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工具有公道杯、蓋碗、品茗杯、紫砂壺、茶盂、小秤、茶濾、茶勺、茶則、茶荷、茶針、茶匙等,其中主要的茶具有蓋碗、公道杯、茶杯。
泡茶工具有哪些:
1.茶夾
在蓋碗沖泡白茶時,茶夾可以充當(dāng)泡茶者的另外一雙手,作用不小。
比如,在燙壺溫杯時,就需要用到茶夾,逐一夾起蓋碗的杯蓋,品茗杯等,將沸水沖淋下去。
經(jīng)過燙壺溫杯,可以讓蓋碗、公道杯、品茗杯上殘留的生水味發(fā)散出去,更能確保喝茶的衛(wèi)生。
再則是,在泡茶待客的場合下,若客人杯中的茶完全放涼了,或者是需要換茶時,可以用茶夾,取回客人的杯中,倒入沸水沖洗后,再接著給客人重新斟一杯熱茶,禮節(jié)方才更到位。
2.蓋碗
唐代茶圣陸羽在《茶經(jīng)》中,對蓋碗有過這樣的描述:“蓋碗的蓋意為天,蓋托意為地,蓋身意為人?!惫视址Q三才杯,寓意天涵之,地載之,人育之的哲理。
使用蓋碗泡茶,能夠使茶葉沉積于底,注水時茶葉翻滾,易于泡出茶汁。在禮節(jié)上也有“端茶敬客”的作用。
3.公道杯
搭配蓋碗,在練習(xí)沖泡出湯時,少不了要用到公道杯,別稱茶海。
蓋碗泡茶出湯時,出湯的開口,要垂直對準(zhǔn)公道杯。
然后,在使用公道杯,逐一進(jìn)行分湯。
公道杯,顧名思義,意味著斟茶分湯時需要均勻,不能厚此薄彼。
通常,公道杯宜選透明的玻璃材質(zhì)為佳,可以方便更好的觀察湯色,以及茶湯是否清透。
4.品茗杯
品茗杯,也就是平時喝茶品茶用的杯子。
通常,品茗杯的容量,不適宜選太大。
畢竟,茶需要小口慢品,不能一口悶。
再說了,蓋碗沖出來的一道茶湯,數(shù)量有限。
若是用上一套容量過大的品茗杯,那就不再方便分飲。
5.杯墊/杯托
杯墊,專門用來墊著品茗杯。
一來,可以防止茶杯底部,有茶湯滑落桌面,留下茶漬和水漬。
二來,有了杯托,可以更好的給客人奉茶。
按照禮節(jié),給客人斟茶時,需要用到兩手,將茶杯端到客人面前。
茶杯的杯沿部分,雙手不能直接觸碰,以免在茶杯上留下指紋和污漬,變得不衛(wèi)生。
而直接把手放在茶杯底部,又未免容易燙手。
這時,有了杯墊的存在,奉茶時就方便了許多。
6.茶巾
類似抹布,小小的一塊茶巾,看似不起眼,但能發(fā)揮的作用不小,不容忽視。
茶巾的用途,用作專門擦拭茶具上的茶漬和水漬。
在使用公道杯分湯前,需要將公道杯的底部,放在茶巾上“蘸一蘸”,免得底部滴水。
分茶湯時,公道杯底部的水漬,淅淅瀝瀝的滴灑在桌面,會讓人看起來很不衛(wèi)生!
