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外來之賊如此防范,但為何卻對內(nèi)心的煩惱賊一再寬縱?到底還是因為我們更看重財物,而不是看重心靈,這真是悲哀。
古時候有師兄弟兩人四處參訪,但師弟因不堪路途艱險而幾次三番想要放棄,師兄卻說:“路上能代勞的事,我必然代勞,但走路參訪這件事,卻只能靠著你自己。”
人們總想著有不勞而獲的成就,可是如果一個人,不論大事小情都需要別人替他做,那么他的存在又有何意義呢?
當(dāng)我們意識到光焰時,就會被它灼傷;當(dāng)我們意識到自己做了某件好事時,就會因此背上心理的重負;當(dāng)我們意識到占有財富、擁有名利是一件多么值得興奮的事,我們就會被財富名利拖累。
其實,有錯的并不是這些事物,而是我們那僵硬而執(zhí)著的心。是執(zhí)著和自我意識給我們帶來了諸多困擾和不停息的傷害。
古時候有個參禪的人,他經(jīng)常東奔西跑地參訪,“什么是心?什么是我?什么是悟性?”諸如此類問題長期困擾著他。
一個禪師滿懷慈悲地說:“好可惜?。‘?dāng)他到處問這些問題時,他已經(jīng)距離自己很遠了。這就彷如我們身邊的一些人,他們到處在問:“如何事業(yè)有所成就?如何經(jīng)營好生活?如何能活得更幸福?”
他們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解答卻從不肯自己動腦去思考,這和故事里那個整日參訪卻不肯自己領(lǐng)悟生命真諦的人一樣,太浪費生命了。
洞山禪師四處參訪時遇到一個所謂的參禪者,他對著圍觀人群口若懸河地講自己的參禪體驗,引得旁人交口稱贊,而禪師卻一聲嘆氣就走開了。
其實在現(xiàn)代社會里也不乏這種人,他們往往是空談主義者,他們不覺得在空談中浪費生命是件可惜的事,只怕沒有聽眾為他們鼓掌喝彩。
我們要做的就是專心地去生活,把心放在現(xiàn)實人生的每一個瞬間,而不要把精力用在高談闊論上,用在瑣碎事物的糾葛上。
在現(xiàn)代社會里,人們愈發(fā)地活得如夢境中一般顛倒了。我們追求最高速的效率,卻忘記了生命中很多事情急不得;我們往往強調(diào)自己的需求,卻從不曾考慮過別人的感受;
我們每個人都說愛惜生命,但真正對生命潛能有所提升的事情,我們又不肯花時間去做;我們追求事業(yè)上的成就,渴望幸福的家庭生活,但又不愿為這一切而付出努力。
想的多,做的少,這種顛倒夢幻的生活才最磨人。一個人最好是既能承擔(dān)自己的事,也能在適當(dāng)?shù)臅r候去請教別人,不要錯過時機。
應(yīng)當(dāng)自己做的,就不要麻煩別人,應(yīng)當(dāng)請教別人時,就不要畏畏縮縮的不好意思。挫折和困難并不是我們?nèi)松恼系K,相反,它們還是從受限的人生中走出來的助動力之一。
所以,在被挫折、困難找上門的時候,倒不必焦急、恐懼、慌亂,不如對它們說聲“好久不見”,然后再去做自己分內(nèi)的事,你可以自己看看,到底會出現(xiàn)怎樣的轉(zhuǎn)機。這個過程很神奇。
如果我們在整理報告,那就專心地去整理;如果在修理家用電器,那就全神貫注地修理;如果是在和朋友談心,那就面帶微笑,仔細地傾聽。
但如果我們在做著某件事,同時又在想“怎么就應(yīng)該我去整理這些數(shù)據(jù)呢”“為什么不是其他人修理這個電器呢”“我和這么蠢的人聊天,真是沒意思”。
這些亂紛紛的念頭會讓我們與當(dāng)下的生活隔離開來。這就是為什么,有些人明明一整天都在做事,卻覺得自己這一天都過得沒意義。
他人要我歡喜,說幾句好話,我就心花怒放;他人要我煩惱,講幾句壞話,我便暴跳如雷。別人完全掌握了我,我連自身的情緒都無法自主,這全是因為自己的內(nèi)心不夠安定啊。
法遠禪師年輕時受過許多苦,曾在大雪天被凍僵在野外,也曾頂著烈日四處奔走,但他后來在禪學(xué)上非常有成就,可見,人這一生的得力之處,就在善于忍耐,尤其是在人生的低落處,安知不會迎來更好的明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uzibaijia/1576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