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姓簡介
“壽”字拼音:shòu,“壽”屬于常用字,“壽”字部首是:寸,構造是:豐寸,繁體字和筆畫為:壽:14;壽的五行屬性是金
壽姓全國人口約 13 萬,屬常見姓氏,最新統(tǒng)計的人口排名排在第381位,本姓氏人口在歷史的排名位置
壽姓各個時期人口排名走勢圖
說明:本統(tǒng)計根據網友訪問查詢名字測試排名進行的統(tǒng)計,和全國人口普查統(tǒng)計的數據不完全一致,本數據每周更新一次。
壽姓人口在各個省市的最新分布
壽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壽姓出自姬姓。春秋時候的吳國,起先很弱小。后來,一個叫壽夢的人做了國君以后,治理國家有方,加強了吳國和中原的交流,并且兼并了周圍的幾個小國,使吳國漸漸強大起來。而壽夢自己也自稱吳王。此后,吳國的公族中有的以壽作為姓氏,稱為壽氏,是今天壽姓的起源。關于壽姓的起源還有一種說法。上古時候有位叫彭祖的人,是有名的老壽星,活了八百多歲,他的后代有的為了紀念他,就取壽字為姓,于是形成了另一支壽姓。要了解壽氏家族的這段光榮淵源,先得從周文王的祖父古公稟說起。古公稟父見周文王姬昌呱呱落地時,天有瑞兆,便認為周文王必是興周之人,對他寄予厚望。他的長子泰伯和次子仲雍,為了使父親的希望能夠達成,把家族的基業(yè)順利傳給周文王,兄弟二人就雙雙紋身斷發(fā),跑到南方的所謂荊蠻之地躲了起來,打算默默地度過一生。沒想到他們的崇高人格,竟深深感動了當地居民,有1000多戶人家自動地追隨他們,在南方開創(chuàng)了另外一番了不起的基業(yè)。長久以來,泰伯被奉為南方吳氏的開姓始祖。而壽氏的先祖周章,便是仲雍的后裔。望族居京兆郡(今陜西西安東)。
今浙江省的杭州市、諸暨市、紹興市、溫州市、嘉興市、余杭市,上海市的金山區(qū),河南省的鶴壁市??h、開封市,湖北的嘉魚縣、咸寧市,四川省的綿陽市、會東縣,安徽省的界首市、宿州市,內蒙古自治區(qū)的包頭市、集寧市,江蘇省的無錫市、徐州市、揚州市、壽州市、常州市,山東省的泰安市,重慶市的江北區(qū)、綦江縣、奉節(jié)縣、墊江縣,黑龍江省,臺灣省的臺北市、高雄市,澳大利亞的悉尼市等地,均有壽氏族人分布。
壽姓起源(來源)
壽姓主要源自:媯姓。
壽姓起源一
周太王子仲雍的曾孫名周章,居于吳。周武王克商以后,遂封其地,建立吳國,為周朝附庸。周章十四世孫壽夢主吳時,國勢強大,稱吳王,與楚國爭抗,故春秋時吳國自壽夢始。壽夢的支庶子孫,有的以祖先名字為姓,形成壽姓。而“其為吳王之說者,不知禮大夫不得祖諸侯,此又僧而不敢信”,在階級制度森嚴的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且不說尋常百姓不得以君王的名諱為姓,而且還有對君王名諱等諸 多方面的“避諱 ”,所以把王者的名諱作為姓氏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這種壽氏由來說法也就不攻自破。
壽姓起源二
據《路史》載:彭祖后有壽氏。相傳上古時候有位叫彭祖的人,是有名的老壽星,活了八百多歲,他的后代有的為了紀念他,就取壽字為姓,于是形成了另一支壽姓。壽姓望族居京兆(今陜西省長安東)。其為彭祖之說者,以其享年壽之永而為姓,固誕而不足信 ”,傳說彭祖活了兩百多歲,他的后代子孫為了紀念他 的長壽便 以“壽”為姓。因史 籍《路史》中提及 壽姓源于彭 祖,所以這種壽姓由來的說法在民間廣為流傳。但這種 說法 明顯 帶有濃厚的傳奇色 彩 , 在 當下看來顯得荒誕不足信。
壽姓起源三
公元1127年,“靖康之難”事件致使北宋滅亡,浙江壽氏祖先壽(改)勝南遷臨安。公元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臨安,而后壽勝的曾孫“澤公”尚宋寧宗順安公主為駙馬,澤公有幸與南宋王朝的公主成婚被封為咐馬,成為南宋皇室的成員,位爵縣公并賜姓壽,浙江壽氏從這時開始。此后壽勝一族“食采齡暨 ”即食邑為諸暨,諸暨便成為壽勝一族的封地。
壽姓起源四
源于蒙古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
⑴.蒙古族博爾濟吉特氏,亦稱博爾機錦氏、包結慮駝氏,源出元太祖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孛兒只斤氏后裔,通古斯語為“Bordijijint”,也就是蒙古族著姓孛兒只斤氏,世居科爾沁(今內蒙古東部通遼地區(qū)、吉林西部一帶)、錫喇木楞(今內蒙古東部克什克騰旗西喇木倫河流域、吉林西部一帶)、烏魯特(今內蒙古東南部興安盟地區(qū))、扎魯特(今內蒙古扎魯特旗)、克魯倫(今內蒙古呼倫貝爾克魯倫河流域)、察哈爾(今河北張家口一帶,包括河北、內蒙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區(qū))、呼倫貝爾(今內蒙古海拉爾)、克什克騰(今內蒙古克什克騰)、阿巴噶(今內蒙古錫林郭勒阿巴噶鎮(zhèn))、巴岳特(今山西天鎮(zhèn)、陽高邊外)等地,后多冠漢姓為包氏、鮑氏、博氏、李氏、陸氏、王氏、梁氏、尹氏、寇氏、奇氏、波氏、壽氏、康氏等。