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罐,茶葉是一種干品,極易吸濕受潮而產(chǎn)生質(zhì)變,它對水分、異味的吸附很強,而香氣又極易揮發(fā)。當(dāng)茶葉保管不當(dāng)時,在水分、溫濕度、光、氧等因子的作用下,會引起不良的生化反應(yīng)和微生物的活動,從而導(dǎo)致茶葉質(zhì)量的變化,故存放時,用什么盛器,用什么方法,均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茶葉罐就應(yīng)運而生。
從質(zhì)地上區(qū)分,茶葉罐的一般有錫制、銀制、陶瓷、木制、竹等,其中以選用有雙層蓋的鐵制彩色茶罐和長頸錫瓶為佳,用陶瓷器貯存茶葉,則以口小腹大者為宜。
茶罐按照質(zhì)地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第一類:竹類茶罐
圖為:清中人物竹雕茶罐,徑8.5公分,高11.5公分
竹壁雕高士、圣賢、童子開光圖,人物刻劃古意生動,布局疏朗有致,色澤瑩潤古雅,把手可玩,器物完美,類似對象稀少。
圖為:明治-大正 蘭紋竹制茶罐,徑6.5公分,高12公分
蓋頂刻太極圖,蓋沿圈飾回紋一周,面刻靈芝紋,有吉祥長壽之美意。身雕蘭花紋,題字「幽為佳人」,竹波生刀款,雕工精致、秀雅,運刀如筆,蘭花峭立綻放,陣陣暗香飄來,將空谷幽蘭的意境充分的展現(xiàn)在茶罐上,皮殼溫潤色美、適合把玩。
圖為:竹雕庭園人物茶罐
竹雕,也稱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種裝飾圖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種陳設(shè)擺件。
圖為:古竹茶罐
貴政山陶茶罐,是普寧池尾街道貴政山村一個有著二、三百年歷史的地方特產(chǎn),以質(zhì)優(yōu)工細,裝茶葉久不變質(zhì)著稱。
清 竹雕松下高士錫蓋茶罐
竹雕早期通常是將宮室、人物、山水、花鳥等紋飾,刻在器物之上。而且存世的竹雕制品也很少,此件茶罐又以錫制茶蓋,可謂是錦上添花呀。
圖為:中村宗悅 利休好款竹紋大茶罐
竹紋是自宋代以后常見的瓷器裝飾植物紋樣。竹,清高而有節(jié),寧折不屈,開懷大度,通常與梅、松組成歲寒三友紋飾。竹歷寒冬而枝葉不凋,故歲寒三友,竹居其一。
第二類:錫類茶罐
圖為:清 中國錫茶罐,長11公分,寬9公分,高13公分
此罐造型特殊,弧線優(yōu)美,一面刻古代茶聯(lián)「雀舌未經(jīng)三月雨,龍牙先占一枝春」于罐身,一面將茶花嬌而不艷的綻放貌鑿刻出來,秀麗細致,令人贊嘆。
圖為:錫刻花鳥紋茶罐
錫是一種有銀白色金屬光澤的低熔點金屬,純錫質(zhì)柔軟,常溫下展性好,化學(xué)性質(zhì)穩(wěn)定,不易被氧化,常保持銀閃閃的光澤。
圖為:清 “石梅”款錫茶罐
雪浪淺,露花圓,捧甌春筍寒。絳紗籠下躍金鞍,歸時人倚欄。黃山谷《阮郎歸》一闋。 金駝貯酒,酒國自有春秋;玉龜藏香,香尉亦分仙俗。惟雪碗冰甌之友,即龍團鳳餅之窩,倘對消渴文園,心竅開九百六十,或侍者著經(jīng)桑苧,毛孔爽八萬四千,如泉水之在山,比蕙芳之處。守餅自喜心情苦,開口能回舌本甘。唐寅,谷雨前三日。種菜山莊主人題。
