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的組成:茶盤、茶荷、茶則、茶匙、茶針、茶巾、茶漏、茶夾、公道杯、茶導(dǎo)、茶寵、品茗杯、聞香杯、蓋碗,茶盤的用途為呈放茶具,茶荷主要為盛取茶葉,茶則用途為量取茶葉,公道杯的用途為裝載茶湯,蓋碗的用途為泡茶和容納茶湯。
茶具的組成和用途:
蓋碗:蓋碗是指一種上有蓋、中有碗、下有托的茶具,主要用于泡茶。
茶壺:茶壺是一種泡茶和斟茶用的帶嘴器皿,是茶具的一種,主要用于泡茶。
公道杯:是指用于均勻茶湯、再分茶至品茗杯中的茶具。
茶濾:在倒茶時,將茶濾置于公道杯上,防止茶葉掉落在茶湯中,影響喝茶口感。
品茗杯:是指用于喝茶,較矮的茶杯。
聞香杯:用于聞香,比品茗杯更細長,多用于沖泡臺灣高香的烏龍茶時使用。
杯墊:比茶盤小,用于盛放品茗杯、遞茶使用。
茶荷:用于盛放茶葉、觀賞茶葉,將茶葉放入茶壺中。形狀多以有引口的半球形,通常用竹、木、陶、瓷等制成。
茶巾:又稱為“茶布”,多用棉、麻制成,可以用于擦拭干茶壺,也可用于擦拭滴落在桌面的茶水。
茶盤:茶盤是用于放置茶具、茶杯。一般而言,茶盤要平,才不會讓茶杯不穩(wěn),搖晃不定。
茶道六君子
茶桶,茶漏,茶則,茶夾,茶針,茶匙的統(tǒng)稱為茶道六君子。
茶桶:用于盛放茶藝用品的器皿??梢杂胁煌男螤?,就像筆筒一樣。
茶漏:在置茶中,用于放置在壺口上,可以將茶葉倒入壺中,
茶則:又稱“茶撥”“茶扒”,是一種細長的小把子,主要用于挖取泡過的茶、茶壺內(nèi)的茶。
茶夾:又稱“茶筷”,可以將茶渣從壺中夾出,也可以用于夾著茶杯洗杯,防止洗茶杯時燙手。
茶針:又稱“茶通”,是用于疏通茶壺的內(nèi)網(wǎng),以保持水能流暢的從壺嘴中流出,不會被茶葉堵塞。
茶匙:又稱“茶勺”,用于將茶葉盛入茶壺中,也可以用于衡量茶葉用量,確保投茶量適中。
茶席裝飾
桌旗:是擺放在茶桌上的軟裝飾品,功能類似于桌布,用于裝飾茶桌。
茶寵:是一種用茶水滋養(yǎng)的寵物,或是飲茶時的把玩之物。多用紫砂或者橙泥等燒制的工藝品。
其他工具
養(yǎng)壺筆:一般用純天然的動物鬃毛支撐,用于保養(yǎng)紫砂,陶瓷等各類茶器。
茶刀:用于撬茶餅、茶磚等緊壓茶。
茶置:用于放置茶壺蓋的器具。
茶夾架:用于擱置茶夾、茶針、茶匙等工具。
茶洗:也叫“茶渣缸”用于清洗茶杯或者盛放茶渣水的器皿。
常見茶具通常有茶杯、茶漏、蓋碗、茶盤、茶則、茶挾、茶巾、茶針、煮水器、茶葉罐、茶船、茶海、茶匙、茶荷等十三種常見茶具的使用方法。
一、茶杯
茶杯的種類、大小應(yīng)有盡有。喝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杯。近年來更流行邊喝茶邊聞茶香的聞香杯。根據(jù)茶壺的形狀、色澤,選擇適當?shù)牟璞?,搭配起來也頗具美感。為便于欣賞茶湯顏色,及容易清洗,杯子內(nèi)面最好上釉,而且是白色或淺色。對杯子的要求,最好能做到"握"、"拿"舒適,"入口"順暢。
二、茶漏
茶漏則于泡茶時,放在壺口上,以導(dǎo)茶入壺,過濾茶葉碎片末,也防止茶水掉落壺外。
三、蓋碗
蓋碗或稱蓋杯,分為茶碗、碗蓋、托碟三部份,置茶三公克于碗內(nèi),沖水,加蓋五~六分鐘后飲用。以此法泡茶,通常喝上一泡已足,至多再加沖一次。
