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壺紫砂壺的種類:扁西施壺、全手工西施壺、六方西施壺、小西施壺、六方西施壺、筋紋西施壺、螺旋西施壺、顧景舟西施壺、唐羽西施壺、牡丹西施壺、冰紋西施壺、竹節(jié)西施壺、荷花西施壺。
西施壺主要特點有哪些?
壺身圓潤,截蓋,短流喻為殷桃小嘴,扁圓長把呈倒耳狀,壺蓋與壺身結合為圓球體,壺蓋上有圓球型壺鈕,純潔而富有生機,孕育著未來,初稱為“西子乳”,后人覺得不雅,改稱倒把“西施壺”。
西施壺的線條簡練俊美、大氣寬懷。以壺鈕中心的透氣孔為起點,一條弧線舒緩地向外延伸,先緩后激,到壺體的三分之一處,峰回路轉,到圈足嘎然而止,平底作結,不見一點交界之痕,我們領略西施之美,但是上帝給你打開一扇門,就會關上另外一扇窗。西施壺倒水時壺蓋容易流口水,收水時難以做到干凈利落,壺型之設計決定了先天不足。西施壺由誰最開始做的?
根據所查到的歷史文獻,西施壺最早由徐友泉所制,徐友泉,名士衡,明萬歷年和康熙年間(1570年到1619年)人物,繼供春后,趙梁,董翰,元暢,時朋為“明四家”,再時大彬大家之后制壺名人,徐友泉是時大彬之高徒,他自喻自己的技藝遠不如時大彬,但他創(chuàng)造的“西施壺”在紫砂歷史上,真正的舉足輕重。
紫砂壺的種類繁多,標準不一,僅造型式樣就有“方非一式,圓不一相”之說。
紫砂壺的種類
按歷史年代劃分分為老壺和新壺。清代之前的為老壺,清代之后的為新壺?!耙灿腥藢r期劃分較細,將1911年(辛亥革命)以前制作的壺稱為‘古壺’;將1912~1954年之間制作的壺稱為‘民初壺’;1954~1982年之間制作的壺稱為‘早期壺’;1982年以后制作的壺稱為‘當代壺’。還有人將1966~1976年間所制的壺稱為‘文革壺’”。(劉振清《紫砂壺》)按精致程度和功用劃分凡一般民間工匠制作的較為粗糙,只能用來泡茶,達不到賞玩層次的壺稱為“粗器”;凡能工巧匠制作的較為精致,既可用來泡茶,又能摩挲把玩的壺稱為“雅器”。
按設計制作劃分純粹由陶匠設計制作的壺稱為“陶人壺”,由文人參與設計或制作的壺叫“文人壺”。文人壺往往由文人親自題詩繪畫、書寫篆刻,集“詩”、“書”、“畫”、“印”為一體,具有文化情調和高雅的賞玩趣味。
按制作者的名氣和技術劃分現(xiàn)代人通常將新紫砂壺分為高、中、低三個檔次。那些由著名陶藝家或高級工藝師制作的造型精美、做工精致的紫砂壺為高檔壺。每把壺的價格一般在5000~8000元;而個別名氣大的高級工藝美術師或大師,諸如顧景舟、徐漢棠、顧紹培、朱可心、蔣蓉、裴石民等人的作品,則每把壺價格在數(shù)萬元或數(shù)十萬元,這多半取決于作品的精美程度和藝術境界的高低。在1994年的宜興陶藝節(jié)上,顧景舟的一把高虛扁壺拍到了16.88萬元的高價;1986年,徐漢棠的一把四方開片壺賣了80萬日元。凡由一定級別的工藝人員或技術員制作的造型復雜精致,且制作有一定難度的紫砂壺為中檔壺;如由工藝美術員制作的壺,每把500~1000元,副工藝美術師以上制作的壺,每把2000~5000元。至于一般陶工千篇一律、大量生產的產品自然屬于低檔貨,每把在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qi/316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西施茶壺適合泡什么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