圖為:清 趙玉昌制四方魚形錫茶罐,寬4.2cm;長18cm
錫制品多是采用高純度精錫,經(jīng)過熔化、壓片、裁料、造型、刮光、裝接、擦亮、裝飾雕刻等復(fù)雜工序,精心制作而成一種傳統(tǒng)的特產(chǎn)金屬工藝品。
圖為:民國 錫制福字紋六角茶罐
錫罐為獨特的六角為造型,且正面刻有福字,展現(xiàn)了中華文化。
圖為:清沈存周款詩文錫茶罐
此茶罐造型圓厚,底部內(nèi)凹,便于把握。通體包漿肥厚,色澤古樸。罐身陰刻枯木修竹圖。隸題“清風(fēng)君子”,后刻葉形「沈」字印章紋。字體刻劃流暢,制作考究,胎體密致,為不可多得的精品。沈存周,字鷺離,浙江嘉興人。
圖為:中國六角開光嵌銅壽字紋錫茶罐,徑13.5公分,高18公分
六瓣瓜棱形,上寬下窄,器型優(yōu)雅,六面菱花形開光,以銅鑲嵌寓意吉祥的八寶紋飾,并細膩鑲上銅邊,為難得珍品。
圖為:大正 錫茶罐,徑6.5公分,高11.5公分 徑7公分,高10公分
棗型弧線優(yōu)雅流暢,錫皮完整,豐肩鼓腹束腰,器型獨特,弧線優(yōu)美,器底五足,整器高貴大方,極具古典藝術(shù)美。
圖為:民國 輝記 滿工鳳凰花鳥紋錫茶罐,徑8公分,高9公分
圓柱直筒造型,有內(nèi)蓋,蓋、頸、底有起線弦紋,滿工鳳凰花鳥紋,富貴大氣,做工細致,密合度佳,狀況良好,為儲茶佳器。罐底和罐蓋內(nèi)側(cè)均有打印「輝記」,鑄刻英文「HUIKEE」與「PEWTER」和「SWATOW」分別代表錫器、點銅之意英文字樣。
圖為:清 中國錫茶罐,徑8公分,高8公分;徑6公分,高9公分
比例優(yōu)美圓潤,蓋、肩、底以旋紋為飾,內(nèi)斂樸素,錫皮色澤古雅,包漿自然,品項佳。 此器型宛若兩個梯字形上下相迭,成胴張形。胴原意指竹劍柄對上較粗的部分,胴張形展現(xiàn)竹節(jié)曲度有致的姿態(tài)。此茶罐在頸、腰、底上圈邊,形成竹節(jié)紋樣。
圖為:清/大正-昭和 林克瑞 錫茶罐,徑9公分,高7.5公分;長10公分,高12.5公分
錫的抗氧化性強,使其具有不變味、不變色的特點,因此自古以來,習(xí)以錫罐儲茶。林克瑞是活躍于清中早期的錫器名家。
圖為:清“發(fā)清”款錫茶罐
茶葉錫罐,先聞其“聲”、次觀其“色”,再辨其“質(zhì)”,后賞其“工”,此茶罐眾美具備。
圖為:清 錫茶罐
錫是一種質(zhì)地柔軟,熔點較低,可塑性強的稀有金屬,僅次于金銀的有價值金屬,而且具有吸收不純物質(zhì)的功效。
圖為:清 “同村自造”款錫茶罐
錫器以色如銀、亮如鏡、聲如盤而獨具特點,具有很高的使用、觀賞和珍藏的價值。
圖為:清課堂造錫制茶罐,重量 258.5g
清課堂造(底款) 清課堂造 錫亞字式茶心壺 共箱 天保九年(1838年,江戶時期),錫師在京都創(chuàng)立清課堂,致力于以錫制品為主的金工品制作,歷代名工以精湛的技藝為神社佛寺以及皇室提供食器用品。此錫制茶觀器形簡潔大方,線條流暢,從品相來看具有一定的年代。
圖為:清 太白尊式錫茶罐
