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姓簡介
“弘”字拼音:hóng,“弘”屬于常用字
,“弘”字部首是:弓弘姓全國人口約 12 萬,屬常見姓氏
弘姓各個時期人口排名走勢圖
說明:本統(tǒng)計根據(jù)網(wǎng)友訪問查詢名字測試排名進行的統(tǒng)計,和全國人口普查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不完全一致
弘姓人口在各個省市的最新分布
弘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
弘姓起源(來源)
弘姓主要源自:姜姓
弘姓起源一
源于姜姓
弘姓起源二
源于羋姓,出自戰(zhàn)國初期楚國學(xué)者馯臂之后裔
著名的典籍《易》,其“經(jīng)部”就是由馯臂撰著于戰(zhàn)國初年的不朽之作
弘姓起源三
源于公孫氏
弘姓起源四
源于鮮卑族
,出自南北朝時期北魏獻文帝拓拔弘,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拓跋弘,公元448~471年,原名拓跋·鄰,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長子,即北朝時期北魏王朝第六位皇帝顯祖獻文皇帝,在位時間從公元465~471年為期七年,終年二十三歲。弘姓起源五
源于媯姓
,出自唐朝時期魏博節(jié)度使田興,屬于以帝王賜改名字為氏。唐肅宗李亨乾元初年(公元758年),在魏州尋置魏博節(jié)度(今河北大名東北部),以原安祿山部下、河北盧龍人田承嗣為魏博節(jié)度使,統(tǒng)治今河北南部、山東北部一帶地區(qū),當(dāng)時田承嗣部下號稱“天雄軍”。弘姓起源六
源于蒙古族
,屬于以漢化改姓為氏。蒙古族弘吉刺氏,亦稱廣吉剌氏、翁吉剌氏、弘吉烈氏,是十分古老的蒙古氏族部落,源出翁吉剌惕部的分支斡勒訥兀惕氏部落。弘姓起源七
源于滿族
滿族烏扎庫氏,亦稱烏札庫氏
該支滿族弘氏始祖,出自烏扎庫·弘尼牙喀
,滿洲鑲紅旗人,原為建州女真烏札庫部首領(lǐng)。明朝末期后金政權(quán)建立之初,烏扎庫·弘尼牙喀即率氏族歸附于佟·努爾哈赤,被任命為佐領(lǐng),后官至工部尚書、議政大臣,加世職二等輕車都尉。在烏扎庫·弘尼牙喀的后裔子孫
、一等侍衛(wèi)烏扎庫·回色的后代中,有以先祖名字首音之諧音漢字為姓氏者,稱弘氏,世代相傳至今。弘姓郡望
太原府:亦稱太原郡
。戰(zhàn)國時期秦國莊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五臺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帶、霍山北部一帶地區(qū)。北魏時期轄地在今山西省陽曲縣、交城市、平遙市、和順縣之間的晉中一帶地區(qū)。隋朝時期改晉陽為太原,又另設(shè)晉陽,與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興國(公元976~984年)中年毗陵郡:在春秋時期為吳國季札的封地延陵邑,在漢朝時期改置毗陵縣(今江蘇常州)
丹陽郡:丹陽又稱潤州
、丹楊郡,是我國十分古老的地名,所指的地方迭有變動。先秦時期,共有三處以丹陽為名的地方,但一般主要是指鄣郡(今江西南昌)。漢朝實施郡縣制度以后,先后又有許多以丹陽為名的郡和縣。丹陽郡始建于西漢朝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121年),是由原鄣郡改置,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下轄十七縣,轄境相當(dāng)于今安徽省長江以南,江蘇大茅山及浙江省天目山脈以西、浙江省新安江支流武強溪以此地區(qū)。三國時期孫吳國移治到建康(今江蘇南京),以后轄區(qū)縮小豫章郡:亦稱南昌府
弘姓堂號
毗陵堂:以望立堂
太原堂:以望立堂
丹陽堂:以望立堂。
豫章堂:以望立堂
納肝堂:春秋時狄人攻衛(wèi)
弘姓源流
一、弘hóng
現(xiàn)行較罕見姓氏
弘姓起名的基本原則和起名原理
1、弘姓用字只有1個讀音hóng
2、弘姓中弘字筆畫只有5畫
,筆畫較少,適合的漢字較多,會比筆畫多的姓氏更容易取名字。3
、弘姓五行屬水,弘姓吉兇寓意為吉,弘姓寶寶起名字應(yīng)該從寓意出發(fā),這樣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會朝著這個方向發(fā)展。4
、弘姓寶寶起名字最好結(jié)合孩子的生辰八字,這樣起的名字更符合五行數(shù)理,如需根據(jù)生辰八字免費起名,可以參考“生辰八字起名”。總而言之,起名的基本原則是:念著好聽、寫著好寫、有意境和寓意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baijiaxing/28624.html,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百家姓》是一篇中文姓氏的文章弘姓
百家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