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王迎新《人文茶席》書影()
網(wǎng)編者按語:以下內(nèi)容摘自王迎新《人文茶席》一書,其書第二章第一節(jié),原題《基礎茶席的設置》。本篇文章介紹基礎茶席的設置之“茶罐”篇。
茶罐
茶席上的茶罐一般采用小型罐,容量可裝20-30克茶即可。一般以陶制、竹制、錫銀等材質(zhì)制成。席主需在茶會籌備中就將所要沖泡的茶葉撬散、稱好重量放入罐中,泡茶時只需要直接倒入茶則。
茶席的布置一般由茶具組合、席面設計、配飾選擇、茶點搭配、空間設計五大元素組成。其中茶具是不可或缺的主角。其余輔助元素對整個茶席的主題風格具有渲染、點綴和加強的作用,在設計時可以根據(jù)主題要求,選擇全部或部分輔助元素與茶具組合配伍。此外,還進一步可以添加音樂、表演者服飾設計、表演流程設計等活動因素,使靜止的茶席動起來。
茶席的布置主題先行,確定主題后,陸續(xù)選擇相應的茶席元素:首先是茶具,這是整個茶席中的焦點,往往茶具的特色有啟發(fā)主題的作用。根據(jù)功能區(qū)分,有泡茶壺、飲茶杯、貯茶罐和輔助用具(茶則、茶爐、茶船、茶荷等);根據(jù)材質(zhì)選擇,常見的有陶瓷、紫砂、玻璃器皿和金屬、竹木類。
注意:
配飾選擇的余地相當大,插花、盆景、香爐、工藝品、日用品運用得當,都能起到不凡的效果,對主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一般來說,配飾的選用宜簡不宜繁,選用同色系或互補色系的配飾不容易出錯;而屬于跳躍或反差強烈色系的配飾雖然裝飾效果好,但對布置者的美術要求比較高。
席面設計的色調(diào)通常奠定了整個茶席的主基調(diào),布置時常用到的有各類桌布如布、絲、綢、緞、葛等,竹草編織墊和布藝墊等;也有取法于自然的材料,如荷葉鋪墊、沙石鋪墊、落英鋪墊等;還有不加鋪墊,直接利用特殊臺面自身的肌理,如原木臺的拙趣、紅木臺的高貴、大理石臺面的紋理。
茶點搭配根據(jù)主題、茶類、茶具的質(zhì)感來定,普通的原則是紅配酸、綠配甜、烏龍配瓜子;水果、干果、糖食、糕餅、瓜子等都可以。也可以試驗新穎的配合,可中可西,如配手指三明治、小姜餅等。好的茶點搭配,做工精致的點心本身還能成為茶席布置的一個亮點。
空間設計是上述席面布置元素之外的裝飾,主要是為了構建一個和諧的茶席微環(huán)境。目前常用到的素材有:大型盆栽、裝飾畫、傳統(tǒng)風格字畫掛軸、屏風、工藝美術品,如竹匾、民族樂器、博古架、剪紙和軟裝飾布簾等,這些都能為茶席的空間營造出一份別致的韻味和閑趣。
茶,由一群出世山林的詩僧與遁世山水間的雅士,開始了對中國茶文化的悟道與升華,新中式的茶席也有那一方天地。
煮雪烹茶問茶味,大抵是愛茶之人每到凜冬都心心念念之事。心癢難耐之人西山取雪,佛掉上面一層,手捧取回放在大翁里等雪慢慢融化,人更是恨不能守在甕口敦促化雪之事。
