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靜坐時的思想-調(diào)心

      大道家園 2024-06-10 17:41:11

      初學靜坐的人,往往有這樣一種感覺

      ,“不學靜坐
      ,妄念尚少,一學靜坐
      ,妄念反多”
      ,對這一問題,我們要有正確理解
      。要知道我們的念頭
      ,忽生忽滅,本來很多
      ,不過平時在動亂之中
      ,不易察覺,一旦習靜之后
      ,方能了了看清
      。比如室內(nèi)雖有飛塵而不見,假使門窗透入陽光
      ,方見塵埃紛紛飛舞
      ,所以能察覺妄念多的正是自覺的第一步。我們只要一切摒棄勿想
      ,用堅定不移的毅力
      ,精勤地練習觀照功夫,到相當時間
      ,妄念便能自然銷落而達到心意寂然的境地
      。這種觀照功夫,假使在靜坐中練習純熟
      ,漸漸能在平時日用之間
      ,刻刻用心,凜然覺照
      ,做到雖不靜坐
      ,也能如靜坐時的心志靜定,自將得更大的受用

      360截圖20240610174338.jpg

      靜坐的目的

      ,不但在于促使身體的健康,而最最重要的
      ,還是在于求妄心的調(diào)伏
      ,妄心調(diào)伏則智慧明朗
      ,身體的健康,尚是余事

      前面所說的數(shù)息

      、隨息等,雖是調(diào)息的方法
      ,實際上
      ,也正是調(diào)心的良好方法,因為專心數(shù)息時
      ,心息相依
      ,念頭便無法馳散,所以在佛法上
      ,教多散亂的眾生
      ,用數(shù)息觀來對治。這里為了文字記述的方便
      ,不得不將調(diào)身
      ,調(diào)息,調(diào)心分別來說明
      ,在實踐時
      ,原是同時進行無法分開的,不過我們的思想
      ,紛紜雜亂
      ,最難控制,數(shù)息
      、隨息等
      ,尚是初步的調(diào)心方法,自有進一步由粗入細
      ,加以調(diào)伏的必要

      關于調(diào)心的方法如下:

      1、系心一處法我們的意識界

      ,恰像舞臺
      ,各個念頭,恰像演員
      ,忽來忽去
      ,時時影現(xiàn)在舞臺中,沒有頃刻的停止
      。所以欲使妄念不起
      ,極為困難。不過根據(jù)心理學的公例
      ,當我們心意所注的一點愈明顯
      ,那未其他的雜念
      ,便愈隱伏。因此我們的靜坐中能注意于某一點
      ,那未妄念便漸漸消除
      。系心一處法就是放下一切雜念,而專心存想臍間或鼻端
      ,這樣因心有所緣,漸漸純熟
      ,便不至胡思亂想
      ,正像將猿猴鎖于一處,它便無法跳騰一樣
      。更多內(nèi)容
      ,請關注修行圈公眾號。

      學靜坐最易發(fā)生二種現(xiàn)象:

      、初坐時心中浮散
      ,不易收攝;

      、靜坐稍久
      ,妄念較少時,心中昏沉
      ,容易瞌睡

      注意臍間的辦法,不但可以對治散亂浮動

      ,而且根據(jù)生理上的定則
      ,我們心念專注在什么地方,血液也必集中在什么地方
      ,系心臍間或臍下
      ,能使血液下降,有治病健身的作用
      。至于治昏沉的辦法
      ,最好注意鼻端,使心念向上
      ,精神振作
      ,而且有助于調(diào)息。一般說來
      ,在晚上靜坐時
      ,由于日間勞倦,容易有昏沉現(xiàn)象
      ,若早晨靜坐
      ,便不會發(fā)生

      佛法為了對治初學者的邪思雜念,并治病保健

      ,也借用意守丹田法
      。如《修習止觀坐禪法要》說:“臍下一寸,名憂陀那
      ,此云丹田
      ,若能上心守此不散,經(jīng)久即多有所治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舭残脑谙拢拇笞匀徽{(diào)適
      ,眾病除矣
      。”但系心一處
      ,只是對治散亂的一時方便
      ,自有進一步深入的必要。

      2

      、返照內(nèi)觀法上面所說的系心方法
      ,不過是集無數(shù)的妄念歸于一處,使不馳散
      ,還是一種較淺的
      、對治浮沉的止心辦法。實際上
      ,既有所著
      ,仍不離攀緣妄想,不是究竟的安靜
      ;而且我們無始以來的貪嗔等煩惱習氣
      ,根深蒂固,非進一步練習觀照功夫不可
      。因此
      ,對治得效之后,必須舍棄
      ,再進一步的由淺入深
      ,用內(nèi)觀的方法。這種內(nèi)觀法
      ,也可叫內(nèi)視術
      。就是我們平時的兩目,都注視外物,現(xiàn)在當靜坐時
      ,可先放下身心一切萬緣
      ,將兩目合閉,來向內(nèi)細細返看自己的念頭
      。那時一定覺得妄念來來往往
      ,生滅不停。對于這些妄念
      ,我們既不要去攀緣它
      ,也不要去遣除它,只要知道它本來空寂
      ,耐心靜靜觀照
      ,前念起時一返照,前念便空
      ,后念起時,再返照
      ,后念又空
      ,這樣念念生起,念念返照
      ,便得念念空凈
      ,這實是正本清源的調(diào)心方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uzibaijia/15821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他日定會吃天道的虧" rel="prev"> 今天你貪了人世間的便宜

      相關文章
      揭秘蒙古帝國“長子軍西征“不可告人的秘密
      七十二賢之閔損簡介閔損是個什么樣的人,
      隨著西方文化不斷輸出中國
      ,以前常用來當孩子睡前故事的各種典故
      ,漸漸的變成了西方的童話故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痘夜媚铩肥恰陡窳滞挕分械囊粋€故事
      ,還被迪士尼拍成了動畫電影。對這個故事
      再善良這三件事不能讓
      作者:云谷禪師來源:國學生活(ID:gxsh789)通往地獄的路
      ,通常是由善意鋪就。點上方綠標收聽主播誦讀美文古語云:人之初
      ,性本善
      。善良是一件好事,但過度的善良
      你未必萬丈光芒
      ,但你溫暖有光
      1你未必萬丈光芒,但你溫暖有光
      。2一物降一物
      ,錢能降萬物。3我就想配的上我所想
      ,我的肩膀能撐起我想要
      。4努力讓自己發(fā)光
      ,對的人才會迎光而來。5哪來的天生優(yōu)秀
      ,都是一步一個坑踩過來的 ,但你溫暖有光.png" alt="你未必萬丈光芒,但你溫暖有光" onerror="nofind(this)" >
      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
      ,背后有何原因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鮮卑族
      ,南北朝時北魏的開國皇帝,拓跋珪曾經(jīng)看上了一個女人
      ,叫賀夫人
      ,這個賀夫人是拓跋珪母親的妹妹,也就是拓跋珪的姨母
      ,拓跋珪和這位姨母生下了一個兒子叫拓跋紹
      傳說的荊棘鳥
      簡約NEW|SEASON“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這么一只鳥
      ,它一生只歌唱一次
      ,但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yōu)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
      ,它就在尋找荊棘樹
      ,知道如愿以償,才歇息下來
      非常在理的一段真實話
      做人,知理
      ,知足
      ,知趣!進退有度
      ,心寬有福
      ,相處舒服
      ,事事順意!與人為善的態(tài)度做事
      ,寬容誠懇的心態(tài)為人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
      !懂得惜福把握當前一切
      ,珍惜該有的幸福人生!人和人之間
      ,不一樣的個體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