一罐身鐫刻「竹召清香秀」,象征品茗的高風(fēng)亮節(jié),精行儉德。另一罐身鐫刻「梅花春信早得」,隱喻春茶循著臘梅的香味到來。兩罐蓋均鐫刻吉祥語句。底款落「盛茂興號」系當(dāng)時制錫名鋪。江戶時期已成日本煎茶道收藏的唐物逸品。
圖為:清 “林亨齋制”款錫茶罐
錫具有吸收不純物質(zhì)的功效。很早以前,古代人在水質(zhì)不好的地方,放塊錫板來進化水質(zhì)。
圖為:岡山陶雅堂造 備前燒錫脫茶罐
錫胎,備前燒為一特殊燒結(jié)工藝,成品呈現(xiàn)特殊質(zhì)感,極其特殊,因其特殊技法,很難見到相同作品,此器以灰色黑色不同色澤表現(xiàn),上口以錫質(zhì)為蓋,有內(nèi)蓋,可用來珍藏普洱、巖茶、老茶等,具韻味茶類。 共箱:備前茶壺岡山陶雅壺。
圖為:唐物錫茶罐
早在明清時期,石獅民間錫雕鋪生產(chǎn)的錫茶罐聞名遐邇。錫茶罐以含純錫85%料錫為原材料制成。罐器上采用雕刻手工技法裝點紋飾。紋飾的內(nèi)容有云龍、飛鳳、蟲魚飛鳥及各種花卉。罐器上的文字,大都是“福”、“壽”、“大吉”等。
第三類:銀類茶罐
圖為:清代佩珍王受卿款純銀茶罐
清代茶人用器,茶罐以錫為上品,用以銀器。非富商巨賈不可為也,壺底足紋常為古中國之純銀慣稱佩珍,當(dāng)為店號名或作者名。罐立口處刻有王受卿字樣,應(yīng)為訂制人,資料待查。
圖為:銀燒藍花石茶罐,重238g
燒藍是將整個胎體填滿色釉后,再拿到爐溫大約800攝氏度的高爐中烘燒,色釉由砂粒狀固體熔化為液體,待冷卻后成為固著在胎體上的絢麗的色釉,此時色釉低于銅絲高度,所以得再填一次色釉,再經(jīng)燒結(jié),一般要連續(xù)四五次,直至將紋樣內(nèi)填到與掐絲紋相平。
圖為:光吸作純銀六棱茶罐
底款:純銀光吸作。 箱款:光吸作。
圖為:大正-昭和 銀茶罐,徑5.5公分,高8公分 ;徑6.5公分,高9公分
幽幽發(fā)光的銀茶罐,老味皮殼的色澤,展現(xiàn)迷人的韻味,一件水波紋飾,彷佛波光瀲滟,暗香浮動;另一個素雅無紋,展現(xiàn)純樸雅致之美,底部「小山堂造」在銘。兩件茶罐各有千秋,令人回味無窮。
圖為:銀質(zhì)鏨花人物茶罐
罐身、罐蓋均采用純銀手工敲鏨而成。據(jù)人物衣著及紋飾上看,具有較強的“西域”作工風(fēng)格。
圖為:銀白銅改琦書卷茶罐,高 15 cm
銀白銅改琦書卷茶罐 改琦(1773-1828)清代畫家,松江人,創(chuàng)立了仕女畫新的體格,時人稱為“改派”。
圖為:雙鳳齋造系目純銀茶罐
器底“純銀”款 共箱“雙鳳齋造”款 原來茶入用來裝藥味或香料等的容器,從中國傳來時屬非常珍貴,所以改用來裝更珍貴的茶樹種。據(jù)說京都建仁寺榮西禪師入宋歸來時,以漢柿蔕(陶制茶入)裝著茶樹種子送給洛西的明惠上人,這也就是茶入的濫觴。
圖為:銀胎琺瑯鑲玉鐲寶石茶罐
“銀”作為貴金屬具有貴重和堅固性,而琺瑯釉料晶瑩、光滑極具裝飾性,同時也具有耐磨性和耐腐蝕性。作為宮廷陳設(shè)用品,它能為宮殿增添色彩,作為皇家生活用具,更能體現(xiàn)出封建皇帝的尊貴地位
第四類:陶瓷類