終于挨到冰雪化盡,卻在甕底看到一層沙塵。按著汪曾祺先生說的"坐水”取水烹茶,和二三好友懷著極為鄭重古典的心情細品,喝過后卻大叫不好,金屬和泥土的味道著實讓人蹙眉。煮雪烹茶至此,大概只能是石頭記里的又一段舊夢了。
雖然沒找到傳說中的滋味,但一番辛苦后對茶更生出幾分憐惜,于是在案上布茶席,一解茶愁。
茶席是玉書(石畏)、潮汕爐、孟臣罐、若琛甌缺一不可,是茶船、茶盤、茶荷、茶則、茶匙加以輔助……茶席縱有珍器百種,說來卻并非必需,倒是一份深情獨獨不能少。自唐朝起,出世山林的侍僧與頓世山水的雅士就開始對茶進行悟道。一泡茶,不同的人泡出千百種滋味,愛茶之人大抵也是因為茶如人,有真性情。
經(jīng)年累月,一張茶席已化為沖茶人手里一只小小白瓷茶盞,忘乎規(guī)矩,空了五味,卻是此中有深意。
明代人將在花園中品茶列為十大最煞風景的事之一,而袁宏道卻說對花品茗是大雅之事。說到底,喝茶是極私人化的行為,布茶席也同樣。
茶師小喬布茶席,一切龐雜之物都需摒棄,"一切以最舒適為準,不加任何多余的器具,越簡單越好”。情之所至,茶具也變得自如,一張石板一塊粗布均可做席,一只殘損的陶器來做建水亦有風骨。
席上插花大凡小而不艷,清簡脫俗。冬日的一枝臘梅、幾枚紅果皆可入畫,花材數(shù)量不宜過多,色彩也力求簡潔。茶香在花枝間隙游走,曲直疏朗間是留給自己的冥想時間。
林清玄在《煮雪》中寫,傳說在北極的人因為天寒地凍,一開口說話就結成冰雪,對方聽不見,只好回家慢慢地烤來聽,故事美的動人心魄。這冬日里的茶想必也是如此,待沸水發(fā)出噗噗聲,茶葉上下翻卷,便能聽見從壺口飄蕩出的詞句,那是泡茶人醞釀了一冬的獨白,文火一燒,就燒出了下一個春天。
布茶席往往要選茶桌,仿古的、現(xiàn)代的、甚至色彩明麗的,只要合心意就好。一切從心,永遠是茶道的最高境界,茶桌本身并不拘泥于任何形式。茶盤大多以木、竹和陶瓷制成,造型、尺寸隨君所好。另外,還有用天然木樁隨形制成的茶盤,尤能凸顯茶與自然的親密關系,器物的造型也以簡約為上。
圓滿的壺身能充分激發(fā)烏龍的香氣;普洱茶宜用大口扁壺。壺嘴和壺把是壺的點睛之筆,壺嘴宜在拙中藏巧,壺把則巧中藏拙。
茶杯小卻蘊藏著無盡之美,每種杯器都有其獨特的表情去契合各類茶的氛圍。紫砂沖泡紅茶香味最厚;玻璃和白瓷杯最宜盛清新淡雅的綠茶;紫砂的質(zhì)感與溫和醇厚的普洱茶最相配……"烹茶盡具,酺已蓋藏”,一壺一盞均有不同意味。
亦可烹茶,偷得半日閑,完成一次對自我的訴說
文章 Ι 來源網(wǎng)絡
圖片 Ι 采葛小苑
編輯 Ι 采葛葭月
有一套功夫茶具的人,一定是喝茶非常講究的人。使用功夫茶具不僅要注意泡茶的方式,擺放也是有一些門道的。那么功夫茶具該怎么擺放呢?另外,茶具使用的順序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對于功夫茶的沖泡十分重要!
