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泡茶最佳,是很多茶客都知道的,但用什么壺泡,該怎么泡,往往有許多茶友困惑了。
其實關于紫砂壺泡什么茶,也是有一些小講究的,我們今天就來聊聊六大茶類的紫砂壺泡飲。
1、綠茶
比較常見的綠茶有碧螺春、西湖龍井、蒙頂甘露等。
綠茶以紫砂段泥壺、綠泥壺為佳,其色淺淡,透氣性極佳,且對養(yǎng)壺有利,不易形成黑色茶垢,養(yǎng)花紫砂壺。
而在沖泡過程中也要注意,不適合滾燙的沸水沖泡,水溫以80℃~85℃為宜,茶水比例以1:50為佳,沖泡時間為2~3分鐘,泡出來的茶,湯色清翠碧綠而透明清澈,現(xiàn)泡現(xiàn)飲。
2、烏龍茶(青茶)
烏龍茶是中國六大茶類之一,是半發(fā)酵茶,如鐵觀音、大紅袍等。
“水以石泉為佳,爐以炭火為妙,茶具以小為上”。
烏龍茶最適合以紫砂朱泥、紅泥泡飲,以小品為佳,朱泥紅泥結晶度高,逼香快,揚香高,最適此類高香氣茶葉。
宜用95℃的沸水,烏龍茶的投葉量比較大,茶葉基本是所用壺或蓋碗的一半或更多,泡后加蓋。
每次沖泡的時間由短到長,以2~5分鐘為宜。
3、黃茶
黃茶屬于輕發(fā)酵茶,蒙頂黃芽、君山銀針、溈山毛尖等都屬于黃茶。
黃茶以紫泥類的紫砂壺為佳,不奪茶香,又適悶泡,紫泥的適茶性廣、發(fā)茶性亦佳。
第一泡的最佳沖泡時間為30秒,第二泡延伸到60秒,第三泡再延伸至大概2分鐘,這樣茶湯口感更好。
4、紅茶
紅茶是全發(fā)酵茶,如祁門紅茶、紅條茶和紅碎茶等。
泡紅茶,以紫泥、朱泥為佳,既有其香,能更好的泡出其原味口感,層次分明。
最好用剛煮沸的水,沖泡時間以3~5分鐘為佳,高檔工夫紅條茶可沖泡3~4次,紅碎茶則可沖泡1~2次。
5、黑茶、普洱
黑茶、普洱茶此類在一定時間內,有越陳越香的特點,所以也廣受茶友喜愛。
泡這類茶,以紫泥、底槽清等紫砂壺為佳,發(fā)茶好而突出其醇厚之味。
喝這類茶第一泡要洗茶,濾去茶葉中的雜質,后續(xù)沖泡時間常為2~3分鐘。
6、白茶
白茶有分白毫銀針、白牡丹、泉城紅、泉城綠、貢眉、壽眉及新白茶等。
白茶也以朱泥、紅泥的類的紫砂壺為佳,其茶湯略帶金黃,香氣清高鮮爽,自然以朱泥為最。
白茶沖泡要求原料細嫩,葉張較薄,所以沖泡時水溫不宜太高,一般掌握在85-90℃為宜。
看完這六大茶類,是不是對什么茶用什么紫砂壺有些了解了呢,一般來說,紫泥類的適茶性廣,很多茶葉都可以用紫泥類的泡,所以也不必擔心用錯。
一般來說,紫砂壺是不挑茶葉的,任何一種茶葉都可以用紫砂壺來泡制,但是壺的特性與茶的特性相配更佳。
比如朱泥一般目數(shù)較高,密度大,對高香型茶品的香味吸附損失少,益茶性,聚熱揚香,是烏龍茶伴侶。朱泥小壺宜沖泡條索狀的安溪鐵觀音,表現(xiàn)茶香特質,平順釋放出鐵觀音的茶韻花香。廣東沿海喜嗜“功夫茶”,宜用容量在100-200毫升的小壺品飲,其殷紅象征吉祥。
段泥(本山綠泥)窯溫:約1150度,收縮比約13%,適合沖泡:綠茶類、鐵觀音、臺灣包種茶、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胎輕質疏,好沏綠茶。高身筒(如井欄)是泡茶利器。
紫泥、段泥、降坡泥中、大品壺適合沖泡黑茶類,身筒高一些更好。紫泥、段泥、降坡泥泥質較為疏松,利于吸附黑茶類不好的倉味,其交換作用也可以使茶湯的味道更好,身筒高更有悶泡的作用。但熟普由于湯色過濃,容易造成段泥吐黑,應該在試養(yǎng)后再持續(xù)泡養(yǎng)。本山綠的小壺如西施(這是我家最推薦的新品),小身型淺黃色,專泡陳普,尤其是荷香散普,能還原出熟普的內函與本味。
扁形壺,適宜武夷茶。高筒壺,宜泡清香茶。泡鐵觀音茶不宜選用高筒直壺,因高筒壺倒茶時易形成殘留,就會釋放出茶單寧,造成茶苦澀。我是一淘寶紫砂店的店主,店名叫砂壺印象,有空來看看吧!
