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姓簡介
“陳”字拼音:chén
陳姓全國人口約 6330 多萬
陳姓各個時期人口排名走勢圖
說明:本統(tǒng)計根據(jù)網(wǎng)友訪問查詢名字測試排名進行的統(tǒng)計
陳姓人口在各個省市的最新分布
陳姓是全球華人、韓國人
陳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
,在當今中國大陸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位,在臺灣省則名列第一位;人口七千一百三十八萬四千余,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大約5.1左右。全球約達9800多萬之眾。陳氏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地區(qū)
,尤以廣東、福建、四川、浙江、江蘇、河南、湖北、湖南等省多此姓,在臺灣省和廣東兩省,陳氏約占當?shù)厝丝诘?0%以上。宋嘉佑七年(1062年),由于陳氏族人過度集中
,形成了地方上的壓力,有礙于其自身的生存和發(fā)展。時經(jīng)朝中的文彥博、包拯等大臣合議,宋仁宗準奏,決定采取雙分流的辦法。是年七月,由宋仁宗御賜編號,將家族財產(chǎn)列為291份潁川世澤,太丘家聲
。天下陳姓源出于潁川(河南長葛)。東漢時,陳實系胡公滿之43世孫,為太丘長,人稱“陳太丘”。唐代中,環(huán)公(臨海令)帶著伯琪等六個兒子避難于泉州仙游(今天莆田市仙游縣),其第五子伯瑄(滿公之70世孫),勤奮好學,文采出眾。當時因南康有一位署官食祿的馬聰與他友善。在造訪馬府時,兩人結伴游覽了廬山。遂迷戀匡廬氣勢磅礴,蠡澤風景優(yōu)美,乃偕其子旺徙而居之,晦跡于江州德安縣太平鄉(xiāng)長樂里永清村。伯瑄遂成為潯陽陳氏的開山之祖。德安位居九江之南,兩地相距較近,因而被稱之為江州陳氏.再就是潁川陳后裔陳忠之子陳邕,唐中宗時進士
,官至太子太傅陳氏入粵
在陳氏分流遠遷之時,陳宗俞(系滿公之80世孫)在潤州任職別駕
處于日本的西南部
琉球群島于我國明代初年
陳姓起源(來源)
陳姓主要源自:姚姓
陳姓起源一
出自舜帝姚重華裔孫陳胡公媯滿,屬于以先祖封地為氏
陳姓出自姚姓和媯姓,舜帝姚重華的后裔
。舜舜在被選為堯的接班人前,堯為了考察他
陳姓起源二
源于媯姓
除了胡公滿的子孫陳完這一支主系外,還有三支:一是陳哀公之子陳留
陳姓起源三
少數(shù)民族陳姓
北魏鮮卑族陳氏 據(jù)《魏書·官氏志》記載:五代北魏鮮卑族原有三字姓侯莫陳氏
女真族陳氏 主要系女真族皇族完顏氏所改,有的在金末已經(jīng)形成
蒙古族陳氏 是明太祖朱元璋賜給已經(jīng)降明的蒙古貴族的姓
滿 族陳氏 有兩種情況:一是后金努爾哈赤統(tǒng)治時,居住在東北的漢族陳氏
哈尼族陳氏 如國家民族委員會委員陳文興、第五屆政協(xié)委員陳批魯?shù)燃词枪嶙尻愂稀?/p>
侗族陳氏 如廣西民族研究所副教陳衣
土家族陳氏 如第六屆人民代表
布依族陳氏 如貴州省民委副主任陳永康即是布依族陳氏。
瑤族陳氏 湖南新寧縣黃卜洞瑤民
京族陳氏 為該族大姓
羌族陳氏 如第六屆人民代表
回族陳氏 明成祖時
苗族陳氏 如廣東省民族委員會委員陳斯德
陳姓起源四
源于改姓,屬于以帝王賜姓為氏
明朝統(tǒng)一全國后
,朱元璋為籠絡已經(jīng)降明的蒙古貴族,往往賜給漢姓漢名,如恰恰賜名陳守忠,哈哈賜名陳元等。明成祖時,滅安南國黎朝,國王黎季厘寒流筆大多移居中國,其子改姓名陳澄,官至工部尚書。陳姓其它源流說
商朝未年
,舜的第33代孫遏父(又稱閼父)投附了周國,擔任陶正一職,他制陶的技藝極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歡心。周武王滅商建周后公元前672年媯滿的第12代孫陳完因避難逃到齊國
,改姓田。后來他的10世孫田和建立了田氏齊國。戰(zhàn)國末年,齊被秦滅。齊王的長子升次子桓先后改姓王氏,三子田軫逃至穎川(今河南禹州、許昌一帶),恢復陳姓。從此陳氏一門在中原瓜瓞連綿,生生不息,發(fā)展成為名門望族。陳姓還有一支是少數(shù)民族改姓
,也出自河南,據(jù)記載,北魏孝文 時自山西大同遷都洛陽后,于496年將代北鮮卑族三字姓侯莫陳氏改為單姓陳氏。唐代中,環(huán)公(臨海令)帶著陳伯琪等六個兒子避難于莆田仙游,其第五子伯瑄(滿公之70世孫),那時因江南西道南康縣有一位署官食祿的馬聰與他友善。在造訪馬府時,兩人結伴游覽了廬山,后遂迷戀匡廬氣勢磅礴,蠡澤風景優(yōu)美,乃偕其子旺徙而居之,晦跡于江州德安縣太平鄉(xiāng)長樂里永清村,伯瑄遂成為潯陽陳氏的開山之祖,德安位居江州 境內(nèi),九江之南,兩地相距較近,因而被稱之為江州陳氏唐初期
、中期,陳氏有過兩次影響深遠的南遷福建之舉。669年,朝廷派河東人陳政、陳元光陳姓郡望
潁川郡: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置
汝南郡:漢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置。相當於今天河南省上蔡縣至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區(qū)
。下邳郡:東漢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將臨淮郡改為下邳國
,南朝宋改為郡。在今天江蘇省西北部。廣陵郡:東漢(公元一世紀)置
。相當於今天江蘇省揚州市一帶。東?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河南郡:漢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置
。相當於今天河南省洛陽市一帶。武當郡:北魏置郡
,治所在湖北省均縣西北。這一支出自陳寔之後。廬江郡:漢名舒
,屬廬江郡,隋初皇置廬江縣。治所在舒(今安徽省廬江)。轄境相當於今天安徽省長江以北廬江一帶。馮翊郡:漢武帝置郡
,治所在臨晉(今陝西省大荔)。此支陳氏,出自陳宣帝之子沅陵王陳叔興之後京兆郡:漢時置郡,治所在長安(今陝西省西安)
陳姓堂號
三恪堂:恪是尊敬的意思
德星堂
此外
陳姓源流
一
、陳(陳)chén現(xiàn)行常見姓氏。分布很廣:今北京
,河北之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