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一個人,一件事,一家店,一輩子”這樣的生活方式。
大學期間,我開始接觸茶器,因為擅長手工制作,所以給老師制作過一些茶器。畢業(yè)后從事過設計、外貿(mào)等工作。因為一直追求能在自己的興趣上堅持做些事,所以辭職嘗試茶器的手工制作和研究。
茶則,是我最早接觸的茶器之一,茶則作為茶具的一種,在唐代已經(jīng)有了名分。陸羽《茶經(jīng)四之器》:“則,以海貝、蠣蛤之屬,或以銅、鐵、竹、匕、策之類”,“則者,量也,準也,度也”,意為準則、原則、法則的意思。
茶則,通俗地講是茶葉置入泡壺前放置、測量茶量的量具,是茶葉與泡壺的媒介。
當下受茶人追捧的茶則大多是日本回流的,但日本茶是條索比較小的綠茶,故茶則尺寸比較小,但國內(nèi)茶種豐富且地域廣闊,茶文化有不同形式的表現(xiàn),對茶則的審美,尺寸材質(zhì)需求不同。即需一茶一則,讓不同的茶種找到適合的載體,且更好地融入茶席。綠茶條索細小都是嫩芽尖,顏色鮮綠,形態(tài)多為扁平狀且體量較小,所以綠茶使用的茶則,多半選用顏色較淡的竹木材料,比如白竹、黃楊木等,襯托綠茶的色,且綠茶多用玻璃、白瓷蓋碗來泡飲,茶則的顏色也較為融合茶席。鐵觀音等其他顆粒狀的茶種,其體量小,由于是顆粒狀,所以最好使用一端留有封口的小號茶則。鳳凰單叢、武夷巖茶的新茶都是大葉大條索,所以適合尺寸較大的茶則,以便適用其體量。普洱的餅茶、磚茶,開餅后是塊狀,相對平坦狀茶則會比較適用,且便于觀茶聞香,這類茶則需做翹邊處理,以便拿取。
茶則與泡壺口的關系,由于泡壺都是圓口的,所以我制作的茶則都做了倒口和內(nèi)凹弧口的處理,以便茶則在入茶使用時與泡壺口型有較好的契合。竹肉比較厚的竹料在制作茶則時,會做挖去部分竹肉或者側(cè)切面開凹槽線處理,以使得茶則的線條造型在視覺上顯得輕巧。我對材料選擇比較挑剔。我喜歡選老料,有特色的材料來制作茶則。無論是竹、木還是金屬,且老料新制是我多年堅持的一個方向。
目前我所收集的煤竹材料,在時間上都是經(jīng)過約五十年左右自然爐灶煙熏自然形成。大家都知道煤竹是古時建房梁上的竹椽子,只有廚房頂部的竹料經(jīng)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爐灶煙火熏吹成紅黃色和棕色的獨特顏色,長時間的煙熏使得竹子有一股淡淡的熏香味且具防蛀防腐的特點?,F(xiàn)經(jīng)濟條件改善,老房子基本都被拆除改建,所以好的煤竹材料非常稀少、珍貴。
我的木茶則主要選用的老酸枝木,以大紅酸枝、黑酸枝老料為主,其他還會選用老松木,黃楊木等老料。由于每一塊原料造型尺寸都是不同的,都要根據(jù)其特征下刀開料,所以制作前都需要較長時間的設計構思。整個制作過程都是全手工,手工鋸子開料,手工刨子、鑿子加工,最后手工用銼刀修型,后期的砂紙打磨拋光階段尤其耗時,有木工手作經(jīng)驗的茶友一定能夠有所體會。故茶則看似簡單,實不簡單。為尋得老料也曾走街串巷,得一位修補鋁鍋的老匠人幾十年前手工碾壓的老鋁片,鋁片上有時間留下的痕跡,取料制作茶則別有雅致。
茶則是茶人手上玩物,在滿足其功能需求下,我更注重茶則的趣味性,把玩其手感,制作收集各類異型好玩的茶則。希望能一直堅持下去,制作更多更好的茶則、茶勺等茶器,與更多的同道、朋友分享。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qi/706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勻杯之道
下一篇: 和機制銀壺相比為什么要用手工銀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