廣義上說紫砂壺泡什么樣的茶都是可以的,最為合適當然就是普洱茶、黑茶、紅茶嘍,下面就各類茶與紫砂壺的搭配。
紫砂壺泡什么茶最為合適呢?這個問題主要考慮的是:茶的特性與紫砂壺泥料特點的搭配。且不說茶與紫砂的那各種小分類,就大類別來說茶就可以分紅茶、白茶、黃茶、黑茶、綠茶、烏龍茶再加上一個普洱茶,紫砂壺的泥料也有紅泥、紫泥、綠泥、段泥之分。
按“一茶一壺”的這個說法,可能要備上好多把紫砂壺,嗯...粗略的算算,得5把紫砂壺起步吧。其實每款茶與紫砂壺都有他們之間互通的地方,掌握了相通的地方就不必如此的苦惱。
那,到底什么樣的壺和茶最為搭配呢?接下來可以聽小逸慢慢道來......
- 綠 茶 -
總是有人問紫砂壺可以沖泡綠茶嗎?可以的!
只是需要一定的技巧:①合適的壺型和泥料;②適當?shù)乃疁兀?0℃左右就好;③每泡8-10秒即可,出盡水后開蓋降溫。
那么什么樣的壺型和泥料才是適合綠茶的呢?綠茶的主要制作方法是炒青、烘青、曬青、蒸青,不用發(fā)酵,如『碧螺春、西湖龍井、蒙頂甘露』等。葉芽嫩,在泡茶的時候格外注意不能悶到,口蓋需要大一些,壺身不宜高,出水快的壺。
綠茶搭配『段泥、底槽青、綠泥』為佳,顏色淺淡,透氣性極佳,且對養(yǎng)壺有利,不易形成黑色的茶垢。
- 黃 茶 -
黃茶屬于輕發(fā)酵茶,芽葉細嫩,顯豪,香味鮮醇,如『蒙頂黃芽、君山銀針、溈山毛尖』等。
黃茶搭配『紫泥、清水泥、降坡泥』的紫砂壺為佳,不奪茶香,無熟湯氣,又適悶泡,紫泥的適茶性廣、發(fā)茶性亦佳。
- 白 茶 -
白茶最首要的特色是毫色雪白,素有“綠妝素裹”之美感,芽頭肥胖,湯色黃亮,味道鮮醇,葉底嫩勻,有『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等。
白茶搭配『朱泥、紅泥、綠泥、紫泥』的紫砂壺為佳,壺型可以選擇口蓋較大,壺腹較窄,壺身較高的。
綠茶、黃茶、白茶這3大類,一般都是用蓋碗或者玻璃杯來沖泡,不會選擇紫砂壺來沖泡。但是,你偏愛紫砂壺也不是不可以的,盡量選擇壺壁較薄,口蓋寬一些壺,比如水平壺。
- 烏龍茶(青茶) -
烏龍茶是半發(fā)酵茶,又叫功夫茶,如『鐵觀音、大紅袍、武夷巖茶』等,是高香氣的茶葉。泡法上會和其他的茶類有點不一樣,對茶器有一定的約束,相對的要求也會更嚴。壺型可以選用小口蓋,出水快的壺。
烏龍茶比較適合搭配『朱泥、降坡泥、紅泥、紫泥』泡飲,其中朱泥是最適合的搭配。朱泥目數(shù)較高,密度大,逼香快,揚香高,通過高溫燒結的扁圓、小品,益茶性,聚熱揚香,是烏龍茶最佳伴侶。
- 紅 茶 -
紅茶與綠茶恰恰相反,是一種全發(fā)酵茶,香味悠長,性甘,湯色紅濃。如『祁門紅茶、滇紅』等。
泡紅茶,以『紫泥、朱泥、降坡泥、青灰泥』為佳,既有其香,又能更好的泡出其原味口感,層次分明。
- 黑 茶 -
黑茶是后發(fā)酵茶,是我國特有的茶類,以制成緊壓茶為主。如『安化黑茶、四川邊茶、六堡散茶』等,在一定時間內,有越陳越香的特點。
泡這類茶,以『紫泥、底槽青』等紫砂壺為佳,發(fā)茶好而突出其醇厚之味。
- 普 洱 茶 -