此外,像是沖泡巖茶等,湯色較深色,茶漬比較明顯的茶類時。
素凈的白瓷蓋碗上,一旦掛上茶漬,就會異常的顯眼。
故而,在泡茶時,一旦出現(xiàn)茶水流下,或者灑下,需要用茶巾,及時的擦拭,以免留下茶漬。
7.茶濾
沖泡干茶斷裂、破碎的茶葉時,少不了要用上茶濾。
茶濾,可以過濾茶湯,以免碎茶末掉落到湯水里。
蓋碗泡茶時,可以將茶濾架置在公道杯上,再倒出茶湯。
喝茶時,可以避免喝到滿口碎末的尷尬。讓喝茶過程更愉悅。
8.克秤
沖泡散裝茶葉時,茶桌的抽屜旁,少不了準(zhǔn)備克秤。
如此,才能更好的精準(zhǔn)控制投茶量。
9.茶盂
用來專門盛放廢棄的茶與水。
當(dāng)杯中的茶沒有飲盡,完全放冷后,不想再喝時,可以將杯中剩余的茶,倒入茶盂內(nèi)。
主要的泡茶用具,如壺、盅、杯、盤等。x0dx0a輔助泡茶的用具,如茶荷、茶巾、渣匙、茶拂等。x0dx0ax0dx0a泡茶的步驟:x0dx0a一、燙壺:x0dx0a在泡茶之前需用開水燙壺,一則可去除壺內(nèi)異味;再則熱壺有助揮發(fā)茶香。x0dx0ax0dx0a二、置茶:x0dx0ax0dx0a一般泡茶所用茶壺壺口皆較小,需先將茶葉裝入茶荷內(nèi),此時可將茶荷遞給客人,鑒賞茶葉外觀,再用茶匙將茶荷內(nèi)的茶葉撥入壺中,茶量以壺之三分之一為度。x0dx0ax0dx0a三、溫杯:x0dx0ax0dx0a燙壺之熱水倒入茶盅內(nèi),再行溫杯。x0dx0ax0dx0a四、高沖:x0dx0ax0dx0a沖泡茶葉需高提水壺,水自高點(diǎn)下注,使茶葉在壺內(nèi)翻滾,散開,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稱"高沖"。x0dx0ax0dx0a五、低泡:x0dx0ax0dx0a泡好之茶湯即可倒入茶盅,此時茶壺壺嘴與茶盅之距離,以低為佳,以免茶湯內(nèi)之香氣無效散發(fā),俗稱"低泡"。一般第一泡茶湯與第二泡茶湯在茶盅內(nèi)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湯與第四泡茶湯混合,以此類推。x0dx0ax0dx0a六、分茶:x0dx0ax0dx0a茶盅內(nèi)之茶湯再行分入杯內(nèi),杯內(nèi)之茶湯以七分滿為度。x0dx0ax0dx0a七、敬茶:x0dx0ax0dx0a將茶杯連同杯托一并放置客人面前,是為敬茶。x0dx0ax0dx0a八、聞香:x0dx0ax0dx0a品茶之前,需先觀其色,聞其香,方可品其味。x0dx0ax0dx0a九、品茶:
一套完整的茶具都包括什么?
一套完整的包括:茶海、茶道、茶具、茶寵。
1.茶海:放置茶道茶具和茶寵的大托盤,竹制的茶海經(jīng)濟(jì)實(shí)惠,大約300左右;黑檀與紫檀的較名貴,大一點(diǎn)的單木需要1300--2000不等,小一點(diǎn)的650到1500不等;普通實(shí)木的茶海便宜,有的內(nèi)部容易腐蝕,小一點(diǎn)的大約250到500,大一點(diǎn)的600到1200不等;現(xiàn)在一些功夫茶道不用木制的茶海,而改用形似茶海的電磁爐,集消毒,燒水,品茶于一體,650--2000不等。
2.茶道:形狀像筆筒,內(nèi)置茶針等用具,大部分為木質(zhì)的,主要是取茶,拌茶清理茶具的用途。竹制的茶道價格在50到150之間不等。
3.茶具:泡茶品茶喝茶用的器皿,材質(zhì)主要是陶瓷、玻璃、紫砂這三種供陶瓷類茶具主要有景德鎮(zhèn)的青花瓷,景德鎮(zhèn)彩釉,景德鎮(zhèn)粉彩瓷,景德鎮(zhèn)浮雕,德華白瓷,德華結(jié)晶釉,浙江龍泉青瓷,臺灣和福建的亞光瓷;玻璃主要是耐燙玻璃,可以直接在明火上燒水;紫砂茶具首選宜興紫砂。每套茶具主要由茶罐、茶壺、蓋碗、茶杯組成。茶罐用來存放茶葉,一般每套一個;茶壺用來盛放茶水,一般每套一個;蓋碗涼茶喝茶所用,每套一個;茶杯為喝茶所用,每套6個或每套8個。總之是大于5的偶數(shù)就對了。景德鎮(zhèn)的瓷器,300到1000,德華的瓷器300到800,紫砂茶具,500到1500,玻璃的便宜,150到500不等。
4。茶寵:觀賞用的茶具,分熱水系和茶水系,多為各種花草或動物的形狀,熱水系的變色快,一般遇熱水之后5分鐘內(nèi)變色完成,茶水系的變色慢,需要在茶水中養(yǎng)一段時間尚能發(fā)生變化。價格隨做工,寓意和材質(zhì)的不同而變化,主要在80到500之間。
以上是我店內(nèi)茶具的價格,不完整,僅供參考。
一整套茶具都包括什么
茶船、隨手泡、茶倉(茶罐)、茶荷、茶濾、茶巾
紫砂壺/蓋碗、公道杯(茶海)、品茗杯、聞香杯、杯碟(杯托)茶洗、茶藝六用(容則、茶則、茶匙、茶漏、茶夾、茶針)
茶寵
功夫茶套具一般需要哪些茶具?
