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姐認(rèn)為,泡茶可以很簡單,一壺一杯就可以享受茶的魅力,泡茶也可以很講究,一桌講究的茶席更能為喝茶增添幾分味道。
“講究”是一種儀式感,也是一個人的品味。那么茶席上都有些什么茶具呢?
今天茶姐幫大家整理了一份完整的茶具列表,茶具各有其用,哪怕是小小一件,都有其妙用,快來看看你的茶席上還缺少什么茶具吧。
基礎(chǔ)茶具:
蓋碗:蓋碗是指一只上有蓋、中有碗、下有托的茶具,主要用于泡茶。
茶壺:茶壺是一種泡茶和斟茶用的帶嘴器皿,是茶具的一種,主要用于泡茶。
公道杯:是指用于均勻茶湯、再分茶至品茗杯中的茶具。
品茗杯:是指用于喝茶,較矮的茶杯。
聞香杯:用于聞香,比品茗杯更細(xì)長,多用于沖泡臺灣高香的烏龍茶時使用。茶墊:比茶盤小,用于盛放品茗杯、遞茶使用。
茶荷:用于盛放茶葉、觀賞茶葉,將茶葉放入茶壺中。形狀多以有引口的半球形,通常用竹、木、陶、瓷等制成。
茶巾:又稱為“茶布”,多用棉、麻制成,可以用于擦拭干茶壺,也可用于擦拭滴落在桌面的茶水。
茶盤:茶盤是用于放置茶具、茶杯。一般而言,茶盤要平,才不會讓茶杯不穩(wěn),搖晃不定。
茶濾:用于從茶壺中過濾茶湯,避免茶湯中有茶葉渣落入茶湯。
茶道六君子
茶桶:用于盛放茶藝用品器皿的器筒。
茶漏:在置茶中,用于放置在壺口上,可以將茶葉導(dǎo)入壺中,防止茶葉掉落在茶湯中,影響喝茶口感。
茶則:又稱“茶勺”,用于將茶葉盛入茶壺中,也可以用于衡量茶葉用量,確保投茶量適中。
茶夾:又稱“茶筷”,可以將茶渣從壺中夾出,也可以用于夾著茶杯洗杯,防止洗茶杯時燙手。
茶針:又稱“茶通”,是用于疏通茶壺的內(nèi)網(wǎng),以保持水能流暢的從壺嘴中流出,不會被茶葉堵塞。
茶匙:又稱“茶撥”“茶扒”,是一種細(xì)長的小把子,主要用于挖取泡過的茶、茶壺內(nèi)的茶。
茶席裝飾
桌旗:是擺放在茶桌上的軟裝飾品,功能類似與桌布,用于裝飾茶桌。
茶寵:是一種用茶水滋養(yǎng)的寵物,或是飲茶時的把玩之物。
多用紫砂或者橙泥等燒制的工藝品。
其他工具
養(yǎng)壺筆:一般用純天然的動物鬃毛支撐,用于保養(yǎng)紫砂,陶瓷等各類茶器。
杯墊:用于放置茶杯、敬茶等等。
茶刀:用于撬茶餅、茶磚等緊壓茶。
茶置:用于放置茶壺蓋的器具。
茶夾架:用于擱置茶夾、茶針、茶匙等工具。
茶洗:也叫“茶渣缸”用于清洗茶杯或者盛放茶渣水的器皿。
1、匙置
用來放置茶匙和茶夾,材質(zhì)可以是陶瓷、竹木、石頭或塑料。
2、茶匙
又稱茶扒,因外形像湯匙而得名,主要作用是挖取茶壺內(nèi)泡過的茶葉。因為茶葉沖泡后,經(jīng)常會塞滿茶壺,特別是壺口,用手挖不雅觀更不衛(wèi)生,此時即可用茶匙的尖處來清理茶壺出水處的細(xì)孔。茶匙建議選用比茶盤稍短的長度,好看而且收納方便。
3、茶夾
又稱茶筷,是溫杯洗杯時所用的茶具。
泡茶時一般都把杯子放于熱水中清洗殺菌,清洗后燙手的杯子無法拿取,此時即可使用茶夾夾取杯子,茶夾也用于夾出泡過的茶葉。
4、茶海
又名茶盅,公道杯。茶壺內(nèi)的茶水和茶葉的接觸程度會影響茶水的顏色,因此如果從茶壺內(nèi)直接倒出茶水,就會濃淡不均。公道杯就是來解決這一問題的。茶海宜選擇開口大的,方便倒茶,容量要比茶壺大,才不會出現(xiàn)茶水太多裝不下的冏境。
5、茶葉
干燥完整、無過多的茶角茶梗、無粗老黃片及其他雜物,這樣的茶葉才稱得上品質(zhì)良好。條形茶應(yīng)緊細(xì)勻稱;半球形茶宜圓滿結(jié)實;劍片狀茶葉以葉片平尖細(xì)小為佳。
挑選茶葉時主要看色澤外形、聞香、品味、看茶渣。如果條件允許,讓店家現(xiàn)場沖泡茶葉,如果沖泡4-5次后還呈現(xiàn)甘甜芬芳的茶味,茶葉渣外形均勻一致,碎茶和雜質(zhì)少,這樣的茶葉即可算得上好茶。
6、茶盤
茶盤的材質(zhì)和款式多樣,挑選時要選擇平整的盤底,茶杯才站得穩(wěn);茶盤的邊要淺、顏色要白,因為深色茶盤易藏污納垢不方便清理。茶盤的材質(zhì)多為竹、木材質(zhì),使用時宜每天清潔,并在清潔后擦干水分,保持陰干狀態(tài),避免發(fā)霉。
