先生有沒有計謀可以幫助我?”
諸葛亮遂向他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孫權可作援的形勢;又詳述了荊、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機可乘,而且只有擁有此二州才可爭勝天下;更向劉備講述了攻打中原的戰(zhàn)略。這篇論說后世稱之為《隆中對》。劉備聽后大贊,力邀諸葛亮相助,于是諸葛亮便出山。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對》是此后數(shù)十年劉備和蜀漢的基本國策。
出將入相驅(qū)兵將,和吳拒魏運謨謀
諸葛亮作為蜀漢的丞相,安撫百姓、遵守禮制、約束官員、慎用權利,對人開誠布公、胸懷坦誠。他處理事務簡練實際,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計較虛名而重視實際,貪慕虛榮的事他都不做;終于使蜀國上下的人都害怕卻敬仰他,使用嚴刑峻法卻沒有人有怨言,這是因為他用心端正坦誠而對人的勸戒又十分明確正當?shù)木壒省?/p>
諸葛亮作為軍事家在歷代兵家也得到了較高的認可。司馬懿在諸葛亮死后,看到諸葛亮的營壘,稱贊其為“天下奇才”。
唐太宗與李靖在《唐太宗李衛(wèi)公問對》中多次提到諸葛亮的治軍之法與八陣圖,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唐朝時亦將諸葛亮評選為武廟十哲之一,與張良、韓信、白起等九位歷代兵家享同等地位。諸葛亮亦作諸多軍事著述,如《南征》、《北伐》、《北出》等,對中國軍事界有一定的貢獻。諸葛亮在技術發(fā)明上亦有靈巧的表現(xiàn),如改良連弩。諸葛亮亦推演了兵法,作八陣圖,直至唐代將領李靖仍然十分推崇。
兩表千言丹心映日,秋風五丈浩氣凌空
《前出師表》審慎勤懇、以伐魏興漢為己任的忠貞之志和誨誡后主不忘先帝遺愿的孜孜之意,情感真摯,文筆酣暢,是古代散文中的杰出作品?!逗蟪鰩煴怼分T葛亮二次伐魏前給蜀后主上的表章,為了與建興五年春第一次北伐前所上表疏區(qū)別。
《誡子書》是諸葛亮臨終前寫給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成為后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言中。
通過這些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如此深切,后人留存有多篇《誡子書》。包括“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就是出自《誡子書》。
諸葛武侯在全國各地都有不同規(guī)模的武侯祠奉祀。比較有名氣的有漢中武侯祠、成都武侯祠、南陽武侯祠、寶雞武侯祠、保山武侯祠、沂南武侯祠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uzibaijia/13957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南懷瑾:柔者常勝剛者常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