1 茶盤
竹,木皆可,最好不用塑料的,有異味。
2 茶匙,茶荷,就是干茶入壺前的量具(基本用不上因為很多茶葉都是小包償好的)
3 爐及水壺(電的泡水壺最好可以控制或者顯示溫度的)
本身發(fā)熱時不生異味就行(塑料的會有異味)。水的質(zhì)量對茶味道影響很大
4 茶漏及支架,用來過濾茶葉的,支架是用來放茶漏的
5 泡壺及杯子
白瓷薄壁的,不影響茶色和茶味,清洗也方便。
6儲茶的罐,
像我們家都是買個小冰箱放著的。絕對保鮮。
7 夾子
泡功夫茶的杯子很小,倒好茶后一般都是用夾子放到客人面前的。就是鑷子,有木得 也有鐵的
茶具都包括些什么?
飲茶離不開茶具,茶具指泡飲茶葉的專門器具,包括壺,碗,杯,盤,托等,古人講究飲茶之道的另一個重要表現(xiàn),是非常注重茶具的本身的藝術(shù),一套精致的茶具配合色,香,味三絕的名茶,可謂相得益彰。隨著飲茶之風(fēng)的興盛以及各個時代飲茶風(fēng)俗的演變,茶具的品種越來越多,質(zhì)地越來越精美。潮汕功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種,這就是:
第一:茶壺
——潮人土語叫做"沖罐",也有叫做"蘇罐"的,因為它出自江蘇的宜興,是宜興紫砂壺中最小的一種。選擇茶壺,好壞標(biāo)準(zhǔn)有四字訣,曰:"小,淺,齊,老。"茶壺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四有罐等的分別,以孟臣,鐵畫軒,秋圃,萼圃,小山,袁熙生等制造的最受珍視。壺的式樣很多,有小如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等等。一般多有鼓形的,取其端正渾厚故也。壺的色澤也有多種,朱砂,古鐵栗色,紫泥,石黃,天青......等等。但不管款式,色澤如何,最重要的是"壺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因為大就不"工夫"了。
第二:茶杯
——茶杯的選擇也有四字訣:小,淺,薄,白。小則一啜而盡;淺則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襯托茶的顏色;質(zhì)薄如紙以使其能以起香。潮州茶客常以白地藍(lán)花底平口闊,杯底書"若深珍藏"的"若深杯"為珍貴,但已不易得。江西景德鎮(zhèn)和潮州楓溪出品的白瓷小杯,也是很好的,俗稱為"白果杯"。
第三:茶洗
——形如大碗,深淺色樣很多,烹功夫茶必備三個,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用以浸沖罐,一個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過的茶葉。
第四:茶盤
——茶盤是用來盛茶杯的,也有各種款式,圓月形,棋盤形......等等。但不管什么式樣,最重要也是四字訣:寬,平,淺,白。就是盤面要寬,以便就客人人數(shù)多寡,可以放多幾個杯;盤底要平,才不會使茶杯不穩(wěn),易于搖晃;邊要淺,色要白,這都是為了襯托茶杯,茶壺,使之美觀。
第五:茶墊
——比茶盤小,是用來置沖罐的,也有各種式樣,但總之要注意到"夏淺冬深"。冬深是為便于澆罐時多裝些沸水,使茶不易冷,茶墊里還要墊上一層"墊氈","茶墊"是用絲瓜絡(luò)按茶墊的形狀大少煎成的,所以要用絲瓜絡(luò)而不用布?xì)终?,為了不會生異味,墊氈的作用是為了保護(hù)茶壺,工夫茶在灑茶后還要將茶壺倒置過來以免壺里積水,一點(diǎn)點(diǎn)的水,也會使茶味變苦,原因是單寧酸溶解了。
第六:水瓶與水缽
——作用一樣,都是用以貯水烹茶的。水瓶,修頸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也有一種束頸有嘴,飾以螭龍,名叫螭龍樽的也不錯。水缽,也是用來貯水以備烹茶的,大小均相等于一個普通花盆,款式也很多。明代制的"紅金彩",用五金釉,描金魚二尾在缽底,舀水時水動,好像金魚也動,這是很少見的珍品。