圖為:青花茶罐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jīng)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后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發(fā)色鮮艷、燒成率高、呈色穩(wěn)定的特點。
圖為:清末 德化筒形茶罐
德化窯為中國南方重要瓷都,瓷質(zhì)如脂似玉,為白瓷的代表。筒形茶罐簡潔大氣,與色澤沉穩(wěn)的木質(zhì)上蓋成對比,更彰顯德化白瓷釉質(zhì)白潤,質(zhì)地細膩。
圖為:清約1800年 白釉范藍描金山水紋
清.乾隆,約17801790年,英國倫敦描金,可能出自托馬斯.巴克斯特之手。
圖為:清乾隆 仿石紋釉詩文扁方茶罐
器身側(cè)墨彩行書,“靜坐欲烹湖上雪,清邀共試社前春”,紅彩“朱山”、“翰”、“墨”篆書陰陽方章,一側(cè)墨彩行書“涼侵詩士缽中仙”,紅彩“尚”“方”篆書朱文方章。
圖為:清中 掐絲琺瑯花鳥紋茶罐,徑17.5公分,高20.5公分
此茶葉罐以繁復(fù)的掐絲技法,為三開光花鳥紋飾、牡丹紋飾與雙兔紋飾,圖案富麗生動,栩栩如生,皮殼古樸渾厚,琺瑯鮮艷濃郁,為不可多得的美品。
圖為:宋 建窯黑釉茶罐,高8cm
古代瓷器釉色之一,釉面呈黑色或黑褐色。黑釉主要呈色劑為氧化鐵及少量或微量的錳、鈷、銅、鉻等氧化著色劑。
圖為:愛彌兒賈列 花紋茶罐
套色法 酸蝕雕刻法 牙蓋 附布袋 器身凸刻簽名
圖為:清英國,19世紀漆茶罐
罐飾漆描金紋,一罐飾螺鰈紋。微損,罐內(nèi)錫腹小凹。
圖為:19世紀 孔雀藍地素三彩浮雕梅花蓋
足下《王炳榮作》印款 ,德國Georg Weishaupt收藏品。
圖為:五彩龍鳳爪棱茶罐
此罐小巧別致,周身五彩繪云龍紋樣,彩繪華麗,其中黃彩明亮動人,紅綠二彩濃艷相映,諸彩搭配巧妙,絕無敗筆之跡,實為萬歷五彩之精品。底落“大明萬歷年制”楷款。
圖為:明青瓷茶罐 配象牙蓋
青瓷是中國著名傳統(tǒng)瓷器的一種。在坯體上施以青釉(以鐵為著色劑的青綠色釉),在還原焰中燒制而成。
圖為:清康熙 紫砂印花卉紋六方茶罐
直頸平肩,六方形體,下承折方矮足。肩部模印小福字一周,六面斜壁主題分飾印花開光錦地花卉紋,每面六朵牡丹嬌姿綻放,圖案生動清晰。朱泥大器在燒造及保存上較為不易,完整者頗少。
圖為:清中期,紫砂壺泥繪茶罐
茶葉罐也為泥繪之器,罐體豐肩收腰,高頸披蓋,口蓋留唇,蓋沿泥繪卷草紋一周,中間花卉紋飾,罐體皆為各式花卉泥繪紋飾一圈。
圖為:巖礦茶罐
巖燒陶是配制出以紫砂泥為基礎(chǔ)的礦物組成,并添加麥飯石、陽起石、碧璽等多種原石材料,配合高溫氧化、還原燒結(jié)交互運用,使坯體內(nèi)金屬與礦物產(chǎn)生共熔現(xiàn)象。巖燒茶罐以七種泥類與十八種巖石礦類,依不同比例配方施于坯體上,經(jīng)高溫火煉之后,呈現(xiàn)不同肌理質(zhì)感。
圖為:紫砂仿竹籠茶罐
其特點是結(jié)構(gòu)致密,接近瓷化,強度較大,顆粒細小,斷口為貝殼狀或石狀,但不具有瓷胎的半透明性。
圖為:清代 紫砂獸耳貢局茶罐
此茶罐以紫砂為原料,以動物的特點為創(chuàng)意,完美的呈現(xiàn)了茶罐的美。
第五類:木類茶罐
圖為:昭和 三木表悅楓樹夜鷺紋漆涂
此茶罐為京都漆藝家表悅
一套完整的茶具都包括什么?
