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姓簡介
“邊”字拼音:biān,“邊”屬于常用字,“邊”字部首是:辶,構(gòu)造是:力辶,繁體字和筆畫為:邊:22;邊的五行屬性是水
邊姓全國人口約 44 萬,屬常見姓氏,最新統(tǒng)計的人口排名排在第241位,本姓氏人口在歷史的排名位置
邊姓各個時期人口排名走勢圖
說明:本統(tǒng)計根據(jù)網(wǎng)友訪問查詢名字測試排名進行的統(tǒng)計,和全國人口普查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不完全一致,本數(shù)據(jù)每周更新一次。
邊姓人口在各個省市的最新分布
有邊姓聚集村落大約有人數(shù)2萬左右; 從中原遷徙來大約有近千年先祖邊肅公。
邊肅是諸暨邊村邊氏宗族的先祖。1920年編寫的《暨陽同山邊氏宗譜》輯有宋代魏了翁撰寫的《邊氏宗譜敘》,此文敘述了諸暨邊村邊氏始祖謹公(字慎夫,號敬齊)與邊肅的源淵關系。文中記載:
謹公為承奉郎,由溫遷暨宅傍同山,慮遺緒之失傳也,遂征尋經(jīng)理往牒,詳布糸圖,以示將來。固知肅公有三子。伯子石隱,不仕,名位無稽。仲子守公,西川郡佐,大展其才。令子紀昌遂占其籍。四世之后有經(jīng)公轉(zhuǎn)抵河南,三嗣紛然星散不能縷述再傳。而應隆公起以節(jié)度顯職扈蹕至杭命巡海得道溫之松門里,擇而居之而鍾毓謹公焉,此乃締暨嫡屬之祥也。
魏了翁(1178-1237),字華父,號鶴山,邛州蒲江(今屬江西)人,官至端明殿學士,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家。《邊氏宗譜敘》是魏了翁于宋嘉定十五年(1222年)撰寫的,應是邊村邊氏溯源的一份重要史料。
元代脫脫撰的《宋史》,在卷301列傳第六十中找到了《邊肅傳》,全文如下 :
邊肅,字安國,應天府楚丘人。進士及第,除大理評事、知于潛縣,累遷太常博士。三司使魏羽薦為戶部判官,祀南郊,超薦尚書度支員外郎。帝以三司鉤取無法,至道初,置行帳司,以會財用之數(shù),命肅主之。帳成,遷工部郎中。
真宗幸大名府,命肅經(jīng)度行在糧草。改判開拆司,出知曹州,徙邢州。會契丹大入,先是地屢震,城堞摧圮,無守備,帝在澶州,密詔肅:“若州不可守,聽便宜南保他城?!泵C匿詔不發(fā),督丁壯乘城而辟諸門,悉所部兵陣以代之。
子調(diào),終尚書兵部員外郎、福建路轉(zhuǎn)運使。
邊姓起源(來源)
邊姓主要源自:子姓。
邊姓起源一
商朝有諸侯國邊國(位于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帶),邊國國君有伯爵的封號,所以又稱為邊伯,其后以邊為氏。至周王朝時,有大夫亦名邊伯。
邊姓起源二
出自子姓。據(jù)《通志氏族略》記載:周朝時,宋平公之子御戎,字子邊,其后世子孫便以邊為姓,成為邊姓一支。
邊姓起源三
出自滿族老姓漢化。改為邊姓的滿族老姓包括:邊佳氏、博爾濟氏、沙拉氏、額爾吉氏,以及加入滿族的邊氏(朝鮮族、漢族)等。
邊姓起源四
源于蒙古族,出自蒙古乃蠻部領地巴亦答剌黑別勒赤兒,屬于以地名漢化為氏。
邊姓起源五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世祖孛爾只斤·忽必烈之子孛爾只斤·忽哥赤的后裔,屬于以先祖名字漢化為氏。蒙古族巴亦拉葛赤氏,源出蒙古黃金家族,是元世祖孛爾只斤·忽必烈之子孛爾只斤·忽哥赤的后裔。
邊姓起源六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時期蒙古博爾濟部,屬于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據(jù)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蒙古族博爾濟氏,源于元太祖“黃金家族”孛爾只斤·鐵木真的后裔,世居東城(今黑龍江勃力)。后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Borgi Hala。蒙古族、滿族博爾濟氏,在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邊氏、季氏、李氏等。
邊姓起源七
源于達斡爾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據(jù)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達斡爾族阿拉邊前氏,世居索倫(今黑龍江嫩江以西廣大地區(qū)),是為新滿洲姓氏之一。后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Arabiancian Hala。清朝晚期以后,達斡爾族、滿族阿拉邊前氏多冠漢姓為邊氏。
邊姓郡望