第七:龍缸
——大龍缸類似庭中栽種蓮花之蓮缸,或較小些。用以貯存大量的泉水,密蓋,下托以木幾,放在書齋一角,古色古香。龍缸也是素瓷青花,有明宣德年造的,但很難見到。
第八:紅泥小火爐
——紅泥小火爐,潮安,潮陽,揭陽都有制作,式樣好看極了。同樣有各種形式,特點(diǎn)是長形,高六,七寸,置炭的爐心深而小,這樣使火勢均勻,省炭,小爐有蓋和門,不用語時把它一蓋一關(guān),既節(jié)約,又方便。小爐門邊往往還有一副很文雅的對聯(lián),益發(fā)增添茶興。
第九:砂銚
——"砂銚",潮安楓溪做的最著名,俗稱"茶鍋",是用......>>
求解一整套茶具都包括哪些
茶船、隨手泡、茶倉(茶罐)、茶荷、茶濾、茶巾
紫砂壺/蓋碗、公道杯(茶海)、品茗杯、聞香杯、杯碟(杯托)
茶洗、茶藝六用(容則、茶則、茶匙、茶漏、茶夾、茶針)
茶寵
一套茶具包含什么配件 完整的一套茶具有哪些組成
茶具配置,根據(jù)傳統(tǒng)的四寶配置,
分為:茶盤、圓茶盤、茶壺、茶船、品茗杯、杯托、注水器、茶荷、茶匙筒、茶祥罐、茶巾、泡茶巾,茶具一般分為陶瓷茶具和紫砂壺茶具比較較好,玻璃次之,
景德鎮(zhèn)原來網(wǎng)白瓷杯也是很好的選擇,茶講究的是茶具。
一套完整的茶具都有哪些東西
茶具配置 參照傳統(tǒng)烏龍茶沖泡“四寶”配置,“孟臣罐”為紫砂壺,若琛杯是景德鎮(zhèn)的白瓷杯。茶盤、圓形茶盤、茶壺、茶船、品茗杯、杯托、煮水器、茶荷、茶匙筒、茶樣罐、水盂、茶巾、泡茶巾 工夫茶最講究的第一是茶具。它之所以和其它喝茶方法有別也在于茶具。據(jù)說陸羽所造茶器,凡二十四事。潮州工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種。這就是: 一、茶壺 潮州土語叫做“沖罐”,也有叫做“蘇罐”的,因為它出自江蘇宜興,是宜興紫砂壺中最小的一種。選擇茶壺,好壞標(biāo)準(zhǔn)有四字訣,日:“小、淺、齊、老”。 二、茶杯 茶杯的選擇也有個四字訣:小、淺、薄、白。 三、茶洗 形如大碗,深淺色樣很多,烹工夫茶必備三個,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個用以浸沖罐,一個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過的茶葉。 四、茶盤 茶盤是用來盛茶杯的,也有各種款式,圓月形、棋盤形……等等。但不管什么式樣,最重要也是四字訣:寬、平、淺、白。 五、茶墊 比茶盤小,是用來置沖罐的,也有各種式樣,但總之要注意到"夏淺冬深"。 六、水瓶與水缽 作用一樣,都是用以貯水烹茶的。水瓶,修頸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也有一種束頸有嘴,飾以螭龍,名叫螭龍樽的也不錯。(螭龍,潮州土話叫做“錢龍”,潮州話是雙聲疊韻的,錢、螭就是疊韻字,即是壁虎。) 水缽,也是用來貯水以備烹茶的,大小均相等于一個普通花盆,款式也很多。 七、龍缸 大龍缸類似庭中栽種蓮花之蓮缸,或較小些。用以貯存大量的泉水。 八、紅泥小火爐 “綠蟻新焙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可見古人是用紅泥小火爐溫酒的,自然那是在北方。 九、砂跳 “砂跳”,潮安楓溪做的最著名,俗稱“茶鍋”,是用砂泥制成的,很輕巧,水一開,小蓋子會自動掀動,發(fā)出一陣陣的聲響。這時的水沖茶剛剛合適。至于用鋼鍋,鋁鍋來煮水沖茶的,雖然也無不可,可是金屬的東西,用以煮水沖茶畢竟要差一些,不算工夫了。 十、羽扇與鋼筷 羽扇是用以煽火的,煽火時既須用勁,又不可煽過爐門左右,這樣才能保持一定火候,也是表示對客人的尊敬。所以,特制的羽扇不但有利于“工夫”的施展,而且一枝用潔白鵝翎編成的扇,大不 過掌,竹柄絲穗的精雅,襯托著紅、綠、白……各種顏色的茶具,加上金紫色的濃茶,自然別有風(fēng)趣。鋼筷則不但為了鉗炭、挑火,而且可以使主人雙手保持清潔。 當(dāng)然一般用不了這么多!