一套完整的包括:茶海、茶道、茶具、茶寵。
1.茶海:放置茶道茶具和茶寵的大托盤,竹制的茶海經(jīng)濟實惠,大約300左右;黑檀與紫檀的較名貴,大一點的單木需要1300--2000不等,小一點的650到1500不等;普通實木的茶海便宜,有的內(nèi)部容易腐蝕,小一點的大約250到500,大一點的600到1200不等;現(xiàn)在一些功夫茶道不用木制的茶海,而改用形似茶海的電磁爐,集消毒,燒水,品茶于一體,650--2000不等。
2.茶道:形狀像筆筒,內(nèi)置茶針等用具,大部分為木質(zhì)的,主要是取茶,拌茶清理茶具的用途。竹制的茶道價格在50到150之間不等。
3.茶具:泡茶品茶喝茶用的器皿,材質(zhì)主要是陶瓷、玻璃、紫砂這三種供陶瓷類茶具主要有景德鎮(zhèn)的青花瓷,景德鎮(zhèn)彩釉,景德鎮(zhèn)粉彩瓷,景德鎮(zhèn)浮雕,德華白瓷,德華結(jié)晶釉,浙江龍泉青瓷,臺灣和福建的亞光瓷;玻璃主要是耐燙玻璃,可以直接在明火上燒水;紫砂茶具首選宜興紫砂。每套茶具主要由茶罐、茶壺、蓋碗、茶杯組成。茶罐用來存放茶葉,一般每套一個;茶壺用來盛放茶水,一般每套一個;蓋碗涼茶喝茶所用,每套一個;茶杯為喝茶所用,每套6個或每套8個。總之是大于5的偶數(shù)就對了。景德鎮(zhèn)的瓷器,300到1000,德華的瓷器300到800,紫砂茶具,500到1500,玻璃的便宜,150到500不等。
4。茶寵:觀賞用的茶具,分熱水系和茶水系,多為各種花草或動物的形狀,熱水系的變色快,一般遇熱水之后5分鐘內(nèi)變色完成,茶水系的變色慢,需要在茶水中養(yǎng)一段時間尚能發(fā)生變化。價格隨做工,寓意和材質(zhì)的不同而變化,主要在80到500之間。
以上是我店內(nèi)茶具的價格,不完整,僅供參考。
一整套茶具都包括什么
茶船、隨手泡、茶倉(茶罐)、茶荷、茶濾、茶巾
紫砂壺/蓋碗、公道杯(茶海)、品茗杯、聞香杯、杯碟(杯托)茶洗、茶藝六用(容則、茶則、茶匙、茶漏、茶夾、茶針)
茶寵
功夫茶套具一般需要哪些茶具?
1 茶盤
竹,木皆可,最好不用塑料的,有異味。
2 茶匙,茶荷,就是干茶入壺前的量具(基本用不上因為很多茶葉都是小包償好的)
3 爐及水壺(電的泡水壺最好可以控制或者顯示溫度的)
本身發(fā)熱時不生異味就行(塑料的會有異味)。水的質(zhì)量對茶味道影響很大
4 茶漏及支架,用來過濾茶葉的,支架是用來放茶漏的
5 泡壺及杯子
白瓷薄壁的,不影響茶色和茶味,清洗也方便。
6儲茶的罐,
像我們家都是買個小冰箱放著的。絕對保鮮。
7 夾子
泡功夫茶的杯子很小,倒好茶后一般都是用夾子放到客人面前的。就是鑷子,有木得 也有鐵的
茶具都包括些什么?
