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聚,飯后閑談,習(xí)慣問:喝個啥茶?友笑:這個咱也不懂?。∧愣ò?。
看到了吧,自從和茶葉打交道以來,小編已自動變身為老友圈的“茶專家”
為了不辜負(fù)這個“高帽”,學(xué)起茶來自然是不敢懈怠??蓪W(xué)的越多,就越發(fā)現(xiàn)所知有限。
活到老學(xué)到老,在茶里也可以詮釋得淋漓盡致。
有人說,喝茶也不是非要懂啊。上次在某飯館吃到一特好吃的菜,想吃我再去就是了,沒必要非得自己做出來,開心就好。
有人說,足夠愛茶,就很想要弄懂它。就像吃到了好吃的菜,琢磨著把它做出來,客串把廚師,很有成就感。
也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朋友,提及茶,總小心地說自己不懂。其實懂不懂茶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似乎也不那么重要,想得過于復(fù)雜反而過了。
如果喝了某一款茶,直覺告訴你很喜歡,那接著喝下去就行。不懂,并不妨礙喝茶的樂趣。
如果喜歡上了某一款茶,繼而想更多的了解它,產(chǎn)地、樹種、工藝等,那就學(xué)起來吧,樂此不疲的感覺也真心不錯!
周作人說: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話來說,可以稱作“忙里偷閑,苦中作樂”......我的所謂喝茶,卻是在喝清茶,在賞鑒其色與香與味,意未必在止渴,自然更不在果腹了。
“喝茶當(dāng)于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的塵夢?!?/p>
周老先生,一段話點破飲茶的三種境界。
一、解渴
《紅樓夢》第四十一回(妙玉)笑道:“就剩了這一個,你可吃的了這一海?”寶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雖吃的了,也沒這些茶糟踏。豈不聞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你吃這一海便成什么?”
寶玉自是不答,一笑了之。
每每讀到這一段,也是會心一笑,妙玉小姐姐哪里能知道:小時候院子里爺爺或者爸爸泡的那一搪瓷缸子濃茶,承載了多少人對茶的啟蒙。雖然難免粗糲澀苦,渴極了也能一口氣喝個干凈。
在我的老家,甚至一直都把白開水叫做“茶”。如今萬能的“喝熱水”,如果到了我們那里,就是媽媽們常常念叨的“喝點熱茶”。
解渴,是茶(水)之最樸素的效用,縱然只是比白水多了那么一點點味道,也能俘獲人的心。
二、知味
咂摸滋味一般都是后來的事情了。
綠、黃、黑、白、青(烏龍)、紅,六大茶類各有不同,每一類中,知名的不知名的茶品更是浩如煙海。
千百種茶如千百種人,各有其性格。有的豐富,有的寡淡,有的清淺,有的醇厚。
同樣是甜,有的是爽口的冰糖甜,有的是溫?zé)岬母收崽?,有的是冷冽的山泉甜?/p>
同樣是香,有的是張揚(yáng)的花蜜香,有的是沉郁的熟果香,有的是醒神的藥草香。
然后開始被某種味道或某些茶吸引,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再后來,因緣巧合,喝到了某些之前完全抵觸的茶,從此,又打開一個新世界的大門。發(fā)現(xiàn)原來茶海悠悠,本無定法。
茶越喝越多,聽的越來越多,學(xué)的越來越多,慢慢的什么“巖骨花香”“高山韻”,這些喝茶之初覺得玄玄乎乎的味道,似乎都能感受到那么一點點了。
原來澀也能生津,苦也可回甘。知其味,愛其味。
三、怡情
這個格調(diào),聽起來似乎有點高,不可攀的樣子。
實則不然。
何為“怡情”?來看一個自帶答案的詩詞鑒賞題就能明白。
題目:請翻譯“味濃香永。醉鄉(xiāng)路、成佳境。恰如燈下,故人萬里,歸來對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品令茶詞》(宋黃庭堅)
釋義:(茶)味道醇厚,香氣持久。飲茶亦能使人醉,但不僅無醉酒之苦,反覺精神爽朗,漸入佳境。就好像正孤燈獨坐時,忽有故人自遠(yuǎn)方來。此種妙處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惟有飲者才能體會其中的情味。
茶仍是茶,茶已不僅僅是茶,此為“怡情”。
“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茶可以撫慰知音的思念;“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xì)乳戲分茶”,茶可以減卻等待的煎熬;更不必說喝茶時的自在閑適了。
煩惱雖不見得能消除,可“在不完全的現(xiàn)世享樂一點美與和諧......喝茶之后,再去繼續(xù)修各人的勝業(yè),無論為名為利,都無不可,但偶然的片刻優(yōu)游乃斷不可少”(周作人語)。
有人說,飲茶是“一人得神,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推崇以少為貴,獨酌最妙。
想必其大概也是覺得茶之怡情,有著個人化的、安靜的,不用與人說的精妙!
在電影《尋訪千利休》中,對茶道的解析是這樣的:
先把水燒開,再加進(jìn)茶葉,然后用適當(dāng)?shù)姆绞胶炔?,那就是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除此之外,茶一無所有。
懂不懂茶且不論,最重要的是,我們每天都可以喝茶。
套用一句很喜歡的話--“我喜歡冬天的雪,夏天的雨,和任何時候的你”。
茶,亦如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qi/759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