普洱茶比較特殊,生茶屬于輕度發(fā)酵,熟茶屬于重度發(fā)酵,不同的發(fā)酵配別的紫砂壺也就不一樣。生茶用的紫砂和黃茶、白茶類似,而熟茶與黑茶比較類似。
最好的選擇是『紫泥』的紫砂壺,紫泥所含顆粒較大,結構疏松,雙氣孔結構能夠吸收茶的澀味。其感覺較為沉穩(wěn)大氣,顏色又比較樸實自然,與普洱茶更為搭配。
- 花 茶 -
花茶就是用各種鮮花拼配各大茶類制成的,在品飲的時候也需要注意選壺的重要性,可以泡出最醇香的花茶味道。
花茶可搭配『底槽青、清水泥、綠泥、降坡泥』這一類的壺,壺的口蓋選擇比較大的。
總的來說,就紫砂的密度而言,密度高的壺,泡起茶來,香味比較清揚,密度低的壺,泡起茶來,香味比較低沉。輕度發(fā)酵和不發(fā)酵類的茶:湯色清爽,風格比較清揚,容易悶熟而苦澀,那就用密度較高的壺來泡,如瓷壺、朱泥紫砂壺。重度發(fā)酵類的茶:湯色深沉,風格比較低沉,口感會比較重,那就用密度較低的壺來泡,如粗陶壺、紫泥紫砂壺。
紫砂壺和茶是絕配的,紫砂壺成全了茶之香醇,令茶味更加濃郁;茶成全了壺之盈澤,令壺身愈發(fā)瑩潤。以壺品茶,以茶養(yǎng)壺;紫砂壺與茶,堪稱天作之合。
好茶,豈止于茶
茶好器不對,是暴殄天物
茶遇好器,妙不可言
做好茶具,讓喝茶更快樂
紫砂壺泡紅茶、黑茶、普洱茶、老白茶、烏龍茶、武夷巖茶最好。
紫砂壺為雙氣孔結構,能較好適應冷熱驟然變化,其次紫砂壺的保溫性較好,用來泡茶可以保持茶湯的均衡,能吸收茶葉的異味,從而保持茶香的純正性,其次也能增加茶葉的香氣,保證滋味、香氣的最大程度激發(fā)。
黑茶,為后發(fā)酵茶。前期有人工的渥堆發(fā)酵,后期有微生物的參與后發(fā)酵,在轉化的過程中,要是沒有控制好溫度和濕度,容易使黑茶出現(xiàn)異味。而紫砂壺是一種雙重氣孔結構的多孔性材質,氣孔微細,密度高。
紫砂壺雖好,但最好還是依據(jù)不同的茶,來選擇沖泡的器皿。紫砂壺造型、泥料和容量各異,不同的茶用不同的壺來配,會配出不同的口感。
用紫砂壺泡紅茶、烏龍茶的原因
紫砂壺雙氣孔結構,能較好適應冷熱驟然變化。紫砂壺的保溫性較好。紫砂壺極易吸味,能將茶香留在壺壁,經(jīng)常用紫砂壺沖泡同一款茶,就形成了“一壺侍一茶”的專一美味。沖泡紅茶,可選擇紫泥類,紅泥類,降坡泥等泥料制作好的茶壺,容量在200左右即可。
六大茶類之中,烏龍茶香氣最高,用壺泡烏龍茶,烏龍茶的香氣會隨著泡茶而一部分被留在壺中,當壺被使用的時間越久,即使不放茶,只倒入開水,仍舊茶香誘人,這是其他茶具所沒有的最大特性。
紫砂的發(fā)茶性很強,對于高香的烏龍茶或武夷巖茶而言,可以很好的將它的茶性茶香發(fā)出來、除此之外,紫砂壺的透氣性,壺壁內部存在著很多小的氣泡,形成很好的保溫隔熱的效果,從而保持茶水溫度的一致協(xié)調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qi/589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茶寵是什么應該怎么養(yǎng),
下一篇: 探秘鐵壺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