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箓后如何召喚兵將做到這3點方得箓中官將扶持行法有驗
網(wǎng)絡(luò)
2023-11-05 14:53:17
從道教的傳承來說,學(xué)道與修道的內(nèi)容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靠“授受”,如天師府舉行授箓,由箓壇大師帶領(lǐng)眾箓生通過這個儀式來領(lǐng)悟道教的義理及其精神。另一方面要靠自己去“修”和“悟”。入了道門以后,要自己去修學(xué)、自己去體悟“道”的精神。這兩個方面都非常重要,箓壇就是這兩個方面的體現(xiàn)。授箓作為道教特有的宗法傳承體系,有著豐富的宗教文化內(nèi)涵。一是法天地、敬祖宗,授箓必先設(shè)壇,這個“壇”體現(xiàn)著法天地、敬神明、尊祖宗的教義思想;二是明師承、皈三寶,按“三山滴血字派”明其輩份,莊嚴宣誓皈依道經(jīng)師三寶,維持有序傳承;三是受戒律、發(fā)誓愿,以宗教教規(guī)約束自身,行善戒惡,通過發(fā)誓愿做到愛國愛教,忠孝仁慈儉,誠信不欺等;四是頒法職、宣教化,道士授箓,根據(jù)各自不同的修持,發(fā)給相應(yīng)的職牒,自此可以舉辦法會道場
,濟世度人。
那么授完了箓是否就算是圓滿了呢?其實嚴格來說并非如此。授箓之后箓生還需要進行安箓、閱箓以及繳箓?cè)齻€步驟。

所謂安箓,即箓生在經(jīng)過授箓儀式之后,將所得到的法箓裝入木匣或用布包裹之后安奉于自己的法壇的步驟
。通過朝夕香火供奉法箓
,祈禱箓中官將可以隨壇駐扎,并在今后的演科行法過程之中扶持箓生
,使其行持有驗
,而在所得到的法箓及其他副卷之中,也有一些文牒需要箓生帶回家中當(dāng)壇焚化、昭告陰陽
,以及居住地所在領(lǐng)域的正神
。這些都可以看作是安箓的一個部分。
在壇中安箓之后
,箓生終其一生都需要進行閱箓儀式
。唐代杜光庭在《太上正一閱箓儀》中提到:“凡授正一法箓,常以甲子
、庚申
、本命、三元
、三會
、五臘、八節(jié)
、晦朔等日
。……道士及種民其日須清齋入靖
,……先展舒法箓于幾桉之上
,……上香存注,一一如法
,不可闕也
。”當(dāng)然后世因為種種條件所限制
,一般閱箓多選取一年一次進行
。
閱箓意義有二,其一是通過喚出箓生身中諸神以傳香達信
,進而請出箓中所存之天真
,以及箓中官將,并對他們供養(yǎng)如儀
,感謝他們對自己的護持,表感恩犒勞之意
。其二則是通過閱箓
,存思箓中官將,與自身五臟六腑混合
,并降布真氣于自身
,從而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并且通過閱箓存思
,還可以請箓中官將
,調(diào)節(jié)自身陰陽,以及其他不利不順不吉之處,保命護身
、卻病消災(zāi)
。故閱箓對于箓生授箓之后意義重大、不可不察
。

最后一個重點即是繳箓
。
繳,意為繳回,即繳回箓生原先所授的經(jīng)箓
。六朝《洞玄靈寶三洞奉道戒律鈔》卷五記載:“其正一符箓及諸券契函盛,隨亡師所在山谷或墓內(nèi)
,別作坎安置
,余皆不得輒隨身去”,而《正一威儀經(jīng)》中亦有記載:“正一符箓
,券契環(huán)劍
,布襄盛之,隨身入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爆F(xiàn)在一般來說繳箓都采取火化的方式。
繳箓可以分為“生前預(yù)繳”和“命終繳交”兩種。
生前預(yù)繳主要是因為箓生害怕日常奉道不周
,或命終之后無人繳化,故在授箓后即擇日繳化
。而命終繳化
,則是在箓生百年羽化之時,此時將箓生之前所授的法箓
,陰陽合同牒
,以及所頒賜各類誥命,關(guān)文等一起繳化
,而授箓時所給予的法被
,也需要依照內(nèi)密加以填寫、蓋于身上
,使得箓生可以有所依憑
、順利登真。即所謂
“陰牒隨箓焚化,陽牒付身執(zhí)照
,俟在百年身謝太陰之日,報此陽牒前到攸司比對
,合同相同
,請領(lǐng)功勛
,人天授用”之意。

正一法箓是從老祖天師就開始的
,老祖天師得太上親授正一盟威之道
,其中就包括正一盟威法箓?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a href="/ddjy_99/1173.html">赤松子章歷》中說
,“漢代人鬼交雜”,就是因為巫覡鬼道流風(fēng)嚴重
,這里的“鬼道”就是巫道
。而且是“精邪遍行”,到處出現(xiàn)各種邪偽的現(xiàn)象
,如妖精
、邪魅等。太上為此親降于鶴鳴山
,授祖天師《正一盟威符箓》
,用它來救治人物?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兜啦啬夸浽斪ⅰ分幸舱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