7、茶壺
常見的材質(zhì)有陶、瓷、紫砂、玻璃或石制,最普及的當(dāng)屬紫砂陶瓷類茶壺,陶壺質(zhì)地細(xì)密透氣性好,導(dǎo)熱慢、保溫性好。
茶壺的形狀有很多種,建議選用圓形的茶壺,圓形的壺身空間更大,有助茶葉充分舒展開來,茶香才能擴(kuò)散開來,更能呈現(xiàn)茶葉的完美味道。
挑選茶壺時要特別檢查茶壺蓋是否和壺身緊密貼合,壺蓋蓋上后搖動應(yīng)不會和壺身撞擊,這樣才是精密度好的茶壺,沖泡時熱氣才不易跑出,茶的風(fēng)味才能充分呈現(xiàn)。
8、茶則
茶則的作用是把茶葉加入茶壺中,常見的材質(zhì)為竹制,竹子對半剖開后,再把前端斜切并磨成易盛放茶葉的形狀。
9、燒水壺
燒水壺的材質(zhì)多樣,常見有鐵質(zhì)、陶制、不銹鋼、電水壺或快煮壺等。
10、杯托
杯托是放在桌上,專門用來盛放杯子用的,相當(dāng)于杯墊的作用,避免茶杯直接放于桌面留下茶漬。
11、品茗杯
用來品茶和賞茶色用的,大多為白瓷、紫砂或玻璃材質(zhì),一般為單獨一人使用,一杯只有一口。
12、聞香杯
用于聞茶香用的,和品茗杯比較更細(xì)長,高度比品茗杯高、杯口窄,一般和品茗杯搭配成一套出售。
擴(kuò)展資料
怎么用整套的茶具泡茶
1、用茶則挖取茶葉5.5克放進(jìn)茶壺,茶葉約為壺內(nèi)空間的1/4的份量,喜歡濃茶的可加入至約壺中一半的份量。
2、把350cc熱水倒入壺中,水溫約為攝氏90度-100度,如果水太熱茶葉易出現(xiàn)燒焦味道,只有老茶才適合用滾燙的熱水沖泡。為了讓茶壺內(nèi)外溫度一致,可順勢往壺身淋上熱水。
3、蓋上壺蓋,浸泡約1分鐘,至茶壺外層的熱水收干后倒出。
4、把沖泡完的茶湯倒入茶海。
5、然后從茶海倒入聞香杯。
6、再把聞香杯的茶倒入品茗杯,先觀賞聞香杯內(nèi)茶湯的色澤變化,并聞聞香杯中的茶香,再品茗。
提示:茶葉非常容易吸濕受潮和吸收異味,而且不可見光,因此新鮮茶葉宜使用密封罐裝起來后放于陰涼干燥陽光照不到的位置,避免變質(zhì)。
參考資料
茶具
茶具一般都會理解是指茶壺、品飲杯、茶盤、茶道、茗爐等飲茶用具。我國的茶具,種類繁多,造型優(yōu)美,除實用價值外,也有頗高的藝術(shù)價值,因而馳名中外,為歷代茶愛好者青睞。
那茶具具體有哪些分類呢?各有什么作用?
工具/原料
茶具從器形和使用的角度分為:茶壺、品飲杯、茶盤、茶道、茗爐、蓋碗、蓋杯、水洗、茶葉罐、公道杯、網(wǎng)架漏斗、茶寵雕塑、毛巾、香爐、雜件
下面簡單了解一下吧
方法/步驟
1
茶壺
茶壺在唐代以前就有了,唐代人把茶壺稱“注子”,其意是指從壺嘴里往外傾水;現(xiàn)代說到茶壺,泛指宜興紫砂壺。準(zhǔn)確的說是指泡茶的壺,從材質(zhì)分為紫砂壺、瓷壺、玻璃壺、鐵壺等。
2
品飲杯(茶盞、茶碗)
直接用于品茶喝茶的杯子,一般沒有把也沒有蓋。聞香杯也屬于品飲杯,是專門用于聞香的杯子。
3茶盤
盛放茶壺、茶杯、茶道組、茶寵乃至茶食的淺底器皿
它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形狀可方可圓或作扇形;可以是單層也可以是夾層,夾層用以盛廢水,可以是抽屜式的,也可以是嵌入式;單層以一根塑料管連接,排出盤面廢水,但茶桌下仍需要一桶相承
選材比較廣泛,以竹制茶盤最為清雅相宜。還有木頭的茶盤,有綠檀、黑檀、雞翅木茶盤等;也有紫砂的、陶瓷的。
4茶道
指茶道六君子,含茶夾、茶勺、茶撥、茶漏、茶針、茶瓶。
茶夾,取放和清洗品杯用的。茶勺,取茶葉用的。茶撥,用于將茶荷中的茶葉撥入茶壺中。茶漏,置放在壺口,防止茶葉灑在桌上。茶針,過去做的紫砂壺大部分是獨空壺,沒有球孔或網(wǎng)孔,所以需用茶針去通暢壺嘴。茶瓶,置放茶夾、茶勺、茶撥、茶漏、茶針的瓶子。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qi/593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