四、茶盤
用以承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盤子,以盛接泡茶過程中流出或倒掉之茶水。也可以用作擺放茶杯的盤子,茶盤有塑料制品、不銹鋼制品,形狀有圓形、長方形等多種。
五、茶則
茶則為盛茶入壺之用具,不用手直接抓取,衛(wèi)生同進防止茶水掉落壺外,一般為竹制。
六、茶挾
又稱茶筷,茶挾功用與茶匙相同,可將茶渣從壺中挾出。也常有人拿它來挾著茶杯洗杯,防燙又衛(wèi)生。
七、茶巾
茶巾又稱為茶布,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干壺,于酌茶之前將茶壺或茶海底部銜留的雜水擦干,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
八、茶針
茶針的功用是疏通茶壺的內(nèi)網(wǎng)(蜂巢),以保持水流暢通。
九、煮水器
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用風(fēng)爐,目前較常見者為酒精燈及電壺,此外尚有用瓦斯爐及電子開水機,我用自動電爐。
十、茶葉罐
儲存茶葉的罐子,必須無雜味、能密封且不透光,其材料有馬口鐵、不銹鋼、錫合金及陶瓷
十一、茶船
用來放置茶壺的容器,茶壺里塞入茶葉,沖入沸開水,倒入茶船后,再由茶壺上方淋沸水以溫壺。淋澆的沸水也可以用來洗茶杯。又稱茶池或壺壺承,其常用的功能大致為:盛熱水燙杯、盛接壺中溢出的茶水、保溫。
十二、茶海
茶海又稱茶盅或公道杯。茶壺內(nèi)之茶湯浸泡至適當濃度后,茶湯倒至茶海,再分倒于各小茶杯內(nèi),以求茶湯濃度之均勻。亦可于茶海上覆一濾網(wǎng),以濾去茶渣、茶末。沒有專用的茶海時,也可以用茶壺充當。其大致功用為:盛放泡好之茶湯,再分倒各杯,使各杯茶湯濃度相若,沉淀茶渣
十三、茶匙
茶匙又稱茶扒,形狀像湯匙所以稱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過的茶壺內(nèi)茶葉,茶葉沖泡過后,往往會會緊緊塞滿茶壺,加上一般茶壺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葉既不方便也不衛(wèi)生,故皆使用茶匙。
工具/原料
茶具從器形和使用的角度分為:茶壺、品飲杯、茶盤、茶道、茗爐、蓋碗、蓋杯、水洗、茶葉罐、公道杯、網(wǎng)架漏斗、茶寵雕塑、毛巾、香爐、雜件
下面簡單了解一下吧
方法/步驟
1
茶壺
茶壺在唐代以前就有了,唐代人把茶壺稱“注子”,其意是指從壺嘴里往外傾水;現(xiàn)代說到茶壺,泛指宜興紫砂壺。準確的說是指泡茶的壺,從材質(zhì)分為紫砂壺、瓷壺、玻璃壺、鐵壺等。
2
品飲杯(茶盞、茶碗)
直接用于品茶喝茶的杯子,一般沒有把也沒有蓋。聞香杯也屬于品飲杯,是專門用于聞香的杯子。
3
茶盤
盛放茶壺、茶杯、茶道組、茶寵乃至茶食的淺底器皿
它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形狀可方可圓或作扇形;可以是單層也可以是夾層,夾層用以盛廢水,可以是抽屜式的,也可以是嵌入式;單層以一根塑料管連接,排出盤面廢水,但茶桌下仍需要一桶相承
