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好運(yùn)和福氣,是自身日積月累的善良和人品。
人的福祉與修行,不用在外界苦苦尋求,全在于自己的內(nèi)心。
命運(yùn)雖無法得知,但只要行善事,積福緣,替人著想,記人恩德,上天一定會保佑你。
記他人好,福氣相伴
《弟子規(guī)》中講:“恩欲報,怨欲忘?!?/p>
老是記住別人的不好,就是拿別人的不足來懲罰自己。這是很不值得的,所以恩怨要忘,一個人只有記得別人的好,才能福氣相伴,快樂相隨。
《紅樓夢》里的劉姥姥去賈府低頭逢迎,才被鳳姐隨手打發(fā)了丫鬟們做衣服的20兩銀子,全家得以安然過冬。
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待到來年瓜果成熟時,劉姥姥又扛著兩個裝滿蔬菜瓜果的大口袋,去了大觀園。她說,這全是自家地里的第一茬,送來給姑娘太太們嘗個鮮,然后還得了賈母的欣賞。
對賈府而言,蔬菜瓜果并不值錢,但劉姥姥能在這種貧富懸殊的情況下仍舊是記人恩德,實(shí)為難得。
記住他人的恩德,才結(jié)得了善緣,這是一大智慧。
賈府出事后,年事已高的劉姥姥匆匆進(jìn)城四處打點(diǎn),見了鳳姐一面,又與外孫奔波勞碌到瓜州,散盡家財贖回了巧姐。再后來,巧兒與外孫日久生情,拜天地成了親,劉姥姥家也安然富足一生。
守住初心,不忘人生低谷中伸手扶過自己一把的人,這也是一大智慧。
恩情很貴,千萬別忘了那些曾經(jīng)為你撐過傘的人,滴水之恩,當(dāng)涌泉相報。你的格局才會越來越大,前路也能越走越寬。
多替他人著想,是為自己積福緣
《論語· 雍也》中講:“己欲利,先欲人;己欲達(dá),先達(dá)人?!?/p>
你如何對待別人,別人就會如何對待你,善待他人,其實(shí)就是善待自己。
善良的人往往看著是在吃虧,但永遠(yuǎn)不需要為自己的前途擔(dān)心,因?yàn)楦笤诤竺?,將來必定福澤深厚,也能惠及子孫。
南宋詩人楊萬里的妻子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
她年近古稀,每逢冬寒天堅持早起為仆人們煮一大鍋粥。兒子見她辛苦,非常地心疼,于是他勸母親不必如此操勞。
楊夫人語重心長地說:“他們身份雖是仆人,但也是父母牽掛的子女,也有家人惦念,天氣這么冷也要為我們做活,喝些熱粥,才不至于傷身體。”
一席話讓兒子頻頻點(diǎn)頭稱是,楊夫人會設(shè)身處地的替人著想,既教育了兒子,也溫暖了家中仆人的心。
楊夫人一共生育了四子三女,輔佐培育的兩代忠良,皆是清廉耿直不流于世俗,其中縱有天性使然,但也定有楊夫人的一份福緣在里面。
《春秋·曾子》中說:“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yuǎn)離?!?/p>
一個多行善事的人,福報或許不會飛奔而來,但是禍根已經(jīng)遠(yuǎn)去。
替他人著想,就是為自己積福緣,努力善待他人,就是自己種下的善報,為自己今后的日子避禍添福。
心里多少恩,命里多少福
《了凡四訓(xùn)》中講:“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世間所有的功德福報,都源于我們的內(nèi)心,能從心中尋覓到真正的善念,那什么事都可以通達(dá)順暢了。
老人也常道:“少年積福,中年修福,晚年享?!?。
福從哪里來?
無非是心有多少恩,命有多少福。
《太上感應(yīng)篇》中講:“禍福無門,唯人所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禍福并不是天注定,就像山谷回音,每個人自己造成的,和你的善舉惡行息息相關(guān),善惡之報也是如影隨形的,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如果你一直行厚道、積厚德,那你才會得到上天的眷顧。
大道至簡,福由心生,一心向善,才能一路光明。
《管子》中講:“善人者,人亦善之?!?/p>
友善待人,別人也會對你友善,世間萬物,皆有因果,心中有多少恩,命里便會有多少福。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uzibaijia/13967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賈平凹|為了房子人間鬧了多少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