飲茶離不開茶具,茶具指泡飲茶葉的專門器具,包括壺,碗,杯,盤,托等,古人講究飲茶之道的另一個重要表現(xiàn),是非常注重茶具的本身的藝術(shù),一套精致的茶具配合色,香,味三絕的名茶,可謂相得益彰。隨著飲茶之風(fēng)的興盛以及各個時代飲茶風(fēng)俗的演變,茶具的品種越來越多,質(zhì)地越來越精美。潮汕功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種,這就是:
第一:茶壺
——潮人土語叫做"沖罐",也有叫做"蘇罐"的,因為它出自江蘇的宜興,是宜興紫砂壺中最小的一種。選擇茶壺,好壞標準有四字訣,曰:"小,淺,齊,老。"茶壺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四有罐等的分別,以孟臣,鐵畫軒,秋圃,萼圃,小山,袁熙生等制造的最受珍視。壺的式樣很多,有小如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等等。一般多有鼓形的,取其端正渾厚故也。壺的色澤也有多種,朱砂,古鐵栗色,紫泥,石黃,天青......等等。但不管款式,色澤如何,最重要的是"壺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因為大就不"工夫"了。
第二:茶杯
——茶杯的選擇也有四字訣:小,淺,薄,白。小則一啜而盡;淺則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襯托茶的顏色;質(zhì)薄如紙以使其能以起香。潮州茶客常以白地藍花底平口闊,杯底書"若深珍藏"的"若深杯"為珍貴,但已不易得。江西景德鎮(zhèn)和潮州楓溪出品的白瓷小杯,也是很好的,俗稱為"白果杯"。
第三:茶洗
——形如大碗,深淺色樣很多,烹功夫茶必備三個,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用以浸沖罐,一個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過的茶葉。
第四:茶盤
——茶盤是用來盛茶杯的,也有各種款式,圓月形,棋盤形......等等。但不管什么式樣,最重要也是四字訣:寬,平,淺,白。就是盤面要寬,以便就客人人數(shù)多寡,可以放多幾個杯;盤底要平,才不會使茶杯不穩(wěn),易于搖晃;邊要淺,色要白,這都是為了襯托茶杯,茶壺,使之美觀。
第五:茶墊
——比茶盤小,是用來置沖罐的,也有各種式樣,但總之要注意到"夏淺冬深"。冬深是為便于澆罐時多裝些沸水,使茶不易冷,茶墊里還要墊上一層"墊氈","茶墊"是用絲瓜絡(luò)按茶墊的形狀大少煎成的,所以要用絲瓜絡(luò)而不用布氈者,為了不會生異味,墊氈的作用是為了保護茶壺,工夫茶在灑茶后還要將茶壺倒置過來以免壺里積水,一點點的水,也會使茶味變苦,原因是單寧酸溶解了。
第六:水瓶與水缽
——作用一樣,都是用以貯水烹茶的。水瓶,修頸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也有一種束頸有嘴,飾以螭龍,名叫螭龍樽的也不錯。水缽,也是用來貯水以備烹茶的,大小均相等于一個普通花盆,款式也很多。明代制的"紅金彩",用五金釉,描金魚二尾在缽底,舀水時水動,好像金魚也動,這是很少見的珍品。
第七:龍缸
——大龍缸類似庭中栽種蓮花之蓮缸,或較小些。用以貯存大量的泉水,密蓋,下托以木幾,放在書齋一角,古色古香。龍缸也是素瓷青花,有明宣德年造的,但很難見到。
第八:紅泥小火爐