該支蒙古族壽氏始祖為清太祖佟·努爾哈赤的繼大妃壽康太妃,蒙古科爾沁郡王博爾濟吉特·孔果爾之女。壽康太妃長壽,但在后金天命、天聰、崇德、順治等年間一直默默無聞,直到后來康熙大帝即位,尊封這位庶曾祖母為“皇曾祖壽康太妃”,其族瞬間榮耀。壽康太妃在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逝世,其后在蒙古科爾沁部的族人中,多有以壽康太妃的封號為漢化姓氏者,世代稱壽氏、康氏至今。
⑵.蒙古族巴顏圖氏,通古斯語為“Bayintu”,世居克魯倫(今內蒙古呼倫貝爾克魯倫河流域),所冠漢姓為巴氏、胡氏、壽氏等。該支蒙古族壽氏始祖為巴顏圖·壽成,滿洲蒙古正白旗人,原在吉林駐防,清咸豐七年(公元1857年)農歷2月隨從都興阿征討天平天國,在安徽黃梅陣亡,追贈世職,其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的諧音漢字為漢姓者,稱壽氏至今。
⑶.蒙古族克勒德氏,亦稱克里葉特氏,通古斯語為“Kelde”,漢義“烏鴉”,世居巴顏烏喇(今內蒙古西烏珠穆沁旗白音烏拉),后多冠漢姓為海氏、壽氏等。該支蒙古族壽氏始祖為克勒德·多克隊,滿洲蒙古鑲白旗人,世居巴顏河畔(今黑龍江雞西大石頭河),明末清初隨軍征明,授云騎尉,其子克勒德·壽柱世襲其職,在清康熙年間參加了征討吳三桂、準噶爾等著名戰(zhàn)役,因功授云騎尉,其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的諧音漢字為漢姓者,稱壽氏至今。
壽姓起源五
源于媯姓,出自清朝末年黑龍江將軍壽山,屬于避難改姓為氏。壽山,公元1860~1900年,傳說他原名袁眉峰,是明末著名民族愛國英雄袁崇煥的第七世孫,滿州漢軍正白旗人,著名清朝末期將領、抗俄英雄。
得姓始祖
彭祖(籛鏗、錢鏗)、吳王壽夢(姬乘)、壽康太妃(博爾濟吉特氏)、巴顏圖·壽成、克勒德·壽柱、壽山(袁眉峰)。
壽姓郡望
京兆郡:亦稱京兆郡、京兆尹,實際是上不是一個郡,而是歷朝歷代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區(qū)稱謂?!耙睘樘?。西漢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內史置京兆尹,為三輔之一,治所在長安(今陜西西安)。三國曹魏文帝黃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為京兆郡,,治所在長安(今陜西西安),其時轄地在今陜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至華縣一帶。曹魏黃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禮為秦公,以京兆郡為秦國,曹魏黃初三年又改名為京兆國。魏明帝青龍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為秦王,改京兆國為秦國。齊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為京兆郡,今西安,下屬五縣,除周至、戶縣外,均在轄區(qū)內。西晉時仍置京兆郡于長安,轄區(qū)較三國魏時縮小。十六國至南北朝時期前趙、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繼建都長安(后秦稱常安),均在此設置京兆郡(或尹)。隋、唐兩朝均都長安,另建新城。隋朝時期稱大興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長安城,在長安城周圍的京畿地區(qū),以雍州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稱京兆者,均指京師及其附近地區(qū)。隋、唐兩朝均設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為郡級建制以統(tǒng)長安、大興(唐改為萬年)等二十余縣。唐朝以后,長安城不復為都,發(fā)展受到一定影響,但仍不失為一個重要的地方性都會。金、元兩朝在陜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與建都之地無關,其時轄地在今陜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華陰以西一帶地區(qū)。北洋政府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府尹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中華民國政府成立時廢黜。不過這里要特別注意的是,壽氏源起吳國,吳國的京兆當在蘇州。