一套茶具共有哪些工具
最精致的茶具稱為“四寶”:玉書碾一般是扁形的薄瓷壺,能容 水四兩,潮汕烘爐用白鐵制成,小巧玲瓏,孟臣罐多出自宜興,以紫砂壺最為名貴,這種壺不僅造型獨(dú)特,顏色渾厚,尤以紫色最佳,而且吸水力甚好,泡出的茶葉香味能夠持久不散。茶壺用的時間越久,泡出來的茶葉香氣也越醇厚,若琛甌是白色小瓷杯,容水不過三、四毫升,多用景德鎮(zhèn)等地產(chǎn)品。
一套茶具包括1個茶壺和6個茶杯
第三問錯了,35乘以5=175
在茶文化中,茶具既給茶桌上增添了光彩,又給品茶者增添了樂趣。
一、蓋碗
用蓋碗品茶時,揭開碗蓋,再聞茶香。
選用蓋碗時,男士可以選較大蓋碗,女士不能選用太大的。
蓋碗泡茶,一則更快的泡出茶香,二則也不會燙手,因為有茶托,三則茶蓋還可以春風(fēng)拂面濾去茶沫。
二、聞香杯
聞香杯通常選用瓷質(zhì)杯子,保溫效果好,可以讓茶香的熱量保存時間更長,更方便聞茶之香氣,更好的品鑒茶香。
三、品茗杯
聞香杯、品茗杯經(jīng)常搭配使用。雙手掌心夾住聞香杯,靠近鼻孔,邊搓動邊聞香。
男士拿品茗杯手要收攏,以示大權(quán)在握;女士拿品茗杯可用蘭花指微微輕翹,更顯女子的柔和。
四、茶托
它的作用一是讓茶杯有個襯墊,不至于燙手,二是使用茶托給客人奉茶,顯得衛(wèi)生。此外,使用茶托敬茶,顯得更文雅。
五、茶荷
是承載、置茶、容納茶的茶具。通常用竹、木、陶、瓷、錫等制成,用來鑒賞茶形,觀茶色,聞茶香,將茶葉由移至泡茶器。
六、公道杯
盛放過濾后的茶湯。如果泡出的茶偏濃,可以在公道杯中加點(diǎn)開水沖淡。
分茶時,每個品茗杯應(yīng)保證七分滿。
七、水盂
水盂用來盛放洗茶的沸水,和泡完茶的渣葉,使用后要及時去除茶渣,并用清水沖凈。
八、濾網(wǎng)
濾網(wǎng)可以去掉茶湯中的雜質(zhì)讓茶香更干凈,讓茶的口感更潤。
九、蓋置
蓋置用來放置各類茶壺的蓋子。
十、茶盤
茶盤又有茶船之稱,指放置茶壺、茶杯、茶道組、茶寵乃至茶食的淺底器皿。它的尺寸有大有小,常見的形狀為方形、圓形與扇形。
十一、茶道六君子
茶道六君子,包括茶則、茶匙、茶漏、茶針、茶夾、茶筒。
十二、茶巾
清潔茶臺的毛巾,可以分為客人用來擦拭桌上或杯底的水跡的毛巾,也有主人倒茶時擦拭水漬的毛巾。
十三、茶刀
用于撬取茶餅、磚茶、沱茶等緊壓茶的工具,使用時候一邊施力一邊撬動。
十四、紫砂壺
紫砂壺泡茶能保持茶的原味,增添茶味,茶具中含一些微量元素,對人體有益。常年使用紫砂壺,茶越泡越香,人越喝越有精氣神。
十五、茶葉儲存罐
錫的質(zhì)地柔軟堅韌,延展性好,抗氧化能力強(qiáng),透氧率低。錫質(zhì)貯存罐恒溫狀態(tài),使茶葉不會受潮,利于保持芳香,有利于長期保存。
陶罐一般用來存放紅茶、黑茶這些全發(fā)酵、后發(fā)酵的茶。家用可以選擇稍微大點(diǎn)的,出差可以選用最小號方便攜帶。
茶道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那么下面一起來看看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茶道需要的工具,希望能夠?qū)δ兴鶐椭?br>茶道需要的工具
茶道組也被稱為茶道六君子,指的就是泡茶時所用的工具,即茶筒、茶則、茶漏、茶夾、茶針、茶匙這六樣。它是整個茶藝表演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更是品茗詩意畫境的一道靚麗的風(fēng)景,起到點(diǎn)綴之美,既是實(shí)用工具又是藝術(shù)的體現(xiàn),讓眾多茶友愛不釋手。
在茶道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茶道組合,茶道組合,簡稱茶道組,也被稱為茶道六君子。茶道組通常包含有:茶夾:也被叫做茶鑷,外形就如同一個夾子一般;茶勺:也被叫做茶則,外形就是一個小勺子般;茶斗:或者稱為茶漏,外形就是一個環(huán)形的如同漏斗一般的器具;茶針:也有稱呼茶通者,形狀就是一根細(xì)頭針的模樣;茶刮:外形就是一個帶有扁平彎頭的棍狀器具;茶瓶:外形如同花瓶一般。