選材比較廣泛,以竹制茶盤最為清雅相宜。還有木頭的茶盤,有綠檀、黑檀、雞翅木茶盤等;也有紫砂的、陶瓷的。
4
茶道
指茶道六君子,含茶夾、茶勺、茶撥、茶漏、茶針、茶瓶。
茶夾,取放和清洗品杯用的。茶勺,取茶葉用的。茶撥,用于將茶荷中的茶葉撥入茶壺中。茶漏,置放在壺口,防止茶葉灑在桌上。茶針,過去做的紫砂壺大部分是獨空壺,沒有球孔或網(wǎng)孔,所以需用茶針去通暢壺嘴。茶瓶,置放茶夾、茶勺、茶撥、茶漏、茶針的瓶子。
5
茗爐
燒水的器具,現(xiàn)代泡茶都用電能燒水,有隨手泡、電瓷爐、紅外爐。
6
蓋碗
是一種上有蓋、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
又稱“三才碗”,“三才杯”,蓋為天、托為地、碗為人。
7
蓋杯
蓋杯有蓋子和把。有兩件杯、三件杯、四件杯、保溫杯。從材質(zhì)上說有瓷、陶(紫砂)、玻璃、塑料、不銹鋼等。
8
雜件
為表演茶藝常用、生活中少用的茶器。正常喝茶用的少、但必需要備上的茶器。比如:公道杯、茶巾、網(wǎng)架、漏斗、茶寵、茶托、茶洗、茶葉罐、香爐、茶荷、養(yǎng)壺筆、普洱刀、養(yǎng)壺袋、壺托等等。
紫砂茶具包括:茶海、茶道、茶具、茶寵。
1.茶海:放置茶道茶具和茶寵的大托盤,竹制的茶海經(jīng)濟實惠,大約300左右;黑檀與紫檀的較名貴,大一點的單木需要1300--2000不等,小一點的650到1500不等;普通實木的茶海便宜,有的內(nèi)部容易腐蝕,小一點的大約250到500,大一點的600到1200不等;現(xiàn)在一些功夫茶道不用木制的茶海,而改用形似茶海的電磁爐,集消毒,燒水,品茶于一體,650--2000不等。
2.茶道:形狀像筆筒,內(nèi)置茶針等用具,大部分為木質(zhì)的,主要是取茶,拌茶清理茶具的用途。竹制的茶道價格在50到150之間不等。
3.茶具:泡茶品茶喝茶用的器皿,材質(zhì)主要是陶瓷、玻璃、紫砂這三種,陶瓷類茶具主要有景德鎮(zhèn)的青花瓷,景德鎮(zhèn)彩釉,景德鎮(zhèn)粉彩瓷,景德鎮(zhèn)浮雕,德華白瓷,德華結(jié)晶釉,浙江龍泉青瓷,臺灣和福建的亞光瓷;玻璃主要是耐燙玻璃,可以直接在明火上燒水;紫砂茶具首選宜興紫砂。每套茶具主要由茶罐、茶壺、蓋碗、茶杯組成。茶罐用來存放茶葉,一般每套一個;茶壺用來盛放茶水,一般每套一個;蓋碗涼茶喝茶所用,每套一個;茶杯為喝茶所用,每套6個或每套8個??傊谴笥?的偶數(shù)就對了。景德鎮(zhèn)的瓷器,300到1000,德華的瓷器300到800,紫砂茶具,500到1500,玻璃的便宜,150到500不等。
4。茶寵:觀賞用的茶具,分熱水系和茶水系,多為各種花草或動物的形狀,熱水系的變色快,一般遇熱水之后5分鐘內(nèi)變色完成,茶水系的變色慢,需要在茶水中養(yǎng)一段時間尚能發(fā)生變化。價格隨做工,寓意和材質(zhì)的不同而變化,主要在80到500之間。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qi/341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