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姓簡介
“蓬”字拼音:péng,“蓬”屬于非常用字,“蓬”字部首是:艸,構造是:艸夂豐辶,繁體字和筆畫為:蓬:17;蓬的五行屬性是木
蓬姓全國人口約 11 萬,屬罕見姓氏,最新統(tǒng)計的人口排名排在第414位,本姓氏人口在歷史的排名位置
蓬姓各個時期人口排名走勢圖
說明:本統(tǒng)計根據(jù)網(wǎng)友訪問查詢名字測試排名進行的統(tǒng)計,和全國人口普查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不完全一致,本數(shù)據(jù)每周更新一次。
蓬姓人口在各個省市的最新分布
蓬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古代,蓬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北海。
蓬姓起源(來源)
蓬姓主要源自:姬姓。
一是出自姬姓,以地名為氏。據(jù)《萬姓統(tǒng)譜》上的記載說,西周時期,周天子封支子于蓬州(大約今天四川省蓬安縣一帶),建立了蓬國。后來蓬國的王族就以國名為姓氏,稱為蓬氏,時代相傳。二是出自以植物草名為氏。據(jù)《姓氏考略》上記載,春秋時期晉國有一位蓬球,是北海人,古代的北海在現(xiàn)在的山東省北邊,煙臺市蓬萊一帶,生活在長滿蓬草的叢林地帶,故以居住的特征指草為氏,稱蓬姓,世代相傳。這個家族是少見的以草為姓,成為當今蓬姓的主要源流。
蓬姓第一個淵源:
源于姬姓,出自周天子封賜給支子的地名,屬于以封邑名稱為氏。
據(jù)史籍《萬姓統(tǒng)譜》記載,西周初期,周武王封宗妃于巴,建巴國,子爵,后遷都于閬(今四川閬中),巴人因此歸附西周王朝。后來周天子又割出巴國的伏虞邑,封自己的庶子于該地,因伏虞邑中有蘕山,因稱蘕邑(今四川營山安固),建立了一個小諸侯蘕國。
實際上,蓬國是巴國早期的一個從屬小國,歷史鮮有記載。蘕國后在西周晚期被巴國吞并。
到了戰(zhàn)國中期的周慎靚王姬定五年(秦惠文王嬴駟后元八年,公元前316年),巴國為秦國所滅,巴王被虜。秦惠文王在江州(今四川巴縣)筑城,設置巴都,把巴國、蓬國故地皆納入秦國的郡縣體制。
蘕國被吞滅后,即有蘕國王族后裔以及國民以國名為姓氏,曾有族人遷往楚國出任為大夫,稱蘕氏,后皆簡筆為蓬氏,世代相傳至今,正確讀音作páng(ㄆㄤˊ),今讀作péng(ㄆㄥˊ)亦可。
蓬姓第二個淵源:
源于植物名稱,出自漢朝時期傳說人物蓬球,屬于以居邑特征為氏。
據(jù)史籍《姓氏考略》記載,漢朝時期有一位名人叫球,字伯堅,是北??と耍ń裆綎|煙臺蓬萊),生活在西漢武帝劉徹執(zhí)政時期。
傳說,在漢武帝劉徹太始年間(公元前96~前93年),球上山伐木,突然聞到一種很馨香的味道,于是他順著香味尋找到一個奇怪的地方,那里有一大片金碧輝煌的宮殿,進去一看,里面有四個絕代佳人正在大廳內(nèi)彈琴奏樂。球球心里很害怕,連忙退了出來,回頭一看,又什么都不見了。他驚懼得趕緊跑回家?;丶液蟠蟪砸惑@,原來的家已經(jīng)蓬蒿叢生,自己與鄰居的房屋都變成了廢墟。一問旁人,才知道時間已經(jīng)到了漢哀帝劉欣建平年間(公元前6~前3年),原來,日子已經(jīng)過去很久了,他竟然不知不覺在山上度過了九十余年。于是,球在感慨之下指蓬草為姓氏,自稱蓬氏,史稱蓬球,其后裔子孫世代沿襲蓬氏至今,正確讀音作péng(ㄆㄥˊ)。
蓬姓族人大多尊奉蓬球為得姓始祖。
蓬姓第三個淵源:
源于傣族,出自漢朝時期古泰族,屬于以國名為氏。
蓬國,亦稱撣國、擅國、泰國,是漢朝時期古泰族早期建立的國家,至今鮮為人知。有的歷史文獻中對蓬國歷史偶有提及,但皆十分簡略。
泰族,就是古代撣族,公元初年,以“撣”名號出現(xiàn)在中國史書記載中的蓬國,就是泰族先民建立的國家,從中國歷代史籍記載中,可以找到其一脈相承的發(fā)展線索。
追根溯源,泰族原來是分布于中國南方和西南方的古越民族的一個分支。從傳統(tǒng)文化、風俗習慣和語言等方面的比較研究,人們可以窺見其演變發(fā)展的淵源關系。
漢語古音“撣”為“擅”,蓬國故地在今緬甸聯(lián)邦共和國東北部的撣邦一帶。據(jù)史籍《后漢書·西南夷傳》的記載,漢和帝劉肇永元九年(公元97年)、漢安帝劉祜永寧元年(公元120年)、漢順帝劉保永建六年(公元131年),蓬國國王雍由調(diào)先后三次派遣使臣至東漢王朝通好,“奉其國之珍寶……獻樂及幻人(雜技演員和魔術師)能變化、吐火、自縛自解、易牛馬頭,又善跳丸,數(shù)乃至千次”。漢王朝回贈了“金印紫綬、金銀采繒”,還授予雍由調(diào)為“漢大都尉”的官街。