茶道組是茶盤上最常用到、也最容易被忽略的物件,比如說茶漏,用蓋碗或是壺泡茶都要用它來過濾茶渣;用來夾聞香杯和茶盞的茶鑷,有木的、竹的、金屬的;還有用來放品茗杯的茶墊,用來疏通壺口的茶簽,以及茶勺和茶刮。所有這些,平時散放在茶盤上,專心喝茶的你可能不會去注意,分開來它們只是茶盤上的雜件,放在茶道瓶中,就成為茶道組了。這些茶漏、茶鑷、茶墊等因為其使用功能的限制,其形狀大都大同小異,就是材質(zhì)、工藝上有所不同。
茶道組作為在整個茶藝表演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更是品茗詩意畫境的一道靚麗的風(fēng)景,起到點(diǎn)綴之美,既是實(shí)用工具又是藝術(shù)的體現(xiàn),讓眾多茶友愛不釋手。其中可能吸引你眼球的,或許是用來存放組件的茶道瓶,其材質(zhì)多樣,造型各異,不只是有花鳥魚蟲,蘊(yùn)意多多,也讓茶道組因此而大大提高了其觀賞性。
茶道六君子使用
1.茶筒:盛放茶藝用品的器皿茶器筒。
2.茶匙:又稱「茶扒 」形狀像湯匙所以稱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過的茶, 壺內(nèi)茶葉,茶葉沖泡過后,往往會緊緊塞滿茶壺,加上一般茶壺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葉既不方便也不衛(wèi)生,故皆使用茶匙。
3.茶漏:茶漏則于置茶時放在 壺口上,以導(dǎo)茶入壺,防止茶葉掉落壺外。
4茶則:茶則(茶勺)茶則為盛茶入壺之用具
5.茶夾:又稱「茶鏟」茶夾功用與茶匙相同,可將茶渣從壺中挾出,也常有人拿它來挾著茶杯洗杯,防燙又衛(wèi)生。
6.茶針(茶通): 茶針的功用是疏通茶壺的內(nèi)網(wǎng)(蜂巢),以保持水流暢通當(dāng)壺嘴被茶葉堵住時用來疏浚,或放入茶葉后把茶葉撥勻,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茶道的程序與流程
1、凈手和欣賞器具:也就是洗手,喝茶衛(wèi)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后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zhèn)的瓷器或宜興的紫砂壺為上,這個都是為了喝茶前有個放松心情的準(zhǔn)備。
2、燙杯溫壺:就是把茶葉器具都用開水沖洗一次,目的也是為了衛(wèi)生清潔,同時給茶具預(yù)熱,這樣出來的茶的味道更香,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說這叫潔具提溫。
3、馬龍入宮:把茶葉放到器具里,也就是放茶過程到茶壺里,名字叫的好聽,程序簡單,表演可以適當(dāng)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韻。
4、洗茶:將沸水倒入壺中,讓水和茶葉適當(dāng)接觸,然后又迅速倒出。目的是為了把茶葉表面的不清潔物質(zhì)去掉,還有就是把沒炒制好的茶葉過濾掉。
5、沖泡:把沸水再次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壺嘴 點(diǎn)頭 三次,別一次把壺倒?jié)M,茶道的程序其實(shí)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這步才是平時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謂 鳳凰三點(diǎn)頭 ,向客人示敬。
6、春風(fēng)拂面:完全是表現(xiàn)技巧美觀需求,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為的是只喝茶水不要讓上面浮的茶葉到口中。
7、封壺:蓋上壺蓋,保存茶壺里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遍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