會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于原吳、越地置郡,治所在吳縣(今江蘇蘇州),轄境包括有江南、浙江省大部及皖南一部。西漢武帝元封五年(乙亥,公元前106年),會稽郡受督于揚州刺史部,時領二十六縣,在今浙江省境內有十八縣。東漢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分吳、會稽為二郡,會稽移治山陰(今浙江紹興),有浙閩之地。西漢時期轄地在今江蘇省長江以南、茅山以東、浙江省大部份(僅天目山、淳安縣西部小部分地區(qū)除外)、安徽省水陽江流域以東及新安江、率水流域一帶及福建全省。三國時期孫吳國分設臨海(今浙江臺州)等郡后,其轄境縮小。西晉朝太康二年(辛丑,公元281年),以會稽地封驃騎將軍孫秀,以郡為國,稱會稽國。隋朝開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平陳,省郡縣,廢會稽郡為越州,后又分山陰縣置會稽縣。清朝順治年間(公元1644~1661年)移治到山陰縣(今浙江紹興)。民國時期合會稽、山陰二縣為紹興縣。今為浙江省紹興市。
彭城郡:彭城郡原為西漢時期的楚國所置。漢宣帝地節(jié)元年(壬子,公元前69年)以楚國改置彭城郡,治所在彭城縣(今江蘇徐州),西漢朝黃龍元年(壬申,公元前49年)復名楚國,東漢朝章和二年(戊子,公元88年)又改為彭城國。南朝宋永初二年(辛酉,公元421年)復為彭城郡。隋開皇時期(公元581~600年)廢郡,隋朝大業(yè)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復置。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又改為徐州,唐朝天寶元年(壬午,公元742年)名彭城郡。唐朝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復為徐州。歷史上的彭城郡,其統(tǒng)轄范圍大致包括今山東省微山縣、江蘇省徐州市、銅山縣、沛縣東南部及邳縣西北部,安徽灘溪縣東部及山東微山縣一帶。彭城郡與沛郡在地域范圍上有部分重疊。
壽姓堂號
潔素堂:晉代壽良,治《春秋》三傳,《左傳》、《公羊傳 》、《谷梁傳》。澡身潔素(時刻清洗自己的錯誤缺點,保持潔白干凈),官太平府太守,撰秦國內史。李宓問朝廷推薦他,武帝征為黃門侍郎、梁州刺史,遷散騎常侍、大長秋。
壽姓源流
一、壽(壽)shòu
現(xiàn)行較罕見姓氏。分布很廣,今北京,上海之松江,河北之景縣、黃驊,內蒙古之烏海,山西之太原,甘肅之酒泉,新疆之塔城,湖北之武昌,安徽之貴池,浙江之椒江等地均有。漢族、白族有此姓。《鄭通志》、《續(xù)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路史》云:“彭祖后有壽氏?!贝水斚党龊]姓;
2、鄭樵注云:“姬姓?!讹L俗通》:吳王壽夢之后?!贝艘悦麨槭希党黾?。望出京兆、博陵。漢代有壽光侯,術士;晉代有壽沖;又有壽良,成都人;南朝宋有壽寂之,吳興人,南泰山太守;元代有壽安,玉山尹;明代有壽儒,成化進士。
壽姓起名的基本原則和起名原理
1、壽姓用字只有1個讀音shòu,起名字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讀音,避免壽姓和名字中發(fā)音相同或相似的聲母韻母放在一起作為名字,這樣讀起來很拗口,比如:南蘭倪、孫存春等。
2、壽姓壽筆畫有7畫,筆畫數較適中,名字中可以用和壽筆畫相近的字為名字,這樣比較勻稱!
3、壽姓五行屬金,壽姓吉兇寓意為吉,壽姓寶寶起名字應該從寓意出發(fā),這樣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會朝著這個方向發(fā)展。
4、壽姓寶寶起名字最好結合孩子的生辰八字,這樣起的名字更符合五行數理,如需根據生辰八字免費起名,可以參考“生辰八字起名”。
總而言之,起名的基本原則是:念著好聽、寫著好寫、有意境和寓意、符合五行數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baijiaxing/28551.html,轉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百家姓》是一篇中文姓氏的文章,據文獻記載,最開始收集了411個姓氏、后補充道568個,包含單姓444個,復姓124個。該文章采用四言體例,對姓氏進行了整齊的排列,每一句都押韻,并非按人口多少排列,盡管百家姓內容沒有文理,但是對于中國的姓氏文化的認識有很大作用,所以才會流傳成百上千年?!栋偌倚铡放c《三字經》、《千字文》并稱“三百千”,是我國古代幼兒的啟蒙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