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勛曾說:“人和人之間的關(guān)系只有兩種,一種是生離,一種是死別。”
即使是你最親近的人,他們也只能陪你走一程路。
沒人能陪你一直走下去,因此“寂寞”成為人生的一種常態(tài)。
該如何應對寂寞,這是我們必修的一門課程。
寂寞是人生最好的沉淀
周國平先生剛開始到了北京時,他一直寄居在地下室。
身邊沒有親人,更沒有朋友,只有孤獨的自己和冰冷的墻壁。
然而就在這簡陋的地下室里,他撰寫了自己的第一本隨筆。
后來周國平先生無論去到何方,他都無法忘記生活在地下室的那段時光。
他說:“那是一種充實的快樂?!?/p>
獨自一人,最考驗一個人生命的厚度。
靜水流深,越是深邃的河流,越顯得安寧平靜。
一個淺薄的人,是無法享受寂寞的。
他們喜歡湊熱鬧,只有熱鬧了,他們才不用去思考自己。
能夠享受寂寞,本身就是偉大靈魂的標志。
圣人王陽明被貶到龍場之時,他依舊研讀著四書五經(jīng)。
悟道成圣之時,他甚至將自己關(guān)在石棺中,與世隔絕。
大文豪蘇軾被貶黃州之時,也曾經(jīng)獨自一人在禪院里靜靜地書寫《易傳》。
對于內(nèi)心豐盛的人來講,寂寞,是一場不得不赴的宴會。
他們盛裝出席,并終將收獲自己的榮耀。
寂寞,是重新發(fā)現(xiàn)自己
熱鬧之時與他人對話,寂寞之時與自己對談。
西方流傳著一個笑話:現(xiàn)代人真的太忙了,以至于他們只能在馬桶上接見上帝。
似乎除了像洗手間這樣的隱蔽之地,我們幾乎被剝奪了一切獨處的權(quán)力。
只有在馬桶上,時間才完全屬于我們。
只有在獨處時,我們才能真正遇見自己。
網(wǎng)上曾有一個段子:
年輕人下班之后,坐在車里抽上一支煙。
靜靜地享受著自己的幸福時光。
能夠褪去事業(yè)和家庭的外衣,仔細體察自己的心境。
事實上,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極容易被外物所遮蔽,開始失去自我。
王陽明有一份獨特守靜心經(jīng):息思慮,省察克制。
意思是讓自己的心靈進入一個空寂的境界,這樣人的良知便會自然涌現(xiàn)出來。
“凝神靜思,反省克制”,我們才知道自己的初心何在,自己為何出發(fā)。
寂寞是一場發(fā)現(xiàn)之旅,發(fā)現(xiàn)自己的內(nèi)心,發(fā)現(xiàn)真實的自己。
寂寞,是一種磨礪
守不住寂寞的人,也守不住繁華。
一位老先生曾經(jīng)指點他的弟子:
“你只需要靜下心來去鉆研學問,有無教授頭銜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
若是你的功夫到了,即使沒有頭銜,也會受人尊敬;可若是你的功夫不足,那么加了頭銜反而更被人家看不起了。”
這便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想獲得某樣東西,必須一點一點地努力賺取,絕不能投機取巧。
在如今這個時代里,有太多太多的誘惑讓人想要“一夜暴富”。
取巧的人很多,愿意塌下心來去做事的很少。
取巧的人一路風光,處處熱鬧;做事的人默默無聞,獨守著寂寞和孤獨。
寂寞是一種磨礪,能夠考驗一個人的心性和品格。
王陽明的“立志成圣”是一個秘密,在父親的反對下,他將這個目標埋藏于心底。
經(jīng)過三十年,終于厚積薄發(fā),成為一代圣人。
莊子說:“夫虛靜恬淡寂寞無為者,萬物之本也。”
寂寞是萬物的根本,在寂寞中,才能更好地認識自己、沉淀自己、成為自己。
耐得住寂寞之人,能夠?qū)W⒂谧约旱睦硐?,他們不會半途而廢,更不會怨天尤人。
他們會堅持走下去,直至走到鮮花盛開的地方!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uzibaijia/13979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王陽明:做人讓自己開心做事讓別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