8、分杯:準(zhǔn)備喝茶開始的步驟,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9、玉液回壺:輕輕將壺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給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簡單點(diǎn)說就是給客人每人一杯茶。
10、分壺:然后將茶湯分別倒入每個客人的聞香杯,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滿,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11、奉茶:把杯子雙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禮儀,以茶奉客的中國古代禮儀之本。
12、聞香:客人開始獨(dú)自感悟的步驟,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余香,最好能有陶醉狀,表示對主人茶的欣賞和贊嘆。
13、品茗: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然后放下,可以在談話交流期間繼續(xù)如此,顯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14、續(xù)水:一般已經(jīng)飲去 2/3(杯)的茶湯時,就應(yīng)續(xù)水入壺(杯)。一到茶水全部飲盡時再續(xù)水,那么,續(xù)水后的茶湯就會淡而無味。續(xù)水通常二三次就足夠了。如果還想繼續(xù)飲茶,那么,應(yīng)該重新沖泡。
中國茶道的要素
中華茶道,就其構(gòu)成要素來說,有環(huán)境、禮法、茶藝、修行四大要素。
(一)環(huán)境
茶道是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下所進(jìn)行的茶事活動,茶道對環(huán)境的選擇、營造尤其講究,旨在通過環(huán)境來陶冶、凈化人的心靈,因而需要一個與茶道活動要求相一致的環(huán)境。茶道活動的環(huán)境不是任意、隨便的,而是經(jīng)過精心的選擇或營造。茶道環(huán)境有三類,一是自然環(huán)境,如松間竹下,泉邊溪側(cè),林中石上。二是人造環(huán)境,如僧寮道院、亭臺樓閣、畫舫水榭、書房客廳。三是特設(shè)環(huán)境,即專門用來從事茶道活動的茶室。茶室包括室外環(huán)境和室內(nèi)環(huán)境,茶室的室外環(huán)境是指茶室的庭院,茶室的庭院往往栽有青松翠竹等常綠植物及花木。室內(nèi)環(huán)境則往往有掛畫、插花、盆景、古玩、文房清供等。尤其是掛畫、插花,必不可少??傊?,茶道的環(huán)境要清雅幽靜,使人進(jìn)入到此環(huán)境中,忘卻俗世,洗盡 塵心,熏陶德化。
(二)禮法
茶道活動是要遵照一定的禮法進(jìn)行,禮既禮貌、 禮節(jié)、禮儀,法即規(guī)范、法則。“夫珍鮮馥烈者,其碗數(shù)三,次之者,碗數(shù)五。若坐客數(shù)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以下,不約碗數(shù),但闕一人,而已其雋永補(bǔ)所闕人?!? 陸羽《 茶經(jīng)》“五之煮”)此為唐代煎茶道中的 行茶規(guī)矩。
“童子捧獻(xiàn)于前,主起舉甌奉客日:為君以瀉清臆??推鸾?,舉甌曰:非此不足以破孤悶。乃復(fù)坐。飲畢,童子接甌而退。話久情長, 禮陳再三。”(朱權(quán)《茶譜》序)此為 宋明點(diǎn)茶道主、客間的端、接、飲、敘禮儀,頗為謹(jǐn)嚴(yán)。禮是約定俗成的行為規(guī)范,是表示友好和尊敬的儀容、態(tài)度、語言、動作。茶道之禮有主人與客人、客人與客人之間的禮儀、禮節(jié)、禮貌。
茶道之法是整個茶事過程中的一系列規(guī)范與法度,涉及到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一些規(guī)定,如位置、順序、動作、語言、姿態(tài)、儀表、儀容等。
茶道的禮法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有所損益,與時偕行。在不同的茶道流派中,禮法有不同,但有些基本的禮法內(nèi)容卻是相對固定不變的。
