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要做的事,簡而言之,一修己,二涉世。修己是為了更好入世,而進入社會也能幫助修煉身心,二者相輔相成。惡,莫大于縱己之欲;禍,莫大于言人之非。于是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人們常聽到的“獨處守心”說的就是這個意思,獨處就是一個自我修養(yǎng)的方式。清心,無論處在何種氛圍中,都能保持獨處時的清醒理智,梳理內(nèi)心想法,以達到修身養(yǎng)性的目的。一個人心若清,會從外貌表現(xiàn)出來,外貌干凈清爽的人,內(nèi)心不會太復(fù)雜,心能依托一個整潔的身體,貪戀艷麗色相的煩惱,自可消除。人一生有太多苦,生老病死,心靈困苦等,不可避免地陪伴人的一生。但苦出現(xiàn)的意義并不是為了折磨人,是為了告訴人知苦而不貪圖欲樂,心就不為外界所改變。“心”是生命的本質(zhì),是人的中心。轟轟烈烈,低谷茫然這都不是好的狀態(tài),或大喜或大悲太都過極端,中間平和的狀態(tài)才適合“心”。大喜,不驕躁,大悲,不消沉,以平常心,看無常世界,大智。信念使得人有生存的方向,一旦有了信念,人的需求、信仰、欲望都會朝著同一方向發(fā)展。但是不正確卻仍然堅持的信念,就成了執(zhí)念,執(zhí)念一形成,就會出現(xiàn)“自我”,以自己為大的思想,是萬萬無法達到清心的。入世之法,每個人都能總結(jié)出長篇大論,可是對癥下藥才可藥到病除。但凡大家名師,都喜歡留下“慎言”的忠告,這其中的用意,究竟幾人能知。“言思可道,行思可樂,德義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觀,進退可度。”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有可能在社會上產(chǎn)生影響。一個人的心境,從言語上也能知曉個大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辈簧婕暗念I(lǐng)域,要謙卑,莫惹笑話;說符合場合的話,做該做的事;多說無益,不如多做;禍從口出,涉世的保身法寶便是“慎言”。帶著清心入世,入世磨礪清心,周而復(fù)始,人生不會沒有意義,一定會得到最深的福報。把修己、涉世都做好,哪怕還沒做好仍在路上堅持著,這都是可貴的人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uzibaijia/13994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做人:高在忍貴在讓心在善(精辟)
下一篇:
白居易寫給元稹的幾百首詩中,-最傷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