2、擺放功夫茶具時,茶壺和茶杯要有序,遵循平衡的原則,避免有遮擋。倘若有遮擋,則要按從低到高的順序依序擺放,把低矮的功夫茶具如茶杯擺到客人的面前。
在茶道禮儀上來說,如果把高的茶具擺到客人面前,不僅有失待客之道,同時也會造成客人拿東西的不便。
3、擺放功夫茶具還要注意套裝茶具中各個茶器使用的先后順序和手法。通常情況下,功夫茶具擺放的順序是先左后右,茶器的高度則按前低后高的原則來擺放。
4、在擺放功夫茶具中的茶壺、水壺、公道杯等茶具時,茶具的壺嘴不能對著客人,以表達對客人的尊重。同時,還應把茶具如茶壺、茶杯上的圖案正向客人擺放整齊。
5、必須擺放完好無損的功夫茶具,切勿擺放有瑕疵或者破損的茶具來招待賓客,不僅待客有失禮貌;從風水學上來說,還會對茶主不利。
6、擺放功夫茶具的地方如果有沙發(fā),需以沙發(fā)為主,茶幾為次。茶幾不得大于或高于沙發(fā),應選擇的低于膝蓋的茶幾。坐在沙發(fā)上,茶幾高不過膝,是最合乎理想的。此外,茶幾的擺和沙發(fā)之間必須要有足夠的空間,若距離太近,會造成諸多不便,也不美觀嘛。
2、孟臣淋霖:用沸水澆壺身,其目的在于為壺體加溫,即所謂“溫壺”。
3、烏龍入宮:將茶葉用茶匙拔入茶壺,裝茶的順序應是先細再粗后茶梗。
4、懸壺高沖:向孟臣罐中注水,水滿壺口為止。
5、春風拂面(刮頂淋眉):少壺蓋刮去壺口的泡沫,蓋上壺蓋,沖去壺頂產(chǎn)泡沫。淋壺可沖淋壺蓋和壺身,但不可沖到氣孔上,否則水易沖入壺中。淋壺的目的一為清洗,二為使壺內(nèi)外皆熱,以利于茶香的發(fā)揮。
6、熏洗仙顏:迅速倒出壺中之水,是為洗茶,目的是洗去茶葉表面的浮塵。
7、若琛出?。河玫谝慌莶杷疇C杯,又謂“溫杯”,轉動杯身,如同飛輪旋轉,又似飛花歡舞。
8、玉液回壺:用高沖法再次向壺內(nèi)注滿沸水。
9、游山玩水:也稱運壺,執(zhí)壺沿茶船運轉一圈,滴凈壺底的水滴,以免水滴落入杯中,影響茶之圣潔。
10、關公巡城:循環(huán)斟茶,茶壺似巡城之關羽。此番目的是為使杯中茶湯濃淡一致,且低斟是為不使香氣過多散失。
11、韓信點兵:巡城至茶湯將盡時,將壺中所余斟于每一杯中,這些是全壺茶湯中的精華,應一點一滴平均分注,因而戲稱韓信點兵。
12、敬奉香茗:先敬主賓,或以老幼為序。
13、品香審韻:先聞香,后品茗。品茗時,以拇指與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俗稱三龍護鼎。品飲要分三口進行,“三口方知味,三番才動心”,茶湯的鮮醇甘爽,令人回味無窮。
14、高沖低篩:沖泡第二泡茶,重復第八步動作。
15、若琛復?。菏址ㄍ翳〕鲈?。
16、重酌妙香:重復第九、十、十一步動作。
17、再識醇韻:重復第十三步動作。
18、三斟流霞:沖泡第三泡茶。
兩個邊界再一個兩個邊界原則,泡茶時左手邊界是隨手泡,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煮水器,或者是用來盛裝熱水的茶壺,放在左手的邊緣位置易于我們拿取同時又不失美觀性。泡茶時手部右側的邊緣則是茶則,茶則大家都知道主要用來觀賞干茶,也可以用來從茶葉罐中取茶。這兩種泡茶常用器物,左右各成兩個邊界,所以這是擺放的兩個邊界所在。
三條直線三條直線的原則,究竟是哪三條直線呢?在最前面,蓋碗的最前面應該擺放一排品茗杯,數(shù)量以3-5個為佳,整個品茗杯的擺放應該呈現(xiàn)一條直線,而蓋碗跟公道杯以及水盂呈一條斜向直線。而水盂和茶巾又成為一條豎直的線。也可以說蓋碗、水盂、茶巾形成一個三角形。而這三條直線相交叉匯合,可以是一個箭頭的形狀。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qi/630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