——紅泥小火爐,潮安,潮陽,揭陽都有制作,式樣好看極了。同樣有各種形式,特點是長形,高六,七寸,置炭的爐心深而小,這樣使火勢均勻,省炭,小爐有蓋和門,不用語時把它一蓋一關(guān),既節(jié)約,又方便。小爐門邊往往還有一副很文雅的對聯(lián),益發(fā)增添茶興。
第九:砂銚
——"砂銚",潮安楓溪做的最著名,俗稱"茶鍋",是用......>>
求解一整套茶具都包括哪些
茶船、隨手泡、茶倉(茶罐)、茶荷、茶濾、茶巾
紫砂壺/蓋碗、公道杯(茶海)、品茗杯、聞香杯、杯碟(杯托)
茶洗、茶藝六用(容則、茶則、茶匙、茶漏、茶夾、茶針)
茶寵
一套茶具包含什么配件 完整的一套茶具有哪些組成
茶具配置,根據(jù)傳統(tǒng)的四寶配置,
分為:茶盤、圓茶盤、茶壺、茶船、品茗杯、杯托、注水器、茶荷、茶匙筒、茶祥罐、茶巾、泡茶巾,茶具一般分為陶瓷茶具和紫砂壺茶具比較較好,玻璃次之,
景德鎮(zhèn)原來網(wǎng)白瓷杯也是很好的選擇,茶講究的是茶具。
一套完整的茶具都有哪些東西
茶具配置 參照傳統(tǒng)烏龍茶沖泡“四寶”配置,“孟臣罐”為紫砂壺,若琛杯是景德鎮(zhèn)的白瓷杯。茶盤、圓形茶盤、茶壺、茶船、品茗杯、杯托、煮水器、茶荷、茶匙筒、茶樣罐、水盂、茶巾、泡茶巾 工夫茶最講究的第一是茶具。它之所以和其它喝茶方法有別也在于茶具。據(jù)說陸羽所造茶器,凡二十四事。潮州工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種。這就是: 一、茶壺 潮州土語叫做“沖罐”,也有叫做“蘇罐”的,因為它出自江蘇宜興,是宜興紫砂壺中最小的一種。選擇茶壺,好壞標準有四字訣,日:“小、淺、齊、老”。 二、茶杯 茶杯的選擇也有個四字訣:小、淺、薄、白。 三、茶洗 形如大碗,深淺色樣很多,烹工夫茶必備三個,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個用以浸沖罐,一個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過的茶葉。 四、茶盤 茶盤是用來盛茶杯的,也有各種款式,圓月形、棋盤形……等等。但不管什么式樣,最重要也是四字訣:寬、平、淺、白。 五、茶墊 比茶盤小,是用來置沖罐的,也有各種式樣,但總之要注意到"夏淺冬深"。 六、水瓶與水缽 作用一樣,都是用以貯水烹茶的。水瓶,修頸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也有一種束頸有嘴,飾以螭龍,名叫螭龍樽的也不錯。(螭龍,潮州土話叫做“錢龍”,潮州話是雙聲疊韻的,錢、螭就是疊韻字,即是壁虎。) 水缽,也是用來貯水以備烹茶的,大小均相等于一個普通花盆,款式也很多。 七、龍缸 大龍缸類似庭中栽種蓮花之蓮缸,或較小些。用以貯存大量的泉水。 八、紅泥小火爐 “綠蟻新焙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可見古人是用紅泥小火爐溫酒的,自然那是在北方。 九、砂跳 “砂跳”,潮安楓溪做的最著名,俗稱“茶鍋”,是用砂泥制成的,很輕巧,水一開,小蓋子會自動掀動,發(fā)出一陣陣的聲響。這時的水沖茶剛剛合適。至于用鋼鍋,鋁鍋來煮水沖茶的,雖然也無不可,可是金屬的東西,用以煮水沖茶畢竟要差一些,不算工夫了。 十、羽扇與鋼筷 羽扇是用以煽火的,煽火時既須用勁,又不可煽過爐門左右,這樣才能保持一定火候,也是表示對客人的尊敬。所以,特制的羽扇不但有利于“工夫”的施展,而且一枝用潔白鵝翎編成的扇,大不 過掌,竹柄絲穗的精雅,襯托著紅、綠、白……各種顏色的茶具,加上金紫色的濃茶,自然別有風(fēng)趣。鋼筷則不但為了鉗炭、挑火,而且可以使主人雙手保持清潔。 當(dāng)然一般用不了這么多!