蓬國使團中的演員在漢都洛陽演出的“都盧尋”(爬高竿)、“臨高履索”(懸空繩技)和“魚龍之戲”(魔術)等節(jié)目,大受漢朝官吏、文人學士們的贊賞。其雜技魔術的傳入,在漢朝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史書記載中說這些演員自稱是海西人:“海西即大秦,撣國西南通大秦”。中外學者對這個大秦有兩種說法:一是指南印度,即史籍《法顯傳》中記載的“噠親”;二是指古羅馬帝國,說明當時的蓬國位于漢朝向西南通往印度乃至羅馬的途經(jīng)要地,在溝通東西方交通和經(jīng)濟文化交流中,起過重要的媒介作用。
西漢時期,博望侯張騫所指的“西南通大秦”的滇越(越賧),就是泰民族先民最早在中國史籍中出現(xiàn)的稱謂?!百y”,就是川原(山間河谷盆地,俗稱平壩)。滇、撣、傣、泰,均是賧的同音異譯。泰族稱“泰”的意義,就是指“住在平壩上的人”。
公元十三世紀末期,蓬國蒲甘王朝衰落后,泰族民眾大批向南推移,占據(jù)了上緬甸地區(qū),統(tǒng)治二百五十年之久,史稱“撣族統(tǒng)治時期”(公元1287~1531年)。
后來,有蓬國(撣國)的王族后裔以及國民以國名為姓氏者,稱蓬氏,世代相傳至今,是泰族中最為古老的姓氏之一,男子以龍為稱,女子以鳳為稱,龍和鳳是最尊貴和至高無上的中國古老標志。
在今中國、泰國、緬甸、老撾、柬埔寨、越南等國家和地區(qū),均有少量蓬氏族人分布。由于蓬氏一族為泰族各支的先祖,因此時至今日,泰族的各個分支族人,無論年齡長幼,凡是見到以“蓬”為姓氏的人,皆尊稱“阿普”,本意為“龍、上祖”,現(xiàn)代普遍解釋為“老爹”,都十分尊重。
蓬姓郡望
蓬氏的望族居住在北海(今天的山東省境內(nèi))和長樂(今天的河北省境內(nèi))。
長樂郡:長樂郡有二處,一是后魏及隋代所置,治所在今河北省冀縣一帶。一是唐代所置長樂郡,治今福建省閩侯縣。蓬姓望族所居,是為前者。
北??ぃ簼h景帝置。相當于今山東省濰坊地區(qū)。
蓬姓堂號
暫無收錄蓬姓堂號。
蓬姓源流
一、蓬péng
現(xiàn)行較罕見姓氏。今遼寧之清原、蓋縣,山東之平度,山西之太原、臨汾、長治、運城,河南之義馬,貴州之普安等地均有分布。漢族、土家族姓氏?!独m(xù)通志·氏族略》亦收載。其源不一:
1、《續(xù)通志》注引《萬姓統(tǒng)譜》曰:“周封支子於蓬州,因以為氏?!贝艘缘貫槭?,系出姬姓。蓬州,在今四川之蓬安縣。
2、《中國姓氏大全》據(jù)《姓氏考略》稱:“指草為姓”,亦可參考。
3、土家族之蓬姓,來自古代傳說。土家傳說,是雍砍肉球扔在剌蓬、茅棚上而得來的姓。但今天土家族蓬姓已被彭姓所取代……彭姓酋長為了發(fā)展自己的勢力,規(guī)定凡非彭姓者,女子出嫁時彭氏酋長享有“初夜權”,為了使自己的女兒免遭不幸,他姓者紛紛將自己的姓氏改變?yōu)榕硇?,蓬姓也因此由彭姓取代了。見《中國人的姓名·土家族》。晉代有蓬球,字伯堅,北海人。《中國姓氏大全》稱“漢代有蓬球”,誤。
蓬姓起名的基本原則和起名原理
1、蓬姓用字只有1個讀音péng,起名字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讀音,避免蓬姓和名字中發(fā)音相同或相似的聲母韻母放在一起作為名字,這樣讀起來很拗口,比如:南蘭倪、孫存春等。
2、蓬姓蓬筆畫有13畫,筆畫數(shù)較多,寫起來比較麻煩,如果名字中的筆畫太少,會很不協(xié)調(diào),如果名字中筆畫太多,寫起來會很麻煩。
3、蓬姓五行屬木,蓬姓吉兇寓意為吉,蓬姓寶寶起名字應該從寓意出發(fā),這樣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會朝著這個方向發(fā)展。
4、蓬姓寶寶起名字最好結(jié)合孩子的生辰八字,這樣起的名字更符合五行數(shù)理,如需根據(jù)生辰八字免費起名,可以參考“生辰八字起名”。
總而言之,起名的基本原則是:念著好聽、寫著好寫、有意境和寓意、符合五行數(shù)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baijiaxing/28426.html,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百家姓》是一篇中文姓氏的文章,據(jù)文獻記載,最開始收集了411個姓氏、后補充道568個,包含單姓444個,復姓124個。該文章采用四言體例,對姓氏進行了整齊的排列,每一句都押韻,并非按人口多少排列,盡管百家姓內(nèi)容沒有文理,但是對于中國的姓氏文化的認識有很大作用,所以才會流傳成百上千年。《百家姓》與《三字經(jīng)》、《千字文》并稱“三百千”,是我國古代幼兒的啟蒙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