(三)茶藝
茶藝即飲茶藝術(shù),茶藝有備器、擇水、取火、候湯、習(xí)茶五大環(huán)節(jié),首先以習(xí)茶方式劃分,古今茶藝可劃分為煎茶茶藝、點(diǎn)茶茶藝、泡茶茶藝;其次以主茶具來劃分,則可將泡茶茶藝分為壺泡茶藝、工夫茶藝、蓋碗泡茶藝、玻璃杯泡茶藝、工夫法茶藝。再次則以所用茶葉來劃分。工夫茶藝依發(fā)源地又可劃分為 武夷工夫茶藝、武夷變式工夫茶藝、臺灣工夫茶藝、臺灣變式工夫茶藝。
茶藝是茶道的基礎(chǔ)和載體,是茶道的必要條件。茶道離不開茶藝,茶道依存于茶藝,舍茶藝則無茶道。茶藝的內(nèi)涵小于茶道,但茶藝的外延大于茶道。茶藝可以獨(dú)立于茶道而存在,作為一門藝術(shù),也可以進(jìn)行舞臺表演。因此說,表演茶藝或 茶藝表演是可以的,但說茶道表演或表演茶道則是不妥的。因為,茶道是供人修行的,不是表演給別人看的,可表演的是茶藝而不是茶道。
(四)修行
修行是茶道的根本,是茶道的宗旨,茶人通過茶事活動怡情悅性、陶冶情操、修心悟道。中華茶道的修行為“性命雙修”,修性即修心,修命即修身,性命雙修亦即身心雙修。修命、修身,也謂養(yǎng)生,在于祛病健體、 延年益壽;修性、修心在于志道立德、怡情悅性、明心見性。性命雙修最終落實(shí)于 盡性至命。
中華茶道的理想就是養(yǎng)生、怡情、修性、證道。證道是修道的結(jié)果,是茶道的理想,是茶人的終極追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茶道的宗旨、目的在于修行,環(huán)境亦好,禮法亦好,茶藝亦好,都是為著一個目的--修行而設(shè),服務(wù)于修行。修行是為了每個參加者自身素質(zhì)和境界的提高,塑造完美的人格。
茶道是以修行得道為宗旨的飲茶藝術(shù),包含 茶禮、禮法、環(huán)境、修行四大要素。茶藝是茶道的基礎(chǔ),是茶道的必要條件,茶藝可以獨(dú)立于茶道而存在。茶道以茶藝為載體,依存于茶藝。茶藝重點(diǎn)在“藝”,重在習(xí)茶藝術(shù),以獲得審美享受;茶道的重點(diǎn)在道“,旨在通過茶藝修心養(yǎng)性、參悟大道。茶藝的內(nèi)涵小于茶道,茶道的內(nèi)涵包容茶藝。茶藝的外延大于茶道,其外延介于茶道和茶文化之間。
茶道的內(nèi)涵大于茶藝,茶藝的外延大于茶道。我們這里所說的‘藝’,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藝茶之術(shù);我們這里所說的‘道’,是指藝茶過程中所貫徹的精神。有道而無藝,那是空洞的理論;有藝而無道,藝則無精、無神。茶藝,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規(guī)律、本源與本質(zhì),它經(jīng)常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你卻完全可以通過心靈去體會。茶藝與茶道結(jié)合,藝中有道,道中有藝,是物質(zhì)與精神高度統(tǒng)一的結(jié)果。茶藝、茶道的內(nèi)涵、外延均不相同,應(yīng)嚴(yán)格區(qū)別二者,不要使之混同。
喝茶、品茶、茶藝的最高境界——茶道
喝茶:將茶當(dāng)飲料解渴。
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講究水質(zhì)茶具,喝的時候又能細(xì)細(xì)品味。
茶藝:講究環(huán)境、氣氛、音樂、沖泡技巧及人際關(guān)系等。
最高境界——茶道:在茶事活動中融入哲理、倫理、道德,通過品茗來修身養(yǎng)性、品味人生,達(dá)到精神上的享受。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qi/321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茶杯濾網(wǎng)的正確用法
下一篇: 銅壺開壺方法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