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姓簡介
“諸”字拼音:zhū、zhē
諸姓全國人口約 24 萬
,屬常見姓氏,最新統(tǒng)計的人口排名排在第302位,本姓氏人口在歷史的排名位置諸姓各個時期人口排名走勢圖
說明:本統(tǒng)計根據(jù)網(wǎng)友訪問查詢名字測試排名進行的統(tǒng)計
,和全國人口普查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不完全一致,本數(shù)據(jù)每周更新一次。諸姓人口在各個省市的最新分布
諸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
,但人口總數(shù)在中國大陸和臺灣省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一百八十六位。諸氏的主要發(fā)源地在山東諸城
,為古瑯琊郡,另外有起源于吳國和越國的諸氏族人。春秋時,諸氏人主要居住在山東諸城,為諸國的王族。諸國春秋時淪為魯國的附庸國,成為魯國的大夫;后齊國占有諸地,又成為齊國的瑯琊邑;越王勾踐打敗齊國,擁有諸國,并遷都瑯琊今浙江省的寧波市
諸姓起源(來源)
諸姓主要源自:姒姓
諸姓起源一
源于地名
諸姓起源二
源于姒姓
在諸稽郢的后裔子孫中,多以祖先的名字為姓氏
諸姓起源三
源于騶氏
漢朝以后
諸姓起源四
源于變姓
在諸十朋的后裔子孫中,皆改復姓諸葛氏為單姓諸氏
諸姓起源五
源于變姓
后來
諸姓郡望
瑯琊郡:亦稱瑯琊國
、瑯岈郡、瑯玡郡。春秋時期的齊國有瑯琊邑,在今山東膠南縣瑯琊臺西北,有越王勾踐遷都至此之說。秦朝統(tǒng)一六國后,在境內(nèi)設瑯琊郡,并附置瑯琊縣,治所均在瑯琊(今夏河),郡境為山東半島東南部。西漢時期治東武(今山東諸城),并增瑯琊國、柜縣和祝茲侯國治于境內(nèi),下轄五十一縣,包括今山東半島東南部的海陽、即墨、嶗山、膠縣、膠南、沂水、營南、日照、五蓮、贛榆(今江蘇贛榆)及青島等地。東漢朝時期瑯琊國改治到開陽(今山東臨沂)。晉朝時期改置為瑯琊省。北魏時期治即丘(今山東臨沂)。隋朝時期又復置瑯琊縣。唐朝時期又裁廢諸姓堂號
瑯琊堂:以望立堂,《千家姓》說古代家族在瑯琊郡
。諸姓源流
一
、諸(諸)zhū現(xiàn)行較罕見姓氏。今北京
,上海之松江,天津之武清,山東之魚臺、平度,內(nèi)蒙古之烏海,山西之太原,安徽之貴池、涇縣,江西之崇仁、宜豐1、《姓氏考略》注云:“春秋時魯有諸邑
2
4
諸姓起名的基本原則和起名原理
1
2、諸姓諸筆畫有10畫
3
4
總而言之,起名的基本原則是:念著好聽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baijiaxing/28343.html,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百家姓》是一篇中文姓氏的文章諸姓
百家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