陳留郡: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陳留縣,漢武帝劉徹元狩元年(己未,公元前122年)改置陳留郡,治所在陳留(今河南開封)。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東部至民權(quán)縣、寧陵縣、西至開封市、尉氏縣、北至延津縣、南至杞縣一帶地區(qū)。北魏時期改治到浚儀。隋朝開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廢黜,隋、唐兩朝皆為汴州陳留郡。1957年丁酉并入河南省開封縣。
金城郡:西漢朝始元六年(庚子,公元前81年)置金城郡,治所在允吾(今甘肅永靖),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蘭州以西、青海省青海湖以東地區(qū)。隋朝大業(yè)及唐朝天寶、至德年間又曾改蘭州為金城郡。
隴西郡:戰(zhàn)國時期秦國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甲子,公元前279年)置郡,因在隴山之西而得名,治所在狄道(今甘肅臨洮),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東鄉(xiāng)縣以東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禮縣以北的西漢水上游及天山市東部,包括今甘肅省蘭州市、臨洮縣、鞏昌縣、秦州市一帶。西漢朝時轄地在今甘肅省東鄉(xiāng)縣東部的洮河中游、武山西部的渭河上游、禮縣北部的西漢水上游及天山市的東部地區(qū)。三國時期曹魏國移治至襄武(今甘肅隴西)。北魏時期轄地在今甘肅省隴西縣附近一帶。
邊姓堂號
陳留堂:以望立堂。
金城堂:以望立堂。
隴西堂:以望立堂。
腹笥堂:后漢邊韶,字孝先,以文學知名,有幾百學生。邊韶有一次白天睡著了,學生私下嘲笑他說:“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但欲眠?!边吷卮穑骸斑厼樾?,孝為字,腹便便,五經(jīng)笥。思經(jīng)事,寐與周公同夢,靜與孔子同志,師而可嘲,出何典籍?”后來邊孝先官做到尚書令。
邊姓源流
一、邊(邊)biān
現(xiàn)行較常見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義、阜平,山東之龍口、平邑,山西之太原,內(nèi)蒙古之烏海,陜西之韓城,新疆之塔城、布爾津,河南之盧氏,湖北之監(jiān)利等地均有分布。漢族、回族、鮮族、傈僳族有此姓?!多嵧ㄖ尽贰ⅰ肚逋ㄖ尽分妒献迓浴芬嗑闶蛰d。其源不一:
1、鄭樵注云:“子姓。宋公子城之后,以字子邊?!?/p>
2、“或言宋平公子御戍字子邊,以王父字為氏。孫邛,為司徒?!薄吨袊沤裥帐限o典》引《陳留風俗傳》謂:“宋平公公子戍(《姓氏詞典》引作‘春秋宋平公公子戍……’)字子邊,其后為邊氏?!?/p>
3、“又,周大夫有邊伯?!薄吨袊沤裥帐限o典》引《元和姓纂》亦云:“實則商有邊氏。周大夫邊伯,其后也?!贝怂埔試鵀槭?。
4、清代高麗族姓氏。世居易州地方。《清通志·氏族略》有載。
5、或為滿族之邊佳氏、博爾濟氏、沙拉氏所收。見劉慶華《滿族姓氏錄》。
邊姓起名的基本原則和起名原理
1、邊姓用字只有1個讀音biān,起名字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讀音,避免邊姓和名字中發(fā)音相同或相似的聲母韻母放在一起作為名字,這樣讀起來很拗口,比如:南蘭倪、孫存春等。
2、邊姓中邊字筆畫只有5畫,筆畫較少,適合的漢字較多,會比筆畫多的姓氏更容易取名字。
3、邊姓五行屬水,邊姓吉兇寓意為吉,邊姓寶寶起名字應該從寓意出發(fā),這樣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會朝著這個方向發(fā)展。
4、邊姓寶寶起名字最好結(jié)合孩子的生辰八字,這樣起的名字更符合五行數(shù)理,如需根據(jù)生辰八字免費起名,可以參考“生辰八字起名”。
總而言之,起名的基本原則是:念著好聽、寫著好寫、有意境和寓意、符合五行數(shù)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baijiaxing/28555.html,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百家姓》是一篇中文姓氏的文章,據(jù)文獻記載,最開始收集了411個姓氏、后補充道568個,包含單姓444個,復姓124個。該文章采用四言體例,對姓氏進行了整齊的排列,每一句都押韻,并非按人口多少排列,盡管百家姓內(nèi)容沒有文理,但是對于中國的姓氏文化的認識有很大作用,所以才會流傳成百上千年?!栋偌倚铡放c《三字經(jīng)》、《千字文》并稱“三百千”,是我國古代幼兒的啟蒙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