一套茶具共有哪些工具
最精致的茶具稱為“四寶”:玉書碾一般是扁形的薄瓷壺,能容 水四兩,潮汕烘爐用白鐵制成,小巧玲瓏,孟臣罐多出自宜興,以紫砂壺最為名貴,這種壺不僅造型獨特,顏色渾厚,尤以紫色最佳,而且吸水力甚好,泡出的茶葉香味能夠持久不散。茶壺用的時間越久,泡出來的茶葉香氣也越醇厚,若琛甌是白色小瓷杯,容水不過三、四毫升,多用景德鎮(zhèn)等地產(chǎn)品。
一套茶具包括1個茶壺和6個茶杯
第三問錯了,35乘以5=175
茶葉用紫砂茶葉罐子裝最好。
眾多茶葉罐中,紫砂茶葉罐有別于其它材質(zhì)茶葉罐,成為儲存茶葉的首選。由于紫砂是多孔性材料呈雙重氣孔結(jié)構(gòu),所以用宜興紫砂泥制作的茶葉罐透氣性能好,用來存放茶葉,能保持茶葉新鮮,并可將茶葉中的異雜味消解揮發(fā)。而且外觀端莊,色澤沉穩(wěn)、質(zhì)感好、顆粒美的特點,有較高的藝術(shù)性。
除此之外,紫砂茶葉罐又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可以隔異味、防潮濕、聚香氣,獨有的雙氣孔結(jié)構(gòu)保持適度透氣,不悶茶,尤其適合普洱茶的醒茶和日常存放用。
茶葉存儲注意事項
1、注意保存茶葉的濕度
因為茶葉是疏松多孔的,所以容易吸收潮氣。當(dāng)茶葉自身的水份超過百分之五的時候,茶葉就很容易變質(zhì)了。這就要求,在貯存茶葉時,一定要保持茶葉的干燥度。
2、注意保存茶葉的溫度
茶葉在溫度高的環(huán)境下,品質(zhì)容易發(fā)生變化,溫度越高,品質(zhì)改變得越快。實驗證明,在0攝氏度的時候,能抑制茶葉的陳化現(xiàn)象,有利于品質(zhì)的保證。做為家庭貯存,最好放在冰箱的冷藏室里。
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飯事”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那么日本茶道的茶具有什么呢?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的茶具分類介紹,一起來看看。
日本茶道的茶具分類介紹 日本茶道的茶具大致分為兩類:
一類是濃茶專用的,盛抹茶的陶瓷小罐叫做“茶入”,根據(jù)形狀不同分為肩沖、茄子、海壺、文琳等;
一類是抹茶專用的,木制上漆的盛抹茶的小罐(棗)叫做“薄茶器”,顧名思義是泡薄茶的,也分很多形狀。
在所有的茶具中價值最高、品種最多、最為考究的當(dāng)屬茶碗。茶碗一般為陶瓷制品,也有石制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茶碗可算作整個茶具類的代名詞。戰(zhàn)國時代由千利休設(shè)計指導(dǎo),著名陶工長次郎制作的“樂”茶碗可算是當(dāng)時的日本產(chǎn)茶碗的頂級作品,可惜的是在歷代日本戰(zhàn)國游戲中,樂茶碗的價值總是不高。
日本茶道的茶具 煮水
地爐:位于地板里的火爐,利用炭火煮釜中的水。
風(fēng)爐:放置在地板上的火爐,功能與爐相同;用于五月至十月之間氣溫較高的季節(jié)。
柄杓:竹制的水杓,用來取出釜中的熱水;用于爐與用于風(fēng)爐的柄杓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蓋置:用來放置釜蓋或柄杓的器具,有金屬、陶瓷、竹等各種材質(zhì);用于爐與用于風(fēng)爐的蓋置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水指:備用水的儲水器皿,有蓋。
建水:廢水的儲水器皿。
茶罐
棗:薄茶用的茶罐。
茶入:濃茶用的茶罐。
仕覆:用來包覆茶入的布袋。
茶杓:從茶罐(棗或茶入)取茶的用具。
茶碗
茶碗:飲茶所用的器皿。
樂茶碗:以樂燒(手捏成型而后低溫?zé)?成的茶碗。
茶筅:圓筒竹刷,乃是將竹切成細刷狀所制成。
茶室
為了茶道所建的建筑。大小以四疊(塌塌米)半為標準,大于四疊半稱做“廣間”,小于四疊半者稱作“小間”。
水屋:位于茶室旁的空間,用來準備及清洗茶道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qi/84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如何區(qū)分藏銀、苗銀、泰銀,它們含銀量···
下一篇: 一期一會何不珍惜